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课时检测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课时检测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时检测(十一)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832年6月20日,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由此可见(  )‎ A.英国从事鸦片贸易违反国际法 B.英国做好了发动鸦片战争的准备 C.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执行不力 D.鸦片战争前夕清军海防松弛 解析:选D 材料是英国商船窥探吴淞炮台的防守情况,由材料中传教士对吴淞炮台防守情况的看法,可知吴淞炮台防守松弛,故D项正确。‎ ‎2.(2018·安阳一模)《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  )‎ A.与清朝关系友好     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 C.侵犯了中国领土 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解析:选B 《南京条约》是中英鸦片战争中国屈辱求和而非双方友好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殖民者在粗暴的干涉中国内政,故B项正确;材料条款中并没有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故C项错误;根据条约可知,英国殖民者干涉的不仅仅是司法主权,更多的还是中国内政,故D项错误。‎ ‎3.(2018·郑州调研)1853年,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文翰提出修订《南京条约》问题,要求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但在谈判中要严格避免使用武力。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英国侵华方式发生改变 B.中国未能履行条约规定 C.英国极力扩大侵华权益 D.中国军事实力占据优势 解析:选C 列强侵华方式转变始于甲午战争,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B项描述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英国想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故C项正确;中国武器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西方船坚炮利,故D项错误。‎ ‎4.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 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 克黄金)。”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B.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 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可以判断材料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B项正确;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C项错误;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故D项错误。‎ ‎5.(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 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解析: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汉人巡抚人数增加,说明汉族地主地位上升,满族贵族地位相对下降,但这并非实质,也不能说明满族贵族的特权被削弱,故A项错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汉族地主地位上升,地方自主性增强,清政府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故B项正确;这种变化与科举制无关,故C项错误;此时汉族地主仍然拥护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 ‎6.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说这是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  )‎ A.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 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 解析:选A 由“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等信息可知,在华外国传教士扮演了侵华急先锋的角色,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在华外国传教士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B项错误;材料主旨与中西文化冲突无关,C项错误;《天津条约》中列强已获得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传教的特权,D项错误。‎ ‎7.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舰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解析:选C 只有李鸿章的奏折提到撞沉舰船,而其他两则材料则没有提到,并且事实上黄海海战中没有日舰沉没,故A项错误;第一、三则材料认为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而第二则材料则认为是因日舰围攻水密舱进水导致沉没,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都认为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只是对沉没的过程有不同的记载,故C项正确;三则材料均没有提到邓世昌自乱阵型,只有材料二提到致远舰“驶出队列”被围攻而沉,故D项错误。‎ ‎8.(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恩格斯在1894年11月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  )‎ A.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 B.活生生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D.彻底唤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 解析:选C 由材料中时间“1894年”可知此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A项不能体现材料中“分水岭”的含义,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败于日本,使国人认识到必须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而开始了维新变法等制度近代化的道路,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的沉重打击,使中华民族觉醒,民族意识增强,之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均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故C项正确;甲午战争虽然警醒国人,但依然没有“彻底唤醒”国人,D项表述绝对,故D项错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9.在清统治前期,民间抗清多用“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说明当时(  )‎ A.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仍然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 C.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 D.对中外反动势力已有了理性的认识 解析:选B 清末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说明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科学的认识,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把封建的清王朝当作扶持的对象,说明仍然受到皇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把清王朝当作国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没有认清清朝的反动本质,故D项错误。‎ ‎10.(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表是八国联军侵华兵力统计表。此表说明(  )‎ 国家 兵力 国家 兵力 日军 ‎21 634人 法军 ‎7 080人 俄军 ‎15 570人 奥地利军 ‎429人 英军 ‎10 653人 意大利军 ‎2 545人 美军 ‎5 608人 德军 ‎8 401人 A.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 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 D.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 解析:选B 兵力的绝对优势并不能代表日本已是当时的侵华主谋,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侵华的列强数量已然达到了八个之多,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已相当严重,故B项正确;兵力的多寡不能代表列强的侵华利益已达成一致,故C项错误;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之后,故D项错误。‎ ‎11.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解析:选D 材料中“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萌发了“‎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故A项错误;B、C两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排除。‎ ‎12.(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盟联考)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国联军联手武装侵略中国。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  )‎ 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 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 C.条约设定侮辱了国民人权 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解析:选C 两次战争都由多个列强发动,故A项错误;两次战争后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大量赔款,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侮辱了国民人权,故C项正确;两次战争都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本间谍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材料二 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编自《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三 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日(1894 年7 月16 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16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9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清国……缺乏忠君精神”“日本间谍”“《征讨清国策案》”可得出日本对中国觊觎已久,中国军队缺乏忠君精神;由材料二中的信息“清廷……4支舰队……分别归属……节制”“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可得出两国在军队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同。第二小问从两国国家性质的角度思考。第(2)问,根据材料三中的“美国……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英国……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等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区别: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或日本对中国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君精神;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地方势力,由个人节制。‎ 根本原因: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清朝为落后的封建国家。‎ ‎(2)国际环境:列强争相侵略中国,但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矛盾重重;日本得到列强的纵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往对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侵略与反侵略的角度,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学术思想的活跃和视野的开阔,研究者还从其他视角进行了探讨,对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例如,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剖析条约交涉中的冲突;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条约交涉中的问题。‎ ‎——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史实,对上述研究视角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近代不平等条约某一研究视角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研究视角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视角,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探讨的视角,论证须有史实依据。)(12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中外关系和不平等条约。首先,确定“研究视角”及该研究视角的观点;然后,围绕该研究视角的观点,调动和运用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史实加以论证,表述清晰即可。‎ 答案:示例一: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中外冲突不断。 ‎ 探讨:《南京条约》附件关于在通商口岸附近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特权的规定,引发广州人民反入城斗争;英法向清廷提出修约要求,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引发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示例二:从文化的角度看,不平等条约部分条款推动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探讨:《南京条约》中关于通商口岸的开辟,促进了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如欧式建筑、西餐和西式婚礼等的传入;《天津条约》关于公使驻京的规定,冲击了清廷“天朝上国”的观念;《天津条约》关于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规定,引发反洋教斗争,如义和团运动。‎ 示例三:从国际法或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不平等条约部分条款促进中国外交近代化。‎ 探讨:《天津条约》关于公使驻京的规定,促使近代中国从朝贡外交真正向条约外交转变;《辛丑条约》关于外务部的设立,推动中国融入国际关系体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