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摸底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陆良县2020 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全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 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 题号涂黑。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 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 力。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 外一体、整体联动。 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 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 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传送到村一级。 这些数字折射出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 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只有真正深入 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 精确的文化现象。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 活和生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 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因此,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 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 入迷茫。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中国人的 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 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 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 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 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 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 融合、创新。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 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 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 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 (摘编自《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他者”与“自我”作为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对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有同等重要性, 都应该被我们关注。 B.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建立国家文 化形象的根基。 C.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 最基本的文化精神。 D.传播当代国家的文化形象,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善于向世界讲述当代中国创 新与进步的故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 达到了 98%,互联网也能传送到村一级。 B.文章中列举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给予尊重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传统文化是我 们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形象的重要维度。 C.中华文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创新,创新既表现在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上,还表现在 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上。 D.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其他文明的多样性,学会与 其他文明和谐共处,推进中国文化建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只有真正深入到国家的文化核心,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精确的文化现象,因为文化现象的认知历程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 B.对于有着丰富积淀的历史文化,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也有些人对其非常轻视和不屑。 C.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中国文化形象思维角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世界 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中不断丰富自我。 D.“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 文化历来具有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苦恼 王蒙 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 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抄了改,改了勾掉, 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 那么权威。“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 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准备留用”,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 等待。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 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 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 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 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 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 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 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泪。 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 ——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 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而 如果是让她独自去摸索,去沿着这崎岖的山径攀援,那简直是残酷。 哦,才华!这令人战栗,令人苦笑,令人飞扬又令人大哭失声的字眼!它是财富,它是 灾难,它本身就是辛劳和血汗,永远的不安宁,偶有的微笑,和常年的灼人的痛苦! 所以金永不忍心说任何年轻人有才华,他怕毁了年轻人。他宁愿点燃自己的心做灯,为 他们烛照。而才华的特点偏偏是要自己闯,哪怕鼻青脸肿,赴汤蹈火!他能不流泪吗? 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 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 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他现在已经比当年的郑之泰还要大一岁了,这是真的?但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看来郑之 泰有点未老先衰。三十年前,他觉得郑之泰是老头,他怎么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也已经“老” 了呢? 看过手稿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与钱莉莉交谈。说服钱莉莉是不容易的,问题还不在于 青年人常有的骄傲,可叹的是她那种执着,当钱莉莉用一两句尖刻而又大而无当、不负责任 的话把他苦口婆心的“辅导”否定掉的时候,他气得真想动手把自己揍一顿。 终于,她听了他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当她一旦接受了他的指点以后,《桦树林》 的面貌是怎样地焕然一新了啊! 金永提着提包回家。提包里有载有《桦树林》的大型文学期刊。他的提包变得暖人而且 活泼,他的步伐变得活泼而且有力。他的眼前一会儿是郑之泰的白发,一会儿是钱莉莉的青 丝,一会儿是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当他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 发现,《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 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他的脸红了,他的心 痛了,他算什么“老师”哟,钱莉莉称他做老师呢! 