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时空观第 1 课时 史前时代、早期国家
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PART ONE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时空坐标】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远古人类的足迹
1.元谋人
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发现两枚人类门齿化石,经测定距今约170万年,将牙齿的主人命名为“元
谋直立人”,还发现了石器和炭屑。
2.北京人
(1)发现:1921年和以后的数年里,安特生等发现人类牙齿化石,这就是著名的
“北京直立人”。1929年裴文中发掘出一块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考点知识回扣
(2)北京人概况: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居住在岩洞中,过着群居的生活;能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
来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会使用天然火;保留着猿的一些体制特征,能直立行走,上肢接近现代人,双
手灵活,能够打制用途不同的石器;北京人肢骨比头骨进化快的现象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
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意义: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有重要意义。考点知识回扣
【知识拓展】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
区别。
【易混易错】
北京人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但不能人工取火。
3.进入旧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二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1.原始农业的产生
(1)产生原因:距今1万年左右的时候出现了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先民发现植物可以发芽、结果,并尝试种
植;将野兽圈养。
(2)中国北方被率先栽培的是粟,而在南方则是稻。
(3)意义: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
2.先民的村落生活
(1)村落出现:原始农业的产生要求定居生活,这就促使先民们开始建造房屋,用以保护自己和家畜,贮藏剩
余的粮食。为了抵御野兽和敌人的袭击,他们又把房屋建在一起,在外面挖壕沟、建围墙,最早的村落就这
样出现了。考点知识回扣
(2)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
类别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时间 距今约6 000年 距今约7 000年
地点 陕西西安 浙江余姚
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工具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骨器
作物 粟、白菜、芥菜 水稻
其他 居住区内挖掘窖穴,
贮藏粮食,饲养禽畜
饲养家畜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半坡居民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
房屋。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
同。
【易混易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考点知识回扣
3.新石器时代与陶器的发明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有了农业和早期制陶业。考点知识回扣
1.神话与传说:在文字记录产生之前,先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他们对历史的记忆。神话
和传说给后人留下不少远古时期的历史信息。
2.炎帝与黄帝的传说:华夏传说中活跃在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
考点三 传说时代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黄帝时期已能够建造宫殿,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制造舟车等,是通过考古
发掘印证了这些发明;发明文字、算
术和音乐等有可信的一面,但也带有
神话色彩。
3.尧舜禹的传说
(1)“禅让”: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
(2)尧、舜、禹时代农业高度发展,非常重视治理影响农业
的自然灾害。这个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还是由成员推选,
但已经临近跨入国家时代的门槛。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四 夏与商的政治统治
1.夏与夏文化
(1)夏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黄河流域的第一个
国家——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禅让
”制就变为父子兄弟相承的世袭制。
(2)夏的灭亡: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联合周围各部落
起兵,灭掉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特别提示】
“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
一般分两种,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
终弟及。考点知识回扣
2.商的政治统治
(1)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下了自己的文字记载的政权。商朝前期屡屡迁都,至约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统治稳定下来,国力昌盛,故后世又称商朝为“殷商”。
(2)各个方国与商的关系十分松散,商对较大地域的统治还很不稳固。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五 西周的封邦建国
1.商亡周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他方国,在牧野击败纣王军队,灭掉商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封建天下”
(1)目的:巩固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
(2)内容
①除了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室直接统治外,其他地区被封赐给宗室、功臣和先朝贵族,建立一大批诸侯国,
由各诸侯代表周王治理。
②诸侯奉周王为天下共主,必须服从周王号令,定期到镐京朝觐、纳贡,率兵随同周王征伐。
(3)分封制的等级: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作用:大大改变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使西周迅速发展为疆域辽阔、对周边民族影响巨大的国家。考点知识回扣
3.制作礼乐
(1)目的:维系分封制的稳定。
(2)内容: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礼器和乐器规格、数量也不同,不能随意
混通使用。
(3)作用:礼乐制度是分封制的外在表征,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西周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在
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六 西周的衰微
1.西周王室的衰微
(1)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
(2)国人是维持周王室统治稳固的重要基础。社会的发展造成两极分化,使国人与贵族上层的矛
盾日益激化,西周的统治基础就被削弱了。考点知识回扣
2.分封制的瓦解与西周的灭亡
(1)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①用血缘亲疏关系来维系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联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日益疏远,
联系也就日渐松散。
②由于区域的开发、经济的发展,各个诸侯国的实力大大增强,诸侯开始不再听从周天子的指挥,甚
至与之分庭抗礼。
(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七 甲骨文与青铜器
1.从符号到文字
(1)甲骨文因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卜辞”。
(2)甲骨文已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体系。由于有了甲骨文,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自商
朝开始。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2.精美的青铜器考点知识回扣
(1)青铜器的出现和文字一样成为文明时代早期的重要标志。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达到了高度
成熟的程度。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有代表性的是礼器,即举行祭祀、宴会、丧葬等仪式时所用的器具。司
母戊鼎就是其中的典型。
(3)青铜器不仅反映出当时高水平的冶炼、铸造技术,而且体现了统治者通过严格的礼仪来规范
社会秩序的努力。
3.甲骨文、青铜器与商周史
