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D. 废除“二十一条”
2.下列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C.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3.这次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这次运动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七七事变
4.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A. 批判封建皇权 B. 反对专制复活 C. 捍卫《临时约法》 D. 倡导科学精神
5.1919年6月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
A. 武汉 B. 上海 C. 天津 D. 广州
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的是( )
A. 民主与法制 B. 民主与科学 C. 民主与自由 D. 博爱与人权
7.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 八国联军侵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8.“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8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次是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提倡实业救国 C. 物况天择,适者生存 D. 提倡民主、科学
10.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说明了( )
A. 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 上海是最早出现工人罢工的城市
C. 工人阶级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D. 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1.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在( )
A. 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B. 以“民主”“科学”为口号
C.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 采用白话文的形式
12.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 “开颅洗脑”。其中“温药治疗”“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3.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分别发生在( )
A. 1921年,1949年 B. 1927年,1956年 C. 1936年,1949年 D. 1921年,1956年
14.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工农武装割据 C. 遵义会议召开 D. 中共七大召开
15.《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8
A.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 发动了辛亥革命 D. 建立了中华民国
16.下列人物中,没有出席一大的是( )①陈独秀
②毛泽东
③董必武
④李大钊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17.他们的斗争“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的“斗争”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18.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同哪些国家签订的?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指什么?掀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8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甲午战争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摘自许知远《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材料三: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扣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试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传播了哪些“新思想、新理论”?
(4)根据材料三,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目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8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五四运动口号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其中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內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这场斗争,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也表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理解,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历史作用,成为无产阶级建党的阶级基础,也标志找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学们要注意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从性质,革命对象,革命的主力,前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2.【答案】D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近代化的探索组合搭配不正确。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采用排除法,选项D.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相关的知识点。
3.【答案】C
【解析】【分析】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
4.【答案】B
【解析】【分析】据材料“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可知,李大钊认为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封建专制的保护伞,与自由格格不入,表达了他反对专制复活的观点。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5.【答案】B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19年5月4日,地点是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发展为上海,主力变为无产阶级(工人)。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认识。
6.【答案】B
【解析】【分析】“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
8
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重点识记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史实的识记。题目是要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也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子目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也参加了对德作战,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遭到帝国主义过家拒绝,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据此,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选D。A选项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1901年,发生在五四爱国运动之前。B选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发生在五四爱国运动之前。C选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在1912-1928年,当时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就是北洋军阀政府。故排除AB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史实的识记。对于五四爱国运动,还可以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的概括、性质、结果和影响。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时间地点、运动中心、运动主力、历史意义。
9.【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所以答案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知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从北京转移到上海后,工人阶级成为了主力阶级,所以说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因而新文化运动“新”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12.【答案】D
8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面对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探索,近代化的探索有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属于“自我疗伤”;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变法图强,属于 “温药治疗”;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属于“猛药重治”;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思想文化革新,追求民主科学,属于“开颅洗脑”。仔细审查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各个阶层的探索目的,特点、主要内容、影响、可以列表格专项分析,找出异同点。
13.【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
14.【答案】A
【解析】【分析】“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预示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诞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斗争历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
15.【答案】B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因为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1921年相关的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要识记。
1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没参加的有陈独秀和李大钊。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识记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D
【解析】【分析】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为马克思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的意义。
二、材料分析题
18.【答案】(1)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兰、西班牙、比利时11国签订的。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自救之路”:洋务运动;“维新之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共和之路”:辛亥革命。
8
(3)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4)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兰、西班牙、比利时 11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指的是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维新之路”指的是学习西方政治的戊戌变法;“共和之路”指的是学习西方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三“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救治中国的“黑暗”,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根据上述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社会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19.【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事件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是戊戌变法,它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这两场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据所学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据所学知,新文化运动传播的新思想、新理论有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近代中国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4)由材料三“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内容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转变过程。
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点评】(1)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2)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4)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变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