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县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平和县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上学期平和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长 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 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 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 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 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 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 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 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 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 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 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 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 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 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 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 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 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 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 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 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 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 20 世纪初所倡导的 “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 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 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 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 无 中 西 ” 的 理 念 , 这 也 就 是 他 们 的 学 说 被 称 为 “ 新 儒 学 ” 的 重 要 原 因 。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 普遍意义。 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 意义的阐释。 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 文化的争鸣。 D.“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 吸收的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 遍意义。 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 典的建议。 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 的观点。 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 主的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 遍意义。 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 中西”。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 响西方。 D.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 的经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数字化教学仍然以 PPT 演示、网络资源搜索、在线讨论测试等形 式为主。教师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教学、频繁操作设备、组织课堂 活动、批改作业、进行网络互动等,这与传统教学差别不大。师生间、生生间缺 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观念并无更新。智慧 教学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与数字化教学相比,教学环境由传统教室向 智慧学习环境转型,教学观念也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学习转变。智慧教学 平台能自动向教师推送备课素材,引入外部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及时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开展个性化指导,自动分析学生作业成绩,等等。师生间 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多类型、多层次交流。 (摘编自杨现民《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教育研究》2014 年 5 期) 材料二: 教学资源库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花了大价钱、大功夫建起一个“大 而全”的教育资源“杂货铺”,为何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使用的人少之又少? 要破解这个难题,可以参照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例子。一是走产教融 合之路。主持院校联合了全国 3 个行业协会、45 所院校和 50 家企业进行数字化教 学资源设计整合,率先实现全国金融专业群(包括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等)数 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怎么建”的问题。二是更 新教学模式。运用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将金融运营等工作场景转化为数字 化模拟应用场景,尝试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大大激发教与学的 活力,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怎么用”的问题。三是实行多元评价。设置校企“在 线双导师”,支持教师应用网络空间进行在线点评与在线实训指导,从而改变了传 统教学中以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提高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解决了资 源库应用效果“怎么评”的问题。 (摘编自《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好还得用好》,《光明日报》2018 年 5 月 25 日) 材料三: 法国和挪威等国家开始将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作为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英 国、爱沙尼亚、芬兰等也正计划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使用快 速变化的技术来驾驭世界。但他们坚决反对以数字化技术来代替教学,强调用数 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主题内容领域 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数字化技术向 学习者提供模拟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应用知识或技能并展开交流合作,从而促进 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也至关重要。教师要从知识提供 者转变为教练,集中精力指导与训练学生开展学习,而不是提供信息。