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共5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2‎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栖(xī)  雎鸠  怒不可遏(è)   安营扎寨 B.雾霭(ǎi) 嘲笑 接踵而至(zhòng) 周而复始 C.宽慰(wèi) 扶植 挑拨离间(jiān) 相辅相承 D.矗立(chù) 撺掇 五彩斑斓(lán) 目眩神迷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年来,见义勇为的事迹屡屡见诸报端,这样的“正能量”应该多多益善。‎ B.暑假就像一位故人,纷至沓来与我相约在这炎炎夏日。‎ C.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D.两兄弟从未经历过这种欢迎场面,只能面面相觑,在前呼后拥下穿过人墙。‎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前往医院看病的老李刚好路过此处,得知发生火警,立即奋勇冲进火场。‎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现代的网络舆论场,已成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这里的茶叶,虽然比不上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但自有它独特的色和香。‎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C.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夜 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③。‎ 终有剑心在,闻鸡④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④闻鸡:是刘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8‎ A.这首诗前两联写景,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 B.诗的后两联抒情,第三联既抒发了遭打击的怨恨,又诉说了壮志难酬的痛苦。‎ C.诗的尾联运用闻鸡起舞这一典故,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的首联是写近景,颔联是写远景;由近及远,逐步表现夜晚的沉寂。‎ B.“宿雁半江画”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是动景的描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C.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①写景浓墨重彩,抒情直抒胸臆;②化用诗句,运用典故。‎ D.全诗形式上对仗工整,风格上颇有杜甫风味: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南康直节堂记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注】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③皦察之政:严明苛刻的政令。皦:白、明亮。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康太守/听事之东      B.所居/以循吏称 C.徐君温良/泛爱 D.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阴____________    (2)安____________‎ ‎(3)已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 ‎(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寤寐思服。‎ ‎(4)化而为鸟,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 ‎(7)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 8‎ ‎(8)____________________,更着风和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6分)‎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了,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想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隆重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满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这样招待他,怎么像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并把被单摊开。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可以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又以笑声和甜美的泪光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就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B11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这里还是缺一个柜子,那里还是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B12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B13但是我又懂得,在那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8‎ ‎13.选文第③段为什么不能删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B11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B13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14分)‎ ‎“保持落后”才能“取得进步”‎ 汪金友 ‎①古人说话,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不,2000多年前的道学家列子,就曾经推崇这样一个观点,劝导人们通过“持后”来“列前”。‎ ‎②我以前对列子了解不多,只知他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最近河南郑州的一位朋友要出一本专门研究列子的新书,约我写一篇文章。于是上网去搜,发现列子的奇谈怪论还真不少。比如他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他还说:“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③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大成于庄子。我们熟悉的很多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疑邻盗斧”“杨布打狗”“歧路亡羊”“纪昌学射”等,都出自列子的著作。‎ ‎④在《说符》中,列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向壶丘子林请教如何处世。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问:“为什么要保持落后?”壶丘子林回答:“顾若影,则知之。”于是列子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身弯则影曲;身正则影直。影子的变化来自于身体,身体的变化来自于环境。人生在世,就像身体的影子一样,只有保持落后,才能处于前列。‎ ‎⑤这段话我看了几遍,才明白了大概意思。倒是列子的一段经历,让我知晓了其中的奥秘。列子因家中贫穷,经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因此有人劝郑国的上卿子阳:“列子是我们国家的国民,又是一位名人,可他现在连饭都吃不饱,这可有损您执政的形象。”子阳听后,便派人给列子家送了10车粮食。然而,列子虽再三感谢,但却坚决不受,让来人又把粮食拉了回去。列子的妻子哭着埋怨,家里正缺粮食,哪有一粒不要的道理?列子说:今天子阳听了别人的话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而怪罪我。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多被株连致死,而列子却安然无恙。‎ ‎⑥遇到这种事情,很多人都可能受宠若惊。人家子阳,可是一国的宰相,不沾亲,不带故,却给咱送来 8‎ ‎10车粮食。这样的机会,可谓千载难逢。粮食收下不说,还当极尽感恩戴德之词。借此攀上这层关系,可是要财得财,要权得权,要名得名。而列子呢,却把别人钻窟窿盗洞找不到的门路一口封死,不要嗟来之食,不攀不明之贵。结果证明,列子做对了,不当之利,往往会伴随着不测的风险。‎ ‎⑦在任何一支队伍中,都是很难“保持落后”的。别人走你就得走,别人冲你就得冲。该出手的时候不出手,该冲锋的时候不冲锋,就会有人说你贪生怕死。而且前边还有很多的诱惑,冲在最前,不仅可以立功受奖,同时能够升官发财。后边也有很多的约束,该冲的时候不冲,该干的时候不干,都会因违反纪律而受到处罚。