回家以后,爱人告诉金永,钱莉莉来过,并且留下两瓶小磨香油,一瓶广东腐乳。 “小磨香油?”他茫然莫解。 钱莉莉留下了字条,字条上说: 金永老师: 《桦树林》的发表,多亏您帮忙。您为我的稿子奔走的情形,编辑部已经透露给 我了。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笑纳。您有什么事需要我给办的,亦请尽管吩咐,过几天 来看望您。 莉 莉 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 打击是沉重的。 (选自 1983 年《〈北京文学〉短篇小说选》)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桦树林》发表时,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和第一个责任编辑,表现 了他对那位编辑永生难忘的记忆和无限的感激之情。B.文中写金永对自己恩师郑之泰的回忆与金永对钱莉莉的培养,既互相映衬,又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C.金永回家时眼前出现了“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这里的“夕阳”具有 象征意义,而“桦树”则是实写。 D.小说用郑之泰和钱莉莉两个次要人物作陪衬,突出了金永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并通过他深 刻地表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主题。 5.文章开篇说,作家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 表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金永的眼泪中包含的情感。(6 分) 6.文章以“打击是沉重的”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进行赏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江口镇的千亩荷花悄然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现赏,享 受夏日清凉韵味。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城发展的热点,大大小小的县镇都在发展旅游产业。然而, 红火的背后,同质化现象普遍,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排斥农民的主体地位,挤占农民利 益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建立在本地乡土文化之上,并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特色乡村旅 游才有生命力,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近年来,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不断开发各类旅游资源、持续丰富大众文娱活 动到额同时,也成为促进相关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然而,透过乡村旅游的火热, 同质化、挤占农民利益等成长中的“烦恼”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何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乡 村旅游发展规划,探索符合农民意愿的发展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材料二: 2012-2016 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变化情况 注:据悉,2012-2016 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 32.0%、26.2%,其中,2013 年、2015 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与营业收入增长迅猛,各指标 增长率都达到 30%以上。2016 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24 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 54.4%;营业总收入 已达 4800 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 12.2%。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材料三: 资本下乡不能挤占农民利益 当前,记者注意到,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特别是民宿、特色 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 投资 3856 亿元,同比增长 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328 个, 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370 个。 然而,有些地方出现了资本把农民“挤出去”现象,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乡 村旅游的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乡村旅游的主体是谁,现在的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引进 资本公司,以景点的运作方式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模式的重要问题是排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甚至用围墙将农民排除在外,这样的乡村旅游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休闲农业。 发展乡村旅游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我们要探索多方参与、互惠互赢的机制, 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不能让“农家乐”只是“老板乐”。 材料四: 守住乡土文化才有特色乡村游 “民俗的发展,必须借助当地的特色文化,以文化为根,才能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11 月 19 日,在浙江临安举办的第二届国际乡村旅游休闲论坛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旅游专家 Vagnetti 表示,一些欧美国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得好,就是依托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只有 结合自身特有的人文景观,才能进一步推动特色乡村旅游经济的形成。”在当日的论坛上, Vagnetti 从西方乡村旅游经验出发,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指引方向。 Vagnetti 在论坛上指出,意大利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钢铁水泥建造的,很多古老的村庄 以最原始的状态保存了下来。 她以意大利一个山区村庄为例,一个只有几十位居民居住的高海拔小村庄,依靠极具当 地特色的服饰和羊毛制成的工艺品,成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就是当地的人文景观带动经济的案例之一,民俗活动就是人文景观的灵魂,是乡村 旅游经济的核心。” Vagnetti 表示。 针对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 Vagnetti 认为,只要人们心里依旧保存着那份对乡村的 热爱与回忆,把这份热情投入到旅游建设中,就会走出一味模仿西方带来的困境。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县域发展的热点是乡村旅游,虽然目前存在同质化和挤占农民利益等问题,但它依然是某 些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 B. 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在 2016 年增长了 80%,接近 2015 年农村旅游接 待人数增长率 83.3%。 C. 根据材料二可知,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即呈现波浪式的变化,2016 年增长率为 9.1%,2017 年的增长率一定高于 2016 年。 D. 根据材料,2016 年农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缓慢,其原因应该是乡村旅游产业挤占农民利益 和乡土文化特色不明显。 9.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是什么?(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 4 小题,19 分)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 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 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 之?”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 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 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 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 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 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 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 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 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注】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值。