这些做法对 于我们在数字化教育中的“思想纠偏”很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余胜泉《欧洲数字化教育发展现状与启迪》,《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18 年 1 月) 材料四: 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由于教育者与学习者置身 虚拟的教学环境之中,数字化教育缺乏现实情境中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 和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这极易造成学习者的情感冷漠及交往能力退化。数字化 环境不必考虑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规范约束,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易发 生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数字化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尤其是可 带来强烈刺激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倾向于回避独立思考、探索问题,有的学 生甚至成为网络游戏的奴隶,身心发展严重受损。 (摘编自王森《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与回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9 年 1 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学主要采取 PPT 演示、网络资源搜索等形式,存在师 生间、生生间缺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学观念守旧等不足。 B.依靠数字化技术的升级,智慧教学大大节省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减少了教 师对设备的依赖,从而使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上。C. 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调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很好地利用了各 种数字化技术,并在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上有所创新,以此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D.欧洲不少国家十分重视数字化与教育的融合,希望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 式和转变教师的角色,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并来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比我国当前的数字化教学,未来的智慧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开放, 师生间的互动将更加深入,同时教师也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B.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摆设的重要原因,是片面追求教学资源的数量与种类, 忽略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无法提供足够好用的优质教学资源。 C.在数字化教育过程中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这既与数字化技术虚拟 化的特点有关,当然也与教育者和学习者不恰当的使用方式有关。 D.在世界范围,积极改变传统教育、大力推进数字化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 说明数字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全面的优势。 6.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转变的地方?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 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 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 穿洋衣,讲洋话,吃洋餐,洋洋洒洒,倜傥风流。 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 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 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 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据说不少读 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的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卜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 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的,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 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 此不疲。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他听了,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一天,主笔大人悲天悯人地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 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 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到夫人安排地点见面。 卜白见到那位年轻貌美却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 凇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甚是凄凉,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 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那女士道,卜先生,您是童男子,可我已是残花败柳,让您受委屈了。卜白 一句既浪漫又憨直的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力效绵 薄。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 音”呢! 后来,两口子举案齐眉,一生恩爱,同心将烈士遗孤抚养成人,培育成才。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隔三岔五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 一来二去,他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 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 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火烧屁股似的!卜白闻听,急急如风地挤进 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将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 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 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在华懋饭店摆盛筵答谢,卜白又是一句, 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说话间,到了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 口外。 汤恩伯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 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 了一气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吧! 为使上海城市免遭破坏,解放军方面禁止使用重型武器,攻城一度受阻于苏 州河畔,伤亡甚重。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 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 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 的一种补白吧!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 白。 他还对悲悲切切的夫人说,记住!