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1-13讲随堂演练(济宁市13套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1-13讲随堂演练(济宁市13套含答案)》 共有 1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十一讲 随堂演练 ‎1.(2017·聊城中考)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俗名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A 乙醇 CH3CH2OH 酒精 B 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 碳酸氢钠 Na2CO3‎ 苏打 D 氯化钠 NaCl 食盐 ‎2.(2017·重庆中考B卷)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3.(2017·无锡中考)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溶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NH4HCO3 NH3↑+CO2↑+H2O ‎4.(2017·济宁任城一模)除去下列物质或溶液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可行的是(  )‎ A.氧化钙(碳酸钙)   加水、过滤 B.氯化亚铁(氯化铜)  加足量铁粉、过滤 C.硫酸(硫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钡试剂、过滤 D.碳酸钾(氢氧化钾)  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5.(2017·滨州中考)小寓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HCl、NaOH、Na2SO4‎ B.KNO3、ZnCl2、FeCl3‎ C.AgNO3、H2SO4、NaCl D.NaOH、Na2CO3、NaCl ‎6.(2017·菏泽中考)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 Na2CO3 H2SO4‎ B.CuSO4 KNO3 Na2SO4‎ C.BaCl2 NaOH Na2CO3‎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HCl Na2SO4 NaOH ‎7.(2017·济宁曲阜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发现,甲、乙两工厂排放的污水各含下列离子Ag+、Ba2+、Na+、Cl-、CO、NO中的三种离子。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钠而排放,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CO和NO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B.Cl-和CO不在同一工厂 C.Ag+和Na+不在同一工厂 D.Na+和NO来自同一工厂 ‎8.(2017·济宁微山一模)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配制了Na2SO4、Na2CO3、BaCl2、HCl四种溶液,因没及时贴标签,将其混淆。为将它们区别开来,把四种溶液编号为①②③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内容 ‎①+②‎ ‎②+④‎ ‎①+③‎ 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有气泡冒出 按①②③④的顺序,由以上实验现象可以确定它们依次是(  )‎ A.BaCl2、Na2CO3、Na2SO4、HCl B.HCl、Na2SO4、Na2CO3、BaCl2‎ C.Na2SO4、BaCl2、Na2CO3、HCl D.Na2CO3、BaCl2、HCl、Na2SO4‎ ‎9.(2017·济宁任城一模)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OH-、Cl-、CO、SO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 ‎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 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 ‎10.(2017·青岛中考)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11.(2017·济宁中考节选)家庭生活中食品制作(如面条、馒头等)经常用到食用碱,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小莉将家中食用碱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请设计实验检验小莉提供的食用碱样品是否含有氯化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取一定量的食用碱样品放入试管,加入蒸馏水、振荡 样品溶解 食用碱溶于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016·枣庄中考)1926年的“联合制碱法”改进了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它是由我国著名化学家 创立的。‎ ‎(2)如何取出从沉淀池中不断结晶析出的碳酸氢钠: (填操作名称);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写出一种即可)。‎ ‎(3)它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主要是因为设计了 (填流程图中的编号)的循环。‎ ‎13.(2017·河南中考)为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 ‎[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Na2CO3溶液呈碱性]‎ ‎(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 个。‎ ‎(2)操作①③⑤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⑤中的作用是什么?‎ ‎ (3)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③所得溶液中含有NaOH。(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14.(2017·滨州中考)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1)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淡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滤纸过滤 B.吸附 C.沉降 D.蒸馏 ‎(2)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D2O)可作原子能反应堆中的减速剂和传热介质。重水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利用海水制取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试回答问题:‎ ‎①1926年我国化学家 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第Ⅲ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 。‎ ‎15.(2016·重庆中考A卷)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60%来自海水。分离出食盐的海水称作苦卤水,其中含有丰富的MgCl2。工业上以苦卤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如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写出沉淀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2)Y与Z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可得X溶液,从而实现了Y的循环利用,则Z的化学式为 H2 ,X溶液的名称是 。‎ ‎(3)烘干后得到的Mg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16.(2017·济宁微山一模)已知在某化肥K2SO4样品中可能混入了NH4Cl、NH4NO3、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推测混入的物质种类,现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常温下,气体B水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实验步骤②的现象证明可能混入的三种物质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3)根据上述实验,已经证明了溶液E中存在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 ‎(4)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NH4Cl、NH4NO3、K2CO3三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是否混入化肥K2SO4样品中物质是(写化学式) 。‎ ‎(5)要进一步推理化肥样品中的物质,可用溶液E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 ‎ 。‎ ‎17. 白色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无色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钾,为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溶液A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根据步骤Ⅳ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物质是否存在,其理由是 ‎ ‎ ;要确定固体甲中该物质是否存在,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观察现象。‎ ‎18.(2017·烟台中考)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提出问题】 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 ‎【猜想假设】 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 种,它们分别是 (填离子符号)。‎ ‎【分析讨论】 (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 ‎ ‎ 。‎ ‎(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 ‎ 。‎ ‎【设计实验】 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 ‎① ‎ ‎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显红色 ‎①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 ‎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还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实验结论】 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 ‎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D 6.B 7.C 8.D 9.C 10.C ‎11.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NO3)2[或Ba(NO3)2]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Na2CO3,与Ca(NO3)2反应生成沉淀 向上述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食用碱中含有氯化钠 ‎12.(1)侯德榜 (2)过滤 作食品发酵粉 (3)Ⅰ ‎13.(1)六 (2)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 ‎(3)取③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液中含有NaOH。‎ ‎14.(1)D (2)80% (3)①侯德榜 2NaHCO3Na2CO3+H2O+CO2↑ ②稀盐酸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5.(1)CaO+H2O===Ca(OH)2 MgCl2+Ca(OH)2===CaCl2+Mg(OH)2↓ (2)H2 盐酸 (3)氯化钙 ‎16.(1)大于 (2)K2CO3 (3)KNO3 (4)NH4Cl、NH4NO3‎ ‎(5)向溶液E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NH4Cl,可能含有NH4NO3;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样品中含有NH4NO3,不含有NH4Cl ‎17.(1)碱性 (2)Na2SO4、NaOH ‎(3)NaCl,因为溶液乙中可能含有氯化钾,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 往红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18.【猜想假设】 5 Na+、Cl-、OH-、Ca2+、Ba2+‎ ‎【分析讨论】 (1)混合后大烧杯底部有沉淀,其成分是BaCO3或CaCO3‎ ‎(2)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开始滴加盐酸时没有气泡产生 ‎【设计实验】 生成白色沉淀 OH-‎ ‎【实验结论】 Cl-、Na+、OH-、CO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