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人教版21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人教版21份含答案)》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2、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官府会付给—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 )‎ A.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 ‎ B.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 ‎ D.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 ‎3、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B.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 C.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4、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业与商业的互相影响 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5、史载秦汉时期“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曾地“地狭民众,颇有桑麻之业”。这表明当时齐鲁地区(   )‎ A.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有利条件 B.具备手工纺织业发展的客观条件 C.政府鼓励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 D.铁器牛耕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6、《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材料说明明朝(   )‎ 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 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7、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因产地主要在苏州,所以又称苏州宋锦。宋代中后期的宋锦艺术风格注入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写生风格,内容追求“诗情画意”,丝绸上的花鸟也非常写实。这说明宋代( )‎ A.丝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B.丝织业中心完成了南移 C.海外贸易刺激了宋锦的需求 ‎ D.绘画艺术影响丝织品的织造 ‎8、明人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当代有些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子弟“为窑利所夺,绝无登第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 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 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9、据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据此可知(   )‎ A.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 B.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C.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 D.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 ‎10、《“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人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人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其核心观点是( )‎ A.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的瓷器在宋朝时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早在乾隆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也开始经销中国布,在贸易中他们发现广州货穿洗后容易褪色,而江南地区所产的棉布(他们称之为“南京布”)则不易褪色,所以,到18世纪80年代,该公司便经常贩运苏松地区所织的紫花布到英国本土,初时数量约2万匹。以后逐年增多,到1800年后扩大到20万匹。除欧洲市场外,美国及南美,“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特别是那时棉工业尚未发达的美国成为中国土布的重要主顾。‎ ‎——马学任《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 ‎   材料二 清朝中期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口商品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之后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1825〜1826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价值1895两,1831〜1832年增至360521两,1833〜1834年达451565两。‎ ‎——郭立珍《清朝中期洋货进口对中国消费生活产生的影响》‎ ‎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由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南京布”大量销往欧美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期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货进口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 答案 ‎1、B 解析:回忆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故选项B正确。战国时期还没有使用煤做燃料,故A项错误;南北朝、北宋晚于汉代,故C、D项错误。‎ ‎2、B 解析:“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一定天数的无偿差役”,而宋代出现“雇植”,这说明宋代官府和工匠之间存在一种类似雇佣的关系,与唐代的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相比,工匠的人身限制进一步被放宽,即宋代工匠对官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3、A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府加强对民间手工业的控制,是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私营手工业进行管理,并未体现出手工业品的社会需求,故C项错误;政府对手工业者进行严格管理会强化手工业者对政府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但非主要因素,而是这一变化的结果,故D项错误。‎ ‎4、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自给自足的,没有受到商业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田庄经济确实是多样化经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自给自足的,本质上属于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故C项正确;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5、B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解析:本题考査秦汉时期齐鲁地区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材料不涉及海外贸易.故A项错误;齐鲁地区广种桑麻,为手工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故B项正确;据材料“青壤千里.宜桑麻” “地狭民众,颇有桑麻之业”可知.秦汉时期齐鲁地区广种桑麻主要是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政府鼓励和铁器牛耕的使用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D项错误。‎ ‎6、C 解析:据材料“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得出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故选C项;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工具的改进,而不是纺织原料,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 ‎7、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丝织业与绘画的关系。题干反映的是宋锦的艺术风格,不是丝织技术,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对比宋代不同历史阶段丝织业中心的变化,因此不能判断丝织业中心完成了南移,排除B项;C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是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注意抓住题干关键词“写生风格”“画意”,可知强调的是宋锦的艺术风格中融入了当时的绘画艺术,故D项正确。‎ ‎8、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制瓷业的发展。据材料信息可知,针对明代人描述景德镇制瓷业的记载,部分当代学者脱离时代背景,误解作者原意。所以解读前人著述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报以“同情之理解”的态度,才能较为客观、准确地把握当时人的真实想法,故C项正确;政治人物的著述可以成为史料,但需要仔细甄别,去伪存真,故A项错误;著述属于实物资料,其可信度有高有低,故B项错误;历史真相并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只要掌握一定的资料即可研究以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 ‎9、C 解析:根据材料“绵”与“棉”字的使用情况,结合所学可知,“绵”(对应的是丝织品),而“棉”字(对应的是棉布),而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因此C选项正确,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A,材料未有体现;B,说法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材料,中华文化辞典:文化认同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 ‎10、D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瓷器的输入,改变了东南亚人的生活习惯,由原来用树叶装食物到用瓷器装食物,说明瓷器的传入有利于该地区文明的演进,故选D。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排除A、B;中国瓷器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外传,排除C。‎ ‎11、(1)背景:“南京布”的质量优越;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直接贸易扩大;欧美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2)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棉纺织业生产能力;英国机器棉纺织优于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品;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3)特点:具有抵制经济入侵的目的性;缺乏自主创新性;以官办企业为先导;具有脱离传统工业基础的突发性。‎ 影响:向中国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发展;改变了中国民众传统的生活用品结构。‎ 解析:(1)第1问,据材料中“则不易褪色”可得出“南京布”的质量优越;据“除欧洲市场外,美国及南美,‘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得出欧美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贸易往来频繁。‎ ‎(2)第2问,据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得出英国机器棉纺织优于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品;结合工业革命的进行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机器生产提高了棉纺织业生产能力,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原料和市场,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3)第3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得出其目的是抵制经济入侵,但缺乏创新性,据材料“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 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得出以官办企业为先导,据材料“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得出具有脱离传统工业基础的突发性。第二小问影响:洋货是机器工业品,有利于工业文明传播;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工业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消费结构的影响和近代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