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知能演练提升
1.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撬动了,对外开放的闸门打开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实现了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文化大革命”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右图中的书籍既反映和记录了武汉城市改革初期的鲜活实践,又探索和阐释了一种系统的城市改革理论,是一部生动的城市改革教科书。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集体企业
B.国有企业
C.生产资料所有制
D.资产重组
3.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4.张伟前往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参观学习,他到达的是( )
A.厦门 B.深圳
C.珠海 D.海南岛
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指( )
A.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B.开放地区由陆地向海洋发展
4
C.开放地区由西向东发展
D.开放地区由北向南发展
6.在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①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②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④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材料二 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识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材料四 12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摘编自《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4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二、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D 根据题干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建立了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故选D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是在20世纪末,主要针对西部地区,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D 选项中的四个地区都是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联系地理知识,可知位于最南边的是海南岛。
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A项。
6.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④说法均正确,故选B项。
7.参考答案(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2)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3)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