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告诉我们许多文献中没有记载的细节,让我们对商周时期的历史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八 大国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王。
2.“战国七雄”:秦、齐、楚、韩、赵、魏、燕”。
3.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国成为七国中势力最强的大国。
公元前249年,秦国灭周,东周时期结束。
【误区警示】
春秋五霸的霸主是先后出现的,战国
七雄的七雄是同时并存的。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九 社会经济的变动
1.生产技术的提高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铁农具和畜拉犁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日
益推广。
(2)在生产技术得到改进的同时,国家不仅鼓励私人垦田,而且频繁发动战争去扩大疆土,为他们提供
更大的开拓空间。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铁器、牛耕的使用标志人类进
入了新的工具时代——铁器时
代。
2.水利工程的兴修
(1)代表: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楚国的芍陂。
(2)都江堰:都江堰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由秦国的蜀郡太
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营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促进了秦国的富强。2 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分洪、灌溉
和运输的巨大作用,是古代中国人民生产智慧的结晶。
(3)各国水利工程的兴修,是生产工具改良和国家动员能力提高的
结果,大大提升了各国的实力,并造福于子孙后代。
3.城市与商业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有史以来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
商业的发展、物资交流需求的增加,使统一的呼声更加强烈。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十 变法时代
1.各国的变法运动: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使它们先后跻身于“战国七雄”之中。
2.商鞅变法
(1)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2)主要内容
①奖励耕织、垦荒,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自身的劳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贵族子弟若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
③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登记居民户口,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别家必须告发,
否则以同罪处罚。
④推行县制。将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成县,由国君任命县令治理,代替以往的贵族分封制。
⑤统一度量衡。制定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全国。考点知识回扣
(3)意义:商鞅变法是各国中最为彻底的改革,它促进了农业
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增,后来居上,为以
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的改革举措对此后
秦国以至秦代的影响十分深远。
【特别提示】
商鞅变法触动贵族利益的举措
是按军功授爵。废除井田制,允
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意味着废除
了土地国有制(王土),实行私有
制,逐渐形成了地主土地私有制,
这是引起秦国社会剧变的改革
举措。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十一 “百家争鸣”
1.老子及其主张
(1)老子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被后世尊为道家学派的开创者。
(2)老子提出天地“自然无为”,否认天有意志、能作威作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和无、高
和下、生和死等对立面,矛盾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老子主张顺应自然,倡导以“无为”治国,反对统治者好大喜功,希望统治者能重视人民的生命。考点知识回扣
2.孔子及其学说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整理并删订了《春秋》《诗经》等书,他的弟子将其言论编
成《论语》一书。
(2)“仁”的思想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从孝敬父兄开始,尊重和理解他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还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
(3)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考点知识回扣
3.“百家争鸣”
(1)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士人们大胆思索,相互论辩,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被称
为“诸子百家”。他们之间的思想论争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2)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提出“非攻”“兼爱”,即反对不义战争,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他还主
张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的奢侈浪费。
(3)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服人,争取民心,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的观点。他主张人要善养天赋的善良本性,先义后利,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大丈夫人格。
(4)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他提倡人应乐天知命,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统治者要无为而治。
(5)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他提倡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以“法”治国。他主张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
的,治国方略也要跟着改革,否则就会像守株待兔一样可笑。考点知识回扣
(6)影响: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
展,各派之间相互论争、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
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特别提示】
墨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孟子则
不加区别地反对所有战争。老
子倡导“无为而治”,孟子倡导
“仁政”,韩非子倡导在君主专
制的中央集权下实行法治。重难拓展
拓展一 商鞅变法的举措的影响
变法内容 利国 利民 打击贵族特权
国家承认土
地私有,允许
土地买卖
废除了旧制;促进了农
业生产发展;增强了国
力
农民由奴隶变为农民,
获得人身自由,支配部
分劳动成果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经济的垄
断
奖励耕战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
高军队战斗力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
人免除徭役;农民子弟
杀敌立功可以做官和
获得田宅
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最严
厉打击)
建立县制,统
一度量衡
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
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颁行全国,
方便人们交流 打击了世袭制、分封制拓展二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
项目 具体内容
人际关系
孔子主张“仁”爱,尊重他人;孟子主张人要善养天赋的善良本性,先义后利;墨子主张视
人如己;老子提倡人应乐天知命
国家治理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庄子和老
子主张“无为而治”
关于战争 墨子反对不义战争;孙武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与自然 老子提出“天地无为”,顺应自然;庄子提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拓展二 春秋时期的战争与战国时期的战争的异同
项目 春秋时期的战争 战国时期的战争
不同点
以争霸战争为主,也就是大国依
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
地位的强权政治
主要是兼并战争,以后转变为统一战争
相同点 都是掠夺土地、人口和财富的战争,都属于非正义战争,都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