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联考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联考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国大联考 202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 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会得到自然的 庇佑,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 西方发达国家大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不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 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 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 长。” 早在 100 多年前,恩格斯就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的环境事件深 刻印证了这个警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 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 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 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基本方略,要求我们树立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存哲学观,对自然给 予尊重顺应、保护,从而建成和谐美丽家园。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筑尊崇自然、 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1 世纪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该理念提出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 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 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展现了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观,不仅为中 国,更为唤醒整个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性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中国智慧与 中国方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将会证明,新时代坚持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所蕴含的崭新的发展政绩观、生存哲学观、生态伦理观,不仅为中 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行动指南,也为其他各国解决生态 危机提供有益借鉴,并对全球生态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孙洪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 1.下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蕴含的价值意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确绿色发展方向,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B.推进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C.指引中国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做全球发展的领导者。 D.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尊崇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佑,文章据此提出了要保护自 然的论点。 B.文章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论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并提出了要树立环保意识的 要求。 C.文章在阐述生态危机正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后,论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方略 的现实意义。 D.文章论证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阐述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方略和这一基本方略所蕴含的价 值意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遭到了自然的报复。 B.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经济,才能得到自然的庇佑,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C.人类命运是共同体,世界各国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要协同发展。 D.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略是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保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对于全球贸易 和投资的持续与稳定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对 71 个潜在参与国的贸易影响,发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增加 4.1%。2018 年,中国与相关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1.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6.4 %。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预计将增加 4.97%。与此 同时,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开展多元化投资,鼓励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形成普惠发 展、共享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为沿线国家加快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在 此期间,沿线国家还不断深化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金融合作关系,各类创新金融产品不断 推出,大大拓宽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融资渠道。 有报道称,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推动贸易畅通的重要新生力量。“丝路 电商”合作蓬勃兴起,中国与 17 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在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 下形成电子商务合作文件,加快了企业对接和品牌培育的实质性步伐。 (摘编自王婧、王文博《“一带一路”助力全球贸易和投资持续增长》,《经济参考报》2019 年 4 月 26 日) 材料二:(摘编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材料三: 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 6 年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近 6 年来,这一重大倡议全球瞩目、应者云集,在广袤大陆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 乘风破浪。2013 年~2018 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 6 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 900 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 4000 亿美 元。2017 年召开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的 279 项具体成果已全部得到落 实。