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时检测(四)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汉书·食货志》记载:“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这说明汉朝( )
A.贫苦农民不愿使用牛耕 B.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C.冶铁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D.政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解析:选D 材料中的农民不是不愿使用牛耕,而是缺牛,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赵过倡导牛耕(以人挽犁),不能说明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孤证不立,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牛耕技术的发展,不涉及冶铁技术获得长足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平都”这一地方改进牛耕技术,促进生产发展的情况,故D项正确。
2.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入户籍。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
A.促进经济恢复 B.增加国家税收
C.打击土地兼并 D.确保制度延续
解析:选B 实行编户制度并不能促进经济的恢复,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国家征收赋税既有人头税,也有户头税,因此严格限制户口,主要是为了国家征收赋税,故B项正确;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不是政府控制户口所能打击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实行编户制度有助于保证制度的延续,故D项错误。
3.(2018·邯郸摸底)下面是东汉崔塞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内容,该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 )
A.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C.手工业生产规模大
D.无需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
解析:选B 汉代田庄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与材料中“内部交易情况”不符,故A项错误;田庄的产品种类丰富,材料“汉代田庄内部交易”表明自给自足,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手工业生产数量和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同外部市场联系不等于无需联系,故D项错误。
4.(2018·齐鲁名校调研)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这是因为汉代( )
A.农业经济相对发达 B.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盐铁官营阻碍进程 D.内乱加剧政局动荡
解析:选C 农业的发达能够为商业与城市化提供原料和动力而不会使其遭到窒息,故A项错误;汉代的对外战争虽然频繁,但并没有导致经济的衰退,故B项错误;盐铁官营等经济统制政策阻碍了个人商业的进程,更使得城市化进程被大大延缓,故C项正确;两汉时期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内乱,故D项错误。
5.《汉书·货殖传》记载富商罗裒以其半“赂遗曲阳、定陵侯,依其权力,赊贷郡国,人莫敢欺。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同时期,丞相张禹“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材料主要反映出( )
A.盐铁官营制度开始实行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转变
C.官商一体影响社会秩序
D.富豪专横威胁中央集权
解析:选C “富商罗裒……擅盐井之利”说明富商与官府勾结擅营盐井之利,故A项错误;自战国以来,中国古代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赂遗曲阳、定陵侯,依其权力,赊贷郡国,人莫敢欺”“丞相张禹‘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可知官商结合扰乱正常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豪强对中央集权的影响,故D项错误。
6.(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
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
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
解析:选A 由材料“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可见北方的少数民族南迁是一个主要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其阶级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确定是在南方,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人口迁徙的地区,没有涉及迁徙的方式,故D项错误。
7.(2018·河南八市测评)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解析:选B 魏晋时期北方经济水平更发达,故水利技术水平比南方高,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影响社会发展,故北方修建的维护农业的水利工程数目减少,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南方水利工程数量增加,不能反映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故C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出现在南宋以后,故D项错误。
8.(2018·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解析:选D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9.(2018·青岛调研)下表表明( )
层级
中央
郡国
县
乡
聚
官学
太常→太学
学
校
庠
序
私学
精舍→书馆
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
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从中央—郡国—县—乡—聚设置了官学,私学有精舍和书馆,因此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教育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学的统治思想是否就是儒学,故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是教育体系,未涉及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官学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是孔子创办私学,故D项错误。
10.(2018·安徽十校联考)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解析:选C 材料中北魏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以礼度为首”为总原则,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表明道教积极融合吸收儒家思想理论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说明当时儒家思想影响依然很大,并不是儒道之间相互融合,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道教吸收、利用儒家思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并没有以修身齐家治国为宗旨,故D项错误。
11.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 )
A.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其初丝絮为之”“平滑如砥”可知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故A项正确;西汉前期中国就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12.如图是我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作品的字体 ( )
A.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B.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解析:选C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故C项正确;篆书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故A项错误;楷书字体方正,规矩严整,故B项错误;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材料三 进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有董仲舒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善出性中”得出性是善的载体,据材料一“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得出性非全善,据材料一“性待教而为善”得出重视教化;第二小问,董仲舒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为维护大一统局面出现,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发挥创新。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三纲五常;第二小问,据材料二“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得出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学,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得出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重用儒生。第(3)问,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来回答。
答案:(1)观点:性是善的载体;性非全善;重视教化。
背景:大一统局面出现。
(2)内容:三纲五常。
措施: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学;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重用儒生。
(3)影响:发展先秦儒学;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锢人性发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
战国
吴、楚、越等国随着人口增多,人民渐渐移居平原,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和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
秦
公元前218年,秦朝经过多年战争夺取今广东、广西、越南东北一带,又把十数万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主要行政官员由中原移民担任
西汉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匈奴人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内迁,这里的空白完全由内地汉族移民来填充
魏晋
三国时期,移民开始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吴国设置几个新县。西晋末年,大批南迁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部分移民进入福建,设在福建境内的政区又增加了
明
约有20余万汉族移民迁入贵州,在镇远、平越等地屯田,来自内地的铁制农具,耕作方法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清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康熙年间,汉人大量迁入察哈尔地区,到雍正时设多伦、张家口、独石口三厅,多伦作为一个土产集散地及宗教都市而兴盛起来,张家口也成为商业中心
——据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解析:论题,据材料“部分朝代移民情况”“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等得出移民活动促进边远地区开发与疆域的扩大。论证,根据材料中各朝代的移民情况进行概括归纳,如秦汉时期,古代王朝以行政和军事手段推行强制移民,然后再结合材料对魏晋时期和明清时期的移民情况进行论述,最后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示例
论题:移民活动促进边远地区开发与疆域的扩大。
阐述:秦汉时期,古代王朝以行政和军事手段推行强制移民;魏晋时期民众自发移民,官府因势利导,拓展了行政区域,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对于政权的巩固、边防力量的加强有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移民广泛分布,政府实行屯田等经济手段鼓励农业、商业贸易的发展,改变了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边疆安宁。
综上,移民活动,尤其是内地至边疆的移民,扩大了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地区经济开发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