再找个好男人,补我的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 年 8 期,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写编辑、记者的“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与卜白的衣着爱好形 成对比,反衬卜白是报社的一个“另类”。 B.小说写卜白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好茶来喝,既表现了他的特殊嗜好,也 为下文订亲一段中他的幽默埋下伏笔。 C.小说写卜白自告奋勇“补白”战地记者,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既推动了故 事情节的发展,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D.小说详写卜白解放前的故事,而对其解放后的事迹一笔带过,是因其英年 早逝,可表现其性格特征的空间有限。 8.文章以“卜白”为题有何精妙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9. 这篇小说在行文过程中提到了主人公之外的许多其他人物,如记者先生、主笔 大人、梅兰芳及《申报》的“大笔杆子”们等,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简要分 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 第一,授美原县尉。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 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宪宗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 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 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 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 遂以垍代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垍虽年少,而明练时事,严持法度,虽宿贵大僚, 不敢干以私。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新翦蜀乱,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 关垍。既当国,齐整法度,请绳不轨,考课吏治,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 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一中人罪藩臣,不可!”请授吏 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垍劾其懦,以李鄘代之。建中初 定两税,厘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 民重困。及垍为相,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矣。初,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 复三人皆迁,及过谢垍,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 垍为学士时,引李绛、崔群与同列。及相,又擢韦贯之、裴度知制诰,皆踵蹑为 辅相,号名臣。五年,暴风痹,帝怅惜,居三月,卒,赠太子太傅。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 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 此之谓乎? (摘编自《旧唐书·裴垍传》和《新唐书·裴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B.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 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C.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 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D.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 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策”,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B.“课”即考核,朝廷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他们完成职务工 作。 C.“监军”为唐代监督军队的官职;从文中看,监军一职由中正公允的人担 任。 D.“拾遗”,唐代谏官名,分左右拾遗;杜甫曾任左拾遗,故又被称“杜拾 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裴垍为官正直,不受请托。裴垍任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 持考核词判,他能坚守正道,考核官员时注重才能政绩。 B.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 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C.裴垍忠君爱民,政绩卓著。宪宗平定蜀乱,裴垍参与各种机密事务,深得 皇帝信任;又为民请命,废止不合理政策,为百姓减负。 D.裴垍选贤用能,贬抑庸劣。不管是任翰林学士还是担任宰相,裴垍均能任 人唯贤;对懦弱无能的地方官员,他则另选官员替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5 分) (2)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古塞下曲 【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 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 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 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 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一个祈使句来宽慰初次求婚失败的男子 同时给予对方期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生前倾尽所有,一物不曾留与自己;死后捐献遗体,一粒尘埃也不带走—— 他,就是方敬,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26 年来他崇文兴教, 涵育乡风,反哺桑梓,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倍受尊崇的“新乡贤”。 “一箪食一瓢饮、一卷书一支笔”,( ) 从童年开始,方敬就和母亲在纷飞的炮火 中,艰难度日。高中时, 他总是在饥肠辘辘中读书。了解这一情况后,班主任胡景清老师经常给他做午饭、 买文具,还 地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 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打破了生活的困境。方敬勤学苦读,后来考上大学, 最终如愿成为一名教师。工作后,每年他都要捐资助学,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后 又倾尽所有,在当地的宋庄中学以自己恩师的名字设立“景清奖学金”,先后资助 260 名贫困学子步入高等院校。几十年来,他 的奉献精神激发了乡民们 崇教尚学的热情。 从胡景清到方敬,又从方敬到受资助的学生,人间有爱,薪火相传。大家纷 纷学方敬,敬乡贤,作表率,尊师重教在当地 。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句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生动而形象 B.这句生动形象的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 C.这位长者的一生正如这句话一般生动形象 D.这位长者的一生印证了这句生动形象的话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始终如一 蔚然成风 B.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始终如一 蔚为大观 C.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一如既往 蔚为大观 D.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一如既往 蔚然成风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他克服了生活的困境,他树立了远大 的志向。 B.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使他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 的志向。 C.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 D.