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开辟 了重要途径,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 践平台。 (摘编自社评《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人民日报》2019 年 4 月 23 日) 材料四: 美国及西方一些人指责“一带一路”,开始时主要是渲染它承载了北京的“地缘政治野 心”,后来更多的是指“一带一路”项目制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陷阱”。随着第二届“一 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美国和西方的宣传机器又加紧了新一轮的混淆视听。 我们惊讶于一些西方人的偏激和自以为是的程度。明明发展中国家很不欢迎“债务陷阱” 论,对宣扬中国搞“新殖民主义”更是嗤之以鼻,但那些西方人就是能面无愧色地鼓吹自己 的歪理邪说,事实胜于雄辩,“一带一路”倡议广受欢迎,近来意大利、瑞士、墨西哥等与美 国关系密切的国家也纷纷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迄今总共有 120 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 “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如此强大的现实是对那些唱衰“一带一路”舆论的嘲笑。 (摘编自社评《常识和现实都在潮笑“一带一路”唱衰者》,《环球时报》2019 年 4 月 26 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1 年中欧之间班列开行仅有 17 列,2018 年高达 6363 列。由此可见,在中欧的互联互通 中,铁路联通发挥了巨大作用。 B.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增长率最高的年份为 2014 年,达到了 285%,最低的年份 2018 年,增长 率仅有 73%,开行数量增长放缓。 C.近 6 年来,国外媒体和网民对“一带一路”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倡议的顶层规划及重大里程 碑事件均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焦点。 D.从 2011 年~2018 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增长和近年来“一带一路”受关注的程度来看,“一 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攀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据世界银行研究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 4.1%,“一带 一路”相关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增加了 4.97%。 B.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 作,而且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C.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的具体成果 的全部落实,都显示出“一带一路”的巨大活力。 D.意大利、瑞士、墨西哥等国家纷纷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表明这些国家对“一带一路” 能够起到促进国家发展的作用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6.美国和西方一些人主要从哪些方面指责“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增 长有哪些推动作用?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四简述。(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东 藏 记① 宗 璞 月光如水,抚慰着这刚经过轰炸的高原城市。人们睡了。碧初②斜倚枕上,累极了,却不 能入睡。她望望窗外的月色,又看看弗之伏案的身影,陷入了沉思。 孟樾的那一盏灯还在亮着,继续亮着。 炸不倒的蜡梅林。 好一片月色!照得蜡梅林亮堂堂的。弥漫在空中的焦味和腥味已经不大觉得了,清爽的 蜡梅的气味随着月光飘散在这里。似乎这里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我望北方,我的这扇窗是朝北的。远处天空有一丝极薄的云。爹,你是不是从那上面向 下望?你究竟遇到什么事?怎么不给女儿托一个梦? 可叹人有记性,也可庆幸人有记性。人若是没有记忆,只顾眼前,大概会快活些。就连 今天的轰炸也已是过去了。可我们怎能忘记!我们从北平逃到云南,走过国土的一半,还没 找到一个安身之所!今天若不是给爹上祭,怕早已葬身黄土陇中了。爹离开我们,只是一种 方式,爹用死这一方式救了我们。我知道,这是爹要的,我不哭的,爹,有灰尘落到眼睛里 了。 武汉已经失守,湘桂一带战争也不容乐观。真要一步步打回去驱逐敌寇,收复失地,谈 何容易!抗战不是一年两年完得了的,以后的日子还要艰难,我们必须靠自己。这是爹的教 训,也是中国人从古到今的祖训。永远要自强不息!其实世上无论大小事,大至治国兴邦, 小至修身齐家,归根到底都得靠自己。我操持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家,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原则, 是不容更改的。 弗之辞去教务长的职务以后,时间充裕多了。他能专心著述,是我的愿望。我自己没有 职业,对社会没有贡献,弗之应该多做,把我欠的给补上。他写文章,一支笔上上下下飞快挪动,我看着都累得慌。我总说慢点好不好,何必赶得这样紧!他说简直来不及写下自己的 思想,得快点啊,不知道敌人给我们留多少时间。看秦校长和萧先生的意思,迟早还要弗之 分担学校的事。学校培育万千人才,是大事,他不会怕麻烦不管的。可人的精神有限。我不 能分他丝毫精力。 到云南日子不长,东西消耗很快,精力也用得快。可是真太累了 爹,你不要担心。搬到乡下去,不用跑警报,可能会好一些。现在最使我担心的是峨。 我不知道她会走怎样的路。 峨的古怪是亲戚们都感觉到的。论环境、教育、遗传,她和另两个孩子毫无差别。可是 她就这么不一样。嵋和小娃最让人担心的是长得太快,营养跟不上,会得病的。我要看住的 是他们的身体。而对于峨,我要管的是她的心。可那怎么管得住!我得打起千百副精神领她 走那些还不可知的迷魂阵,这种迷魂阵其实是在自己的心里,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更诡秘。 只怕我精神不够用。我也不愿让弗之分心。爹,你老人家要帮助我。 月色这样好,照得蜡梅林枝丫分明。这样的月色!把高原的残冬妆点得清寒澄澈。爹, 记得我在老家时学过吹箫吗?我吹的是曾祖母用的旧箫,很粗,颜色暗红,很容易吹。我拿 着箫坐在园中草亭上,爹说,箫声和月色最相配,箫是联系着大自然的。好静啊,这蜡梅林。 后来弗之送过我一对玉屏箫,较细,可惜没有带出来。这箭颜色金黄,上面刻着杜牧的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爹记得吗?二十 四桥明月夜!全都陷在敌人的铁蹄之下,山河残破,民不聊生,箫声鸣咽,归途何处? 弗之也说箫是从大自然来的,声音和着月光最好。可是我只在方壶花园里吹过很有限的 几次。以后不曾再吹。爹也不曾问过我。爹知道,我的生活里,有更丰满更美好的东西。我 教过峨、嵋和小娃一首儿歌:“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宝宝做管箫。箫儿对准口,口儿对准 箫,萧中吹出新时调”。 我教育孩子们要不断吹出新时调。新时调不是趋时,而是新的自己。无论怎样的艰难, 逃难、轰炸、疾病……我们都会战胜,然后脱出一个新的自己。 蜡梅林是炸不倒的,我对蜡梅林充满了敬意,也对我们自己满怀敬意。 我们——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 月色已近中天,弗之仍在写着。 爹,我知道,你仍从云朵上向下望着—— (节选自宗璞《东藏记》) 【注】①选文背景:抗战全面爆发后,明仑大学在长沙与另两所著名大学合并办学;1938 年,又一起迁至昆明。②碧初:吕碧初,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字弗之)的妻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叙写的吕碧初沉思的内容,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展开,真实、真切地表现了吕碧初的家国 情怀和对父亲的怀念。 B.文中对孟樾的着墨不多,但他伏案疾书,专心著述的形象体现了国难当头、颠沛流离之际知 识分子的坚忍与担当。 C.小说多处写到美好的月色,主要是反衬战争的残酷,又起到引发人物情思、交代时间变化、 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炸不倒的蜡梅林”“蜡梅林是炸不倒的”,意思是中国人是坚决打不倒的,表现了吕碧初对 祖国抗战必胜的信念。 8.小说中的吕碧初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9.文中有三段文字写箫和与箫相关的事情,请分析其中的深刻意蕴。(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其先本居琅邪,世仕江左。