‎ ‎⑧我理解,列子说的“保持落后”,就是把自己的行为落到实处。不为功,不贪功,不争功,不抢功,不哗众,不取宠,不盲从,不跟风。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看现在那些落马的贪官,大都是风头出尽的人。因为“干得比别人好”,所以“荣誉比别人多”“升得比别人快”“权力比别人大”。大到一定程度,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了。‎ ‎⑨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便放弃优秀、奔流和行高,更不能为了明哲保身而瞻前顾后。而是说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多一些淡泊和冷静,少一些欲望和冲动。‎ ‎(选自《银川日报》)‎ ‎18.本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保持落后”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第⑤段画线句子,你觉得这里的“奥秘”是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第⑦段的论述和中心论点看起来自相矛盾,可不可以删除?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行文到最后,作者为何要笔锋一转,写上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2.根据下列材料,请你以“航天员食品的特性”为开头写一段话,对航天员食品特征作介绍。‎ 要求:(1)必须概括特征;(2)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3)不超过120字。‎ ‎①主食、副食共六大类,100多种食品,食谱5天为一个周期。‎ ‎②食品要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尽可能符合航天员的饮食习惯,做到美味可口。‎ ‎③科研人员需关注航天员的身体状况变化,有一部分食品还有食疗作用。‎ ‎④科研人员充分运用食品工程的工艺技术,更好地包装和保存食品,使食品更加安全可靠。‎ ‎⑤航天员可以用舱内配置的专用食品加热器来加热。‎ ‎⑥既有酱牛肉、鱼香肉丝等家常菜,也有类似甜点的烘焙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3.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独处的寂寞……在这生活中,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你也需要仰慕先辈英豪的品格,学习他们的坚贞与执着。‎ 8‎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A.xī—qī;B.zhòng—zhǒng;C.jiān—jiàn,承—成)‎ ‎2.B(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D(A.缺主语,删去“从”和“中”;B.动宾搭配不当,将“火警”改为“火灾”;C.语序不当,将“管理、认识、把握”改为“认识、把握、管理”)‎ ‎4.B ‎5.A(B.拟人;C.比喻;D.反问)‎ ‎6.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7.C(写景淡墨渲染,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8.C(徐君/温良泛爱)‎ ‎9.(1)树荫 (2)安然,安全 (3)停止 ‎10.(1)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11.直节。‎ ‎【译文】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举起的太常旗,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府史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堆放在上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丫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被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12.(1)但余钟磬音 (2)孤蓬万里征 (3)求之不得 (4)其名为鹏 (5)蒹葭苍苍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系向牛头充炭直 (8)已是黄昏独自愁 ‎13.第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我”对父亲带回的东西的新奇喜悦(2分);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2分)。‎ ‎14.“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 ‎15.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2分)。‎ 8‎ ‎16.神态描写、动作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做生意亏本的父亲的温柔体贴,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2分)。‎ ‎17.不矛盾(1分),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所以不矛盾(2分)。‎ ‎18.就是把自己的行为落到实处。不为功,不贪功,不争功,不抢功,不哗众,不取宠,不盲从,不跟风。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19.身弯则影曲;身正则影直。人生在世,就像身体的影子一样,只有保持落后,才能处于前列。‎ ‎20.不能删除(1分),因为本段的“保持落后”和中心论点中所说的“保持落后”含义不同(2分)。与下面第⑧段形成对比,让读者清晰明了文章要表达的观点,使论证严密(2分)。‎ ‎21.以此告诉人们:人生在世,绝不能放弃“优秀”“奔流”和“行高”,应当该上前则上前。需要多一些淡泊和冷静,少一些欲望和冲动。这样就不会给读者带来误导。‎ ‎22.示例:航天员食品的特性为:品种丰富,主、副食六大类,100多种,食谱5天一个周期;膳食结构科学,有有食疗作用的食品,也有酱牛肉、鱼香肉丝等家常菜,还有类似甜点的烘焙食品;富含充足营养,食品大都符合个人饮食习惯;工艺技术精湛,安全可靠。‎ ‎23.略。‎ ‎ ‎ 8‎ 详解详析 ‎1.(1)kuà gāngà 屑 (2)旁 膀 ‎2.[解析] A “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这里应用“不可思议”。‎ ‎3.[解析] C C项成分残缺,应在“坍塌”后加“的状况”。‎ ‎4.(1)示例一:妈妈,您辛苦了!示例二:世上只有妈妈好!示例三: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示例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示例: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傅雷的《傅雷家书》、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爱的思考》等。‎ ‎6.这一句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在冬天的劳动强度大,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高度来说明父亲的千辛万苦,说明建造新房不容易。‎ ‎7.[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悟能力。父亲花了大半辈子时间,日复一日地为新屋付出,表现了父亲的毅力和韧劲。‎ ‎[答案] 父亲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8.父亲的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极端落后。‎ ‎9.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10.①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了蜗牛对于母亲的特殊意义”);②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11.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从儿子的话语,可以看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可以看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的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的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 ‎12.①表现了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②表现了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③表现了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写出任意两方面即可)‎ 附: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