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机械功和机械能
☞知识点1功
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三种情况
原因
实例
有距离无力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这时没有做功
踢出去的足球,人对足球没有做功
有力无距离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即物体没有通过距离
搬石头未动,人对石头没有做功
力与距离垂直
物体受力,且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通过的距离和力的方向垂直
提水桶水平移动一段距离,竖直提水桶的力不做功。
例1(2018•株洲)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对篮球没有做功的过程是()
A.运球 B.扣篮 C.擦板 D.跳投
【答案】C
【解析】
例2(2018•长沙)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D.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答案】D
21
【解析】
☞知识点2功的计算和机械功原理
1、计算公式:W=Fs
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即功=力x距离,一般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用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1J=1Nx1m
3、注意事项:应用W=Fs计算功,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方向必须一致,对应同一物体、同一段时间。
4、机械功原理:
生活中的机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省距离,使工作更方便。实验表明: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也就是说省力的机械必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必定费力。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机械功原理。
机械功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合。
例1(2018•德阳)图甲所示的铁块重力G=4N,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当它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6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铁块此
21
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4s内拉力F做功是_________J。
【答案】2;4.8
【解析】
例2(2018•重庆)如图所示,某公司研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它具有净化室内空气、陪伴老人聊天散步等功能。若它在50N的牵引力作用下,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行驶60s,求:
(1)它行驶的路程;
(2)此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
【答案】
(1)它行驶的路程30m;
(2)此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1500J。
【解析】
21
☞知识点3功率
1、比较做功的快慢
①、当相同时间,做功不同。则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②、当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则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③、当做功和时间都不相同,则可以求出单位时间里做功多少,判断做功快慢。
2、定义:把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功率。
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公式:P=W/tP-功率-单位瓦(W)、W-功-单位焦(J)、t-时间-单位秒(s)。
5、注意事项:功率表示做功快慢,不表示做功的多少,由W=Pt可知,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多,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6、另一个公式:当物体在F作用下,以速度v沿力F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力F所做的功W=Fs=Fvt。则力F做功的功率P=W/t=Fvt/s=Fv。
7、对比两公式
(1)、P=W/t是功率的定义式,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非瞬时功率。无论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如何,该公式都适用。
(2)、P=Fv是功率的推导式,它是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推导而来的。表示的是物体的瞬时功率。
例1(2018•德州)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1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D.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答案】C
【解析】
例2(2018•淄博)如图所示,AC>BC,在相同时间内把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C、BC匀速推上顶端,推力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在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答案】A
【解析】
(1)不计摩擦,斜面AC倾斜角度小于BC,则AC>BC,所以物体沿AB运动时拉力较小,即F1<F2;
21
(2)不计摩擦,使用光滑的斜面没有额外功,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W1=W2;拉力做功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P=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相同,即P1=P2。
☞知识点4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1
总功: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2、常见机械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滑轮组
1、 提升重物时:W有用=Gh;
2、 水平拉动时:W有用=fs;
3、 W有用=W总-W额外
1、 W额外=G动h(不计摩擦);
2、 W额外=W总-W有用;
1、 W总=W额外+W有用;
2、 W总=Fs;
3、 W总=W有用/η
斜面
W有用=Gh
W额外=fL
W总=fL+Gh=FL
21
例1(2018•无锡)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N的重物G,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100N,重物被提升1m,不计绳重和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做的额外功是100J
B.动滑轮的重力为50N
C.拉力做的总功是200J
D.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是2m
【答案】A
【解析】
例2(2018•营口)如图所示,物体重为20N,某人在5s内用4N的拉力匀速地将该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了
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m/s,拉力做功为J,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不
计滑轮重、绳重、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答案】0.4;8;8。
【解析】
21
☞知识点5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η表示,机械效率=,即η=W有/W总。
2、特点: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η都小于1,因为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且η是一个没有单位的量,常用
百分数表示。
3、理解
(1)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这个机械的性能越好。
(2)机械效率的高低并不决定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效率高只是说明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大,与是否省力无关,与是否省距离无关,与机械功率的大小无关,与机械做功的多少无关。
4、常见机械效率
21
5、提高效率方法
减小动滑轮自重、添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增加待测物体重力。
例1(2018•东营)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100%
B.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D.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答案】C
【解析】
例2(2018•哈尔滨)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将重力为2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提升0.1m,拉力F为1.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
B.这个滑轮组是费力机械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D.F所做的有用功为0.24J
【答案】C
21
【解析】
☞知识点6测量机械效率
1、实验方案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算出钩码的重力G,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端拉力F,求出机械效率η。
2、实验原理
η=x100%=x100%
3、实验过程
沿竖直方向用拉力F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h,分别测出钩码重力G、上升高度h、拉力F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4、实验结论
1、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受物重、摩擦和动滑轮自重影响;与绕线方式和重物上升的高度无关。
2、同一滑轮组,所提重物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例1(2018•德州)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
