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A .平添 B像 C. 功夫
2.C A.琢磨为捉摸。B 纷纷扬扬 D.心安理得
3.C A.以及前用逗号 B.省略号后不能用感汉号。D.双引号之间不用标点,
4.D A 主语缺失,删去使 B了改成的 C.语序错误
5.D
6.D “推”比“敲”冷寂,更符合“鸟宿池边树”的寂静的诗意。
7.A
8.(1)1分 其利,一目了然。
(2)2分 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
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9.(拆字与解释1分,修辞1分)
卑微的石头因为神圣的使命执着地站立一生。
屋里用猪祭祀以循礼,有礼有仪才是家庭兴旺之源。
10. (1) 形容老牛倌儿放牛念书时的从容自在。(2)
(2) 指老牛倌儿一改先前慌忙结巴,缓慢从容地将“牛吃庄稼了”一句唱了出来(2)
11.总6分 (1) 多角度描写牛倌儿的形象: ①外貌描写,“头戴”“身披”等词句表现牛佰的质朴; ②动作描写, “怀抱”“手捧”等词句表现牛信热爱放牛、热爱读书、热爱教育; ③神态描写,“笑眯眯”“移”等词句生动地刻画出牛倌儿对书的痴迷。(写出其中1点给2分,最高4分)
(2) 排比句式:“头戴”四句,构成排比,短促、整齐、有力。(2分)
(3)借助注释、评说,表达叙事者的看法: 括号内引用的牛信的说法及泰始皇成器的故事,“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的评说,都表达了叙事者对牛信的肯定。(2分)
12. ①既突显了牛倌对“仁义礼智信”的执着追求,也表现出他的单纯。②照应前文“仁义礼智信”的情节,为下文写人们对老牛信的议论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4分))
13. ①老牛倌儿虽然死了,但他一直为人们议论者,成为争议人物。 老牛倌儿的人生,也影响着后人,或正面或反面。 ②老牛倌儿在世时恪守“仁义礼智信”的人品,这令后人缅怀。③老牛倌儿先天愚笨,读书不成其功,却深得“仁义礼智信”之要并身体力行,值得后人学习与反思。④对老牛倌的议论不止,意味着当下人们对“仁义礼智信”价值、对教育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这令人深思。(每点2分)
14.B 属,通“嘱”嘱咐
15.B 凭……身份
16.A声名狼藉错,“声名籍甚”是名声很大。
17.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18①然而文长最终因为在当时不得志,满怀着幽愤去世了。( 以,“不得志于时”状后,句子通顺各一分,)
②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郑国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你也没有害处。(以为,东道主,行李,乏困各一分)
21.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