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三化学微专题突破训练27:非金属氮及其化合物【题型新颖、解析详尽、内容全面】(精选2019真题+模拟题)6份打包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非金属碳、硅及其化合物 突破训练(四)‎ ‎1.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 ‎ ‎ 选项 A B C D 纸蝴蝶上 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杯中 的溶液 浓氨水 浓氨水 氢氧化钠 溶液 浓硫酸 解析:选B 从白色的蝴蝶变成红色可推断滤纸上喷洒的物质不是石蕊,而是酚酞溶液;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遇到试剂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无色的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挥发性,不能使蝴蝶变红。‎ ‎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解析:选C A.铁放入稀HNO3中发生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NO逸出,遇到O2生成NO2,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B.铁放入浓HNO3中,在常温下会钝化,即在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C.浓HNO3的氧化性强于稀HNO3;D.在铁、铜之间加一个电流计,根据电子的流向,可判断铁是否被氧化,若电子由铁移动到铜,则铁被氧化。‎ ‎3.如图所示,将相同条件下的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槽中且盛满水的试管内,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 A.3∶2 B.2∶3‎ C.8∶3 D.3∶8‎ 解析:选C 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2NO+O2===2NO2、3NO2+H2O===2HNO3+NO,可将两个方程式“合并”为4NO+3O2+2H2O===4HNO3。剩余气体与空气接触立即变为红棕色,说明剩余气体为NO。则可知体积的NO气体与n体积的O2恰好完全反应。‎ ‎4NO+3O2+2H2O===4HNO3‎ ‎4   3‎    n ‎4∶=3∶n,解得m∶n=8∶3。‎ ‎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C.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又可与稀硫酸反应 解析:选B 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稀硝酸被还原为NO,NO遇空气中的O2生成NO2,故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错误;③中溶液含有NO,滴加稀硫酸后,Cu、NO、H+继续反应生成NO,B正确;③中铜片继续溶解,是因为稀硫酸提供H+,与NO形成HNO3,HNO3继续与Cu反应,C错误;Cu是不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可与稀硝酸反应,但不能与稀硫酸反应,D错误。‎ ‎5.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N2↑+2H2O 解析:选B 工业废气中的CO2、SO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难溶的CaCO3和CaSO3,石灰乳微溶于水,A项正确;气体1中含有NO、CO和N2‎ ‎,若用过量空气,则NO被全部氧化为NO2,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和NaNO2,与流程图中NaNO2不符,故通入的空气不能过量,NO2与NO气体按照1∶1混合与NaOH完全反应生成NaNO2,B项错误;气体2中含有N2和CO,N2无毒,故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为CO,C项正确;NaNO2具有氧化性,NH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D项正确。‎ ‎6.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 B.液氨可以作为溶剂使用,而氢的沸点极低,不易液化 C.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1‎ D.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解析:选A 该反应中有污染性气体NO产生,故不符合清洁能源的要求,A错误;液氨易挥发属于极性分子,可作为溶剂使用,而氢的沸点极低(-250 ℃),不易液化,B正确;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ρ标==≈0.76 g·L-1,氨气比空气轻,C正确;氨气与氢气相比,可在纯氧中燃烧,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D正确。‎ ‎7.称取(NH4)2SO4和NH4HSO4混合物样品7.24 g,加入含0.1 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H3 1 792 mL(标准状况),则(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比为(  )‎ A.1∶1 B.1∶2‎ C.1.87∶1 D.3.65∶1‎ 解析:选C 若NaOH完全与NH反应,则生成NH3 0.1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 240 mL,题给条件是生成NH3 1 792 mL,可知0.1 mol NaOH不足,故NaOH先与NH4HSO4反应完全,再与(NH4)2SO4反应,因共生成NH3 0.08 mol,故与H+反应的NaOH为0.02 mol,则可知道NH4HSO4为0.02 mol,则(NH4)2SO4的质量为7.24 g-115 g·mol-1×0.02 mol=4.94 g,物质的量为4.94 g÷132 g ‎·mol-1=0.037 4 mol。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87∶1。‎ ‎8.如图所示,将相同条件下的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槽中且盛满水的试管内,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 A.3∶2 B.2∶3‎ C.8∶3 D.3∶8‎ 解析:选C 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2NO+O2===2NO2、3NO2+H2O===2HNO3+NO,可将两个方程式“合并”为4NO+3O2+2H2O===4HNO3。剩余气体与空气接触立即变为红棕色,说明剩余气体为NO。则可知体积的NO气体与n体积的O2恰好完全反应。‎ ‎4NO+3O2+2H2O===4HNO3‎ ‎4   3‎    n ‎4∶=3∶n,解得m∶n=8∶3。‎ ‎9.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C.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又可与稀硫酸反应 解析:选B 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稀硝酸被还原为NO,NO遇空气中的O2生成NO2,故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错误;③中溶液含有NO,滴加稀硫酸后,Cu、NO、H+继续反应生成NO,B正确;③中铜片继续溶解,是因为稀硫酸提供H+,与NO形成HNO3,HNO3继续与Cu反应,C错误;Cu是不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可与稀硝酸反应,但不能与稀硫酸反应,D错误。‎ ‎10.