题型十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2018·山东潍坊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释】 ①佚(yì):同“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野毕之御也 御:驾术
B.乡寡人曰 乡:同“向”,从前
C.昔者舜工于使人 工:工作
D.然犹策之不已 策:用马鞭打
2.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A.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B.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D.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下列句子与“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C.急湍甚箭。 (《与朱元思书》)
D.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二、(2018·德州模拟)文言文阅读。
孙武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史记》卷六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于是鼓之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趣使使下令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孙子武者,齐人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D.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3.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事例,简要分析孙武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四川凉山州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ī)圯【注】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ɡǔ)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候世家》)
【注释】 圯:桥。
18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 褐:粗布短衣
B.孺子!下取履 孺子:孩子,年轻人
C.为其老,强忍 强:勉强
D.长跪履之 履: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A.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B.其真无马邪。 (《马说》)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3.下列句子中,与“出一编书”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
C.屠惧,投以骨。 (《狼》)
D.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8·浙江杭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
【注释】 ①脔(luán):切割成小块。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袽:败絮。③蹙(cù):逼近。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⑥几希:很少。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阴王氏佣也 佣: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 寇: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 义:以……为义
18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 纵:听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与“以藤贯其肩”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
C.投以骨。 (《狼》)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冥有鱼》)
3.下列句子与“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富贵不能淫》)
B.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C.遂率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墓志铭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8·江苏宿迁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释】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主纳忠谏 纳:接受
B.寻亦诛死 诛:杀
C.无为后所嗤 后:后面
D.以匹夫比之 以:凭
2.下列各句中“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周则惟善是务。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
B.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D.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18
3.下列句子与“常恐不逮,为人所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C.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
D.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帝王深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8·江苏扬州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一人,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记数千言 日:每天
B.赵先生耻居其下 耻:羞耻
C.诸生侍侧凛凛 侍:侍候
D.且遗一朴 遗:留下
2.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B.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
3.下列句子与“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一狼仍从。 (《狼》)
D.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8·江西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 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好兵 兵:当兵
B.小国吾抚之 抚:安抚,抚慰
C.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 反:同“返”,返回
D.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 愠:生气,发怒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一子之卫。
A.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B.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D.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3.下列句子与“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 (《北冥有鱼》)
B.屠惧,投以骨。 (《狼》)
C.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D.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8·浙江湖州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18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恨邻靡二仲 靡:没有
B.缅求在昔 缅:远
C.景行行止 行:学习、实行
D.至心尚之 尚:尚且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每以药石见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C.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
D.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3.下列句子与“自谓是羲皇上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陋室铭》)
B.一鼓作气,再而衰。 (《曹刿论战》)
C.此真将军矣! (《周亚夫军细柳》)
D.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8·四川成都中考B卷改编)文言文阅读。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④
18
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⑤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扬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释】 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同“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清静亡为 亡:同“无”,没有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感到惊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圣哲之书不好也。
A.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3.下列句子与“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B.急湍甚箭。 (《与朱元思书》)
C.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D.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8·浙江嘉兴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④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18
。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 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第三人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鉴其诚 诚:诚意
B.时已薄暮 薄:迫近
C.汝等何足污我手 足:值得
D.公及夫人皆异之 异:怪异
2.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鉴其诚,纳之。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桃花源记》)
C.其真无马耶? (《马说》)
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3.下列句子与“禀白于公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B.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C.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D.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不能学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2018·四川乐山中考改编)文言文阅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
18
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之数岁 岁:年
B.因复更射之 更:重新
C.广之将兵 将:将军
D.上山阵 阵:布阵
2.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发即应弦而倒。
A.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B.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愚公移山》)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3.下列句子与“士以此爱乐为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B.君与俱来。 (《隆中对》)
C.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D.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侵犯。
B.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D.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十二、(2018·山东青岛李沧区一模)文言文阅读。
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①,救斗者不搏撠②。批亢捣虚③,形格势禁④,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⑤,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注释】 ①控捲:伸出拳头。②搏撠:揪住。③批亢捣虚:亢,咽喉。打击其要害,攻击其虚弱之处。④形格势禁:格,阻碍;禁:制止。形势阻碍。⑤大梁:魏国都城。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膑辞谢曰 谢:感谢
B.而孙子为师 师:军师
