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时检测(三十四)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据统计,截至1946年12月,法国政府持股达到50%以上的企业从战前的11家增加到103家。这可说明当时( )
A.科技革命推动作用显著
B.社会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
C.美国经济援助已见成效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度增强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控股企业增加,是国家干预经济加强的表现,故D项正确。
2.1982年,美国里根总统提议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公交援助的全责,减少联邦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援助,取消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补贴。这意味着美国( )
A.压缩城市发展的规模 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减少国家干预的程度 D.缩减社会福利的开支
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82年”“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少联邦政府”“取消”可知,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削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
3.有学者研究指出: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以二战作为分水岭,战前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经济制度只是各国为了缓和劳资关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二战后,则变成了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措施。这种变化有利于( )
A.杜绝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B.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政权
C.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提升 D.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
解析:选C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杜绝”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得到改善,并非意味着积极参与政权,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中“根本上消除”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
4.“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以上信息说明( )
A.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B.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D.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解析:选C 西方福利制度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但并非难以为继,故A项错误;福利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故B项错误;政治人物为了一己私利承诺过多的福利责任,实质是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故C项正确;高福利造成财政重负荷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5.下表是1946年到1975年法国各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46
36
32
32
1954
27.3
35.4
37.3
1962
15.7
39.6
44.7
1975
10.1
38.5
51.4
——摘编自马克·斯坦恩《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
对表格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 )
A.福利政策推动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多阻碍了第一、二产业发展
D.三大产业之间的较大差异性加速社会分工
解析:选D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是社会发展、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促使法国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一、二产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上升,反映出社会分工的发展,故D项正确。
6.在1950年的美国就业总人口中,白领工人占36%,蓝领工人占41%。而到1995年,白领工人上升到70%,蓝领工人则大幅下降。这一变化根源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C.产业结构的变化 D.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解析:选A 白领是指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又称白领阶层,与蓝领对应。1995年,白领工人百分比上升,蓝领工人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故A项正确;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原因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故B、C两项错误;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现象,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
7.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这一决议( )
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
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选B 从材料中上级机关规定计划到农庄自己制订计划,不能反映出政府在经济中作用强化,故A项错误;由农庄自己制订计划,使农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制订经济计划,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于农业计划的制订由中央变为地方,不能反映出改革的重心在农业领域,故C项错误;该决议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
8.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解析:选C 材料主旨是赫鲁晓夫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突出为了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所采用的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中研究者的观点表明赫鲁晓夫并未打算扫除斯大林模式,反而充分利用了斯大林模式,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赫鲁晓夫改革的手段,未体现改革的结果,故D项错误。
9.苏共中央规定:1968年至1975年,农村硬化公路年筑里程大于4万千米。公路的修养费,除国家拨款、汽车企业提成外,将向有个人轻便汽车的公民酌收少量款项。这可以说明( )
A.工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反映
B.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私有制
C.斯大林模式得到实质性突破
D.政府计划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解析:选D 1968年至1975年,农村硬化公路年筑里程大于4万千米,表明农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D项正确;1968年到1975年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其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涉及。
10.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 )
A.工业经济停滞不前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致力于发展核武器 D.仍坚持传统的体制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70年”判断,此时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此时经济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故A项错误;斯大林之后的前两次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加速器”是指致力于经济大发展,比如发展核武器,故C项错误;“踩刹车”是在前两次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1.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 B.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C.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解析:选C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以经济改革为突破口,故A项错误;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改革破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调节经济,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破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宏观决策没有出现重大失误,故D项错误。
12.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 )
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 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
解析:选D 苏联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虽然其后多位领导人都对这种僵化的“斯大林体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与触及,但都未能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最终致使苏联被日益边缘化,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8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9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大危机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从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角度说明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转变。第(2)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有化、政府直接投资、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等方面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第(3)问,据材料三“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滞胀”的角度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据材料“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等方面回答。
答案:(1)疾病:经济大危机。转变:由“自由放任”政策为主,变为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方式: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法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美国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理论:凯恩斯主义。
(3)表现: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或答经济“滞胀”) 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解析:材料表明政府在经济发展早期需主导经济,能推动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政府必须减少干预以推动经济发展。从以上两个角度中选其一进行论述,若论证政府在经济发展早期需主导经济可用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推行重商主义的史实,新中国建立初国家实施“一五”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计划来推动工业化的史实,也可用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等史实进行论证;若论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政府须减少干预,可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后推行自由主义的史实,70年代经济“滞胀”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史实,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史实进行论证。
答案:示例一
角度: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实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斯大林模式中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所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示例二
角度:弱化政府的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
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弱化政府干预,市场活力得到提升,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弱化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