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方帽子店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听后要告诉老师你明白了什么?
2.讲述故事: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师生交流: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在课文中结识一位因循守旧的帽子店的主人。板书课题:方帽子店(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施雁冰,女,上海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上海新陆师范。历任新陆师范文书,上海第一师范附小教导主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艺科副科长、文艺编辑室主任,《儿童文学选刊》主编,编审。上海第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
8
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创办儿童故事刊物《故事大王》,任编辑室主任,该刊物第一册印数就达35万,被新华书店总店评为"1983年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创刊时为丛书)。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初夏奏鸣曲》,童话集《不要脚的朋友》,短篇小说集《外国蜡烛和镀金戒指》,作品集《施雁冰作品选》,专著《少年习作讲评》,《小学生作文指导》等。部分散文作品选入各种选集。儿童文学《外国蜡烛》和《鸦鸦》均获上海市1987年-1989年儿童文学园丁奖、《远去的云》获1996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
橱窗 修改 香蕉 扣上 嚷嚷 一溜烟 圆筒 古董
1.比一比,组词语。
厨( )橱( )
改( )放( )
蕉( )瞧( )
筒( )桶( )
董( )懂(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从来( )
常常( )
奇怪( )
舒服( )
喜欢( )
8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漂亮( )
假如( )
吃惊( )
古董(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故事中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2.把故事中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读读几遍。
四、 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方帽子被圆帽子取代。)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熟读课文,深入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方帽子店写了哪些事?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 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
预设一:方帽子店的人和大人们是怎样看待方帽子的?
(1)课件出示:
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
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从词语“从来”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以前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从来”就有的东西不能改。)
指导朗读:读出方帽子店主人的固执。
(2)课件出示: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
(2)形容又多又密。
( )
(3)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8
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戴着方帽子的人在吗路上走着。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从词语“一直以来”可以看出,大人们认为“一直以来”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
指导朗读:读出大人们的固执。
(3)课件出示:
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最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
“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带圆帽子!”
(从加点的词句可以看出,方帽子店老板认为人们戴圆帽子是让人吃惊的事情,孩子戴圆帽子是不懂事,方帽子才是好帽子。)
指导朗读:读出方帽子店里主人的惊讶、气愤。
预设二:孩子们是怎样看待方帽子的?他们又是怎样做的?
(1)课件出示:
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要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从孩子们的疑问中可以看出,他们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的疑问。
(2)课件出示:
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型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更符合实际。)
指导朗读:读出对孩子们的赞叹。
(3)课件出示:
“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一个小孩子说。
( )
(4)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
2.照样子写句子。
(1)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
(2)这种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8
“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另一个小孩子接着说。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做,在实践中发现圆帽字确实比方帽子舒服。)
指导朗读:读出对孩子们的赞叹。
(4)课件出示:
“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
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圆形帽子的喜爱。)
指导朗读:读出对孩子们的坚定。
(5)课件出示: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型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型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型的布帽。(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小时候的奇思妙想得以实现,在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指导朗读:读出对孩子们的认可。
预设三:对面新帽子店开业后方帽子店里的人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后来,方帽子店的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定是方的。方帽子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玻璃橱窗里还贴了一张广告:“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对面的新帽子店里也贴了一张广告:“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新帽子店的开业并没有改变方帽子店主人的看法和做法,他们依旧买自己的方帽子。)
指导朗读:读出方帽子店老板的固执。
预设四:人们接受了哪家帽子店的帽子?
课件出示:顾客们在方帽子店门前站了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了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他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
8
了好久,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人们在对比后走进了新帽子店。)
指导朗读:读出对人们的疑惑。
预设五:结果怎样?
课件出示: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着宽边的香蕉型的帽子,冬天带着圆筒形的呢绒帽……
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几乎昏过去!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人们的改变气得方帽子店的主人几乎昏过去,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世界的改变,方帽子变成了古董。<古董:古董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 因为古董可以作为一种玩物,所以后来我们也称之为“古玩”。>)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练习复述。
1.拓展交流。
(1)你想对方帽子店里的人说点什么?(随着人们的创新,社会在不断进步,要学会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切事情。)
(2)你想对文中的孩子们说点什么?(你们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大胆质疑,敢于通过奇思妙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法;并且敢想、敢说、敢做,在实践中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练习复述。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8
四、作业。
浏览网页,搜集施雁冰的其他文章,课外阅读。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方帽子店
[教学反思]
《方帽子店》教学反思
《方帽子店》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课文内容,并有所感悟。
读课文教学中的“略”绝对不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略”——粗略与肤浅,而应该是教师教学上的“略”——简约而恰当。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教学中的全班集体交流,就学生方面来说,是个人汇报的更加系统、互动补充的更加生动。而教师只在节骨眼给予点拨,把肤浅导向深刻,把笼统导向具体,把内容导向方法,把理解导向运用。
课堂教学中的疑和问。没有“为什么”就没有今天科技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课堂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这一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厨房 橱窗 改正 放学 香蕉 瞧见 圆筒 水桶 古董 懂事
8
2.一直 经常 奇特 舒适 喜爱 美丽 惊讶 古玩
第二课时
1.人山人海 密密麻麻 大吃一惊 各式各样
2.(1)带球突破像一阵旋风,左右边锋密切配合着他,很多次射门都是由他的脚完成的。
(2)妈妈给我买的文具盒又漂亮又实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