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牡丹江市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牡丹江市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学年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 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 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 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 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 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 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 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 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 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 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 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 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 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 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 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 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 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 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 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 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 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 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 经》) 1 .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 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 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 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 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 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 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 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 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 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 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 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 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材料一 刘宗周《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 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 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 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 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 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 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 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 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 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 “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 显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 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 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 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 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 超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 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 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 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 宋代理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从学习做 人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 远人”。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 吾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 到“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 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 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 点,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 没有准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 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学记》中的 “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王制》云:“春、夏学 《诗》《乐》,秋、冬学《书》《礼》”,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 维,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 自然变化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古人不但 强调学习要把握年龄的时机,还要注意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的感应关系,把握季节时机。 三就日中为时者,就是每一天的学习也要“适时”。上午大脑功能活跃,要安排逻辑 性较强的课程;中午学生大脑活动减弱,人开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学证明傍晚最 适合锻炼身体,要安排体育锻炼。 (取材于陈祥龙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 不也高兴吗?”(南怀瑾《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 吗?”(杨伯峻《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 要理解孔子之学,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 曾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弹得一手好琴,还管理过仓库、畜牧,孔子对入门弟子 的教育即是从技能开始,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孔子一生对《诗》 《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 很重视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 政治现实,指导学生如何从政。 “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 于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 习、实践不可。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 教学方面分析;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 解为“实习、实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 社会实践,是“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 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 重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孔子的 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 知后行,是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 谈。 (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 4.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道迩:“迩”读作 ěr 意思是“近” B.服膺:“膺”读作 yīng 意思是“反对” C.中肯:“中”读作 zhōng 意思是“适合” D.皓首穷经:“皓”读作 gào 意思是“白” 5.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谢良佐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 B.学习要时刻不忘做人之道 C.学习是天生的心性与品质 D.达到“仁”需要时时学习 6.下列是在材料二第四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B.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C.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D.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请根据上面三 则材料简要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朋霍费尔①从五楼纵身一跃 蔡东 海德格尔②行动筹划了已有半年,总是快成了,到底又没成。 以前,周末的时候,身为科大哲学老师的乔兰森喜欢坐在阳台的藤椅上跟学生聊 哲学,他说话不紧不慢,很随意地引述原典,一派闲逸迷人的风度。 那会儿,他才四十出头,圆寸发型很精神,身材又瘦高,站起来在阳台上踱步时,一 步一步,像风吹动起铜管风铃,连脚步声都是清脆的。即使当着学生的面,她看他的眼 神里也掩藏不住爱意。 说起来,她也算个热衷于家事的女人,兴头上跑几个超市买材料就为做一道程序 烦琐的新菜。但现在大部分时候,她提不起兴致来,日子一天一天失去了柔韧性,心绪 没来由就是恶劣无比。她听到了日子发出的声音,规律的让人听久了会发狂的声音。 现在,周素梅准备陪着丈夫,在回放里一集一集地找《天天饮食》看,看烦了就换 成《西游记》。感谢电视,要是没有电视,这几年她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来。谁知他说 不看,没什么好看的。 她说:“要不,就睡会儿觉去?”他茫然地摇摇头,说:“我想做个木匠。”生病后,他说话就没头没脑地,但今天这句话还是让她愣住了。木匠?做了三十年 夫妻,她还是第一次听他说起,他想做个木匠。 她看着丈夫,此刻的他,是裸露的,诚实的。藉由脑部的萎缩退化,他再度成为长不 大的孩童,那段幽密的记忆突然开始放光,纤毫毕现。 她点点头:“我知道了,知道了,原来你是想做个木匠。” 她看看表,已经五点多了。 她说:“兰森,等着我给你买点做木工活的材料;眼下,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我想 一个人出去待一待,放个假,放几个小时的假,你能听懂吧?” 乔兰森点点头,他说:“马颊河的木匠最好。” 演唱会八点开始,她第一次看演唱会不熟悉情况,想着还是早去为好。她从储藏间 暗格里取出麻绳,捋几圈挂在胳膊上,又搬出那把半年前她找遍家具卖场才寻获到的 宽大舒适的座椅,跟沙发并排放好,确保椅子跟电视机之间的距离合适。 他看到崭新的木椅子,很欢快地坐上去。她赶紧抻着麻绳,把他拦在椅子上,先系 上一道。接着捆胳膊,木椅子棱多,很容易穿梭打结,最后是绑住两只脚踝。打结的扣 是死扣,但绳子绑得松,怕勒疼了他。 熟练,迅捷,闪电行动。她半张着嘴,脑子里一片空白。 看着她忙活,他一直笑,说:“你先绑我,一会儿我还要绑你。什么时候换?” 乔兰森终于被她绑在了椅子上。海德格尔行动,筹谋多时,大功告成。 她低声说:“我寸步不离地看护你,时刻提着心,在超市里买袋盐也担心,往购物 车里放完东西,一回身你已经不见了。” “我真的受不了,受不了了。”她拿起皮包,检查了一下演唱会门票。挎上包,换鞋,开门,她听见他的声音从身后 传过来:“你要走?” 她说:“我出去一下。”他继续问:“去哪里?”她背对着他,说:“你看电视吧, 《猫和老鼠》。” 她迅速关上门,乘电梯来到楼下。经过天井时,她的步子慢了下来。她控制不住地 想象家里的画面。也许,乔兰森正低着头,身子往前挣,想从木椅子上挣脱出来。就算 他从麻绳里挣脱出来又如何,他被幽闭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脸上是智识诡异消失的蠢 样子,不能思考,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一件小事。 她猛然睁开眼睛,那只丈夫起名朋霍费尔的、早已被发现摔死在小区天井的白猫 侵入进她的行程,这次白猫出现的方式跟以往不同,它不是被抱在丈夫怀中的,也没有 躺在地上的光斑里。白猫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跳,摔死在小区的天井内。这幅画面 如此真切,就像她亲眼看到过一样,画面里,白猫没有回头,一跃而下。 上楼,打开防盗门,冲进客厅,站在椅子前面。她惶惑地站着,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 会出现在家里。他笑了,说:“这么快就回来了?” 她愣了一下,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她回答道:“好玩吧?今天就到这里,先不玩了, 晚上我带你去看演唱会。” 她俯下身子去解那绑住他的绳子。 (有删改) 【注】①朋霍费尔:20 世纪德国神学家,著有《狱中书简》等。②海德格尔:20 世纪德 国哲学家。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承担着家庭重负,有责任心的形象。虽然丈夫失智了,但她 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和丈夫,有条不紊地操持着一切。B.周素梅之所以策划海德格尔行动,是因为她已经厌倦了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想 要逃离并彻底摆脱这种生活。 C.小说以富有柔软细腻的叙述,既直面了灰色的人生,又对苦难的人世葆有温情和 暖意。语言清新,富含深意,颇具艺术张力。 D.小说善于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挑选宽大舒适的座椅、绑绳子等细节,都充分表 现了女主人心思细腻以及对丈夫的体贴。 9.结合全文,梳理主人公周素梅的情感变化。(6 分) 10.小说的标题和开头(第一段)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的用意。请把标题和 开头合在一起作答。(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 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 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 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 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 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 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 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 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 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 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 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 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 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 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 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 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 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1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 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 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 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 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下车,刚上任、刚到任。