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经济史单元测评(8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经济史单元测评(8份含答案)》 共有 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这一时期应是(   )‎ A.农奴制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解体时期 ‎2、1918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针对这种困难情况,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扩大集体农庄规模                    D.大规模开垦荒地 ‎3、有学者把苏联某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模式归纳为: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 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符合这一特征的政策是(   )‎ A.战肘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 ‎4、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以此奠定了1945年的胜利以及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的基础”。据此可知该文件(   )‎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所取得的成就 C.否认了列宁经济改革的必要性 D.从现代化角度对工业化做了肯定 ‎5、‎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6、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利用市场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调整发展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7、“(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对“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 ‎②采用行政命令来管理国家经济 ‎③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发展 ‎④帮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勃列日涅夫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减少中央下达给企业的计划经济指标、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等, 这些改革 (   )‎ A.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框架 B.—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C.改变了此前苏联改革的方向 D.实际不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9、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 A.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 ‎10、据记载,1987年,苏联重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已由1985年的74.8%上升到75.1%,甚至超过了战时1945年74.9%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 A.保持了与美国争霸的均势 B.经济决策忽视了具体国情 C.新思维改革路线方向错误 D.所有制结构得到重大调整 ‎11、《苏联兴亡史》中道:“1990年出现了和平时期第一次发生的经济负增长,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 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与遏制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C.戈尔巴乔夫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破坏 ‎12、“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倍,年均增长率为10.5%,比美国快了一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赫鲁晓夫 (   )‎ A.鼓励发展副业经济                B.—定程度上承认物质利益 C.增设工业管理机构                D.恢复原来的部门管理体制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1年10月,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同年12月,列宁再次论述道:“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 年,列宁总结道,“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 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整理自《列宁全集》 ‎ 材料二 从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1958年完全取消义务交售制。从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數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肉类、奶类的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 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他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因而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下降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列宁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和影响。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与赫兽晓夫的农业政策在目的方面的异同。‎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   材料三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 ‎ ‎ ‎ ‎ ‎ ‎ 答案 ‎1答案:B 解析:农奴制改革时期,不存在“工会”,并且农奴改革涉及的是农民人身自由与土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苏俄在农村强制实行的余粮收集制,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方针促进了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材料从现代化角度对工业化做了肯定,故D选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年,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意义,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列宁改革的必要性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 ‎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从时间及地点可知,这指的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结合“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可知,①②④正确,而“斯大林模式”破坏了农民、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农、重、轻比例严重失调,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③不正确,故选C项。 ‎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是沿费赫鲁晓夫改革的方向继续前行的,二者的改革都未突破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框架,据此排除A、C两项:从这些改革内容看有利于企业自主权的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排除D项,答案为B项。 ‎ ‎9答案:C 解析:“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市场调节,行政命令的方式主要是指政府行政管理经济,故选C项。 ‎ ‎10答案:B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解析:材料所述1987年苏联经济中重工业比重依然很大且有提升,说明此时的经济决策忽视了具体国情,依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符合题意;该时期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守势,A项不正确。D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所有制结构的信息,排除D项。 ‎ ‎11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90年”和“经济负增长”等可知这时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中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故答案为C项。 ‎ ‎12答案:B 解析:1953—1963年,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得到提高,年增长率比美国快了一倍,其主要原因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其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鼓励发展副业经济是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C、D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的措施。 ‎ ‎13答案:1.表现: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粮食由自己支配。角度:从策略来看,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目的来看,是改善和巩固T农联盟的正确举措;从内容来看,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特点:前后矛盾,缺乏连续性;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影响:赫鲁晓夫改革一方面冲击了旧体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政策前后不一,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都是为解决农业面临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异: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政权并向社会主义过渡,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的主要目的则是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 解析:1.第一小问,归纳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即可;第二小问,可分别从新经济政策的策略(方式)、目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根据材料归纳“特点”和“影响”,注意特点的前后矛盾性和影响的两面性:分析“异同”时,注意关鍵信息是“在目的方面”,可以从体制、农民积极性等角度分析。 ‎ ‎14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 3.从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来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一段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就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的厄运。他们的改革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第1问,列出名称即可。‎ 第2问,从材料二中进行归纳,注意限定在“经济方面”。‎ 第3问,注意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