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课件试题(共8套岳麓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课件试题(共8套岳麓版)》 共有 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3 课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开拓 PART THREE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时空坐标】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①背景: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迫切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由于当 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使得拨乱反正工作遇到严重障碍。因此,一场 大规模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展开。 ②影响:邓小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这场讨 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粉碎“四人帮”后,当时党 中央的主要领导坚持“两 个凡是”的方针,它实质上 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 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 上的拨乱反正,彻底纠正了 “左”倾错误。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召开: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 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在面临向何 处去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 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 坚持土地公有制基础上,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农业 生产合作社、农村人民公 社最本质区别在于享有生 产自主权。 2.小岗村的创举 (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召开了一次“秘密会 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开始了自 己新的劳动之路。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知识回扣 (3)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 国推开,到1983年,已经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 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纵横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四次土地调 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二 改革的不断深化 【易混易错】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这 一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 开始。个体经济、民营经 济是非公有制经济,但它是 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随着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 开始,在全国逐步开展起来。 (2)理论基础:1984年10月,党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着重阐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和基本政策,为经济体制 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3)民营经济的兴起:①表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体经济、民 营经济蓬勃兴起。②影响: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机 会,而且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壮大国民经济、改造经济结构、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考点知识回扣 2.南方吹来的风 (1)南方谈话:1992年初,在经济建设和改革事业处于关键时刻之际,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视察,并就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谈话。 (2)历史影响: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 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考点知识回扣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 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1993年11月,党中央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 置起基础性作用。 (3)历史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 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 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1.对外开放的窗口 (1)兴建特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的突破。 198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 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特”点:经济特区是我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特殊区域, 在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3)历史影响:特区经济发展迅速,不但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对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易混易错】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 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 济管理体制上。它不是政治 特区,也不是香港、澳门式 的特别行政区,正如邓小平 南方谈话所说:特区姓“社 ”不姓“资”。考点知识回扣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 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 泉州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3)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在海南建立特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特区建设的又一伟大实践。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岛成为 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之后建立的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考点知识回扣 (4)开放沿江城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开放逐渐向内地推进。 (5)全方位开放格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 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四 国计民生的改善 1.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1)国民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大大缩小了我 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1997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位。 (2)基础工业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投资,集中建 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城乡面貌大为改观。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过去人们的服饰色彩和样式 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 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这 并不是人们的审美观念落后, 而是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 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 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所以数量 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1)概况: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商品极 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衣着:改革开放前,人们购买服装的标准是实用,服装样式千篇一律。 改革开放后,服装的面料、花色、款式逐渐多样化。人们的穿着追求 个性,时装表演争奇斗艳。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野菜、粗粮、窝窝头如今成为 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并不能得出 过去的生活很好的结论。因为 过去人们的食物匮乏,只有野菜、 粗粮和窝窝头。现在食品供应 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 人们吃野菜、粗粮、窝窝头是 为了讲究营养均衡。 (3)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家庭的饮食结构仍然单一。改革开放 以后,食品日益丰足,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食消费的比例 下降,肉食、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考点知识回扣 (4)住房: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一般居民只有一两间面积很小的住房,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更差。如 今城市里高楼林立,农村的楼房也日益增多,居住环境大大改观。 (5)出行:改革开放后,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形成了日益完善的 综合交通运输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6)消费:人们日常消费进入追求提高生活质量的阶段,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得到充实。居民自费旅 游,参加各种娱乐、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五 “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易混易错】 香港、澳门问题是西方 列强侵华战争的产物,港 澳回归是主权外交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 产物,两岸统一属于中国 内政问题。 1.“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提出方针: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 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后来,这一构想在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获 得通过,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策。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前提就 是一个中国,“两制”指的是两 种社会制度,分别是社会主义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一国 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针对台 湾问题而提出,但最终首先解 决了港澳问题。 (2)主要内容:一个中国和两制并存,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 高度自治。 (3)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找到了一个最适合我国当 前状况的统一方式。它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 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考点知识回扣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中英谈判: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中国政 府就解决香港问题开始与英国政府展开谈判。 (2)联合声明: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基本法》: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零时整,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 旗在香港升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香港问题的解决上得到成功运用。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 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是在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下,但并 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不 享有外交权和国防权。 (5)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在北京就澳门问题正式签署联 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 政区正式成立。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港澳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 强,国际地位提高。 (6)历史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耻 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此,香港、澳 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六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特别提示】 台湾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 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 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收 复台湾。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 湾。 1.“九二共识” (1)背景:“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台湾海峡 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考点知识回扣 (2)“九二共识”: ①两岸两会: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 会(简称“海基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②达成共识: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 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③影响:这一共识受到两岸同胞和海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认同, 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八项主张: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发 展两岸关系建设性的八项主张,阐释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 构想的基本内容。 【特别提示】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最初是用来解决台湾问 题的。“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 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但 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考点知识回扣 2.新世纪的两岸关系 (1)反“台独”: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以立法的形式把 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 (2)“胡连会谈”:2005年4月,胡锦涛在北京与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这是60年来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谈。 (3)两岸“三通”: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 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变成现实,过去的“咫尺天涯,重重阻隔”终于变成了“天涯咫尺,处处 通途”。 (4)全方位交流格局:两岸各界交往空前活跃,文化教育交流蓬勃开展,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交流 的新格局。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七 新时期的外交 1.睦邻友好政策 (1)概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灵活务实地开展外交活动,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新局面。 (2)与邻国友好关系: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 要。我国大力推行睦邻友好政策,改善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3)中俄首脑声明:1997年,中俄两国首脑在克里姆林宫签署联合声明,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平等信任 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平稳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能源等方面的合 作不断加强。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睦邻友好政策,即相邻 国家之间和睦相处并 友好合作、和平解决 彼此争端、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不以 邻为壑、不以大欺小、 不以强凌弱的外交政 策。 (4)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2001年6月,中国与俄罗斯等六国元首在上海 举行首次会议,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 成立,是新时期我国实行睦邻友好政策的突出表现。 (5)外交影响:睦邻友好政策的推行,大大改善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多边外交是指任何超 过两个国家,也就是由 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 参加的处理相互之间 的关系,或各国共同关 心的国际事务的外交 方式。 2.多边外交 (1)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 组织的活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2)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利 于推动我国的多边外交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也为重振地区和全球经 济做出了重要贡献。考点知识回扣 3.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不仅全面推进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等之间的交往,而且始终 把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关系的基础。 (2)外交成就: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难拓展 拓展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次农业生产的调整   项目 土地改革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 1950年—1952年 (过渡时期) 1953年—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58年开始 (探索时期) 1978年 (改革开放时期) 内容 变封建地主土地所 有制为农民土地所 有制 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 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片面强调“一大二公” 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 理方式,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所 有权  农民土地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结果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 恢复和发展,为国家 工业化建设准备了 条件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 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均有很大提高 启示 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村改革要维护农民利 益拓展二 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比较 项目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 同 点 目的 为更好的发展对外经济,扩大对外开 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 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 的共同利益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 祖国统一 城市或 地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等地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香港、澳门、台湾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 (权限)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 制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 法律规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 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 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 权和终审权 相同点 都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 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都享有一定自治权;都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性质;都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 发展;都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都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