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二十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新经济政策力图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并最终形成了苏联模式。 ( )
2.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很快波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但在危机期间,有一个国家却按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个国家是苏联。 ( )
3.在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 ( )
二、综合题
4.[2018·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据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材料三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
——毛泽东《论新阶段》
(3)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例,阐释材料三的观点。
5.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各地的政权都
3
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
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
(1)指出材料一中“新政权”的名称。该政权建立后“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实施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什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创造”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参考答案
3
1.F 2.T 3.F
4.(1)《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阻碍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或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开展游击战争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5.(1)名称:苏维埃政府(或苏俄)。
措施:通过《和平法令》,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政策:新经济政策。
重大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苏联人的一个创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
重大成就: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