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具有这样的能力。据此完成1~3题。
1.遥感的工作原理为( )
A.利用太阳辐射
B.利用地面辐射
C.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D.利用探照设备
2.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目标物
C.计算机 D.数据库
3.人类目前常用的遥感平台有( )
①飞机 ②气球 ③卫星 ④火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C 2.A 3.A 第1题,遥感是指通过传感器记录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等的综合探测技术。第2题,因遥感工作时主要是接收、记录目标物辐射、反射的电磁波,因此,传感器是关键装置。第3题,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为遥感平台,主要是承载传感器,火箭是指发射卫星等一些航天探测器的运载工具。
委内瑞拉遥感一号卫星是由中国研制、发射,以“在轨交付”的形式,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工作。这颗卫星主要用于委内瑞拉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管理,农作物估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据此回答4~5题。
4.委内瑞拉遥感一号卫星将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5.委内瑞拉遥感一号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解析:4.D 5.C 第4题,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第5题,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且发生在地下,卫星不能直接监测。
5
6.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影像最合适的一天是( )
A.①——第30天 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 D.④——第130天
解析:选A 应选择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最大的时间段。
RS(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读遥感直观示意图,完成7~8题。
7.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不属于遥感技术优点的是( )
A.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 B.监测范围广
C.能够迅速获取信息 D.能实施动态监测
8.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 )
①资源调查 ②人口增长预测 ③环境监测 ④自然灾害调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7.A 8.C 第7题,遥感技术对地面进行探测时受地面条件影响较小,但并不是说完全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第8题,遥感不能对一个区域人口增长进行预测。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据此完成9~10题。
9.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5
10.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表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①
57.80
37.32
0.76
3.59
0.53
②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③
30.71
31.15
0.37
31.86
5.91
④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9.A 10.B 第9题,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在遥感的影像资料上差异明显,所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捷、高效地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第10题,安徽地形以平原为主,对其利用方式以耕地为主。安徽有一部分地区出现城市化,占据一定的平原地区,所以建设用地多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耕地面积应略小于49.6%。
一、选择题
右图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拍下的某火山喷发羽毛状的火山灰时的壮观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分,获取该图像的遥感方式是( )
A.可见光遥感 B.红外遥感
C.微波遥感 D.多谱段遥感
2.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分,国际空间站属于________遥感( )
A.航天 B.航空
C.近地 D.主动式
3.这种遥感的主要优点是( )
①不受领空限制 ②可重复观测 ③机动性强 ④分辨率最高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1.A 2.A 3.D 第1题,该图像是可见光下的照片,属于可见光遥感。第2题,国际空间站运行高度远远超过10 000 m,属于航天遥感。第3题,机动性强是航空遥感的主要优点;近地遥感可提供分辨率更高的资料。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 kg,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据此回答4~5题。
5
4.水稻长势监测依据的是植被指数图的对比,而植被指数图的绘制依据的是下图所示的某地理信息技术工作的主要环节,该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5.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4.B 5.B 第4题,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水稻的长势状况,用于估算粮食产量。第5题,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可运用遥感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需要运用地理信息
系统。
右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后消失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6~8题。
6.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电子地图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网络技术
7.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 )
A.分析水灾损失 B.获取矿床露头信息
C.分析矿产种类 D.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8.阴天时,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的是( )
A.飞机可见光遥感 B.卫星可见光遥感
C.飞机微波遥感 D.卫星微波遥感
解析:6.A 7.B 8.C 第6题,遥感技术能提供影像信息功能。图中影像是遥感影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第7题,RS可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可分析矿产种类、水灾损失。第8题,阴天时,云层阻挡可见光,可见光遥感难以获得地面清晰影像,故A、B两项错误。微波遥感不受云层干扰,可获得想要的地面影像,而飞机飞行的高度低,所获得的影像分辨率更高。
二、综合题
9.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5
材料一 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 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______特征,并由此区分________。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绿光波段的可见光以及红外线反射率最高的植被分别是( )
①桷树 ②桦树 ③松树 ④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
(4)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规律。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这是遥感影像判读的依据。第(2)题,依据材料一,绿光波段桦树的反射率最高,达20%,红外线波段草的反射率最高,达90%。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材料二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反映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是光、热和水分随地势高低发生了变化。
答案:(1)光谱 植被类型
(2)D
(3)①探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
(4)垂直地域分异 光、热(温度)和水分随地势高低的变化发生分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