C.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是:这样
D.魏果去邯郸 去:离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齐威王欲将孙膑。
18
A.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
B.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
C.泉而茗者。 (《满井游记》)
D.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3.下列句子,与“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C.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田忌欲引兵之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威王非常认可孙膑的军事才能。
B.田忌采用了孙膑的战略建议。
C.孙膑规劝田忌不要到赵国去抗击魏国,是因为他已预料到魏国会主动撤兵,行经桂陵,在此地设伏,容易战胜。
D.齐国不仅救了赵国,还打击了魏国。
十三、(2018·山东青岛城阳区一模)文言文阅读。
仲尼弟子列传
司马迁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闵损字子骞。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①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冉雍字仲弓。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②。”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③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选文有删选)
【注释】 ①牖(yǒu):窗户。②可使南面:可以做卿大夫一类的官。③骍(xīnɡ):赤色牲畜,用于祭祀。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也则亡 亡:同“无”
B.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间:离间
C.自牖执其手 自:亲自
D.虽欲勿用 虽:即使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
A.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
18
B.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C.扶苏以数谏故。 (《陈涉世家》)
D.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下列句子中,与“孝哉闵子骞”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贤哉,回也。 (《〈论语〉十二章》)
B.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D.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4.请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介绍了孔子弟子中在德行方面突出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B.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过早的死去,孔子为此哭得特别伤心。
C.闵子骞接受了昏君的俸禄,说:“如果有人再来召我,我一定逃到汶水以北了。”
D.孔子认为出门做事要如同接待贵宾一样谦恭有礼,使用百姓要如同承办隆重的祭典一样虔诚谨慎。
十四、(2018·山东青岛中考)文言文阅读。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释】 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诧异
B.道遇叛敌 道:在路上
C.与盟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 (《陋室铭》)
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3.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傕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B.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18
C.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D.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十五、(2017·山东青岛中考)文言文阅读。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于校①。性至孝,父疽②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③疾,敬臣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④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⑤之。抑亟⑥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其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
【注释】 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②疽(jū):毒疮。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④挈:带领。⑤斫(zhuó):砍。⑥亟(jí):急忙。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B.不知所之 之:去,往
C.或语之曰 或:有人
D.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其父被虏去
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B.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C.其一犬坐于前 (《狼》)
D.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B.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C.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D.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掳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18
参考答案
一、
1.C 【解析】 “工”是“擅长”“善于”之意。
2.C 【解析】 例句和C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在。A.向;B.被;D.比。
3.B 【解析】 例句和B项都是倒装句。A、C、D三项都是省略句。A.省略谓语;C、D项省略介词。
4.(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5.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二、
1.(1)击鼓 (2)派遣
2.C
3.阖庐从此了解孙武会用兵,终于用他为将。
4.要点:孙武善于治军、军纪严明;对用兵之道坚持自己的意见。
(结合要点分析,意对即可)
三、
1.C 【解析】 强:竭力,尽力。
2.B 【解析】 B项中的“其”,表反诘,难道;例句和A、C、D项中的“其”都是代词。
3.C 【解析】 例句与C项都是省略句。A、B项是倒装句;D项是判断句。
4.(1)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后早晨,跟我在这里见面。”
(2)张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从此)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5.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
四、
1.B 【解析】 “寇”是动词,侵犯的意思。
2.D 【解析】 例句中的“以”是介词,用。A项,认为;B项,来;C项,把。
3.A 【解析】 题干中与A项都是判断句。B.省略句;C.倒装句;D.被动句。
4.(1)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2)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5.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五、
18
1.C 【解析】 后:后人。
2.A 【解析】 例句与A项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B.这样;C.……的样子;D.固定格式,像……样子。
3.D 【解析】 例句与D项都是被动句。A.判断句;B.省略句;C.倒装句。
4.(1)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2)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5.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六、
1.B 【解析】 耻:词类活用,意为“以……为耻”。
2.C 【解析】 例句与C项都是做的意思。A.向,跟;B.为,给;D.为了。
3.C 【解析】 例句与C项都是省略句。A.倒装句;B.被动句;D.判断句。
4.(1)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2)赵先生为自己的水平不如别人而羞耻。
5.①勤学,有上进心;②以身作则;③规矩严明。
七、
1.A 【解析】 兵是“兵法”之意。
2.C 【解析】 例句和C项的“之”是动词“到,往”。A.的;B.取消句子独立性;D.词缀。
3.A 【解析】 A.题干中与A项都是判断句。B.省略句;C.被动句;D.倒装句。
4.(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5.①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②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③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④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八、
1.D 【解析】 “尚”是“尊崇,崇尚”之意。
2.C 【解析】 例句与C项都是用。A.表目的,来;B.表原因,因为;D.动词,认为。
3.C 【解析】 题干中与C项都是判断句。A.倒装句;B.省略句;D.被动句。
4.(1)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即使不能那样,诚心诚意地崇尚他们。
5.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18
九、
1.C 【解析】 “徙”在这里的意思是“调动官职”。
2.B 【解析】 例句与B项都是助词,的。A.取消句子独立性;C.词缀;D.定语后置的标志。
3.A 【解析】 题干中与A项都是判断句。B.省略句;C.被动句;D.省略句。
4.(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之若素。
(2)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
5.①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②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华横溢、文赋绝伦;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他的才华横溢、文赋绝伦: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荐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列;受到刘歆、范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他的尊崇圣贤、怀悼屈原:不是圣贤之书他不喜欢;读《离骚》痛哭流涕,并作《反离骚》悼念屈原。
十、
1.D 【解析】 异:以……为异。
2.B 【解析】 例句与B项都是代词,他的。A.语气词,可要;C.语气词,难道;D.那。
3.C 【解析】 C.倒装句。A.判断句;B.省略句;D.被动句。
4.(1)将它盘旋扭曲三四圈,仿佛揉搓绵团似的,抛掷在地上。
(2)所以不能学习(针线活)罢了。
5.《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 ”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
十一、
1.C 【解析】 “将”是“率领、带领”的意思。
2.B 【解析】 例句与B项都是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A.并列关系;C.修饰关系;D.转折关系。
3.D 【解析】 题干中与D项都是被动句。A.判断句;B.省略句;C.倒装句。
4.(1)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策马往回跑。
(2)那些敌人以为我们要逃跑,现在(我们)都解鞍来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图。
5.B 【解析】 B项错误,“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不是因为眼力不佳,而是为了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十二、
1.A 【解析】 谢:推辞。
18
2.D 【解析】 使动用法。
3.B
4.(1)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
(2)田忌想要率领军队到赵国去。
5.C
十三、
1.C 2.D 3.A
4.(1)有个叫颜回的人爱好学习,不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不重复犯过失。
(2)这样的人却有这样的病,是命吧!
5.C
十四、
1.D 2.D 3.C
4.(1)有人告诉贾诩说:“这里不能够待下去,你为什么不离开?”
(2)天子已经向东而去,但是李傕还是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溃败了。
5.B
十五、
1.D 2.A 3.B
4.(1)(王敬臣)只要稍微听到(父亲的)咳嗽声,他就立即跳起来问安。
(2)孙抑说:“我怎么可以因为怕死就放弃我的父亲呢?”
5.C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