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4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chóuchàng) 真 zhì(挚) 浮光掠影(lüè)
暮 ǎi(霭) 渲染(xuàn) 朝朝暮暮(zhāo)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
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 画竹子前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画家作画前,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
非常熟悉。
(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
境。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 比喻夸大地形容。
(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 气势宏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进入并感受意境。当我们读
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
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
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乙]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和智力上走向
更加光明和智慧。
(1)[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 进入 ”与“ 感受 ”调换位置。
(2)[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智慧 ”后加上“ 的境地 ”。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
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
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
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解析】“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有误。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提出“意境就是 景与情的结合 ;写景就是 写情 ”
的观点;再以人们熟悉的中国诗词为例,阐明了景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获得意境
的方法是 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最后,指出画画要有意境,还要注意2
运用好的表现方法——意匠,使论述更全面。
基础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绝
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 suǒ 然无味、无动于 zhōng,这样当
然谈不上什么意境。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意境的创造
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因为画
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
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充沛(pèi) suǒ(索)然无味 无动于 zhōng(衷)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疏乎 ”,正确写法是“ 疏忽 ”。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 (C)
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能够承担或承受
(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
7.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 3 亿成交 创其拍卖纪录
中新社北京 6 月 3 日电 在 3 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
的《万山红遍》以 2.9325 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
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 2.8 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
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 1.8 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 2.55 亿元落槌,加上佣金,
成交价达到 2.9325 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
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 1962 年至 1964 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
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
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
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
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
“为主题”)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显现 ”改为“ 体现 ”。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
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示例: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
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
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3
课内精读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8.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
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
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
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
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解析】“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一句理解有误。
9.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诗中描写自然的景色与山水画绘出的景色都包含了感情,诗人、画家都需营造意境,寓情于景。
作者以广为人知的诗歌意境为例,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10.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
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
征坚忍的品质,而当我们在冬天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蓬勃
向上,此刻,通过实地观察和近距离接触,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11.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
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都融合
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
最终都会构成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12.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
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
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
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
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
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
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
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
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4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
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
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
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
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
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
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
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
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
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
《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
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
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
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
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13.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文章先提出中国山水画具有意境美的观点;再分别论述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空灵之美、外象之
美、诗意之美;最后指出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
领受自然之妙,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14.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举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营造出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形象生动地论证
了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5.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
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诗情与画意交融;③画面上适当
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16.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
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的交融。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
然,感悟造化。
第 13 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分析论证过程,可采用以下方法。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
的三段论结构方式。往往又演化出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多种结构方式。
2.明确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3.弄清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4.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性的词语。5
[答题模板]
题型: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本文论证过程是什么?/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模板: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从而条理清晰地证明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