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摆脱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 志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 ① 。“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 不大。 ② 这涉及到其它堵如意识、自我、思维(包括无意识的思维)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 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遮认同的观点。但其实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了 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 “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研究要重视 ③ 。 21、下面是某地厨余垃圾处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 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5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 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 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 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 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 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 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D【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 D。D 项,与 之相应的原文是第三段末尾:“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 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 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 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按此理解,“新儒学”的大 儒们的确批评了西方文化,对经典的诠释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但“批评”不等 于“辩证地认识”,“受影响”不等于“充分借鉴吸收”。A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经 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经典不仅有超越 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且以《论语》《理想国》为例,二 者一中一外又均为经典,题干转述正确。B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经典具有了某种特 殊品格……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 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从 其论断与举例中可以看出,题干转述正确。C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的“经典具有了某 种特殊品格”、第二段的“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普遍意义包括第一段的超时 代价值和超地域的世界性意义)“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 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 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转述正确。 2.D【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 D。D 项 对应原文中的第三段“‘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 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与之相比,王国维在 20 世纪初所倡 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确实比较了二者的不同点,但二者 对比论证的目的是论证本段的中心论点“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 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A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阐述的是“普遍意义”与“超 时代价值”合“世界性意义”之间的关系。B 项对应原文第二段“承认经典具有普 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 家争鸣”,是对本段论点与论证的概括,正确。C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第 一段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第三段批评了“以中释中”“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3.C【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 C。C 项前 半句对应原文第三段“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 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 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后半句是对此原理的反向运用,符 合文章“经典的普遍性意义”的观点。A 项是结合第二段观点进行的推断,对应原 文“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 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 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 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以此可见,文章的确强调在理解经典内涵时,要着重 分析它的普遍意义,但并不能“摆脱经典的特殊性限制”,而是要以其特殊行为背 景。第一段的“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等观点也可佐证。B 项是对 原文二三段信息的整合与推断,题干前半句对应原文第二段“一方面,我们需要 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 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后半句对应原文第三段“‘学无中西’的观 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他们对 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 的理念”。以此可见,“学无中西”主要是指开放,可简化为“以世界文化视野来 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引进来”和“走出去” 都应是开放的体现,都可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所以二者关系表述为 “只有……才”这种必要关系不符合原文观点。D 项是对原文第三段的理解与整合, 对应原文“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 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 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一则“纯而又纯”在事实上不可能,也就没有排 斥不排斥的问题,二则“反思‘以中释中’”实则是对“以中释中”的批判,而 “以中释中”与“纯而又纯”正向关系紧密,所以“反思‘以中释中’”包括反思 批判“纯而又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B (智慧教育并没有“减少了教师对设备的依赖性”,只是让教师不必“频 繁操作设备”;而且,这一系列变化也不仅仅是“依靠数字技术的升级”而取得的) 5.D (根据材料四,数字化教育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就不一定比传统教育 更好,而人文精神显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所以“有着全面的优势” 的判断并不恰当)6.