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ID:224970

大小:131.3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12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邈(miǎo) 酝酿(niànɡ) 竦峙(zhì) 黄晕(yùn) B.锥形(zhuī) 薄雪(bó) 宛转(wǎn) 唱和(hè) C.吝啬(sè) 发髻(jì) 禅心(chán) 莅临(wèi) D.抚摸(fū) 花苞(bāo) 淅沥(xī) 屋檐(yá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哄托   陶冶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潦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和谐   荟萃   名副其实   咄咄逼人 D.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急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他犹豫了许久,终于鼓足勇气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B.“一年之计在于春”,十几岁的年纪,正是人生的春天,不要辜负 大家的期望,行动起来,播种梦想吧! C.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彰显了中华民族“贫贱不能移” 的气节。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4.“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该句放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3 分) (A)我们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 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B)换句话说,要随处用自己的思想去 批评它。(C)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析出它的哪一句话是对的,哪 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D)这些意思可以写在书 上,或者写在笔记本上。 5.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4 分)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依偎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两个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甲】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 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 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 回来了。 【乙】“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 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 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 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1)【甲】文中的“他”是________;【乙】文中的“他”是________。(4 分)(2)【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经历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也有所不 同。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他”的情 感。(4 分) 7.综合性学习。(6 分) 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请收集一个“名人读书故事”,并简述故事情节。(2 分) (2)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不 超过 100 字)(2 分) (3)请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 分)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8.古诗文积累填空。(共 10 分,每空 1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5)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自己思念故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 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俄而雪骤(        ) (3)公欣然曰(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和谐、温暖、 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B.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更满意。C.“公大笑”中的“笑”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 当的意味。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诗人雪莱的“冬 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1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的身份。(4 分) 链接材料:咏絮当年,娴花映水初惊艳;清心何处,山月当空雪照明。 注:谢道韫小时候有“未若柳絮因风起”句,被叔父谢安赞赏,成为 名句。 三、 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20 分) 报 秋 宗 璞 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 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 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 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 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 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 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 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 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 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 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 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 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 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 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 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 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 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 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 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那首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 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 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 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⑪那第一朵出现已一周,凋谢了。可是别的会一朵一朵再接上来。圆 鼓鼓的花苞,盛开了的花朵,由一个个柄擎着,在绿波上漂浮。 13.本文是作者见________________报秋,生发感慨而写的一篇抒情散文。 (2 分) 14.作者在第①自然段中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作 者吃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全文,作者怅然是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 10 个 字)(4 分)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三项是(  )(4 分)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 们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主要是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 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诵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淡 然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 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 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 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16.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 (1)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2)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 知驶向何方。 17.第⑥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法?其用意是什么?(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21 题。(20 分) 【材料一】 文字记载表明,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茶树。商朝以 前,茶因珍贵而被当作祭品。商朝以后,茶发展成为贡品。春秋时期人们 用茶树鲜叶做菜。西汉时期茶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商品。进入唐代以后, 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 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很早就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日本、朝鲜、蒙古、伊朗、土耳其等亚洲国家“茶” 的读音均来自中国,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中国茶向世界的传播依托了多种方式: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人员渡 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的种植和饮茶的方法也由此传到日本。