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训练(含解析共5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题优练(五)‎ ‎1、近些年,研究人员在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部分染色体未标出,“○”代表着丝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1中细胞②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经常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所示,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及其生物学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 ‎【解析】(1)图1为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细胞②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经常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2)由图1可知,“常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MⅠ同源染色体分离,MⅡ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MⅠ姐妹染色单体分开,MⅡ同源染色体分离。‎ ‎(3)由图2可知,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非重组染色体的概率低,通过受精作用,使得后代具有更多的变异性,能为进化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 学+科+网]‎ 答案:(1)初级卵母细胞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 ‎(2)MⅠ姐妹染色单体分开,MⅡ同源染色体分离 ‎(3)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代具有更多的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子代群体对环境有更大的适应性,有利于进化)‎ ‎2、科研人员将某一长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的茶园一分为二,对照组只种植原有单一品种茶树,实验组均匀种植多种茶树品种,茶树密度与对照组相同。一段时间后,对两组茶园进行相关生态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若要判断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该蜘蛛种群的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数量特征。 ‎ ‎(2)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跟踪调查发现,两组茶园茶树的落叶量大致相同,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为21.5 g/kg,对照组为14.5 g/kg,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若要判断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该蜘蛛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2)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茶树种类多,使害虫的种类增多,蜘蛛食物种类更丰富。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两组茶园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 ‎(3)跟踪调查发现,两组茶园茶树的落叶量大致相同,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为21.5 g/kg,对照组为14.5 g/kg,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组茶树落叶种类更多,但土壤中分解者种类单一,有机碳分解速率较慢。‎ 答案:(1)食物和栖息空间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实验组茶树种类多,使害虫的种类增多,蜘蛛食物种类更丰富 两组茶园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 ‎(3)实验组茶树落叶种类更多,但土壤中分解者种类单一,有机碳分解速率较慢 ‎3、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据图回答: ‎ ‎(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 ‎ ‎(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 ‎ ‎(3)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______,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_____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____________(1分),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 ‎ ‎(4)由此可见,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________了,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________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就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1分)。 ‎ ‎【解析】(1)只要存在两树种,就会一直存在竞争,故0~e年份段一直有竞争。‎ ‎(2)两树种平衡的年份,指比例稳定的年份,即b~c。‎ ‎(3)a年比值大于1,说明马尾松数量更多。d年后比值小于1,说明山毛榉数量更多。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马尾松的繁盛改变了环境条件,改变后的条件更适合山毛榉的生存。‎ ‎(4)图中两物种数量比例的变化,正是群落演替中具体的例子。随着演替的进行,一些物种不断地消失或产生。‎ 答案: (1)0~e (2)b~c (3)马尾松 山毛榉 环境 ‎(4)消失 物种组成 演替 ‎4、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如图所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________,修复该断裂DNA需要的酶是________。 ‎ ‎(2)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 ‎(3)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这一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 ‎(4)当DNA分子受损时,P53蛋白既可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也能启动P21基因的表达。启动P21基因表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DNA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双链断裂,是磷酸二酯键断裂所致;修复时需将断裂的DNA片段重新连接,应用DNA连接酶。‎ ‎(2)过程①为P53基因的表达(转录与翻译),在细胞核与核糖体中进行。‎ ‎(3)DNA受损时,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与DNA片段结合转录合成lncRNA进一步促进P53基因表达,有利于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对受损DNA的修复或清除,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 ‎(4)由图可知,P21蛋白能阻止DNA的复制。机体DNA受损时,P21基因表达合成P21蛋白,能阻止受损DNA的复制,避免将错误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细胞。‎ 答案:(1)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 ‎(2)细胞核和核糖体 ‎(3)正反馈调节 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损伤DNA的修复并阻止DNA的复制 ‎ ‎(4)阻止受损DNA的复制,阻断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 ‎5、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 ‎ ‎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4分)‎ 第一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诱发突变率低(A组)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B组)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4分)‎ A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要设计空白对照组,单一变量是诱变剂处理与否,即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2)本实验的原理是:菌株生长过程中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所以实验最后可以通过观察A、B组各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作出判断。A组:因为诱发突变率低,预期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B组:因为诱发突变不定向性,预期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答案:(1)第二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2)A组:因为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组:因为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