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题(北师大版含解析32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题(北师大版含解析32套)》 共有 3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后限时集训(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衡阳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国家机构存在一个集中权力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下面设立各个职能机构,政务院和法院都是其职能机构。”这一文件(  )‎ A.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B.规划了社会主义建设蓝图 C.推动政协制度职能转变 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A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由1949年9月政协会议上选出,在《共同纲领》中规定的,由此知道文件是《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 ‎2.(2019·齐齐哈尔市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 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表明政协制度正式确立 D.确立了政权组织原则 B [材料说的是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的具体体现,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故A项错误;中共在执政过程中充分听取各基层的意见,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政协制度正式确立是通过1954年宪法,故C项错误;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故D项错误。]‎ ‎3.(2018·太原期末)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 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 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 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 [根据材料“‘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主要是为了对农村进行思想改造,以适应新生国家的需要,故A项正确。]‎ ‎4.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个时期的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该时期是(  )‎ ‎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A [由示意图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可知此时期为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议召开之前,故A项正确;1956-1966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时第一届人大会议已召开,与示意图中政权组织结构不同,故B项错误;1966-1976年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期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革命委员会,与示意图中政权组织结构不同,故C项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恢复全国人大为中国最高权力机关,与示意图中政权组织结构不同,故D项错误。]‎ ‎5.(2019·皖南八校联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C [材料中提及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与讨论过程中,“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是反映社会不同阶层的民众都参与了制宪过程,即体现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故选C项;“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原则,是宪法中所规定的,在此没有体现,可排除A项;1954年宪法颁布之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确定,故B项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原则”是1954年宪法特征之一,但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D项。]‎ ‎6.(2019·林州调研)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 A.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B.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C.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 ‎ D.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 B [根据材料“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说明政协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 ‎7.(2019·天津滨海重点学校联考)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己选举基层领导的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中共群众路线和民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故B项正确。]‎ ‎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A [材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与1954年中国需要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基础相符,材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1978年改革开放和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相符,故A项正确。]‎ ‎9.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B [鼓掌表决是一种倒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中出现了曲折,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错误;从鼓掌表决到法律明确规范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故B项正确;人大完善了投票表决方式并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都注重完善民主程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大投票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D项错误。]‎ ‎10.(2018·重庆模拟)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这些规定(  )‎ 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 B.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C.实现了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 ‎ D.成为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 B [根据材料“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故B项正确。]‎ ‎11.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B [根据材料中央“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说明中央政府为了统一大业,给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故B项正确。] ‎ ‎12.(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1959年台湾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认同 B.“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 C.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D.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色中国改为中共政权,说明台湾当局认为自己和大陆都是中国的政权,这实际上体现了其“一个中国”的理念,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排除A项;1959年,当时两岸关系紧张,国民党并没有放弃敌视大陆的立场,双方也没有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故C、D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法律,形成了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体系,国家现代法制初具规模。但囿于当时之国情,这些法典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步履艰难。 ‎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 ‎ 材料二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范围内移植西方近代宪法观念、宪法文明成果(精华)并将其本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 ‎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 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原因。(15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建设进行简要评价。(10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想深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每次立宪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救亡图存,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制宪的过程充满曲折;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进一步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中国宪政艰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宪政努力失败,一定程度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的,其原因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第(2)问,根据所学我国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体现宪法代表人民的利益,得出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治建设的标杆,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 ‎[答案] (1)特点: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体现救亡图存;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制宪的过程充满曲折。(8分) ‎ 原因: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7分) ‎ ‎(2)评价: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法制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但是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10分)‎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82年宪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四大前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至中共十五大前 ‎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至中共十六大召开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解析] 材料分别列出了不同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情况,所以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可以从某一种制度来提炼观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然后根据所定的趋势,找到相关的原因及史实整理即可。‎ ‎[答案] 示例一:‎ 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4分)‎ 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8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二:‎ 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或答出以下趋势,并有简单说明亦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转变;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4分)‎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8分。答出四点即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