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 第9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含解析(教师用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版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 第9单元 单元高考整合含解析(教师用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对应学生用书第180页)‎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认读导引】 ‎ 一个主题: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两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三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纵向梳理]‎ 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重商主义 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等保护国内市场。这是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该理论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它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4.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二、苏俄(联)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1.军事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后,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怀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忽视了苏俄落后的国情,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最终被迫走上了间接过渡的道路。‎ ‎2.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本质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权威社会主义:斯大林体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党内一直存在一股强大的反对新经济政策的力量,他们主张维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要求限制以至消灭耐泼曼和“富农”,打击城乡资本主义势力,用计划原则取代市场机制。这些人在列宁逝世后取得统治地位,逐渐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些内容,主要表现在:‎ 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不仅消灭了“富农”,而且消灭了全体小生产者——农民,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 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严重失衡。‎ 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斯大林模式。‎ 一、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1.三大发展模式 类型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 所有制形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私有制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业生产形式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一党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两院制、内阁制等 ‎2.特点 ‎(1)苏俄: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西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高度集权的体制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不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4)结果不同的原因 ‎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②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经济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③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④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