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秦汉统一王朝、魏晋
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
PART ONE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时空坐标】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秦朝的统一
【误区警示】
秦朝和秦国的区别:在秦没有实现统
一之前叫“秦国”,在秦实现统一之
后叫“秦朝”。
1.秦灭六国
(1)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先后吞并韩、赵、魏、楚、
燕、齐六国。
(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
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考点知识回扣
2.巩固统一的政权建设
(1)中央权力机构:嬴政创造了“皇帝”名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立
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2)地方机构:在地方设置郡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都由皇帝直接考核任免,
对皇帝负责。
3.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举措
(1)修筑由咸阳通往各地的驰道,并开凿、疏通水道;统一车辆形制,规定车轮间的距离一律为6尺;拆除战
乱期间形成的一切路障。全国水陆交通网的构筑,成为统一国家坚实的基础。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首领被称为“
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
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
周初年推行了分封制;秦统一后,废
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
聚与巩固产生了深远影响。
(3)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的货币,还
规定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由官府制作标准器发至全国。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二 秦朝的灭亡
1.秦的暴政
(1)为了消除一切潜在的威胁,统治者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
(2)秦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对人民征派了大量的徭役和兵役。秦颁布了细密、严苛的法律,违者被处
以残酷的刑罚。
(3)秦二世继位后,统治集团内部自相残杀,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2.“诛暴秦”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2)陈胜、吴广首倡的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遇雨误期要被处死是秦末农民起义
的直接原因,而秦朝的暴政是秦末农
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强大的秦朝能
灭六国主要是由于秦国国富军强而
得民心,秦朝的灭亡在于秦朝的暴政
而失民心。
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经过将
近5年的战争,刘邦集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西汉初立
1.西汉的建立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刘邦采取“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
会经济的复苏。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
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2.“文景之治”
(1)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文帝、
景帝还提倡节俭。他们废除了秦律中的连坐法和残损肢体
的肉刑,重视“以德化民”,努力创造安定宽松的局面。
(2)经过文帝、景帝几十年的治理,西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史称“文景之治”。考点知识回扣
【纵横联系】
我国古代先后出现的盛世:“文景之
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3.“削藩”
(1)针对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接受了御史大夫晁
错“削藩”的建议,削夺王国一些封地,导致吴、楚等七个
王国联合叛乱。景帝派军东征,平息了叛乱。此后,景帝规
定诸侯王在王国内只能收取租税,其他权力收归中央。
(2)虽然“七国之乱”被平定,景帝也对诸侯王的权力进行
了一些限制,但并没有彻底清除诸侯王国的势力,他们对于
西汉王朝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四 新的大一统
1.强化中央集权:武帝削弱相权,加强监察制度,强化了皇权对中央和地方各
级行政机构的控制。
2.解决王国问题的:武帝颁布“推恩令”,从王国中分出许多侯国,后来又找
借口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基本解除了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汉武帝在中央削弱相权,加强监察
权;在地方实行削藩政策,颁行“推
恩令”,实则削弱王国势力。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汉武帝对董仲舒的主张十分欣赏,就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定为国策,大兴儒学教育,并重用儒生为官。
(2)西汉统治者推崇的儒家思想,已不是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道家、
法家等学说的一种新的思想。它神化了皇权,
因此受到统治者推崇,2 000多年来在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五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
1.汉匈和战
(1)战国时期,匈奴不时南下侵扰,燕、赵、秦等国纷纷修建长城防御匈奴。秦朝继续大修
长城,并派遣大军沿线防守。
(2)汉武帝时起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迫使匈奴远遁。汉朝在河
西地区设立郡县,将长城进一步向西延展到今新疆罗布泊,派兵驻守,并安排士兵和农民在
沿边地区垦种荒地,称为屯田。考点知识回扣
2.张骞通西域
(1)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这次出使没有达到预期
的目的,但了解了以前未知的西域状况及其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
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
开始。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西域都护是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管
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西域都护府
是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管理机构。
3.丝绸之路
(1)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代的丝织业有了很大的
发展,已经使用提花机。
(2)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
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