参考答案:①视教学为“标准化生产”的陈旧观念。②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片 面追求“大而全”(或:不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③以数字 技术代替教学。④把教师当作知识提供者而不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教练。⑤在数 字化教育忽略人文意蕴的培养。(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 6 分。要点第 ①点概括自材料一,第②点概括自材料二,第③和第④点概括自材料三;第⑤点 概括自材料四。) 【或(1)视教学为“标准化生产”的观念。(源于材料一)(2)在建设教学资源 库片面追求“大而全”的观念。(或:不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等 观念)。(源于材料二“一”)(3)教学模式单一不注重应用场景的观念。(源于材 料二“二”)(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观念。(源于材料二“三”)(5)课程构建方 式偏于传统的观念。(源于材料三)(6)试图以数字技术代替教学的极端观念。 (源于材料三)(7)不注重深度学习的观念。(源于材料三)(8)不注重人文意蕴 的观念。(源于材料四(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最多 6 分)】 7.D(“是因其英年早逝,可表现其性格特征的空间有限”分析不正确。小 说是虚构的,详略的安排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的。) 8.①“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语意相关;“补 白”是主人公一生的主要行为,突出了主人公谦卑处世,顾全大局的形象。②全文以 “补白”为线索,串连起人物的多个生活侧面,使互不相联的内容集中紧凑。③ “补白”的行为看似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义非凡,形成强烈反差,更好地表现 了小说的主题。 9. 文章除了正面刻画主要人物外,写其他人物是对主要人物进行侧面烘托, 使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更多样。描述记者先生等人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卜白的与 众不同和特殊的文学才华;描述梅兰芳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卜白的极高的艺术造 诣;描述《申报》的“大笔杆子”们,是通过对比表现卜白的大义凛然和对国家 的热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10. A (原文“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 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此之谓也。”) 11. C(从文中可知“监军”由宦官担任,即下文的“中人”。) 12. B(“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原文是李吉甫受到人们称赞。)13. (1)我(穷困失意)被外放到偏远地区为官,经历十多年才能辅佐皇帝, 后辈仕进的人,我很少结交认识。 (2)裴垍唯独指责严休复说:“你和这两个勤勉不懈地进献忠言以供采纳的 人不同啊!”严休复非常羞惭。 裴垍(jì 坚硬的土。垍,坚土也。——《说文》)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垍弱 冠(男子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 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 年纪,不能用于女子。)举进士。贞元中,制举(又称大科、特科,封建王朝临时 设置的考试科目。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唐代制举堪甚盛,至宋代,贡举 大为发展,而制科则趋于衰微,但作为一种科举制度,仍不失为一代之制。清代 康熙、乾隆时的博学鸿词科,光绪末的经济特科,均属此类。)贤良(1、有德行 才能。2、是指有德行或才能的人。3、在古代,贤良乃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 之一,以至于人们习惯于把贤良一词比作最忠诚、聪慧的大臣。)极谏,对策(对 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 duì cè,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第一,授美原县尉。迁考功员外郎( 官名)。 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坚守正道)不受请托,考核皆务(专注 于)才实(真才实学)(句式 省略句 省略动词“考核”)。宪宗元和初,召入翰 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亦作"承指"。逢迎意旨。)拜平章 事,感出涕(感动得流泪)。谓垍曰:“吉甫落魄(落魄原意为“穷困潦倒”或 “放荡不羁”,此处应取“穷困潦倒”意,但根据李吉甫年表及其家世,此处应侧 重于不得志而非生活贫穷,结合语境,建议意译为“穷困失意外放为官”)远地 (句式:被动句,省略句 被外放到偏远地区为官),更(经历)十年始(才)相 (辅佐)天子,后进人物(后辈仕进的人或后辈被举荐为官,依据《论语·先进》 邢昺疏:“后进,谓后辈仕进之人也。),罕(很少)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 能(举荐贤良任用能干的人才)。君多精鉴(善于甄别人才),为我言(推荐) 之。”垍取笔疏(列出)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记录)以荐于朝(句式:状 语后置句),天下翕然(1、一致。2、 一致称颂。3、安宁、和顺。4.(鸟)飞的 样子。5. 忽然;突然。6. 凹陷。)称吉甫得人。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 垍代(代替)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垍虽年少,而明练时事(通晓时事),严持法 度,虽(即使)宿贵大僚,不敢干以私(句式:状语后置)。初,垍在翰林承旨, 属(正是)宪宗新翦(刚刚平定)蜀乱,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全都)以关 垍。既当国(1、执政;主持国事。2、本国),齐整法度,请绳(惩治)不轨,考 课(“课”即考核,朝廷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他们完成职务工 作。)吏治,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句式:被动 句),诏授冗官(闲散官职)。垍曰:“以(因为)一中人(1 指常人, 中等的人;. 中等人家;2 指有权势的朝臣.3、宦官)罪(名词做动词,判罪)藩臣,不 可!”请授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都监,官名,即监军,古 代监军大都是由宦官兼任;另外佛教寺院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僧人也称为都监。大 多由在寺院担任过多年监院、有丰富的寺院管理经验和执行能力的人担纲,因为 对执行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了解。所以,执行层反馈回来的情况,都监 都能够了如指掌。)李辅光(全部由监军李辅光裁决),垍劾其懦,以李鄘(yōng) 代之。建中初定两税,厘定常赋(整理制定统一固定赋税的法律),而物重钱轻, 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民重困。及垍为相,奏请禁之,自 是民少息(稍微休养生息)矣。初,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 685 年)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 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北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南宋一 度沿设,旋罢。明初又设左右正言,不久即罢。建文帝设拾遗,成祖即位后罢。 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独孤郁、李 正辞、严休复三人皆迁,及(等到)过(拜访)谢垍,垍独让(指责)休复曰: “君异夫(那)二人孜孜献纳者(句式:定语后置句 勤勉不懈地进献忠言以供 采纳的人)。”休复大惭。垍为学士时,引(引荐)李绛、崔群与同列。及相,又 擢韦贯之、裴度知制诰,皆踵蹑(相继,接连)为辅相,号名臣。五年,暴(突 然;猝然)风痹(中医学指因风寒湿侵袭而引起的肢节疼痛或麻木的病症),帝怅 惜(惆怅叹惜),居(过了)三月,卒,赠太子太傅。 史臣曰:裴垍精鉴(甄别人才)默识(暗中记住),举贤任能,辅弼王道。吉 甫仗(仰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人才),垍知吉 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相互需要又相互成就),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 之谓乎。 (摘编自《旧唐书·裴垍传》和《新唐书·裴垍传》) 【附参考译文】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裴垍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贞 元年间,应制举贤良极谏科,在对策中获得第一,被任命为美原县尉。调任考功 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坚守正道不接受请托, 主持考核时都专注于(考核)真才实学。宪宗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担任学士, 又升任中书舍人。李吉甫从翰林承旨任上被授予宰相官职,感动得流泪。他对裴 垍说:“我(穷困失意)被外放到偏远地区为官【落魄原意为“穷困潦倒”或“放 荡不羁”,此处应取“穷困潦倒”意,但根据李吉甫年表及其家世,此处应侧重于 不得志而非生活贫穷,结合语境,建议意译为“穷困失意外放为官”】,经历十多 年才能辅佐皇帝【或担任宰相】,后辈仕进【或后辈被举荐为官,依据《论语·先 进》邢昺疏:“后进,谓后辈仕进之人也。”】的人物,我很少结交认识。而且宰相职责应当是举荐贤良任用能干的人才,您非常善于甄别人才,请您为我推荐人 才。”裴垍拿起笔列出三十多人的姓名;李吉甫记录名单(或拿这份名单)向朝廷 推荐,当时人们全都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秋,李吉甫出京镇守淮南, 朝廷于是让裴垍代替李吉甫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裴垍虽然年 少,却通晓时事,严格遵守法度,即使权贵大官也不敢拿私事求他。当初,裴垍 在担任翰林承旨时,正是宪宗皇帝刚刚平定蜀地叛乱的时候,宪宗皇帝励精图治, 专心理政,机密事务,全都把它们交给裴垍办理。裴垍主持朝政以后,他整顿法 度,请求惩治不法行为,考核官员们的政绩,都得到皇上的注意和听从采纳。岭 南节度使杨于陵被监军许遂振诬陷,皇帝下诏让他担任闲散官职。裴垍说:“因 为一个宦官(的诬陷)而给朝廷重臣判罪,这样不可以!” 请求授予他吏部侍郎 一职。严绶担任太原太守,那里的政务全部由监军李辅光裁决,裴垍弹劾他(严 绶)懦弱无能,让李鄘代替他。建中初年,朝廷确定实施两税法,整理制定统一 固定赋税的法律,但是实物更贵重,钱币反而轻贱;后来货币与实物的轻重相反, 百姓交纳的赋税就比最初增加了一倍,所以赋税更重(或繁杂),平民百姓重新陷 入困境。等到裴垍担任宰相,他上奏朝廷禁止这件事,从此百姓稍微休养生息。 当初,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都得到升迁,到他们来拜访裴垍时,裴垍唯 独指责严休复说:“你和这两个勤勉不懈地进献忠言以供采纳的人不同啊!”严 休复非常羞惭。【独:唯独,只。孜孜:勤勉不懈怠。献纳:进献忠言以供采纳。】 裴垍担任学士的时候,引荐李绛、崔群与他同朝为官。等到担任宰相后,他又提 拔韦贯之、裴度等人主管起草诏令(担任知制诰的官职),他们都相继担任宰相, 都被称为名臣。元和五年,他突然中风,皇帝惆怅叹惜。过了三个月,裴垍去世, 皇帝追赠他为太子少傅。 史臣曰:裴垍善于甄别人才暗中记住,举荐贤才任用能人,辅佐皇帝践行王 道。李吉甫仰仗裴垍选拔人才,让朝廷按照等次授予他们官职;李吉甫他知道裴 垍是可以鉴别出优秀人才,裴垍也知道李吉甫能够很好地重用贤良人才。他们相 互需要又相互成就,彼此不心存妒忌,又不凌驾于对方。所谓“经纬之臣”,恐怕 说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 第 14 题 【参考答案】C 第 15 题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形象、情感与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 D 级。 【参考答案】 ①“汉宫柳”与“胡地桑”相对,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内涵;②婀娜的柳枝、青青的桑条,景象柔美清丽,融入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每答对一点给 3 分,答 对 2 点即可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答题须知】 赏析诗句的精妙之处,需要鉴赏诗歌在意象再现、情感表现上的独到之处, 对意象及情感有一定的审美感性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鉴赏术语进行思路整 理及表达。此为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如 2017 年全国 I 卷选了欧阳修的《礼 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一诗,问题是: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 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其参考答案为: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 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 望的喜悦之情。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需有以下几方面的前置性认知: 1.细读诗歌,把握全诗大意和情感脉络,并能发现细节独到之处。 2.了解常见的诗歌鉴赏术语,在细节的把握上不仅限于了解概念的内涵,更要 了解其在具体诗句中如何使用。 3.规范而有层次的表达。赏析诗句精妙之处,要从诗句本身入手,借助一定的 鉴赏术语,由表层的意象分析,深入到对情感的把握。 【评分说明】 《古塞下曲》一诗从开篇时军情紧急,战火不断转入对于边地春光的叙写, 节奏由此由紧张转为舒缓,而“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是诗歌中最富表现力的两 句诗,它以鲜明的形象、含蓄的情感和绘形绘色的表达技巧取胜,对这两句诗的 赏析分别从虚实相映和对其形象的把握两个角度展开,要求考生读出两句诗中场 景的区隔,由眼前的胡地春天之桑树,联想起国都中的袅袅柳树,更加添其家国 之思,唐诗中多有以汉喻唐之句,因而此处的汉宫柳不可生硬解释。鉴赏其虚实 相映之处,围绕诗句展开分析并点出其效果,则得到第一点 3 分;第二点从意象 分析入手,概括意象特点,解读情感,共 3 分,该点也可从借景抒情这一手法入 手展开,围绕诗句鉴赏情感亦可得分。 其他答案能够言之成理亦会酌情给分,根据考场作答情况,作以下详细说明。 乐景衬哀情(或者反衬)并结合诗句分析到位者给 3 分,这一点与意象分析同。 因此如果答出该点又答意象分析的,只取一点给分。 从形式角度作答的,如叠词,“袅袅”“青青”,并能分析出其音韵独到之处,可给 2 分,答对仗并分析到位的给 2 分。为了防止考生大包抄作答,只取其中得分最高 的两点给分,不重复给分。 [6 分例] ①虚实结合,虚写“汉宫柳”的袅袅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故国的思念,拓 展了诗歌情感空间;②叠词、对偶,巧用叠词“袅袅”“青青”,且“汉宫柳”对“胡地 桑”,音律和谐,句式对称;③乐景衬哀情,描绘胡桑的青绿及汉柳的多姿,衬托 了诗人奔赴边关的悲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评析:该答案三个点均能从鉴赏 的角度规范而有层次地展开,取①③,得 6 分。 [6 分例] ①乐景衬哀情,借描写春光中美好的景象,充满生机的桑柳,衬托了盼乡思 归的心绪,突出了诗人思乡心切;②虚实结合,虚写家乡的青柳,实写眼前的青 桑,两相比较,丰富了诗歌,体现了诗人留守边疆的无可奈何和借相似景物以聊 以自慰;③融情于景,将自身的思乡寄于景物中,使抒情更加委婉,富有文学气 息;④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柳之美,语言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评析:①②为得分点,能够较为规范准确地对诗歌进行鉴赏,③与①重复, 都是从景物意象角度进行分析,④作答正确,因此,该答案为满分答案。 16、名片名句默写答案(6 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 云亭 17.(3 分)B(从与前一句的关联来看,应以“这句话”为主语,排除 C、D 项; A 项有两个分句,重点强调生动而形象,相对 B 项而言,表意是分散的,而且“这 句话……生动形象”并不是文段需要强调的内容;B 项为最恰当选项,表意集中,强 调“这句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既与上一句衔接,又能引出下文。) 18。(3 分)A(“颠沛流离”意思是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侧重于生活艰难, 可以与后面的“艰难度日”相呼应;而“流离失所”意思是无处安身,到处流浪,侧重 于没有居所。“语重心长”指话语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 可以与后面的“谆谆教诲”相呼应;而“苦口婆心”是指善意的又不厌其烦地劝导某人。 “始终如一”指由始到终一直不改变,与文中“几十年来”的延续性相关联,起到强调 的作用;“一如既往”指和从前一样,语气相对较弱。“蔚然成风”形容事情盛行,形 成风气,与文中“尊师重教”相关联;而“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 盛大的印象。) 19.(3 分)D(A 项,“克服……困境”,搭配不当。B 项,“通过……使”造成成分 残缺。C 项,“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的语序不当。) 20.