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薨,是死的意思。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曰不禄,百姓亡称死。 C.吏部,隋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 调动等事务。 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 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受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 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有被采纳。 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 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C.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 私舞弊,有罪。后来又拂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 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到西 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写丈夫死于战乱,女人孤独住在山中草屋,概括写出了农家妇女不行的遭遇和悲苦命 运。颔联的“犹”字和“尚”字两个副词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 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 B.颈联写反动官府残酷掠夺所造成的结果。 “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形象地渲 染出山中寡妇生活艰难的境况,很有艺术感染力。 C.在诗的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 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 D.这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诗人的情感通过人物刻画和生活场景描写自 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15.这首诗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 出》篇,即文中所谓: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 是: , 。 (3)杜牧在《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 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调查显示,电商对实体商店的冲击,不仅体现在服装、餐饮和超市这些关乎民生的领域, 也让往日顾客盈门的文具店门可罗雀。 ②“半由天命半由人力”告诉我们,一个人努力,未必能成功;但一个人不努力,当机会来 临时就不能把握机遇,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③一个美国大兵和一只拉布拉多扫雷犬,在阿富汗战场上结下了生死情谊,战后他们一起生 活,惺惺相惜,互相疗伤。 ④共享单车从天而降之后,关于共享单车驶入机动车道,随意停放、被肆意破坏、据为己有 等问题已多有报道和评论。 ⑤即将九十多岁的袁隆平老骥伏枥,只要与杂交水稻科研有关的事,他总是很重视,比如奔 赴各地考察和指导,杂交水稻实验示范等。 ⑥桂诗春是倡导并组织创建外语教学界内联网的第一人。莘莘学子都经历过的高考英语,更与他 休戚相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邵逸夫先生自 1985 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以建设教育教 学设施,迄今捐款金额近 47.5 亿港元左右,建设各类项目 6013 个。 B.雾霾是中国之痛,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换取高速发展的 GDP,走的恰 恰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C.近年来,一些公务接待活动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大吃大喝,这些现象严重败坏 了党风政风,极大地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D.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井居者”“蜗居 者”的生活,我们才能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汉代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特征,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给 观者更多的印象是小巧简约, 。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汉代生产技术 落后的体现,而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体现。 A.虽然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但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 B.虽然没有了精雕细琢的精致,但有了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C.只有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才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D.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也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20.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 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 分)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 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1)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 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 100 字。(6 分)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孙祁祥教授在北京大学 2017 年开学典礼上讲话,劝告学生做到“五个珍惜”,即请珍惜 当下;请珍惜他人;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它、 压抑它、甚至掐灭它;最后,请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对于以上“五个珍惜”,你有什么感触或思考,请你选择两到三个“珍惜”,使之形成有 机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脱离材料,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 800 字。陆良县 2020 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摸底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第五段中“通变智慧”“自强意识”“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 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由此可见,创新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还要表现在 行动上。D 项表述过于绝对也曲解文意。A 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B 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二段的首句和尾句;C 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三段倒数第二句。) 2.A(A 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句,原文内容“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 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而 A 项的表述 是“建成了”,犯了变未然为已然的错误。B 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四段的后半部分;C 项综合考查了文章第五段应坚持文化创新与发展和第六段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 内容;D 项信息来源于文章最后一段。) 3.C(文章为总分关系而不是分总关系,第一段提出了国家文化形象;第二段论述 了国家文化形象的根基是文化建设;第三段论述了文化形象最深层的所在是价值 观;第四段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文化形象的重要性;第五段论述了创新对 建设文化形象的作用;第六段介绍了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气度。由此可知。C 项“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的说法错误。A 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三段的前两句话; B 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四段的前两句话;D 项综合考查了文章第五段的内容。) 4. B(解析:A 项,对那位编辑的“无限感激之情”错;C 项“桦树”也具有象征 意义 D 项,小说的主题并非文人相轻。) 5.金永眼泪中的情感包括:①激动。钱莉莉在小说稿《桦树林》里表现出来的才 华让金永激动;②感伤。