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碳、硅及其化合物
突破训练(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能漂白织物
B.将浓盐酸、二氧化锰加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证明Cl2具有氧化性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
D.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CaCO3
解析:选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次氯酸盐溶液中的ClO-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lO-+H2OHClO+OH-,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可以用于织物的漂白,A正确;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可以制取Cl2,Cl2可以使淀粉KI溶液变蓝,说明KI转化为I2,则证明Cl2有强氧化性,B正确;因I2的氧化性较弱,故与Fe反应生成FeI2,C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CaCO3,同时生成的HClO易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D正确。
2.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用Na2S处理含Hg2+的废水:Hg2++S2-===HgS↓
B.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减少SO2的排放:
2CaO+O2+2SO22CaSO4
C.工业上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
Cl2+OH-===Cl-+ClO-+H2O
D.向漂白液中加入适量洁厕灵(含盐酸),产生氯气:
ClO-+Cl-+2H+===Cl2↑+H2O
解析:选C 用Na2S处理含Hg2+的废水,为沉淀法,离子方程式为Hg2++S2-===HgS↓,故A正确;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减少SO2
的排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aO+O2+2SO22CaSO4,故B正确;工业上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石灰乳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Cl2+Ca(OH)2===Ca2++Cl-+ClO-+H2O,故C错误;在酸性条件下,ClO-将Cl-氧化,产生氯气,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故D正确。
3.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NaClO+2HCl===NaCl+Cl2↑+H2O,生成有毒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生成1 mol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1 mol NaCl含有的电子数为28NA
C.1 L 0.2 mol·L-1NaClO溶液中含有的次氯酸根离子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溶解在0.5 L水中,形成2 mol·L-1的盐酸
解析:选B 已知反应中,NaClO中的氯元素由+1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作氧化剂;HCl中部分氯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作还原剂,另一部分化合价不变,起酸性作用。每生成1 mol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NA,A项错误;1 mol NaCl含有的电子数为28NA,B项正确;由于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故1 L 0.2 mol·L-1NaClO溶液中含有的次氯酸根离子数小于0.2NA,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溶解在0.5 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是0.5 L,形成盐酸的浓度不为2 mol·L-1,D项错误。
4.某同学向SO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加入品红溶液,振荡,溶液褪色,将此无色溶液分成三份,依次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序号
①
②
③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溶液不变红,
试纸不变蓝
溶液不变红,
试纸褪色
生成白色沉淀
下列实验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说明Cl2被完全消耗
B.②中试纸褪色的原因是
SO2+I2+2H2O===H2SO4+2HI
C.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也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
D.该实验说明,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
解析:选C ①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不含Cl2,则Cl2被完全消耗,A正确;②中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硫过量,加热后二氧化硫与碘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I2+2H2O===H2SO4+2HI,试纸褪色,B正确;硝酸根离子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故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不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C错误;加热后溶液均未恢复至红色,证明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D正确。
5.将氯气分别通入下列液体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液体
实验现象
结论
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
变红
氯气具有还原性
B
大量水
溶液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