文中指陈祐刚到官任。 B.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 “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可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圣贤之人, 如孔子、颜子、孟子、老子,也可以用来称老师。 D. “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统一用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 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 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 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 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 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 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 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 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② 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莎衣① (宋)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 使。绶: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 “柔”点明质地轻柔。 B.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 衣卧在船上。 C.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 的雨中美景图。 D.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 可见其洒脱豪放。 16.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 诗句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为政》中“ ,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 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出师表》中与“诚宜开张圣听”意思相同,形成首尾照应的两句是: “ , 。” (3)《登飞来峰》中,表达诗人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看着天空飞来飞去的鸽子,不禁感慨:偌大一座北京城,竟找不到一枝之栖。 B.当登上黄山天都峰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C.雾霾天气与工业污染、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休戚相关,但现实中,淘汰落后产能、改变能源结构等措施的落实步履维艰。 D.电视剧《红高粱》讲述了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的充满生命力的传奇故事, 情节波澜壮阔,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 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立足村庄实际,在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注重贫困人口的 长远发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持续巩固。 B.在首届“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上,观众参观、体验 由中国石油大学团队带来的行走式仿生机械臂。 C.艾博拉病毒通过体液、粘液、唾液、血液传播。传染病专家除了进行检疫,也集中 力量寻找首个病者,一方面便于追查可能被传染者,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病原体到 底来自何处。 D.很多高校在在职研究生的培养上搞“宽进宽出”,甚至只顾收钱而疏于培养和管理, 进一步纵容和助长了“混文凭”的风气日益盛行。 20.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组句子,与原 句构成排比。(5 分) 示例: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 阱; 答: 21.根据语境,在下列文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每句不超过 15 字)。(6 分) 面对大海,总以为是海天一色、浑然一体的,① 。长岛处于黄渤海 分界线上。站在观景台上,你能看到,② ,属黄海的一边,海水略呈淡黄色, 而渤海的水面却是清澈碧蓝的。更为有趣的是,在海面上,无论是潮涨潮落,黄海海面 ③ ,舟船过此都要颠簸一下,渔民叫作“过门坎”。 四、写作(60 分) 2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点赞第一的回答这样说:“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 体验很多种生活,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机械重复很多年;终日混迹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 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不曾经历过真正沧桑,却还 失守了最后一点少年意气,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评论区中,一万多人点赞了那句“我就是这样的人"。 人生不易。一位作家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也有这样一 句话: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说要自律的人 很多,但是能够坚持自律的人很少。自律之人出众,不自律之人,淘汰出局。 要求: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高三学年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答案 1.A 2.C 3. B 4.A 5.C 6.B 7.①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 注意读书。②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着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③在学 习时间和时机方面:要提倡时时学习、适时学习。④在学习内容方面:要广泛,不局限于书 本。(答出三点即可) 8.B 9.回忆过往生活感到甜蜜,对周而复始的照顾失智丈夫的厌倦,实施行动时的渴望与 茫然,短暂逃离后对丈夫的担忧,放弃逃避决定共同面对的释然。 10.①表现形象。丈夫以朋霍费尔给猫命名,女主人公以海德格尔给自己短暂逃离的行 动命名,都体现了曾经闲逸迷人、睿智博学的哲学家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无处不在, 进而体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爱。②关联情节。“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虽然是 周素梅的一次幻想,但它体现的是女主人公内心对丈夫的担忧,直接导致海德格尔行 动不能成功。③暗示主题。题目和开头都包含有哲学家的名字,又与后文出现的男主 人的身份相对应,暗示读者小说所要探讨的是关于人生境遇的哲学层面的思考。④吸 引读者。标题惊心眩目设有悬念,倒叙式的开头令人顿生疑惑,两者成功达到了吸引 读者的目的。(答出三点即可) 11. C 12. D 13. C 14. ①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 称道。( “以”,因为;“清慎”,清廉谨慎;“见”,被。) 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评 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人才治本”,判断句;“审”,慎重;“时论”,当时的评论。) 15.D 16.“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 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 17.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8.A 19.B 20.参考示例: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黑暗的 穴洞;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的单调沉闷的死 (每句 3 分。每句前后两个分句形成对比。1 分;后一句运用比喻手法 1 分;与原句句 式一致、语意通顺 1 分。) 21.①在长岛却领略了另一种壮观 ②一泓碧水悄然分为两个世界 ③总要比渤海海面高出一 点 。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