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所 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 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果以干理闻。及起义,师古至长春宫【注】谒见,授朝 散大夫。从平京城,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 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 太宗以经籍去圣 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 加详议,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 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于是兼通直郎,散骑常侍,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 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是 时多引后进之士为雠校,师古抑素流,先贵势,虽富商大贾亦引进之,物论称其纳贿,由是 出为郴州刺史。师古既负其才,又早见驱策,累被任用,及频有罪谴,意甚丧沮。十五年, 太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所司与公卿并诸儒博士详定仪注。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 为封禅使,参考其仪,时论者竞起异端。师古奏曰:“臣撰定《封禅仪注书》在十一年春, 于时诸儒参详,以为适中,”于是诏公卿定其可否,多从师古之说,然而事竟不行。十九年, 从驾东巡,道病卒,年六十五,谥曰戴。(节选自《旧唐书•颜师古传》) 【注】①长春宫:李渊的府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 为中书侍郎/ B.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 为中书侍郎/ C.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 为中书侍郎/ D.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 为中书侍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江左,因长江在安徽境内流向转向东北而形成左右两个区域,江左即长江之东。 B.荐,古代选用官员的方式之一,常称为察举制或举荐制,由地方官举荐,皇帝任命。 C.五经,指《诗》《书》《易》《礼》《乐》五部著作,是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D.《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原名《唐书》,《新唐书》问世后改称《旧唐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颜师古初次出仕,显示出治理才干,隋朝末年,由于尚书左丞的推荐担任安养县尉,吏治干 练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B.颜师古归顺大唐,得到重用。他拜谒了李渊后得到重用,官职不断升迁后来负责执笔拟写制 诏,接触到重大机密。 C.颜师古校订儒家经典,贡献突出。他奉唐太宗之命校正“五经”文字错误,历经检验后颁行 天下,成为学习者的教材。 D.颜师古知晓古代封禅仪式,见解独特。负责唐太宗封禅泰山的官员对礼仪争执不一,采用师 古的主张才获得圆满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5 分) (2)师古抑素流,先贵势,虽富商大贾亦引进之,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清风无力驱除暑热,落日着翅不肯下山,诗人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B.人心害怕江海枯竭,天意不惜河汉干涸,诗人揣测天意,笔墨开阔,寄情深挚。 C.昆仑积雪,蓬莱遗寒,诗人虚实结合,突出暑旱之苦,升华了悲天悯人的主旨。 D.诗人以暑旱喻指当时社会的黑暗,以昆仑、蓬莱喻指理想社会,抒发爱憎之情。 15.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胸襟?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子是 “ ▲ , ▲ 。” (2)李白的《蜀道难》中,“ ▲ ”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 而“ ▲ ”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 ▲ ”两句运用典故, 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之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最近 20 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 ▲ ,是华语文学写作、阅读和传播领域的重要 事件。在国内市场早已 ▲ 之际,中国网文开始扬帆出海,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 的重要力量,可谓一个意外的惊喜。 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很多文化项目的海外推广和交流活动,都得 益于政府部门的推动。纯粹的市场行为、商业行为比较缺乏,海外受众基于个人选择主动接 受中国文化也比较少。中国网文的出海,正好可以从这两方面填补短板。网络文学也许不像 政府扶持的文化项目那么工整华丽、 ▲ ,但这种基于市场和商业逻辑的传播方式, 可以更敏锐地捕捉受众需求,摸索出更有效的传播机制。它可能无法代表我们民族文化最精华的部分,但它被海外受众自发自觉地主动选择,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抵达受众内心感受,其 传播也具有更广泛的群众。 中国网文出海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符合市场和商业逻辑。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 在这一领域就可以 ▲ 。事实上,社会、市场和民间层面的文化交流活动,从来都是 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同样应该给予重视,培育扶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异军突起 洋洋大观 下里巴人 置之度外 B.异军突起 蔚为大观 阳春白雪 置身事外 C.突飞猛进 洋洋大观 阳春白雪 置之度外 D.突飞猛进 蔚为大观 下里巴人 置身事外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抵达受众内心,其传播也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B.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抵达受众内心,其传播也具有更广泛的群众。 C.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抵达受众内心感受,其传播也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抵达受众内心感受,其传播也具有更坚实的群众。 1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网文成为海外读者新宠。 B.中国网文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C.中国网文显示了国家软实力。 D.中国网文扬帆出海大有可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工作人员将航天降落伞的伞衣装填进伞包后, ① ,这道工序叫“封包”。装填伞衣是 借助压力包伞机进行的,当撤掉压力包伞机时, ② 。而封包需要在包伞机压力解除、伞 衣还未膨胀的一瞬间进行。在这一瞬间,两名工作人员用同等力量同时拉紧封包绳,当绳环 达到规定尺寸后,第三名工作人员迅速将封包绳系牢。封包工作虽然用时很短, ③ 。工 作人员说:“做一次封包,不亚于在健身房锻炼两小时。 21.某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计划开展中国女性文学人物的形象研究,依据一定的标准, 已经初定了两组候选人物。 A.祥林嫂(《祝福》) 琵琶女(《琵琶行》) 贾迎春(《红楼梦》) B.“氓”的妻子卫女(《氓》) 花木兰(《木兰诗》) 窦娥(《窦娥冤》) 如果将刘和珍(《记念刘和珍君》)也定为候选人物,你将把刘和珍归入哪一组?请说明理由。(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习近平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 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点希望,在广大青年中引发强烈反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理想、爱国、修身、奋斗、青春,使命、责任、担当这些热词, 你有着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