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十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集体土地可以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这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
3. 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
二、综合题
4.[2018·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动摇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编自孙海涛《中国改革开放
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总结:“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摘编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
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材料三
时间
历史事件
1980年
建立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1979—1986)》
材料四 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
3
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地,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
——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2)根据材料二,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改革在农业方面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3
参考答案
1.T 2.T 3.F
4.(1)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2)相同之处: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重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关注农民、农业问题。
(3)特点:逐步推进;点面结合的开放格局;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4)作用: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特区和内地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为港、澳顺利回归和祖国统一发挥了促进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