金永知道,钱莉莉的才华离成功还很遥远,这中间有着 极为艰辛的过程;③欣慰。又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作者冒出来了;④惶恐。自己老 了,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每点 2 分,答对三点 给 6 分) 6. ①从内容上说,这句话写出了金永看到钱莉莉留言后的痛苦与失望。钱莉莉把 作品的发表视为金永“运作”的结果,玷污了他高尚的情怀,辜负了他殷切的期 待。②从结构上说,这句话照应了题目,也照应了上文关于有才华的年轻人离真 正的成功还很遥远的忧虑。③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这句话从侧面完成了对钱 莉莉这一人物形象的最终塑造,揭示了她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心灵深处庸俗的 一面。④从主题表达上来说,这句话丰富了“苦恼”的内涵,让读者更深刻地认 识到青年人成长中深层次的问题。⑤从阅读效果上来说,这句话言简义丰,意味 深长,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思索空间。(每点 2 分,答对三点给 6 分 7.C(C 项信息来源于材料四,这是美国专家 Vagnetti 的经验介绍,材料最后一段 中所说的“走出一味模仿西方带来的困境”,而不是选项中的“模仿西方”可知, 此项理解错误。) 8.A(B 项根据图表,2015 年接待人数为 22.0 亿,增长率为 83.3%,2016 年接待 人数为 24.0 亿,增长了 9.1%,而不是 80%,可知此项错误;C 项根据图表增长率 的曲线图可知其变化是波浪式的,但也不能据此推测 2017 年的增长一定高于 2016 年,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说“一定高于这一比例”是错误的。D 项是对图表和文字材料的综合解读,错在归纳不全面,材料讲到当前农村旅游经济存在的种 种问题都应该是减慢的原因,如同质化严重,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排斥农民 的主体地位,一味模仿西方等都应该是减慢的原因,而不仅仅是“乡村旅游产业 挤占农民利益和乡土文化特色不明显。”) 9.问题:①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普遍,乡村旅游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②乡村旅游 模式排斥农民的主体地位,挤占农民利益;③一味模仿西方,缺乏本土特色。(4 分) 措施:①制定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②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2 分) 10.C(“三十八年十一月”,表示时间,“日有食之”为主谓句,句式完整,故应 在“日有食之”前断开,排除 B、D 两项。“正春”为主语,“极言”作谓语,“阙 失”意为朝廷的过失,作宾语,句式完整;“不报”意为不予回复,主语应为皇 帝,与前文主语不一致,故单独成句,其前后应断开,排除 A 项。) 11.D(“请假回家的专用语”错,“乞归”指官员请求辞职回乡。另外,“解甲归 田”意为战士退伍还乡,与“乞归”等词意义不同。) 12.C(“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错,由原文“正春坐敬不谨”可知,翁 正春认为韩敬的错误不在徇私舞弊而在行为不谨慎,不合为官体统。) 13.(1)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偏私应试的士子童学贤,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 (2)母亲一百岁生日,(翁正春)率领子孙举杯献酒,祝她长寿,乡里人都羡 慕他。 [参考译文]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 撰,多次升迁官至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一月出现日食,翁正春极力 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第二年秋天,万寿节(皇帝生日),翁正春献上 八句箴言:即清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奋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惜贤才, 节俭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皇帝并不省悟。王贵妃去世,许久不占卜葬地 事宜,翁正春因此谏言。皇帝命令(翁正春)和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取到了好风 水的墓地。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 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对待她?”启奏皇帝,答复可以。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进言:“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 是倭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要不然,也可以下诏让 福建的地方官约略留下一些土物,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万历四十年(1612),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偏私应试的士子童学贤,被御史马孟 祯等人告发。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麟,而不涉及主考官。给事中赵 兴邦、亓诗教趁机弹劾翁正春徇私。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不同意。不久,言官 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 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 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不久,改派到吏部,负责詹事府,以侍养的名 义回乡。天启元年(1621),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因刚正不阿 拂逆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责备。第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魏忠贤而弹劾他,翁 正春再度上奏请求辞官回乡。皇帝因为翁正春曾担任皇祖帝的讲官,特意加封他 为太子少保,赐与敕令乘驿车驰归,在这当时可算例外。当时翁正春已经年过七 十,母亲百岁,他率领子孙孝敬老母,乡里人都羡慕他。翁正春的风度峻肃,整 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眼睛不四处张望,看 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14. (3 分) C (C 项“直接抒情”、“矛头直指”、“强烈控诉”均不恰当,尾联是 生发议论,不是抒情) 15. (6 分)本诗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突出地表现了山 中寡妇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特征。她即使住在山中,也逃脱不了沉重的赋 税。她穿的是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生活的摧残使她未老先衰, 也衬托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官府的残酷掠夺使她只好挖来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 新砍来的柴火“带叶烧”,其生活困苦之状让人难以想象。(概括出描写方法和人 物特征 2 分,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4 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示例]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 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 的灾难。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 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 破茅屋中栖身。“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 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 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 描写来看,山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 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 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 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 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 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 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 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 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 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 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 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 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 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 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 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 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 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 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 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 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 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16.