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中高一级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商业结构的调整 D.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3.《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4.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 B.封闭性 C.再生性 D.落后性
5.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
A.“精耕细作”特点 B.“重农抑商”思想
C.“自给自足”形态 D.“靠天吃饭”观念
6.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耕种方法的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
A. 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B.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7.据现有的资料证明:从陕西到山东,从河北到江西,包括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在内,
都有商朝铜器的发现。在郑州曾经发现两处较大的商朝铜器作坊遗址。由此推理商朝()
A.青铜器生产出现区域化 B.青铜冶铸技术成就斐然
C.官营冶铸业占主导地位 D.青铜器制造业规模巨大
8.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seres”和“china”,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丝绸之国”和“瓷器”,可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丝绸和瓷器就是古代中国的象征。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B.唐朝时期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明清时期洛阳是全国的“瓷都”
D.明中叶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9.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④中国古代经济曾颇具竞争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唐朝商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水市、山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这表明唐代()
A.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 B.农村商品市场明显增多
C.专业化的市场已经出现 D.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
1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D.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13.明初,规定工匠“轮班制”,各地工匠定期轮流到京师服役,每三年一班,每期无偿服役三个月,其余时间归自己支配,改变了元代工匠毫无自由、终年在官府监督下生产的做法。这项举措()
A.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导致了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C.反映了封建国家对人民人身控制放松的趋势
D.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
14.2007年1月,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举办的“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在评选“十大宝物”时发生意外:礼仪小姐展示一面战国青铜镜时不慎失手,古镜当场被摔碎。瞬间,人们都惊呆了。央视工作人员、礼仪小姐和专家都赶紧在地面上捡拾碎片,栏目负责人当场承诺将邀请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贾文忠修复古镜。该青铜镜之所以受到这样的珍视,主要在于它的()
①艺术价值
②历史文化价值
③工艺价值
④文学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北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现象。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A.临淄、邯郸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 B.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实行了封闭式的坊市管理制度 D.在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
16.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17.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C.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D.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18.汉朝的纺织技术以临淄(今山东临淄)和襄邑(今江南睢县)最为有名;五代时杭州、成都等地的丝织业非常发达,江南的丝织品品种多样,工艺精美。上述变化表明中国古代丝绸产地南北大易位。造成古代丝织业重心由北向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主要变化及棉织业等新兴行业的冲击
B.北方长期的战乱
C.传统的丝绸之路
D.北方农业过度开发、战争破坏、环境状况恶化导致北民南迁,技术南传
19.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士大夫逐利成风 B.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20.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B.租佃制得到发展
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D.经济趋向近代化
2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22.下列诗句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
A.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 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
23.据记载,美洲于1540到1700年,至少产银4万吨,可能多至6、7万吨,其中约80%运往了欧洲。此记载可用于研究()
A.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B.葡萄牙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C.欧洲商业革命出现原因 D.欧洲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
24.1832年《曼彻斯特卫报》报道:“英国的制造业体系和在这一体系创建大城镇的惊人速度都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 B.地理大发现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5.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
B.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
D.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26.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27.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西欧国家的这些殖民扩张活动客观上()
A.促使亚非拉美国家的团结 B.促使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结合
C.开始打破东西方贸易壁垒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28.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该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以商业和海上运输业为主,尤其是它的造船业使之成为当时最大的海洋运输国家。“该国”是指()
A.法国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9.在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英国最终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A.先进的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的胜利
B.英国海军实力的强大
C.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D.海洋国家对大陆国家的胜利
30.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表明当时英国()
A.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B.禁止海外商品流入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31.与蒸汽机车同时期出现的是()
A.汽车 B.电话 C.轮船 D.电脑
32.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
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 B.欧洲内部的竞争
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地圆学说的提出
33.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34.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建立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改良蒸汽机的推广使用
C.立体交通网络的诞生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
35.19
世纪中叶,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专门的卫生机构来指导和监督全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并在地方建立相应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英国这一做法的主要背景是()
A.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B.工厂规模恶性发展
C.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D.社会舆论呼唤立法
二、材料分析题(2小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材料二: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习惯,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提供能量,在营养方面创造了一场革命。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成功,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上述材料均据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欧洲“消费选择”所产生的影响。(6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6分)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黄宗羲为何会提出此种观点?(6分)
(3)据材料三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一经济政策的?(6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A
C
A
A
B
C
C
C
A
C
C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D
D
A
D
B
D
A
D
A
D
C
C
C
31
32
33
34
35
C
B
D
B
C
二、材料分析题(2小题,共30分)
36【答案】(1)变化: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变到海上;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范围由地区变为世界性贸易(或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贸易发展更为迅速。(6分)
(2)影响:改变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改善欧洲人的生活质量;丰富欧洲市场的商品种类;推动世界市场发展;引发奴隶贸易;刺激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6分)
【详解】
第(1)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信息“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要贸易路线的变化、贸易中心的转移、贸易范围的扩大、贸易发展速度等角度分析。
第(2)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习惯,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提供能量,在营养方面创造了一场革命……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活习惯、生活质量、商品种类、世界市场、奴隶贸易、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等角度分析对欧洲的影响。
37【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
特点:男耕女织(或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6分)
(2)观点:工商皆本。原因: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工商皆本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6分)
(3) 重农抑商.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