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素养训练(共14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素养训练(共14套)》 共有 1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素养全练13 盐 化肥 一、夯实基础 ‎1.(2018·广西梧桐中考)关于碳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用于洗涤油污 C.受热易分解 D.可用于制造普通玻璃 答案:C 解析:A项,碳酸钠易溶于水,正确;B项,碳酸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洗涤油污,正确;C项,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错误;D项,碳酸钠可用于制造普通玻璃,正确。‎ ‎2.(2018·湖南衡阳中考)氮肥能促进植物的枝叶繁茂,叶色浓绿。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 A.KH2PO4 B.K2SO4‎ C.NH4NO3 D.Ca3(PO4)2‎ 答案:C 解析:A项,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B项,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项,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D项,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3.(2017·广东中考)下图为××泡打粉的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品名】××泡打粉 ‎【净含量】50 g ‎【保质期】18个月 ‎【保存】请置于阴凉干燥处 ‎【配料】碳酸氢钠、碳酸钙、柠檬酸等 ‎【使用方法】直接与面粉混合 ‎【产品用途】油炸小食品、蛋糕制作等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 D.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答案:B 解析: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A项正确;由题中标签“请置于阴凉干燥处”可知泡打粉不能随意放置,故B项错误;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故C项正确;面粉中含有淀粉,淀粉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而碳酸盐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类似,还是看作无机物,故D项正确。‎ ‎4.(2018·山东青岛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B项,溶解操作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错误;C项,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D项,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正确。‎ ‎5.(2018·四川绵阳中考)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Ni)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lNiCl2+H2↑‎ ‎②NiO+2HClNiCl2+H2O ‎③NiO2+4HClNiCl2+Cl2+2H2O 5‎ 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③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A项,Ni能置换酸中的氢说明镍的金属性排在氢前,所以一定能够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正确;B项,氯化镍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交换成分有沉淀氢氧化镍生成,正确;C项,②符合,复分解反应各物质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③中化合价有变化,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①中Ni由单质形式变成了化合物形式,化合价一定改变,③中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反应物中镍的化合价为+4价,生成物中镍的化合价为+2价,也发生了改变,正确。‎ ‎6.(2017·重庆中考)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A项,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错误;B项,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C项,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会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错误;D项,氯化铵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铵,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正确。‎ ‎7.(2018·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 A.CuSO4、Na2SO4‎ B.KCl、NaCl C.CaCO3、Na2CO3‎ D.NH4NO3、NaNO3‎ 答案:B 解析:A项,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错误;B项,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正确;C项,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错误;D项,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错误。‎ ‎8.(2018·广东中考)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他物质省略),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若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若盐是氯化亚铁,则在已显示的变化中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的有    (填序号)。 ‎ ‎(3)若盐是硝酸铜,由⑦来实现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图中⑤处应补充的文字是      (写一种,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 答案:(1)2KOH+H2SO4K2SO4+2H2O ‎(2)④⑥‎ ‎(3)CuSO4+Ba(NO3)2BaSO4↓+Cu(NO3)2‎ ‎(4)金属氧化物+酸 5‎ 解析:(1)①是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盐是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2)盐是氯化亚铁时,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只有④⑥。(3)⑦是盐与盐的反应,生成硝酸铜的反应可以是CuSO4+Ba(NO3)2BaSO4↓+Cu(NO3)2。(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⑤中的文字应该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 二、提高能力 ‎1.(2017·黑龙江大庆中考)如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B.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由鉴别的流程可以看出NH4HCO3、NH4Cl、KCl三种物质加入甲后两种铵盐放出氨气,因为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说明加入的是一种碱,两种铵盐加入乙后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氢根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乙是一种酸。‎ ‎2.(2018·湖南邵阳中考)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图1‎ 图2‎ ‎(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    。 ‎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图1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 ‎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 ‎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图2所示流程。‎ ‎①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 。 ‎ 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 答案:(1)②①③④‎ ‎(2)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破损 ‎(3)较多量固体 5‎ ‎(4)①A ②增多 解析:(4)②通过题述规范操作,有食盐生成,故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会增多。‎ ‎3.(2018·河北中考)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g。 ‎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4.4‎ ‎(2)7.3%(计算过程见解析)‎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因纯碱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使反应前后烧杯内的质量减少,减少的质量即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2g+100g-107.6g=4.4g。‎ ‎(2)设5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第一次加入稀盐酸产生CO2为12g+50g-59.8g=2.2g。‎ Na2CO3+2HCl2NaCl+H2O+CO2↑‎ ‎ 73 44‎ ‎ x 2.2g ‎73‎‎44‎‎=‎x‎2.2gx=‎‎73×2.2g‎44‎ x=3.65g 所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65g‎50g×100%=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三、创新拓展 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    。 ‎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 ‎【探究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   ,振荡,静置 ‎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 Na2CO3‎ ‎②‎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    ‎ ‎    ‎ 产物不含NaOH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碱性 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NaHCO3+HClNaCl+CO2↑+H2O 氯化钙溶液 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2NaHCO3Na2CO3+CO2↑+H2O 5‎ 解析:【探究实验一】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大于7,显碱性。‎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探究实验三】(3)检验生成物是NaOH还是Na2CO3,可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产物中含Na2CO3;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说明固体产物中不含氢氧化钠。‎ ‎(4)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