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练习(共6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四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其为“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 C.“两个凡是”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 ‎2.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假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小刚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实行改革开放 ‎3.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4.某陈列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5.下列选项中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又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建立经济特区  ‎ D.国有企业改革 ‎6.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国企改革的展开 10‎ C.中共十四大召开 D.包干到户的实施 ‎7.“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8.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9.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 154.4‎ ‎4 722.9‎ ‎39 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 028.9‎ ‎5 935.6‎ ‎1 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0.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 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1.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2.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新发展理念中除了“协调、绿色”外,还有哪些(  )‎ ‎①创新 ②开放 ③共享 ④民主 10‎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1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 A.由中英联合管理 ‎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16.“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D.香港、澳门回归 ‎17.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拟定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 名称:     ‎ 内容: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纪事 ‎ C.思想文化成果 D.祖国统一大业 10‎ ‎18.右边漫画中的一位“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据所学知识,你判断“另一个‘孩子’”很可能是(  )‎ A.香港 ‎ B.澳门 C.台湾 ‎ D.西藏 ‎19.2017年,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20.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所体现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方式解放   ‎ B.“两个凡是”‎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D.八项主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6分,共40分)‎ ‎21.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的是思索,是自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味无穷的话语】‎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 材料二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当年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激动人心的数据】‎ 材料三 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只有3624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2007年达到246619亿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名列世界第四位。‎ ‎(1)哪一年我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例,说明材料一中论断的正确性。(4分)‎ 10‎ ‎(2)材料二所述“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中的“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4分)‎ ‎(3)材料二表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具备什么精神?(2分)‎ ‎(4)材料三的这组数据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0‎ ‎——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 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截至2013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已近770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近1200万人次。‎ ‎(1)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10‎ ‎23.“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个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是当然自由,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4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只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日战争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4分)‎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10‎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4分)‎ ‎(4)结合“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第三、四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 ‎1.C 2.B 10‎ ‎3.B 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农村政策的变化,农村由实行人民公社转变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国家、集体所有,A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项。‎ ‎4.D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③发生最早,④发生最晚,据此直接确定D项正确。‎ ‎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6.C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此,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并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阴影,走向市场经济的大潮。‎ ‎7.D 根据材料中“成功吸引了……外国投资”“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等信息判断,这是经济特区创立后带来的影响,即发挥的作用,故选D项。‎ ‎8.C 9.B 10.D 11.B 12.A ‎13.C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收入的增长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均可排除。‎ ‎14.A ‎15.B 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澳门回归祖国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16.D 根据诗歌中的“紫荆”“白莲”“一国两制”这三个关键信息,可知诗歌中的“喜事”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故选D项。‎ ‎17.D ‎18.C 西藏在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与漫画无关;香港、澳门是漫画中“母亲”怀抱中的两个“孩子”,而另一个“孩子”是台湾。选C项。‎ ‎19.B 根据题干材料中“2017年”“某旅游公司设计”“美食”等信息,可知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些旅游项目的实现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由此判断A、C、D三项符合材料信息;B项是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的结果,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项。‎ ‎20.C 二、非选择题 ‎21.参考答案(1)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到户的形式,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过去集体劳动吃大锅饭的弊端,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2)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勇于探索、敢闯新路的精神。‎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综合国力明显提高。‎ ‎22.参考答案(1)“一国两制”。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变化:由隔绝状态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之有理即可)‎ 10‎ ‎23.参考答案(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 ‎(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3)时代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的先进经验;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任答两点即可)‎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