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时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PART THREE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时空坐标】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特别提示】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
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实现,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简称“一化
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在实践中只突出了一个“快”
字。它客观上偏离了中共“八大
”所制定的正确路线,轻率地发
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
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考点知识回扣
【知识拓展】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大
跃进”运动是以“大炼钢铁
”为中心,主要表现:高指标、
瞎指挥、浮夸风严重泛滥开
来。“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的“左”倾错误标志:“
共产风”盛行。
(3)两个“运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
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
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
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国民经济调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
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考点知识回扣
2.“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
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
”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发动: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3)全面内战: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
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他们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
战”,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4)最大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
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特别提示】
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全
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为防止资本
主义复辟而发动了“文化
大革命”。考点知识回扣
(5)抗争: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在极端困
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6)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
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①背景:“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
来,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毛泽东与世长辞后,他们加紧阴谋活动。②经过:1976年10月,华国锋、
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长达
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
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但“文革”错误被彻底纠
正是在1978年底召开的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知识拓展】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左”倾错误与“文革”时期的“左”
倾错误有本质区别:①前者是以“高速度”“高指标”“浮夸风
”“共产风”为主要特征,其目的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改
变我国落后的面貌;②后者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大动乱,其
目的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二 建设成就与科技进步
【特别提示】
“一五”计划时期建设成
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主要
分布在东北地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时期新兴电子
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
工业发展起来,布局由沿海
向内地发展。
1.经济建设成就
(1)概况: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
(2)工业建设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
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
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
(3)历史影响: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
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的
“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
氢弹。“两弹一星”中的
“两弹”指的是核弹(原子
弹、氢弹)和导弹。
2.“两弹一星”
(1)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
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为发展国防尖端武器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导弹:196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
一号,它是我国东风导弹家族的最早成员。
(3)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
荒漠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两弹一星”精神主要内涵: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
于登攀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
的宝贵精神财富。
(4)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历史意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
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考点知识回扣
3.青蒿素与“东方魔稻”
(1)青蒿素:①研制:1972年,屠呦呦等研究人员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结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优点,可以有效治疗各型疟疾。②意义:它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
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2)“东方魔稻”:①发明:1976年,一种新型水稻开始在湖南推广,它比常规水稻平均每亩增产20%—30%。
这就是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②意义:它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西方世界
称为“东方魔稻”。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艰苦创业与一心奉献的时代精神
1.“铁人”王进喜
(1)主要事迹: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发扬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环境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被誉为“铁人”。
(2)评价:王进喜是为国家分忧解难的英雄模范。“铁人精神”既是王进喜
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考点知识回扣
2.“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背景:1962年,他被调到河南兰考任县委书记。兰考常年饱受风沙、
盐碱、内涝“三害”之患。
(2)主要事迹: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
士卒,以身作则。对人民群众,他更是满腔热情、无私奉献。
(3)评价:兰考人民深情地说:“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
自己。”去世之后,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考点知识回扣
3.“向雷锋同志学习”
(1)事迹:参加工作后,雷锋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应征入伍后,由
于表现突出,雷锋多次立功受奖,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
(2)精神品质:雷锋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
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
(3)弘扬雷锋精神: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笔题词“向
雷锋同志学习”,后来,3月5日被定为全国“学雷锋日”。
【特别提示】
王进喜、焦裕禄和雷锋等先
进模范人物,是20世纪五六
十年代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创
业、心系民众、乐于奉献等
伟大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
的事迹和品质,是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素材。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四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易混易错】
1945年,联合国成立
时,中国是创始会员
国。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一直被台湾国民党当
局非法占据。第26届
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
1.恢复联合国席位
(1)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恢复了在联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历史意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标
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这一胜利为中国开展更
加广泛的国际交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此,中华人民
共和国与广大会员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
事业,做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
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
始走向正常化,但是中美
之间并没有正式建立外
交关系。1979年1月1日,
中美正式建交。
2.跨过大洋的握手
(1)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专机降落后,尼克
松与周恩来握手,这是一次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的握手。
(2)《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
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联合公报》的
发表,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3)中美建交: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
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考点知识回扣
3.“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概况:建立和发展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是中国独立自
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工作取
得的突出成绩。
(2)坦赞铁路:1976年,坦赞铁路胜利通车。它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是
中国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友谊的见证。
(3)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
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重难拓展
拓展一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与成就
项目 失误
表现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原因
总路线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急于求成,忽视了
客观经济规律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
险
特征 浮夸风和以大炼钢铁
为中心
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共产风”
盛行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影响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
力、物力大量浪费,人
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劳动纪律涣散,农业生产受到极大
破坏,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生产和秩序陷于混乱
认识 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等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民主法制等拓展一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与成就
项目 成就
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工业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胜利、
大港油田等 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等
交通 修建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等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第一
枚近程导弹
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袁隆平培育
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研制青蒿素
原因 调整国民经济与广大人民建设热情等 周恩来和许多干部调整国民经济
(续表)拓展二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外交特点与成就
阶段 特征 时间 成就 意义
20世
纪50
年代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到步入
国际舞台,外交
政策走向成熟
1949年 苏联等17国建交 提供有利外部环境
1954年 中印缅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1955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
存异”方针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0世
纪70
年代
重返联合国到
中美关系改善;
迎来建交高潮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1972年 尼克松访华并发表《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正式建交 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1976年 坦赞铁路通车 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见证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对两国关系发展和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拓展三 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1)启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长期对抗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关系。
(2)认识: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两国建交后,政
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中美友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了中国同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改善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拓展四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2)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