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3)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刻影
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六 东汉的兴衰
1.“光武中兴”
(1)王莽于公元9年代汉称帝,改国号新。王莽的统治使社
会矛盾更加激化,引发了以绿林军、赤眉军为代表的大规
模农民起义。
(2)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
秀即光武帝。他即位后扫平了各地义军和割据势力,于公
元36年再度实现了全国统一。
【误区警示】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鼎盛时期的皇
帝,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
帝,不能混为一个人。考点知识回扣
(3)光武帝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先后9次下诏释放奴婢和
禁止残害奴婢,恢复西汉文景时期三十税一的制度,鼓励流
亡百姓返乡垦荒,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东汉初年的政策调整收到明显成效,人口和垦田数迅速
增长,社会安定,再现了西汉前期国强民富、文化昌盛的景
象,史称“光武中兴”。
【误区警示】
西汉、东汉政权初立都有相似之处:
刘邦和刘秀都曾是农民起义领袖,经
历农民起义后建立政权;都吸收前代
灭亡教训;都出现了“文景之治”和
“光武中兴”的盛世。考点知识回扣
2.东汉后期政局: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幼龄即位,太后临朝,重用她
们的父兄子侄,即外戚掌控大权。幼帝长大后,又依靠宫中的宦官
翦除当权的外戚。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互相争斗,政局一片
混乱。
3.黄巾起义
(1)184年,太平道领袖张角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
巾军”。起义军坚持战斗9个月后,主力被镇压,但余部坚持斗争20
多年。
(2)影响:黄巾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在镇压黄巾
起义的过程中,由豪强和地方官员演变而成的军阀纷纷割据自立,
形成了分裂动乱的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易混易错】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黄巾
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宗
教形式组织、发动的起义,最终起义
都被镇压而失败。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七 汉代的科技与文化
1.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
(1)西汉前期,人们已经使用麻纸作为书写材料,但是这种纸质地粗糙。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
础上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发明后,逐步传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编撰于战国、定稿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被尊称为“医圣”。东汉华佗研制
出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他还编成“五禽戏”锻炼身体。
2.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 000年左右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
一通史体裁,成为后世官修史书的典范。考点知识回扣
3.佛教东传与道教产生
(1)佛教东传
①佛教发源于古印度,早在西汉末年就已沿丝绸之路和海路零星传入我国。
②东汉明帝曾派使者西行求佛法。公元68年,洛阳城外建起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③佛教宣扬的内容不仅给当时生活在苦难中的下层人民提供了精神寄托,而且也为统治者所乐于
接受,将它作为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在西汉前期人们已经使用麻纸作为
书写材料。东汉蔡伦只是改进了造
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
(2)道教产生: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巫术与道家的一些思
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等,可以长生成仙。这对于东汉末年生活极端困苦的人民来
说也有强烈的吸引力。
(3)佛教的传播与道教产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也
是东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的结果。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八 三国鼎立
1.曹操统一北方
(1)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了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他“唯才是举”,
实行屯田,势力日益强大,逐渐占据了黄河以南的许多地方。
(2)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随后,曹操又陆续消灭了一些
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结成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以少胜多,重创曹军。考点知识回扣
【误区警示】
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
魏国的建立者不是曹操,而是曹
丕。
3.三分天下
(1)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改国号为魏,定
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称吴王,定都建业,国号为吴,229年称帝。至此,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在统治区内努力经营,北方地
区的经济比汉末有所恢复,东南和西南地区得到进一步的
开发,为以后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九 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从西晋到十六国
(1)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2)316年,匈奴贵族率领的军队灭亡西晋。在此前后的100多年间,以黄河流域为中心,15个由不同民
族建立的政权陆续出现,加上西南地区的一个政权,总称十六国。
2.北方民族的内迁
(1)除匈奴以外,这一时期从长城以外迁入中原的北方民族还有鲜卑、羯、氏、羌等族。
(2)内迁后,各族人民打破原先相对封闭的族居状态,相互杂居,彼此学习,形成规模空前的民族交流和
交融的浪潮,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考点知识回扣
【纵横联系】
中外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
乱的政治局面,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交融。
【特别提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四次短暂统一:曹
操统一北方、西晋的短暂统一、前秦的统一、北魏的统一。
(2)目的:革除旧俗,吸收汉人文化。
(3)内容:在政治上改用汉制,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
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按田亩多少向农民征
派赋役;迁都洛阳;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考点知识回扣