(6 分)①即“人工”和“智能”②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③对人 自身智能及构成元素的研究(写出一处给 2 分)21.(5 分)答案示例:某地对厨余垃圾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通过就地资 源处理,化为肥料;二是经分类收运后,进行集中生化处理,制成肥料,产生的 沼气用于发电,残渣则进行填埋处理。当然残渣将被填埋。 【答题须知】 此类题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 结构关系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达出来。所以读懂图中所示逻辑关联是关键,其次 才是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2019——2020 平和一中第二次月考作文分析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 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 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 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 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 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2019 年深圳一模作文命题构想简说 作文题分值高达 60,应该是一张试卷中最有“颜值”的题目。它承载最多, 也最难,也让考生最难“伺候”,当然,作文题目的命制也最为不易。一般来说, 作文题目的命制可从虚和实两个层面看。所谓“虚”,即其要实现的化育功能;所 谓“实”,多是其考查内容和方式。深圳 2019 年一模作文题的命制,大致考虑要 达到贴近时代脉搏、明确写作主体、确定材料表达、建立内容层次、考查思维结 构、考查视野情境等几个方面。 一、贴近时代脉搏。这应该是大型检测中作文命题的共性指标,是通过写作 考试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一次正规的写作能力的检测,应当通过试题 把考生和国家民族、现实社会、文化传统、科技发展、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关联 起来,从而使考生的学识与能力得以呈现。这道作文命题把目光投射于当下,从 生活或科技的发展中有关共享和独创、独有的话题入手,引申至国家的发展,以 及当下在国际大发展环境下科技技术成果“共享”与“独创、独有”的相关现实, 进而思考关键核心技术才可立国的道理,可以让考生获得强烈的价值认同;同时, 题目介入青年视角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 未来”,触发考生的联想思考。当下视角,宏大视野,“共享”“独创、独有”的适 切角度,使得这道题目小中见大,论证分析以点着力,有效拓展,合理引申,在 贴近时代脉搏的方式上,具体而远。 二、明确写作主体。考场作文的写作者,就是风华正茂、积极进取、求知深 思的一代青年学子。作为作文题目,应该把这场 800 多字的书面表达变成他们精 神面貌和学识修养的集中展现,营造出“我在写作”的现场感。这种写作主体的 明确定位,在 2018 年全国一卷的“生于 2000 年的世纪宝宝写给 2035 年也 18 岁 的异时同龄人”的作文题中做到了极致。同样,2019 年深圳一模作文题,用一句 “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来表述, 就是意在让考生对号入座,把考试转化为“我的写作和我的表达”,带着思考,带 着情感,带着对时代要求的呼应去写作,这样,考场的写作,也是心声的表达, 在写作主体的确认上,可以拉近考生和写作活动的距离,尽可能做到“言为心 声”,做到“文章可为时而著”。 三、确定材料表达。材料作文题目一般由内容材料、引导语言和写作要求三 部分组成。材料的内容特点、表达方式也就构成题目的大致类型,如时事生活、 寓言故事、名言哲理、漫画图形等。不同的内容及材料的构成特点,也影响着考 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及写作表达。这道题主要以概述性语言构成题目的内容材料。 概述性语言与叙述性语言不同,它带有命题者的立场与倾向性,如第一段中,“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 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这段话本身就是一 段议论性语言,它倾向于“独有的创意无法共享”,这种倾向性语言,本身就必然 影响着写作核心意义的确定。而且,题目中这类概述性语言有三段,每段之间构 成多种层次和转折,明确这些层次与转折,才能比较好地确定材料的整体倾向。 这种概述性语言势必影响考生对材料的理解以及文章中心的确定。 四、建立内容层次。具体而言,这则材料三段文字的表述,呈现“台阶式” 的层次性:第一个层台阶为基础引导,第二层台阶为拓展引申,第三层台阶为总 结提升。第一层基础引导,借助平常生活中常见的三个共享科学发展成果的例子: “链接美文”“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后加一省略号,意在引发考生的同类联想。 这是一个小层次。接着,用“只是”轻轻转折,“思考、体验、匠心无法共享”, 在“共享者”与“独创者”“独有者”之间,倾向后者。一段两层,意思是“科技 发展成果”可以共享,但更倾向于“独创”和“独有”。第二层拓展引申,由个体 拓展至国家,由科学成果拓展至关键核心技术,仍承接上一段的意思:“别国科 学发展成果可以共享,但是,无法共享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 买不来,讨不来”。怎么办?当然要独创,才能独有。这里也是一段两层,也是以 “只是”轻轻转折来表述。第三层“总结提升”,总结前两段的意思,那就是“可 以共享”,但要“独创”“独有”。这一层表述中的“新时代的中国”,让材料关联 起时代元素,联系起青年与中国,提升至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概括起来就是, “青年要独创独有,中国才会有好的未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必须依次完 成概括段意(“点”)、分析段落关系(“线”)、形成整体立意(“面”)的思维流 程,才能拟订出比较全面、到位的观点。这就实现了我们预设的突出考查学生思 维能力的命题目的。 五、考查思维结构。作文三段材料都各自独立,各有倾向,甚至各有观点, 尤其是第三段的总结语。有的同学可以贪图这样的设计的“便利”,直接把第三段 的总结语拿来作文章中心论点,这样的话,就无法完整顾及到这一段与前两段材 料之间的关联,从审题能力上看,就不足以反映出全面而深刻的思维特点。在题 目解密之后也有专家建议,把第三段的总结性语言藏起来,让学生自己整合意思。 这个建议给人很大启发,也是作文题的提升版的可为之处。不过,最初命题时, 我们的考量是,可以使题意多一点显豁直白,目的是要突出“内在关联”的思维 能力这一重要考点。2018 年高考全国 1 卷的作文命题也有类似的情况,并不回避 直示主题的做法,在降低审题难度的同时,把重心放在思维能力的考查上。 六、考查视野情境。这道作文题在无情境(没有构成任务驱动的具体情境)、无任务(没有明确集中的任务要求)的情况下,以概述性语言而构成题目的核心 内容,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视野情境,这也是概述类材料常考查的方式之一,“题 目情境无,考生作文有”。这一点上,上海等地的作文题目多年就是如此,如去年 的上海卷就一句概述性的语段:“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 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 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写好这样的作文,同样需要考生激 活自己对社会情境的认知,并结合情境来确定自己要完成的写作任务。从这个意 义上讲,写作题目不提供特定情境,反而使情境的指向更加自由宽泛,考生也应 该主动将思考与各种情境关联起来。其实,作文题目大都具有引发情境联想的功 能,写作永远无法回避当下现实生活;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思考,这是 写作的本质属性,也是考场作文不言而喻的写作任务。其实,也不能说这道作文 没有一点情境设置,如第一段就提供的三种情境(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 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只不过,这有别于以前蕴含 着任务驱动的主体情境,这些情境只是为引导考生快速激活体验、打开思路而设, 它们只是联想的起点而非终点,目的是用来引发学生对缺省的主体情境的丰富联 想。事实上,材料中核心内容(共享和独创、独有)所指向的情境非常宽泛,远 远超出列出的这几种:如当下中国发展中的处境、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实以及中国 青年在创新、创造和创意等方面的表现,具体来说,像中美贸易战,中国的“嫦 娥四号”的月背登临,正在热播的、代表中国电影创造传奇的电影《流浪地球》 以及华为在 5G 领域中的领先地位等等,当然,也容易联想起当下中国青年在科技 或创意上的表现,正面的可谓信手拈来;当然,也可以联想到负责的例子,如翟 天临“博士风波”中的抄袭与暗箱操作等。这样,由此到彼、举一反三、以小见 大等思维成了学生激活写作情境的关键能力。这正是我们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总的来说,在命题意图上,2019 年深圳一模作文题有一些变化。