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N2↑+2H2O 解析:选B 工业废气中的CO2、SO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难溶的CaCO3和CaSO3,石灰乳微溶于水,A项正确;气体1中含有NO、CO和N2,若用过量空气,则NO被全部氧化为NO2,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和NaNO2,与流程图中NaNO2不符,故通入的空气不能过量,NO2与NO气体按照1∶1混合与NaOH完全反应生成NaNO2,B项错误;气体2中含有N2和CO,N2无毒,故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为CO,C项正确;NaNO2具有氧化性,NH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D项正确。‎ ‎11.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 B.液氨可以作为溶剂使用,而氢的沸点极低,不易液化 C.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1‎ D.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解析:选A 该反应中有污染性气体NO产生,故不符合清洁能源的要求,A错误;液氨易挥发属于极性分子,可作为溶剂使用,而氢的沸点极低(-250 ℃),不易液化,B正确;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ρ标==≈0.76 g·L-1,氨气比空气轻,C正确;氨气与氢气相比,可在纯氧中燃烧,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D正确。‎ ‎12.称取(NH4)2SO4和NH4HSO4混合物样品7.24 g,加入含0.1 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H3 1 792 mL(标准状况),则(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比为(  )‎ A.1∶1 B.1∶2‎ C.1.87∶1 D.3.65∶1‎ 解析:选C 若NaOH完全与NH反应,则生成NH3 0.1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 240 mL,题给条件是生成NH3 1 792 mL,可知0.1 mol NaOH不足,故NaOH先与NH4HSO4反应完全,再与(NH4)2SO4反应,因共生成NH3 0.08 mol,故与H+反应的NaOH为0.02 mol,则可知道NH4HSO4为0.02 mol,则(NH4)2SO4的质量为7.24 g-115 g·mol-1×0.02 mol=4.94 g,物质的量为4.94 g÷132 g·mol-1=0.037 4 mol。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87∶1。‎ ‎13.如图,试管中充满NO2,现向其中缓慢通入O2,用水吸收NO2(假设每次通入的O2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试管内溶液的pH不再变化时,说明NO2全部转化为HNO3(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 B.当试管内气体不是红棕色时,说明NO2全部转化为HNO3‎ C.水槽内的水改为稀盐酸,有利于吸收NO2‎ D.水槽内的水改为稀NaOH溶液,有利于吸收NO2‎ 解析:选D 试管中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根据NO2→HNO3,‎ c(HNO3)=,消耗的NO2的体积等于试管中溶液的体积,即ΔV(NO2)=V(溶液),则c(HNO3)=,故试管内溶液的pH始终不变,故A错误;根据3NO2+H2O===2HNO3+NO,当试管中气体不是红棕色时,不能说明NO2全部转化为HNO3,故B错误;NO2与稀盐酸不反应,故C错误;NO2与NaOH溶液能够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水槽内的水改为稀NaOH溶液,有利于吸收NO2,故D正确。‎ ‎14.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已知:在溶液中,FeSO4+NO[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 B.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 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D.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一定不含NO 解析:选D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能够被O2氧化,因此实验前需要通入N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NO中混有少量硝酸蒸气,可以通过水吸收后再干燥,在探究干燥的NO在加热时与铜的反应,未反应的NO可以利用FeSO4溶液检验。根据上述分析,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FeSO4溶液,A正确;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说明NO与Cu发生了反应,B正确;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倒吸,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停止通入NO,C正确;由于FeSO4+NO[Fe(NO)]SO4(棕色)为可逆反应,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O,D错误。‎ ‎15‎ ‎.实验室制取氨气、收集、验证其还原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 C.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一定为铜 D.可以用装置丁吸收氨气,进行尾气处理 解析:选B 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用装置甲制取氨气,A错误;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B正确;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不一定为铜,因为氧化亚铜也是红色的,C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装置丁直接吸收,应防倒吸,D错误。‎ ‎16.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重要试剂,可由NO与Cl2在常温常压(或稍低温度)下合成,其熔点-64.5 ℃,沸点-5.5 ℃,遇水易水解。实验室模拟制备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省略),D中三颈烧瓶置于-10 ℃冰盐水中。‎ 经查阅资料:NO与NaOH溶液不反应,但NO2+NO+2NaOH===2NaNO2+H2O。‎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示装置中恒压漏斗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打开K1、K2,关闭K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适量稀硝酸,至C中红棕色完全消失后,关闭K1、K2‎ ‎,此时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滴入适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当________(填装置字母)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打开K1、K3,制备NOCl。‎ ‎(4)装置乙中装有无水CaCl2,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丙为尾气处理装置,则最佳选择为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甲的名称是蒸馏烧瓶。