【纵横联系】
中国古代实现由分裂到统一的
封建王朝:秦统一、西晋统一、
隋统一、元统一。
(4)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北
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社会进步,加快了
北方民族的交融进程,为以后南北方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十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
1.东晋南朝的政权更迭
(1)西晋灭亡后,317年,南逃的北方士族和南方大族拥立西晋皇族司马睿为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420年,大将刘裕取代司马氏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此后160多年里,都是大将夺位,依
次建立了齐、梁、陈三个政权。这四朝的都城都在建康,合称“南朝”。
2.北方人口的南迁
(1)开始时间:东汉末年。
(2)原因: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且地广人稀。
(3)情况;西晋灭亡后,为躲避战乱,中原大族纷纷南迁。他们主要定居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逐渐安定下来,北方人口南迁趋于低潮。考点知识回扣
3.江南的开发
(1)农业:北方人口的迁入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还有麦、菽等作物品
种,使江南地区的农业迅速发展。
(2)手工业: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南朝时发明灌钢法,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造
纸业也有新的发展,纸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
(3)商业和城市:建康、江陵等发展为长江沿岸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番禺成为海上贸易的中心。
(4)江南的开发,不但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大大加强了南方民族间的交融。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十一 科学技术与士人文化
1.农业:北魏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经验总结。《齐民要术》
记载了北方农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增加和田间管理技术,还指出不同作物的播种、收割
和储藏,要根据农历时令安排进行。《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对后世生产实践
和中外农学研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数学:南朝祖冲之的《缀术》是数学理论著作。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把圆周率
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这一成就比西方早了千余年。考点知识回扣
3.书法与绘画
(1)士人们形成追求思想深度、行为典雅的士人风度。
(2)东晋王羲之的名作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后世尊他为“书圣”。
(3)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笔下人物线条优美、神采突出,传世名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重难拓展
拓展一 秦汉巩固统一措施的比较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相同点
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设立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削弱相权,加强监察制度,强化皇
权;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威
胁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
一度量衡
将地方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
归中央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统一
思想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了思想控制,对儒家思想和态度相反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对匈奴三次反击战,延修长城 缓解了边疆危机,巩固统一拓展一 秦汉巩固统一措施的比较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相同点
功
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所
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
的功劳难分大小
过
秦始皇统治时期,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这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此时天下刚
统一,基础不牢,最后秦朝的统治仅14年就灭亡了。汉武帝穷兵黩武,生活奢靡,但在晚年下了一个“罪
己诏”,调整了政策,减轻人民负担,西汉王朝从此转危为安,故有人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
祸”
(续表)拓展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
项目 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
不
同
点
主
要
内
容
政治 改用汉制,实行俸禄制,严惩贪污 奖励军功,编制户籍,推行县制
经济 颁布均田令 奖励耕织、垦荒,统一度量衡
习俗 迁都洛阳;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
历史影响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
的交融进程等
促进经济发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秦
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相同点 都巩固了统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拓展三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1)公元前139年和公元119年张骞两次通西域,尽管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不尽相同,但产生了重大影响。西
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西
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为丝绸之路开辟了道路。
(2)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和南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
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
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3)历史影响: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对促
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现实意义:丝绸之路至今仍然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
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