变化的背后 是希望通过这道作文题,评测考生能否在 800 多字的有限空间里,在对多种关系、 多层内容进行疏理后,用精练的语言来清晰地呈现一个多元立交的思维图式。要 做到这点,既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也需要较为成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两种能 力,正是作文命题考查的重点所在。 青年中国说:2019 年深圳一模下水作文及点评 【原题呈现】 【下水作文原文】 青年中国说 梁任公昔有《少年中国说》,名之“少年”,意不在年龄而在精神;今步任公后尘而为“青年中国说”,意自不在出新而在自警。任公曰:“少年强则国强!”我则思 考:青年何以强?中国何以强? 青年何以强?不强在共享之乐,而强在独创之思,独有之成。中国何以强? 不强在共享成果,而强在独创立国,强在核心关键技术。 青年可乐于共享,更应该钟情独创。青年之于少年,多了许多智慧,长了更 多见识;有了独立于世的资本,富于独创的精神与力量。这都为自我独立提供可 能。创造或创意,可以脱离现实的平庸,发掘生活的可能,显示生命的价值。古 今中外,诸多科学名家,其立世根基,早在青年时期奠定;即便如厚积薄发、大 气晚成之辈,其成功也源于青年的创造动力,毕竟,平庸的开始难以带来奇崛的 结局。 从深层里讲,创造或创意庶几为青春之别名。独立于世,自然求立德立功立 言之大业。有所立,有所创,这本是青年的内在精神需求。当然,独创之思,独 有成果,未必都一定要有冲诺奖的可能,只要是从无到有的开创,人无我有的神 思,这都会让青春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这也是重在精神,不在结果。虽然弃可 共享而不用,也不是真实的态度,但共享只是时代的福利,却不是时代之专利。 正如美文可共享而思考不能,美图可共享而体验不能,时装可共享而匠心不能。“拿 来主义”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拿来之后的超越与独创;唯独有思考、有佳构和 有创意的青春,方能体会出其间的幸福与快乐、意义与价值。 青年如此,中国亦然。中国不强在共享成果,而强在独创立国,强在核心关 键技术。此间道理,我们并不是今天才明白,先辈们在政治封锁与技术壁垒中, 有了两弹一星的卓著功勋,有了民族的自强与自信。今天,我们同时代的科技家, 同样秉持独创精神,才有畅游月背之“嫦娥”,深潜大洋之“蛟龙”……。 青年与中国不可分开,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青年们 从好莱坞大片可以共享出视觉盛宴,中国电影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科幻传奇;现 代通讯技术让中国通达全球,中国青年也可以用 5G 方式打开世界…… 世界上创世文明有几多,至今得以传承的,独有中国一个。什么是中华文明 的传承因子?答案只能是独创,只能是洋溢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青春创造激情。 梁任公借《少年中国说》宣告“老大帝国”的死亡,少年中国的新生。于此,借这篇 短文,承任公“少年强则中国强”之说,续言“青年强则中国更强”,期待青年更强, 中国更强! 是为“青年中国说”。(987 字) 青年中国说 梁任公昔有《少年中国说》,名之“少年”,意不在年龄而在精神;今步任公后尘而为“青年中国说”,意自不在出新而在自警。任公曰:“少年强则国强!”我则思 考:青年何以强?中国何以强? (开章明义。由“少年中国”而引出“青年中国”,暗示“报国”之主题有着精神谱 系上的传承。开篇文白兼用,整散结合,整饬中有变化,气势畅通,情溢言表, 可见语言功底。段末两个问句领起全文,得谋篇之道。) 青年何以强?不强在共享之乐,而强在独创之思,独有之成。中国何以强? 不强在共享成果,而强在独创立国,强在核心关键技术。 (此段对前段两个问句进行回答,片言居要,先收后放,思路很清晰。) 青年可乐于共享,更应该钟情独创。青年之于少年,多了许多智慧,长了更 多见识;有了独立于世的资本,富于独创的精神与力量。这都为自我独立提供可 能。创造或创意,可以脱离现实的平庸,发掘生活的可能,显示生命的价值。古 今中外,诸多科学名家,其立世根基,早在青年时期奠定;即便如厚积薄发、大 气晚成之辈,其成功也源于青年的创造动力,毕竟,平庸的开始难以带来奇崛的 结局。 (以“独创”承接前段,过渡自然。接着从两方面切入,青年之智识足以为立世 资本,青年之追求足以为创业根基。这体现了立足于具体对象的具体分析,突出 对象感,也避免了空泛说理。) 从深层里讲,创造或创意庶几为青春之别名。独立于世,自然求立德立功立 言之大业。有所立,有所创,这本是青年的内在精神需求。当然,独创之思,独 有成果,未必都一定要有冲诺奖的可能,只要是从无到有的开创,人无我有的神 思,这都会让青春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这也是重在精神,不在结果。虽然弃可 共享而不用,也不是真实的态度,但共享只是时代的福利,却不是时代之专利。 正如美文可共享而思考不能,美图可共享而体验不能,时装可共享而匠心不能。“拿 来主义”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拿来之后的超越与独创;唯独有思考、有佳构和 有创意的青春,方能体会出其间的幸福与快乐、意义与价值。 (以“从深层来讲”过渡到对前段论证的深化思考。前段例证侧重于“科学名 家”“大器晚成之辈”;但考虑到“青年”这一群体涉及不同层次,本段将“青春的自我 价值”定位于“精神”而非“结局”,从而兼顾青年的全体,立论自然更加稳妥。又以“当 然”一词,引出“共享”的观点,再以“福利”与“专利”之辩来拨乱反正,强调“专利”尤 为重要,体现了对“共享”与“独创”的辩证思考。这一段写得很精彩。作者不是自说 自话、囿于己见,而是关注现实中还有哪些不同情况、不同意见,进行全面分析, 辩证说理。这体现了立足于具体情境的具体思辨,丰富了说理的层次,也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青年如此,中国亦然。中国不强在“共享”成果,而强在独创立国,强在核心关 键技术。此间道理,我们并不是今天才明白,先辈们在政治封锁与技术壁垒中, 有了两弹一星的卓著功勋,有了民族的自强与自信。今天,我们同时代的科技家, 同样需要独创精神,才有探测月背之“嫦娥”,深测大洋之“蛟龙”…… (由“青年”过渡到“中国”,衔接紧密;以“独创立国”与前面独创立身的对应, 思路贯通。举例时由昔至今,视野开阔,避免了单一,以事实服人。) 青年与中国不可分开,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青年们 从好莱坞大片可以共享出视觉盛宴,中国电影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科幻传奇;现 代通讯技术让中国通达全球,中国青年也可以用 5G 方式打开世界…… (本段在前面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更进一层,论证了青年与中国的关系,层层 推进,思路贯通。) 世界上创世文明有几多,至今得以传承的,独有中国一个。什么是中华文明 的传承因子?答案只能是独创,只能是洋溢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青春创造激情。 梁任公借《少年中国说》宣告“老大帝国”的死亡,少年中国的新生。于此,借这篇 短文,承任公“少年强则中国强”之说,续言“青年强则中国更强”,期待青年更强, 中国更强! (此段用意在“升华”:一是主题上的升华,放眼世界,纵观历史,强调“独 创”、“青春创造”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因子;二是情感上的升华,借用梁启超之文, 表达自己的期待。结法可为示范。) 是为“青年中国说”。(987 字) (收拢全文,点明题意,简短有力。) 总评: 不少老师写下水作文只是率性而为,而葛老师这篇下水作文却是苦心孤诣, 在考场写作方面很有参考价值。它体现了一篇好作文必备的四个指标: 一是“清晰”(观点要清晰)。本文题目为“青春中国”说,即以“青春(独 创的精神)”为文眼来收拢全篇,可谓切中题意;再看各层,以片言居要之法体现 分论点,辅以精当的概括(如“福利”与“专利”的对举)加强论证,体现了清 晰的层次感。全文做到了“眉清目秀”,气敛神收,不蔓不枝。 二是“连贯”(条理要连贯)。若用“一以贯之”来概括,前面的“清晰”体 现了“一”,此外“连贯”就体现“贯”。整篇文章采取了层层推进的写法,首尾 呼应,脉络清晰;从各个层次来看,关节转换处注重前后勾连,做到过渡自然, 衔接紧密;再从文段内部来看,引导到位,转换得当。文章读下来,就像跟着好 导游去游览,移步换景,目不暇接。这些行文之法,足为示范。三是“具体”(论证要具体)。如果光做到“一以贯之”,内容空洞无物,那只 能算是一个空架子,徒有其表而已。本文着眼于具体对象进行具体分析,从青年 人的特点出发,指出他们在“独创”上所具有的优势;同时紧密结合具体情境进 行具体思辨,既关注到青年人这一群体的不同层次、独创这一行为的不同结果(不 是所有的独创都有伟大成果),也看到了共享应有的地位与价值(共享是时代福利, 弃用不明智),进入了具体思辨的层次。具体分析加上具体思辨,大大增强本文的 论证效果,也体现了作者温和理性的说理风度。 四是“充分”(表意要充分)。同样意思用不同形式来传达,会收到不同的表 达效果。如何把一个观点、一种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从内容来看,本文善于援 引经典,例举事实,用多种手法来阐释佐证,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从形式来 看,本文语言文白相杂,句式整散结合,融典雅庄重和活泼灵动于一体,大大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 当然,文章也有不足。比如,在论及青年与国家的关系时,稍显仓促,意犹 未尽。从主题深化的角度来看,这部分本应说得更透彻些。但这只是白璧微瑕而 已。 总的来说,葛老师以此文传授考场写作之制胜法门,以供大家研习参考,示 范引领,功莫大焉。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