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知能演练提升
1.“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2.对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基本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
D.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辽宁一农民曾经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指(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实行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开国大典的举行
4.穿越时空,回到1953年我国的农村,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
5.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对照表(单位:亿吨)
3
年份
1949
1951
1952
粮食
1.1
1.4
1.6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49年相比,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令的主要内容。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1949年相比,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是在1950年,故A项是错误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而不是基本摧毁,故B项也是错误的。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仍然是土地私有制,因此C项的说法也不正确。只有D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3.A 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A项。
4.B 从1950年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故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符合题意。
5.D 土地改革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在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故①不符合题意。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6.参考答案(1)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2)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建设开辟道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国内局势相对稳定;1950—1952年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