(2)图示装置中的恒压分液漏斗,可以平衡分液漏斗内外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3)关闭K1、K2,A中依然产生NO气体,故此时C可以作为安全瓶,储存A中产生的NO气体,滴入适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当D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打开K1、K3,制备NOCl。(4)亚硝酰氯(NOCl)遇水发生水解反应,装置乙中无水氯化钙可以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D中使NOCl水解,丙为尾气处理装置,尾气主要为NO、Cl2和NOCl、NO2,故在尾气吸收时可以选用NaOH溶液,同时为了防止NOCl和NO2挥发逸出,可以在上方加一个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①中碱石灰固体不能吸收NOCl和NO气体,③中不能避免挥发出来的气体污染空气,则最佳选择为②。‎ 答案:(1)蒸馏烧瓶 ‎(2)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3)储存A中产生的NO D ‎(4)防止水蒸气进入D,使NOCl水解 ②‎ ‎17.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产物已略去。常温下,G为固体单质,B、I为液体,其余都为气体。A为化合物,I的浓溶液与G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B和C。H可用作工业上冶炼金属的还原剂。请按要求填空:‎ 图K18-3‎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C    。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F+BI:  ; ‎ A+ED:  。 ‎ ‎(3)写出G和I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1)NH3 H2O CO2‎ ‎(2)3NO2+H2O2HNO3+NO ‎4NH3+5O24NO+6H2O ‎(3)C+4HNO3(浓)CO2↑+4NO2↑+2H2O ‎[解析] 液体B能被电解说明B是H2O,则E是H2或O2,又根据气体A与E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反应产物D又和E反应生成F,可确定E是O2,A是NH3,则D是NO,F是NO2,F与B(H2O)反应生成的I是HNO3。固体单质G与I的浓溶液(HNO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F(NO2)、B(H2O)和C,C为一种气体,猜测G可能是碳,则C是CO2;CO2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H(CO),G(C)与E(O2)反应也可生成H(CO),而CO可用作还原剂,在工业上可冶炼铁,进而可确定G是碳。‎ ‎18.用如图K18-4所示装置制备、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并探究其性质。‎ 图K18-4‎ ‎(1)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是  , 烧瓶中预先加入的是铜屑,铁的价格比铜的价格低,此处用铜不用铁的原因是  。 ‎ ‎(2)干燥管B、D中盛装的干燥剂可以是              (选填“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或“碱石灰”),干燥管D中干燥剂的作用是   。 ‎ ‎(3)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将其补充完整。‎ ‎ NaOH+ NO2    + NaNO2+ H2O ‎ ‎(4)若用上述装置收集到了NO气体,采用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F”或“G”)。 ‎ ‎【答案】(1)浓硝酸 常温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无水氯化钙或五氧化二磷 防止E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集气瓶C中 ‎(3)2 2 NaNO3 1 1‎ ‎(4)G ‎[解析] (2)二氧化氮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管B、D中只能盛装固体干燥剂,所以不能选浓硫酸,只能选无水氯化钙或五氧化二磷。E装置中的水蒸气可进入集气瓶C中,所以使用干燥管D的目的是防止E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集气瓶C中。(4)一氧化氮无色难溶于水,且密度与空气接近,与氧气反应,所以用排水法收集NO,选择装置G。‎ ‎19.氨与硝酸都是氮的重要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室设计了如图K18-5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等实验。‎ 图K18-5‎ 完成下列填空:‎ ‎(1)A处是一种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硝酸铵 ②碳酸铵 ③碳酸氢铵 ④氯化铵 ⑤熟石灰 ⑥氢氧化钠 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试剂,该试剂可以是   (选填上述编号),此时A处的装置应为图K18-6中的   (选填下列字母)。 ‎ 图K18-6‎ 至此,完成了对图K18-5中装置的补充。试从安全、环保等角度对该装置再提出修改建议:        。 ‎ ‎(2)在图K18-5中,若A、B处试剂足量,则装置E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 ‎(3)某工厂生产硝酸的流程简要表示如下:‎ 图K18-7‎ ‎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工业上通常用质量分数为0.150的Na2CO3水溶液(密度1.16 g·mL-1)作为NOx吸收剂,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保留2位小数)。实验室配制250 mL该溶液,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 ‎ ‎【答案】(1)②或③ d 在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在E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2)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3)2NO+O22NO2‎ ‎(4)1.64 25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 ‎[解析] (1)进入C装置的气体应是NH3和O2,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一种试剂,应选用(NH4)2CO3或NH4HCO3,因为它们分解均产生CO2、NH3和H2O,其中CO2、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为防止D中溶液进入C中,应在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因为在E装置内会产生氮的氧化物气体,所以在E后应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2)因为NH3和O2反应生成NO,NO被O2氧化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所以其现象为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4)c=≈1.64 mol·L-1;配制该溶液还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25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

资料: 18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