步骤
如图所示为测量某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时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2是用图做的实验。
③实验序号3中的机械效率
η=__________。
装置图
表格
实验序号
钩码重量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
2
8
0.1
3.1
0.3
86%
3
8
0.1
2.5
0.4
结论
通过比较___(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
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_________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答案】②乙;③80%;1、2;越低;不正确;摩擦力。
【解析】
21
(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需要控制绳子的段数相同,改变物体的重力,表格中1、2两次实验符合要求,可以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比较实验2和3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3)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测得的拉力偏小,她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她没有考虑到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例2(2018•长春)在翻建长春东大桥的施工中,起重机将质量为4.5×103kg的钢材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2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2×105J.(g取10N/kg)求:
(1)起重机对钢材所做的有用功。
(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答案】
(1)起重机对钢材所做的有用功为9×104J;
(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45%。
【解析】
21
☞知识点7动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就是它具有能量或能;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焦(J);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实验步骤:
①、让同一个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小球获得不同的速度,观察哪次木块被推的远。
②、让不同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小球获得不同的速度,观察哪次木块被推的远。
(4)实验结论: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②、速度相同的物
21
体,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5)拓展:动能的大小可以用Ek=mv2表示,可以看出动能的大小受速度质量的影响。
例1(2018•襄阳)在排球比赛中,小明把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在运动中动能E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最接近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例2(2018•阜新)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让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静止的位置。(已知h1<h2<h3)
(1)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过程中,小球的能转化为小球的能。
(2)本实验是通过______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3)分析图中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通过实验结论可知,开车时要注意不能(“超载”或“超速”)。
【答案】
(1)重力势;动;(2)木块滑动的距离;(3)质量;速度;超速。
21
【解析】
☞知识点8势能及其影响因素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影响因素:质量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3、实验步骤
1、让同一个物体从不同高度落下,比较木桩在细沙中陷入的深浅情况;
2、让不同物体从相同高度落下,比较木桩在细沙中陷入的深浅情况。
4、实验结论
①、在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被举的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②、在物体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5、拓展:重力势能的大小可用E=mgh表示,可以看出其大小受物体质量m和被举高度h的影响。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1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同一个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7、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例1(2018•广元)小苏同学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探究“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猜想:弹簧弹性势能可能与弹簧长度变化量、弹簧螺纹圈直径、弹簧的材料等因素有关。
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放在水平面上,其左端固定在墙上,AO等于弹簧原长,水平面O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将物体M从O点压缩弹簧到P点,然后由静止释放,当物体M运动到O点与弹簧分开,最终运动到Q点静止。请补充完成他们的探究过程:
(1)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来衡量的。
(2)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变化量的关系,应该选用(选填“相同”或“不同”)弹簧进行实验,并先后改变之间的距离,测出OQ的距离,重复实验,测量多组数据并记录。
(3)小苏的实验小组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了结论。在上面的实验中,他们运用到了转换法和两种物理思想方法。
【答案】
(1)物体M被弹出的距离;(2)相同;AP;(3)控制变量法。
【解析】
21
例2(2018•曲靖)某学校“牛顿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实验中用到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1<m2=m3,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1)通过观察小球陷入细沙的深度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应用的物理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或“类比法”)。
(2)分析甲、乙两种情况可知,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
(3)小铁球m3落入细沙后,速度不断减小直至静止,它的机械能转化为能。
(4)同学们还发现小球离地面越高,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越长,他们测出了小球自由下落高度h和下落时间的平方t2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写出h与t2的关系式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h/米
2.45
4.9
7.35
9.8
12.25
14.7
t2/秒2
0.5
1.0
1.5
2.0
2.5
3.0
【答案】
(1)转换法;(2)质量;(3)内;(4)h=4.9t2。
【解析】
21
☞知识点9机械能的转化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能的转化:
①、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A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②、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AB:铁球的动能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BA: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铁球的动能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机械能守恒:如果物体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则物体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称为机械能守恒。
例1(2018•聊城)2018年2月12日13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所示的卫星
21
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它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守恒
B.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机械能守恒
C.卫星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守恒
D.卫星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
【答案】A
【解析】
例2(2018•成都)如图所示,小邦在国色天乡玩蹦极,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他在下降过程中的能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性绳绷直前,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弹性绳绷直前,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
C.下降到最低点,动能最小,弹性势能最大
D.下降到最低点,重力势能最大,弹性势能最小
21
【答案】C
【解析】
AB、人在下降过程中,弹性绳绷直前,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则动能变大,故AB错误;
CD、下降到最低点时,人的速度减小为0,动能最小;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弹性绳的形变最大,则弹性势能最大,故C正确,D错误。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