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精品检测(共46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精品检测(共46套新人教版)》 共有 4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选择题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回答1~2题。‎ 观测点海拔(m)‎ ‎440‎ ‎471‎ ‎500‎ ‎526‎ ‎500‎ ‎477‎ ‎500‎ 出露岩层 a b c d c b c ‎1.图中甲处可能是(  ) ‎ 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山 ‎2.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7个观测点的海拔可知,甲处对应的岩层为d。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甲处岩层最新,从甲处向两侧,岩层由新到老,甲处应该为向斜;依据等高线走向可知甲处为山岭(山脊),因此判断甲处为向斜山。故选D。第2题,读表格数据可知,乙处对应的岩层为b。由岩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乙处为背斜;由等高线可知乙处地貌为谷地,因此乙处为背斜谷。故选C。‎ 答案:1.D 2.C ‎(2019·长沙长郡中学调研)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两侧均被低山束缚,海岸线向外海呈“喇叭”形状,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当海浪越过滩脊后,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称之为冲越扇。读下图,回答3~4题。‎ ‎3.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  )‎ 7‎ A.潮汐涨落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台风 ‎4.沉积砂层与下面的砂壤层相比(  )‎ A.颗粒更细 B.层理明显 C.分选性更差 D.肥力更高 解析:第3题,冲越扇又叫“冲溢扇”“越流扇”,指在暴风浪时海水越过岛屿顶部或沙坝顶部,把岛上的碎屑物或对沙坝顶部的平切(截顶)作用,横冲带向陆方潟湖一侧,从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据此分析可知应是台风,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引起暴风浪,故选D。潮汐涨落、西南季风、东北季风不是每一次都会带来大风,故排除A、B、C。第4题,由图知,沉积砂层是在没有沙脊潮汐作用下形成的,而冲越扇是台风作用下形成。台风作用下,海浪携带沙子翻越滩脊从高处抛落下来,分选性更好,故C错;台风出现又是周期性的,所以层理明显,故B正确;沉积砂层比砂壤颗粒更粗,故A错;砂土的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养分易淋失,致使各种养分都较贫乏。壤土的性质则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之间的矛盾不那么强烈,通气透水,供肥保肥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故D错。‎ 答案:3.D 4.B 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回答5~7题。‎ ‎5.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 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 ‎6.图中河段(  )‎ A.A处河岸比B处陡峭 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 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 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 7‎ ‎7.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  )‎ 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 B.C处与D处可能会相连 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 D.C处与D处均为凸岸 解析:第5题,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要先经历侵蚀与堆积,后经历地壳抬升、流水下切。故选B。第6题,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峭,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A错误;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处水流速度快,B错误;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C正确;A处为堆积岸,易在丰水期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D错误。故选C。第7题,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A错误、D错误;C、D两处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B正确;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C错误。故选B。‎ 答案:5.B 6.C 7.B ‎(2019·潍坊高三期中)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据此回答8~10题。‎ ‎8.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中任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稳定—流水下切 B.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地壳下降—水位稳定 D.地壳抬升—水位稳定 ‎10.该河段(  )‎ A.河水自东北向西南流 B.河水自东南向西北流 C.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最可能位于河流中下游 解析:第8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形成最早的阶地应该是现在抬升到最高的河流阶地,‎ 7‎ 图中④阶地位置最高,因此形成最早。故选D。第9题,由题意可知,在地壳抬升后流水下切的过程中,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故选B。第10题,由图可知,该河流西北方向没有河流阶地,是河流凹岸,以侵蚀为主;河流的东南岸有河流阶地,是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为主,形成河漫滩。河流的凹凸岸主要受河流惯性作用,以冲刷凹岸为主,无法判断河流流向,因此河水自东北向西南流或者自东南向西北流都可以形成图示河流阶地,A、B错误;但图示河流阶地在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段才能形成,应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故选D。‎ 答案:8.D 9.B 10.D 读图,回答11~12题。‎ ‎11.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中(  )‎ A.不断被侵蚀 B.先侵蚀,后沉积 C.不断有泥沙沉积 D.先沉积,后侵蚀 ‎12.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 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 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辽河流域灌溉面积增大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随着历史发展,辽河口的海岸线不断向南扩展,这反映河口地带不断有泥沙淤积,导致海岸线南移。故选C。第12题,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灌溉面积增大会导致径流减少,挟带泥沙能力下降;植被覆盖率增加使流域内水土保持能力提高,河流泥沙量减小;但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会导致输送泥沙能力提高,河流泥沙增多,海岸线向南推进。故选B。‎ 答案:11.C 12.B ‎(2019·潍坊模拟)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 7‎ 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回答13~15题。‎ ‎13.从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14.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15.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解析:第13题,图示时段内,河床基准深度总体上变浅了,说明河流泥沙淤积更严重,可能是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的,故A正确。第14题,图示2002年深水槽位置与1972年相比,距离北岸起点更远,说明深水槽位置向南移动了,因“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则主航道南移,故D正确。第15题,图示断面显示,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深水槽向南移动,即南岸可能会出现崩岸现象,应加强南岸大堤的保护,故B正确。‎ 答案:13.A 14.D 15.B 下图为我国宜万铁路(湖北宜昌—重庆万州)某段沿线地形及水系分布图,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泉为图中汇水区域的出露点。读图回答16~18题。‎ ‎16.形成图中地表洼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与流水溶蚀 B.风力侵蚀与流水侵蚀 7‎ C.火山喷发与重力塌陷 D.流水溶蚀与重力塌陷 ‎17.图中河流时断时续,其原因是(  )‎ A.河道地势起伏大 B.地处干旱区,为季节性河流 C.喀斯特地貌,多暗河发育 D.地势高,有结冰期 ‎18.修建图中隧道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A.多透水、塌陷 B.多火山、地震 C.地表河谷纵横 D.多滑坡、泥石流 解析:第16题,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易受流水溶蚀,形成地表洼地。故选D。第17题,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洼地,河流多以地下暗河的形式出现。故选C。第18题,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落水洞、暗河等,该隧道穿越汇水区域,因此在隧道建设过程中,易发生透水和塌陷等事故。故选A。‎ 答案:16.D 17.C 18.A ‎(2018·高考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回答19~20 题。‎ ‎19.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0.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第19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D选项正确。第20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 7‎ 故C选项正确。‎ 答案:19.D 20.C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