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学年
余姚中学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第一学期
命题:任亚萍 审题:鲁洁清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宋襄公(?~前 637 年)“尝为仁义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
削,为天下笑。”上述材料能够反映出( )
A. 宋襄公遵守分封制 B. 宋襄公破坏了中央集权制
C. 宋襄公注重维护宗法秩序 D. 宋襄公时周王室地位衰落
2.英文中的 uncle 在中文中等同于伯父、叔父、舅父、叔、姑父等称谓,brother- in- law 在中文中
等同于姐夫、妹夫、大伯、小叔等称谓。这一现象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宗法制 D.皇位世袭制
3.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而其他人不能称“朕”,又采用了“五
德之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秦代周,符合水灭火。这反映出秦始皇( )
A.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
B.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
C.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D.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4.唐中宗神龙二年,将全国分为十道,派遣官员巡察各地,长官称道巡察使。下列官职的设置意图与道
巡察使最接近的是( )
A.三司使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同平章事
5.史料记载宋太宗时,“初议兴兵,上独与枢密院计议,中书(宰相)不预闻。”这反映出( )
A.中央机构存在事权划分 B.政出多门,官制混乱
C.集体议政保证决策高效 D.三省六部制日趋完善
6.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元承宋制”。其中,
“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 )
A. 中书省与行省制 B. 中书省与枢密院
C. 枢密院与宣政院 D.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
7.明代嘉靖中期,内阁官员“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宰相,压制六卿(六部尚书)矣”。这表明当时
( )
A.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B.内阁严重威胁皇权
C. 内阁与六部互相牵制 D.内阁官员权势很大
8.《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
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 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 军机处取得管辖六部的权力
9.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下列在华权益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领事裁判权
②协定关税
③允许列强派兵保护北京使馆区
④开放沙市为商埠
2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0.下图描绘了近代中日海军一场决战的场景,对这场决战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洋舰队率先离开战场
B.刘步蟾为中国海军提督
C.邓世昌、林永生、叶祖珪率舰英勇战斗
D.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台湾返航途中遇袭
11.下图为清政府接受到的一个最后通牒的部分条款,后来写入某不平等条约之中,这一通
牒的发布者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1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下列革命团体直接与武昌起义爆发相关的是
( )
①共进会 ②华兴会 ③中国同盟会 ④文学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1919 年 10 月,李大钊撰文指出:“五四运动系排斥‘大亚细亚主义’,即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
本人也。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
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该文旨在( )
A.宣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义
B.揭示五四运动具有某种普遍性的意义
C.说明五四运动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强调五四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特点
14.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发展。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②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③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④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15.历史学者在四川省苍溪县的一些砂石岩山上发现了以下红军石刻标语,这些标语最早可能形成于
( )
皆
须
一
律
削
平
。
碍
之
大
沽
等
炮
台
通
道
,
故
与
其
有
边
须
留
出
来
畅
行
第
八
款
京
师
至
海
3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6.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 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17.历史地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图一:农村革命根据地
图二:敌后抗日根据地
“只有共产党是革命为民族独立的唯一领导者”
“只有工农红军才是抗日反帝的急先锋”
“共产党是替穷人找饭吃的政党”
4
A. 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民族矛盾
B. 中共军队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C. 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对抗到走向合作
D. 根据地主要分布区域由东南到西北
18.一部有关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著作中部分篇章为:华北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八路军积极投入战役准备;
第一阶段——以摧毁正太铁路为重点的交通破击战。这部著作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
A. 《血肉磨坊·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纪实》
C.《百团大战始末》 D.《国民政府第五战区见闻记》
19.1948 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
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与此相关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下列各项中属于《共同纲领》内容的有
( )
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规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规定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
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选项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 发挥经济特区作用
C. 保证民族平等团结 D. 保障民族高度自治
22.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
法》,这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A.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结束
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宣告确立
C. 国家根本大法和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宪政基础奠定
23.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就右侧地图所示区域的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这
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二十六届联大
D.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4.1954 年 6 月 29 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了前一日中印总理会谈中中国提出的外交“五
项原则”。下列项中不属于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确认的“五项原则”的有( )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平等互利
C. 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 D. 和平共处
25.与美国的关系是中国重要的双边关系。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大事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②美国在中国重返联合国问题上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③美国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认识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联合国安理会首次首脑会晤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5
26.某纪录片中有这样的镜头:中国各地“毛主席语录家喻户晓,到处传诵”,有的毛泽东语录还被改编成歌
曲,如《什么人是革命派,什么人是反革命派,什么人是口头革命派》等。这一时期( )
A.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被破坏
C.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7.中美关系正常化是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下列各项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特点的概述
不.正.确. 的是( )
A.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B.从秘密外交走向公开外交
C.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作用 D.受冷战对峙态势的影响
28.美国尼克松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双重代表权”议案,即联合国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安理会成员国,
同时保留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大会的席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美国落实上海联合公报的内容 B.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正常化取得关键突破 D.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一致
29.在广泛吸收香港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下列各项不.属.于.该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自决” C.“港人治港” D.“高度自治”
30.上海合作组织反对任何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恶劣作法,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
A.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目标 B.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C.旨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D.推动了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31.(10 分)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疆域图(局部)
材料二 1992 年“两会”在事务性商谈中的一些表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秦王朝对图中圆圈所示区域的管理情
况。(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会”表述的共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0 世纪 90 年代,大陆方面推进海峡
两 岸关系发展的具体措施。(4 分)
海协会的表述
海峡两岸文书使用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在海峡两岸共同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
方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
海基会的表述
双方本着“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原则
双方本着“谋求一个民主、自由、均富、统一的中国,
两岸事务本是中国人的事务”的原则
6
32.(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政治家认为,国务员是否具有“副署权”是内阁制区别于总统制的主要标志。1911 年
12 月,孙中山认为内阁制会“误革命之大计”,于是同盟会内部决定采用总统制。清帝退位后,宋教仁说:
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孙中山等人觉得宋教仁的看法很有道理,
转而全力支持他。因此,宋教仁率人赶制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很快获得通过。
——摘编自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材料二 1954 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
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
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1982 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
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1)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同盟会内部存在哪一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能体现
这一争论结果的内容,并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入这一内容的意图。(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 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982 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
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6 分)
33.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
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
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一一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1)根据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图中①、②、③位置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图中③位置发生
的事件有何意义?(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牢狱”指的是什么?西安事变结局如何?请用一句话概括
西安事变的意义。(5 分)
①
②
③
7
34.(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
材料二 1972 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虽说是中美接近的副产品,但它使中日两国关系自 19 世纪以来第一次成 为
对等的、和平的关系。到田中角荣上台前夕,中日关系正常化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呼声,对美贸易的冷 却使
得日本迫切需要扩大对华贸易,打开中国市场。日本自民党内意识到如果日中关系再没有改善迹象, 就无法
跟上世界局势的发展,所以田中角荣是把日中关系正常化作为他的竞选承诺而当选的。
——整理自[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 交
正常化的历史意义。(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