公元 1618 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馈赠给俄国沙皇。茶 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就是 一条以马帮运输茶、盐等物资的国际商贸通道,这条商路一直延伸到了西 非红海海岸。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 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 统礼仪。唐代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中创制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 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现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洗 茶、冲泡、封壶、分壶、奉茶、闻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其中奉茶环节, 首敬在座长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尊老敬上”的传统。 中国茶文化推动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引进饮茶风俗,引入茶文化。法 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盛赞饮茶能体现文人的高雅,并经常在家举办茶会,以茶会友。英国查理二世的王后凯瑟琳认为饮茶比饮酒更加文明,在她饮 茶嗜好的影响下,王室贵族也逐渐形成了饮茶风尚。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重大构想,而茶将在其 中发挥重要作用。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 行贸易交流,实现共同发展。2015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 茶叶 8.2 万吨,同比增长 15.2%。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中国茶文 化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面对一些不容回避的问 题。虽然现在我国茶叶输出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第六, 30 岁以下的消费群体往往首选碳酸饮料、咖啡、果汁等时尚饮品。 18.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简要概括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价值。(6 分) 19.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明中国茶传播至荷兰和日本的情况。(4 分) (1)中国茶传播到荷兰的时间和方式:(2)中国茶传播到日本的时间和方式: 20.中国茶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的依据是什么?(4 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针对【材料三】提到的问题,请你提炼出“吴 裕泰”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6 分) 链接材料:具有 120 余年历史的茶业老字号“吴裕泰”在进一步传承 和弘扬中国茶文化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北京裕泰东方前门店推出茶 生活体验馆,消费者能够在抹茶体验区,亲身体验制作抹茶的过程, 品尝自己制作的传统抹茶;在茶点体验区,可以品尝到包括抹茶、焙 茶等口味的拿铁和布丁。“吴裕泰”还推出了花茶冰淇淋、茉香奶茶 等新产品,这些产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四、作文(55 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 少于 500 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 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从记事开始,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的路程,感受过十几度春花秋 月。这其中有春花般美丽的记忆,也有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它们装点 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阳光。 请以《珍惜》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 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 声音。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A 点拨:B.“薄”应读“báo”;C.“莅”应读“lì”;D.“抚” 应读“fǔ”。 2.C 点拨:A.“哄托”应为“烘托”; B.“潦亮”应为“嘹亮”; D.“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 3.D 点拨:津津有味: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很有兴 趣。用在此处不恰当。 4.B 点拨:注意文本内在的逻辑联系。 5.示例: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 阳 6.(1)范爱农 藤野先生 (2)示例一:范爱农:作者在文中追叙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 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社会黑暗,追求革命, 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作者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充满同 情和悼念。 示例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事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热情恳切,治 学严谨,生活朴素,对弱国学生没有民族偏见,对鲁迅更是充满关怀,常 常给予他鼓励。作者对藤野先生充满感激和怀念之情。 7.(1)示例:韦编三绝:孔丘第一遍读《周易》,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 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 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这样读来读去把穿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 股等故事也可,“鲁迅嚼辣椒驱寒”“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等故事也可) (2)示例:妈妈,您一直担心我读课外书籍浪费时间,会影响我的学习, 我记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 知识,对写作有很大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籍吧。 (3)示例: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一)8.(1)夕阳西下 (2)海日生残夜 (3)以观沧海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行舟绿水前 (6)峨眉山月半轮秋 (7)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8)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二)9.(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急。 (3)高兴的样子。 (4)相比。 10.(1)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11.C 点拨:公的大笑是善意的,不是“讽刺”,此文表现的是和谐 快乐的家庭气氛。 12.强调谢道韫的身份是一个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与 肯定。 三、(一)13.玉簪花14.没几天便是立秋 收获的季节却两手空空 点拨:第一问很简单, 第二问要注意题目中“联系全文”,从后文找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 是两手空空”一句,加以概括即可。 15.BDF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归纳, 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概括以及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本题中,B 项讲本文的主旨主要是赞美玉簪花精神,有一定迷惑性。作者在文中讲玉 簪花精神只是顺便提及,并不是本文的主旨,把主旨说成主要是赞美玉簪 花精神就更无根据了,因此 B 是错误项。D 项“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 应得的那一份”,意思不错,但“不要有非分之想”则说得过了,根据不 足。因此 D 是错误项。F 项讲“绿波”能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多少还 有可能性,而“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则夸大过分,有牵强附 会之嫌,缺乏根据,因此 F 是错误项。 16.(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玉簪花开放时美艳 娇羞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之情。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玉簪花在绿叶 衬托下好似白帆荡漾的情态,突出作者对玉簪花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赞美。 17.对比。写出了玉簪花香气的与众不同,突出玉簪花的香气有让人 警醒的作用。 (二)18.示例:养生及药用价值;高雅的艺术价值与蕴含的中华传统礼 仪价值;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价值。 19.(1)公元十七世纪,从海路被贩运到荷兰。(2)公元九世纪,被派遣到中国学习文化的遣唐使带回日本。 20.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 中国茶文化有着独特魅力。 21.示例:设置茶生活体验馆,让消费者体验、制作、品尝抹茶;推 出茶类新产品,满足青年消费者的需要。 点拨:本题考查依据材料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三表现出“30 岁以下的消费群体”对中国茶的忽视,仔细阅读所给的链接材料,可以归 纳出茶业老字号“吴裕泰”的解决方法,即:“亲身体验制作抹茶的过程, 品尝自己制作的传统抹茶”;“推出了花茶冰淇淋、茉香奶茶等新产品, 这些产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 四、22.思路点拨:(1)“珍惜”就是珍视、爱惜,这是人类抽象的情感, 写作的关键在于要把抽象的情感表现具体。我们不妨做以下推论:珍惜什 么?怎样珍惜?珍惜的结果怎样?经过这番推论,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确定 写作内容,从而有效避免跑题或偏题。 (2)写作前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从“由蝌蚪到青蛙, 褪掉尾巴,才能长大”可以归纳出“不断自我改正,才能进步”。从“转 身”归纳出“改变”:勇于改变自己,不断实践,努力进取。从“即使能 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 水里”可以归纳出“创造新的天地,迎接挑战”。从“冬天来了,它也需 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归纳出“成 功属于有准备的人”。例文略。

资料: 215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