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时检测(五) 唐宋时期的政治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材料反映了唐代尚书省( )
A.组织整齐严密,是各机构的典范
B.在中枢行政机构中位高权重
C.掌侍进奏表章、草拟诏旨制敕
D.经常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拟圣旨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可知,唐代尚书省位高权重,对国家的发展影响重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尚书省的组织性,更未涉及其职能问题,故A、C、D三项错误。
2.(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历史学家吴晗在其著作中对唐代门下省官员的功能解释为:“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篡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主要体现了唐代门下省( )
A.是皇权不断加强的表现 B.体现了互相制衡的原则
C.分散了皇帝的决策权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其有不便者,涂篡而奏还,谓之涂归”可知,皇帝受到门下省的牵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事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可知,门下省对皇帝的制约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其有不便者,涂篡而奏还,谓之涂归”可知分散了皇帝的决策权,故C项正确;“涂篡而奏还”不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
3.(2018·石家庄二中模拟)唐初,不仅将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而且还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的制度。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建立(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避免了决策失误 D.平衡了中央权力
解析:选A 唐初三省分掌事务,导致议事不便,建立政事堂让三省长官共议政事可解决这一弊端,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项正确;三省与政事堂属于中央官制,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三省长官共议政事只能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决策失误,并不能完全避免决策失误,故C项错误;三省分权可平衡相权,但题目是问三省合议于政事堂制度的影响,故D项错误。
4.《旧唐书·穆宗纪》中载:“(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解析:选A “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表明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故A项正确;给事中应隶属于门下省,因为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故B项错误;“制命始行”表明皇帝的诏令没有被否决,故C项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皇权至上,故D项错误。
5.(2018·黄石调研)中国古代正史中有“选举志”,《通典》中有“选举典”,《通志》中有“选举略”,《文献通考》中有“选举考”。这些文献中记载的“选举”功能的实现,在唐以后是通过( )
A.竞选 B.推荐
C.考试 D.提拔
解析:选C 根据材料“选举志”“选举典”“选举略”“选举考”“唐以后”,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取士的制度,以考试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6.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
B.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
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
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
解析:选D 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说明科举制在录取时出现了问题,要保证科举制录取时不出现问题,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才行,故D项正确。
7.(2018·安阳一模)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为定制。这一演变反映了宋代( )
A.相权分割,专制皇权加强 B.政出多门,中央集权削弱
C.官员增多,行政效能提升 D.多相设置,皇权遭遇威胁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宋代相权不断被分割,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专制主义而非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官员增多的必然后果之一就是行政效能的降低而非提升,故C项错误;多相设置,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皇权的加强而非削弱,故D项错误。
8.(2018·滨州调研)北宋建立之后,“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 D.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解析:选A 根据材料“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可知,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故A项正确;宋代削弱地方的财政权,这只是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加强了对地方财政权的控制,故D项错误。
9.(2018·吉林百校联考)宋代,皇帝的诏令在没有下达之前,中书省要进行是否可行的审批,下达之后还有御史或谏官指出其是否错误。这反映了宋代( )
A.皇权专制受到了抑制 B.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
C.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D.行政监督体系的严密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对皇帝诏令进行审批和完善,不能体现皇权受到了抑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除了有中书省进行审批,还有御史或谏官监督,故不能说明宰相权力的扩大,更不能说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C两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宋代君主处理政事,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和监督,反映出行政监督体系的严密,故D项正确。
10.(2018·衡水金卷)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 )
A.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解析:选B 材料强调的主旨是当时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并不是体制僵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并且“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说明当时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B项正确;我国古代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统治,并未实现民主化,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行政效率问题,故D项错误。
11.(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来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跻身贵族。据《宋史》记载,在有传的 1 953人中,布衣入仕者占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 )
A.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B.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C.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D.改变传统政治结构
解析:选D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大多是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等级尊卑,上下有别,不可能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贫穷人士通过科举完成了身份蜕变的现象,这与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故B项错误;科举选官的程序包括考试资格的审查、考试的进行、地方考试、中央考试、评分定榜等各个具体环节等,材料并未涉及这方面内容,只是强调通过科举改变身份,故C项错误;分析材料可知,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布衣入仕者占55.12%,说明下层士人通过科举参与政权,改变了传统的贵族政治结构,故D项正确。
12.(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这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这从本质上说明( )
A.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 B.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
C.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 D.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
解析:选C 解题的关键在于群臣对宁宗“时时下手条”而“事不出中书”表示愤慨,即将亡国不是材料关键所在,故A项错误;南宋末期因战乱影响,君主专制削弱,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群臣对宁宗“时时下手条”而“事不出中书”表示愤慨,说明当时决策体制完善,中书门下仍有一定的决策权,故C项正确;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仅是材料的现象,而非本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0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15分)
解析:第(1)问,注意抓住材料一中的省略号分层,据第三层内容可知其特点是皇权之下的分权,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据第二层内容可知其特点有制度设计的程序化和理性化。第(2)问,相同点,由唐代政事堂三省相互牵制与“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可知唐代政事堂与近代英国责任内阁制都有分权与制衡(监督)的特点,都起到了科学决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都含有决策行政的程序性的制度设计(都是制度的创新)。不同点,由材料“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可知政事堂主要是门下省监督决策过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通过分化相权加强了皇权。“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可知责任制内阁主要是由议会监督内阁,责任制内阁逐渐分割国王行政大权进而掌握行政实权,最终国王“统而不治”,保证了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民主。
答案:(1)特点:皇权之下的分权;制度设计的程序化和理性化(或答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集权、制衡与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2)相同:都有分权与制衡(监督)的特点;都起到了科学决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都含有决策行政的程序性的制度设计(都是制度的创新)。
不同:政事堂:主要是门下省监督决策过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通过分权加强了皇权。
责任制内阁:主要是由议会监督责任内阁,责任制内阁逐渐分割国王行政大权进而掌握行政实权,最终国王“统而不治”,保证了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民主。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根据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得出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得出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得出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推动了理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综上所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示例三
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阐述:科举制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考八股文,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由于知识分子致力于科考,致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不利于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