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确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解析:选B 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体液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
2.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抗原与抗体结合 B.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D.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
解析:选A 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在细胞内。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降低机体的体温
解析:选C 糖原位于肝细胞和肌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只能通过增加散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4.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①②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表示传入神经
12
B.图1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图2中a内的神经递质释放至b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D.图2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解析:选B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图1中的①②③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图1中②表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即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图2中a内的神经递质释放至b中主要通过胞吐方式完成;兴奋在图2中传递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5.下图中的图2表示有关激素的调节机制,图1是某同学研究碘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而得出身长变化的甲、乙两条曲线,两图中表示蝌蚪正常发育的曲线和含碘的激素物质分别是( )
A.甲、S B.乙、S
C.甲、T D.乙、T
解析:选D 缺乏碘,无法合成甲状腺激素,小蝌蚪生长发育受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的机制,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6.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
解析:选B 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神经系统→胰岛→胰岛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降低;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外刺激直接通过神经系统到达效应器,使手缩回;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神经系统→肾上腺→肾上腺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及垂体,下丘脑属于神经系统。
7.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2
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当处于寒冷环境时,①②增强③④⑤减弱
C.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吸收
D.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战栗,则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
解析:选D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寒冷条件下,通过减少散热量(皮肤血管收缩,血管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增加产热量(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热量的散失,维持体温的稳定;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战栗,则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
8.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解析:选D 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血糖,故在肌肉细胞中不能发生②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抑制②③过程;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
9.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选B 当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10.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
12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
C.室内粉尘、青霉素、宠物的皮屑都可以成为过敏原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解析:选B 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说明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室内粉尘、青霉素、宠物的皮屑都可能成为过敏原;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1.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细胞膜发生电位变化
B.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
C.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D.Ach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
解析:选B 由图可知Ach与其受体结合,导致肌细胞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不需要经过膜结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属于细胞分泌物,而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参与分泌物的形成;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由蛋白质组成。
12.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解析:选B 细胞2和细胞3是T细胞和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的是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的是T细胞;人体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物质a的基因只在细胞4中进行表达;②和③是细胞之间的识别和传递,和糖蛋白有关;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2
13.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解析:选D 由图可知,器官甲表示胰腺中的胰岛,器官乙表示肝脏;激素a、b分别表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②)和合成肝糖原(①);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会反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14.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解析:选D 癌细胞为抗原,可推测混合培养后产生了能杀伤癌细胞的效应T细胞,从而发生细胞免疫。其中M细胞为吞噬细胞,起到了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某些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某些T细胞受刺激后会产生淋巴因子,从而加强效应T细胞的作用;没有发生体液免疫,无免疫球蛋白(抗体)产生。
15.如图为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12
A.胰岛B细胞受损
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解析:选C 从图示看出,基因突变鼠在运动后血糖浓度低,因此可能缺乏胰高血糖素或其受体;而胰岛B细胞受损时,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会出现高血糖症。
16.如图,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
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D.如果a表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b,将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
解析:选C 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则细胞b不能是浆细胞,因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细胞,将使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由于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或垂体的生命活动;如果a表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b,促进水的重吸收,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17.下图中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乙中a、c为兴奋区
B.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C.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且兴奋的传递方向应为甲→乙
12
D.图中甲在向外分泌物质,则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前膜,该物质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C 由乙细胞膜的内外电位状况可推知,乙应为神经元结构的一部分,甲、乙可来自一个细胞,b区应为兴奋区,a、c区为静息区,若甲、乙来自两个同类型细胞,则两者之间应通过突触相连。兴奋在两者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且递质的释放为胞吐形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解析:选C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可能会出现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成年人患肌无力病是血钙过高引起的。
19.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不同
B.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细胞内K+的外流有关
C.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D.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
解析:选B 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产物是乳酸;静息电位膜外是正电位,其形成主要与细胞内K+外流有关;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在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结合发挥作用。
20.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c段变化的相应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
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
C.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
D.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
解析:选D 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进而导致体温恢复正常;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进入温暖的室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相对下降;饭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2
