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
组合滚动练 2
《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延伸练
延伸关注点:在课文中,我们跟随一滴水欣赏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家黄裳去参观杜甫的浣花草堂。
浣花草堂
黄 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15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15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藻,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概括文章内容
解答归纳要点的题目时,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定向,即在文中找到相关区域;然后具体分得所选定的区域,得出共有哪几个方面的要点,并逐步缩小范围,由重点段落到重点句子或重点字词;最后按照要求,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去掉内容中的细枝末节,筛选出能代表各自特点的句子、短语或字词来,完成归纳。
4.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联读·课外拓展练
黄山听雨
熊召政
①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啪啪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②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
15
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③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着。雨中孵出的暮霭,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④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⑤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⑥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高官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
⑦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⑧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袍,黄山才迎我以雨。
⑨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等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脱俗的花朵来。
⑩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⑪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15
⑫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⑬雨是越下越浓了。
⑭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⑮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鳌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⑯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⑰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水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呜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⑱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5.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对于黄山之雨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句子“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脱俗的花朵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章第⑮段,从用词、修辞、情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请写出四点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首尾呼应,以游览黄山为线索,表现了黄山冷峻的境界,给读者以人生的启示。
B.黄山听雨,使作者这个落拓诗人与古人相通,对黄山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观照。
C.文章写黄山听雨,却花较多笔墨去写古代的那些“落拓文人”,严重偏离了文章主题。
D.本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描摹了作者在雨中所见、所闻、所感,使读者读后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
E.文章从怨雨到喜雨,表现了作者悟彻人生的过程,而听雨饮酒品茶,则将这一感悟推向了高潮。
“梦笔生花”的由来
黄山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故名“梦笔生花”。
传说,有一年春天,诗人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声音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长老。他走出山门,细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
15
便上前施礼。当得知这位不凡之客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翰林时,长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文房四宝。长老盛满一杯酒,双手捧上,敬给李白。李白慌忙还礼,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二人席地而坐,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便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于是他趁着酒兴,奋笔疾书。写毕,他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长老送走李白后,回过头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
文言晒场·课外延伸练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②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④尘念,此际暂生。
[注] 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殚:尽,全。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计 足 下 久 不 得 仆 书 必 加 忧 望 今 修 书 以 先 奉 报
15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流水周于舍下__________
(2)大抵若是______________
(3)去我万里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分析作者在文中描绘的景色、渲染的气氛和使用的词语等,如果描绘的是美丽、清新、灿烂的景色,往往表达的是愉悦、兴奋的心情;相反,如果描绘的是晦暗、阴沉的景色,则往往表达悲伤或怀才不遇的心情,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题时,先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感受渲染的气氛,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香撷瓣·鉴赏提升练
晓过鸳湖
[清] 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15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5.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
A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B
有 感
[明] 张以宁
马首桓州又懿州,
朔风秋冷黑貂裘。
可怜吹得头如雪,
更上安南万里舟。
C
绝 句
[宋] 志 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15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字如面》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同学李明却说:“有了网络和手机,还用得着用笔墨写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积极参与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详解详析
现代文·延伸拓展练
1.[解析] 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看,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在蜀道上读杜诗,带给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从结构上看,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浣花草堂。
[答案] 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带给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③引出浣花草堂。
2.(1)[解析] 这句话的关键词句是“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和“难得”。“清疏”,正显示出杜甫本来的面目;“没有仙气”,就是没有把杜甫神仙化;“难得”,是因为没有仙气。
[答案] 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能够表现诗人的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解析] 这句话的关键词句是“梦游者似的”,要分析它表现了什么。一是突出杜诗中描写的四时风光的美好及意境的美妙;二是写作者沉醉于杜诗中的四时风光,表现了作者来到浣花草堂实地观察后对杜诗的新感受。
[答案] 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3.[解析] 答题时,首先要通观全文,从每段中找出要点,归纳组合,分条作答;同时注意文从字顺,言简意赅。
[答案] 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
15
4.[解析] 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情感,是表达启示的支撑点,不可另起炉灶,天马行空,乱说一通。
[答案] 示例: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5.作者的情感由失望、无奈逐渐变为释然、亲近,最后升华为陶醉、不舍。
6.人生难免遇挫折,只有在恶劣环境中顽强不屈,战胜困难,人生才有价值。这是作者在雨中的感悟,是其思想的升华。
7.示例:这段文字用词新颖,“饮”“醉”二字,表现了“我”为黄山的雨所陶醉,黄山的雨和雄奇的自然风光给“我”以涵养,突出了黄山景色的醉人,表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
8.①雨给作者以动力,令他明白有磨难的人生才有光彩;②雨中饮酒,使他与自然亲近,从体味自然中感悟永恒;③雨给了他豪情,使他超越了俗常人事,超越了古今;④雨使他明白人生苦难虽然酸涩却也充实饱满。(意思对即可)
9.DE
古诗文·素养提升练
1.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
2.(1)环绕。
(2)这样。
(3)距离。
3.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
4.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对挚友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乐观)的思想感情。
15
[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当属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三件安适的事。想到你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在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的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突然产生。
5.[解析] 本题考查感悟、欣赏、辨析诗歌的能力。应仔细阅读、欣赏这四首诗歌,从内容、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晓过鸳湖》中的“绿涨春芜”“菜花”及《绝句》中的“杏花雨”“杨柳风”不难看出,二者是最相近的,因此选C项。在阐述理由时,也应按照题目提示中的“内容、情感角度”这一要求,从诗中描绘的春景以及诗人的喜悦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C 理由:①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②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③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④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语言表达·素养积累练
[解析]
15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劝说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委婉,有说服力,让他人容易接受。劝说的内容要突出书信的优点,强调书信的作用,表明书信和网络、手机的不同之处。
[答案] 示例:李明,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手写家书更能寄托情感,成为连接亲人间的纽带,其作用是网络、手机无法比拟的。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活动,好吗?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