(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C(①门可罗雀:大门面前可张罗捕雀,形容宾客稀少,门庭冷落。②失之交 臂:形容当面错过或错失好机会。③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 爱护、同情、支持。不合语境。④从天而降:形容突然到来,令人难以置信。不 合语境。⑤老骥伏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⑥休戚相关:彼此 间祸福互相关联。不和语境。) 18.D(A 项,“近 47.5 亿港元左右”不合逻辑,可去掉“近”或“左右”;B 项, “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句式杂糅;C 项,“出现了讲排场、 比阔气、用公款大吃大喝”缺少宾语,可在其后加“等现象”。) 19.B(根据横线前的“简约”和横线后的“朴素”可知,横线处所填语句应强调 “自然朴拙”。转折关系强调的是后面的内容,据此可排除 A 项。“只有……才 会有……”逻辑关系不当,据此排除 C 项。“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是表示 假设的让步,而汉代陶塑“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是一种事实,而不是假设,据 此可以排除 D 项。) 20. (1)“府上”修改为“寒舍”; (2)“令尊”修改为“家父”; (3)“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 (4)“务必”修改为“删掉”; (5)“恭候”修改为“等候”。 21. 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 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 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表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图表提供数 据的对比(横比和纵比)或材料之间的关系,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得出相应 的结论。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 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 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22. 【解析】材料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要注 意认真结合孙祁祥教授的几句话进行理解材料准确立意。(1)请珍惜当下:做好每天的事情,不要给自己太多懈怠、拖延的理由。从第一步开始、从每一步积累。 珍惜当下、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极 致和卓越。(2)请珍惜他人:要学会珍惜彼此:珍惜师生情;珍惜同学情;珍惜 朋友情,不要把从别人,甚至你的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看做“理所当然”,而要心 存感激,常思回报。但是,这种珍惜是对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的尊重和顾惜, 是在无关重大是非原则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宽厚和宽容。而如果触了底线,绝对不 要迁就和纵容。(3)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透支你 的身体。“健康是一种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一定要平衡好学习和锻 炼身体的关系,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人。(4)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 忽视它、压抑它、甚至掐灭它: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而不要人云亦云、 心浮气躁;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从而收获更多的淡定和从容, 更多的积淀和突破,更多的喜悦和快乐。(5)最后,请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因为,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每个人机会。中国 在不到 40 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不是 凭空而来的,它是万千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我们一定要 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最好的珍惜,就是为这个时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请 你选择两到三个“珍惜”,使之形成有机联系。这是这篇作文给的两个“任务”。 作文立意 第一个任务: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要么选择两个“珍惜”,要么选择三个“珍 惜”,选多选少都是不符合要求的。第二个任务:使之形成有机联系,这是写作的 难点 。一篇八九百字的文章最好集中凸显一个主题,那么学生选用的几个“珍惜” 之间必须要有有机的关联。只有找准了连接点,才能达到有效融合,主题集中。考 生勾选两三个“珍惜”不难,难就难在找准接合点并有机关联,这是限制性任务, 也是本道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思辨力,选 材组材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从考查“思维品质”这个角度来看,这是此次 作文命题最出彩的地方。举些例子,第一个和第五个组合,“珍惜当下”和“珍惜 伟大的时代”相融合;也可从“时代•个人”的融合角度立意写作,这个角度可大 可小,大至时代中的个人,小至当下的自己、身边的他人,可立意为 1.盛世芳华 与你同行 2、身体与灵魂 且行且珍惜等;第三个和第四个组合,珍惜自己的“健康”和“渴望”,一个肉体,一个精神,比较容易融合;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 组合,珍惜自己和珍惜他人,也比较容易融合……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组合,只 要学生能够形成有机的联系,我们在改卷时都应该肯定,大胆给高分。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立足孙教授的“五个珍惜”,考生要 注意把握住材料中心理解材料内容,另外,孙祁祥教授在北京大学 2017 年开学典 礼上讲话,劝告学生做到“五个珍惜”,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以“学生”作为行文的前提,因为这作文材料劝告的对象就是“学生”,所 以考生无论是在论证的材料还是论证的分析上,都要围绕“学生”这一特定背景, 而不能行文泛化。 佳作展示 把握现在 一位哲学家无意间在古罗马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这位哲学家虽然 学贯中西,但对这尊佛像却很陌生。于是便问:“请问尊神,您为什么有两副面孔 呢?” 双面身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一面查看过去,以吸取教训;以免展望未来, 给人以憧憬。” 哲学家说:“可是,您为什么不重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 “现在?”双面神一脸茫然。 “是啊,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即使对 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机,又有什么意义呢?” 双面身先是一愣,继而嚎啕大哭起来!原来,他就是因为没有把握现在,罗马 城才被敌人攻陷,他才被视为废物,丢弃在废墟中。 的确,昨日娇花再艳,都已成为过去;明日艳阳再艳,也终究虚无缥缈,在自 己手中牢牢掌握的,只有现在。 把握现在就不要痴想未来。老想着明天的种种美好,现在的时光就会白白逝 去。把握现在,就不要沉溺于过去,总记着过去的一切,有限的精力就会被无端 浪费。 把握现在,就要珍惜时间,绝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自己手中白白溜走。 鲁迅将自己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富兰克林认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一寸 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无数生动的实例说明: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创造出价值。 把握现在,就要立刻行动起来。心动不如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让现在创造出 价值。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空想,也不是亡羊补牢的沉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 生的价值。 人生不是徘徊,人生不是等待,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这宝贵的现在。把握 现在才能拥有并决胜未来。无视未来的人,必将会和双面神像一样被人们丢弃。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