21.(14分)如图为人体的血糖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乙为人体内某种结构的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表示反应加强,“-”表示反应减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的B表示____________,甲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若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明显升高,物质A可作用的靶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图中物质C作用的靶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
(3)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图中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有[ ]。若图中________部位受损,会导致糖尿病。
(4)当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结构________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由下丘脑感知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使物质[ ]的分泌增加,该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___________,试补充完整引起这一反射的反射弧:血糖浓度变化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__________。当血糖浓度低于3.33 mmol/L时,或由于激动而过度兴奋时,血糖调节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三个调节途径体现了机体应对不同血糖水平做出相应的调节,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平衡。
(5)与血糖调节类似,下列也受“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有(多选)( )
A.体温调节 B.水盐平衡调节
C.血压调节 D.酸碱度调节
12
解析:(1)分析题图可以推知,图中甲为胰岛A细胞,乙为胰岛B细胞,A为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B为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C为胰高血糖素,D为胰岛素。(2)从图中可以看出激素A可以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故靶器官为下丘脑和垂体;胰岛A细胞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故靶细胞为肝细胞和脂肪细胞。(3)从图中可以看出A、B、C都能促进血糖升高,故A、B、C之间的作用为协同作用;胰岛B细胞受损会导致糖尿病,胰岛B细胞为图中的乙。(4)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即图中的甲;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促进肾上腺素(B)和胰高血糖素(C)的分泌,这种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下丘脑为血糖调节中枢,当血糖降低时,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为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当血糖浓度低于3.33 mmol/L时,或由于激动而过度兴奋时,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反射性兴奋,兴奋由神经系统传至肝脏,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5)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和血压的调节过程都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酸碱度的调节过程为缓冲物质的作用,与神经调节无关。
答案:(1)肾上腺素 胰岛A细胞
(2)下丘脑、垂体 肝细胞、脂肪细胞
(3)A、B、C 乙 (4)甲 B、C 非条件反射 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 肾上腺髓质、胰岛A细胞 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反射性兴奋,兴奋由神经系统传至肝脏,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5)A、B、C
22.(8分)图1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处受刺激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填“正”“负”或“零”)电位。
(2)若从图1中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4)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__,其放大图即为图2。研究发现,某患者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大量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________,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效率降低,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5)乙酰胆碱与位于图2中的[ ]________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后神经元兴奋,随后乙酰胆碱会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分解,因而提高了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解析:(1)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a处受刺激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表面的电位是正电位。(2)据图1分析,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够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3)A是感受器,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兴奋以电流的形式先后经过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所以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是单向传导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是一个耗能过程,所以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大量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5)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够与图2中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12
答案:(1)正 (2)能 不属于 (3)相反
(4)突触 减少 (5)[④]突触后膜
23.(10分)图1、图2分别表示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二醇属于________类化合物。
(2)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________。
(3)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4)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
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
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
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_______,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6)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
①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②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③结合图3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12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
d.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解析:(1)雌二醇是一种雌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化合物。(2)分析图1柱状图可知,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升高。(3)由图1的横坐标和不同柱状图可知,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生理期和运动。(4)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结束后胰岛素水平下降,可能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或在运动过程中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胰岛素为激素,不能提供能量;血糖浓度升高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需消耗大量葡萄糖,胰岛素水平降低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6)①GLUT1~3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受胰岛素的影响,以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②据图3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③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胰岛素抗体都会影响胰岛素的功能,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信号转导蛋白缺失会影响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功能,故都可能引发糖尿病;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升高,若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不会引发糖尿病。
答案:(1)脂质(或固醇) (2)升高 (3)生理期、运动 (4)a、b (5)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①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②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 ③a、b、c
24.(8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2
解析:(1)由题干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使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丧失,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甲疫苗相当于抗原,可刺激机体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病毒甲)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依靠膜的流动性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25.(10分)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b和c均是由a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是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
(3)e和f都是________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
(4)图中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相同,但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图中b是T细胞、c是B细胞,均由a(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和c发育的场所分别是胸腺和骨髓。b增殖分化产生d(效应T细胞)和e(记忆细胞),而c增殖分化产生f(记忆细胞)和g(浆细胞),这些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但形态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图中e和f在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分别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首先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答案:(1)吞噬细胞 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2)骨髓 (3)记忆 效应T 浆
(4)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