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共46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共46套新人教版)》 共有 4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口的空间变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浙江卷,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1~2.解析:第1题,导致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题中的因果关系应是: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了城乡间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人口流动的知识。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的增长,故A项错误,C项正确。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项错误。小城镇人口流向大城市,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故D项错误。‎ 答案:1.D 2.C ‎[2015·北京卷]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 7‎ ‎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解析:由牵挂程度的排名可知,前5名的城市中有3个位于南方地区(上海、深圳等),而北方地区中只有北京,因此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低,故A错误;我国直辖市的数量少,省级行政中心的数量多,因此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低,故B错误;由图可以判断,珠江三角洲(深圳所在地)明显高于四川盆地(成都所在地),故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对甲地牵挂程度最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以及上海、北京等沿海地区,而内陆城市较少,故D错误。‎ 答案:C 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5.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A.甲 ②⑥ B.乙 ④⑤‎ C.丙 ①④ D.丁 ①③‎ ‎4~5.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迁移差额率呈上升趋势。第5题,山东半岛气候适宜,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机械增长较快,但自然增长率较低。‎ 7‎ 答案:4.D 5.D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7.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6~7.解析: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7题,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人口迁出为主。‎ 答案:6.D 7.A ‎[全国卷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8~9题。‎ ‎8.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7‎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9.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8~9.解析:第8题,迁出(入)人口=迁出(入)人口比重×人口总数。读图可知,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高于四川,但人口基数四川远大于贵州,故迁出人口数量应是四川多于贵州,A项错误;迁入人口比重上海大于广东,但人口基数广东远大于上海,故迁入人口数量广东多于上海,B项错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江苏、浙江相差不大,但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浙江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两地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天津位于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D项错误。第9题,皖、赣、黔是人口迁出大省,且迁出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所以人口迁移加剧了这几个省区的老龄化进程,A项错误;沪、京、津是人口迁入区,且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故人口迁移延缓了这三个市的老龄化进程,B项正确;提高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C项错误;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D项错误。‎ 答案:(1)C (2)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7‎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11.解析:第10题,容易吸引移民就业说明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图丙中工资比重较高,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甲代表的工业部门为技术导向型产业,乙为动力导向型产业,丁为原料导向型产业。第11题,“移业就民”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样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 答案:10.C 11.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内陆地区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但近年来贵州、安徽等原来所谓的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净流入在大幅增加,这与我国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关。‎ 材料二 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人口迁移数据。‎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 ‎(1)试分析江苏吸引安徽人口流入的优势。(8分)‎ ‎(2)分析安徽由2012年人口净迁出变为2013年人口净迁入的原因。(9分)‎ ‎(3)说明服装产业对中西部地区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9分)‎ 7‎ 解析:第(1)问,从江苏经济水平高、医疗、教育、科研条件好,距离安徽近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原因应从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传统观念等方面分析。第(3)问,服装产业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其向中西部转移会带动劳动力的回流,使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迁移量减小,同时使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答案:(1)江苏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科研等条件好;位于东部沿海,气候适宜居住;与安徽相邻。(8分)‎ ‎(2)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大量转移;安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受传统家庭观念和乡土观念的影响。(9分)‎ ‎(3)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能吸引大量就业人口,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会导致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中西部地区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9分)‎ ‎13.[2016·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1)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2)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3)此问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要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 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6分)‎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8分)‎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6分)‎ 7‎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6分)‎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