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__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整体感知
学造
器物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三民
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原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仿行
制度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掀起了戊戌变法
毛泽东
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思想
解放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新时期
理论成
果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主旨
归纳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本质上是吸收、融合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体现出由浅入深、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点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1 顺乎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对应学生用书第232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师夷长技”
1.背景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表现
(1)“开眼看世界”
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②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①含义: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
②代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③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评价
(1)洋务思想是对魏源“师夷长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对当时的传统观念形成冲击,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师夷长技”思想仍然是中国传统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体系,只看到中西方之间在器物层面的差距,没有认识到根本的制度差距。
[教材补遗]__“体用之争”
所谓“体用之争”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而顽固派则认为外来事物皆是“奇技淫巧”,败坏人心,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这引发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
争论实质是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
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
①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②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③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和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代表
人物
代表作
主张(特点)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将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
《天演论》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①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②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③意义:促进维新思想传播,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4)影响
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②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易误辨析]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二者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中体西用”思想的认识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考课题表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科学)类
龚照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
刘坤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
史料二 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考课题表试题的类别有格致(自然科学)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体现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近代化特点。史料二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失败的原因,省略号是将史料二分层的关键符号。
(2)史料二中第一句话从经济近代化角度说明了洋务运动的实质和作用;第二句话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中体西用”思想,从侧面指明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提示] 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传统性的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现象:部分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到政治制度的飞跃。
[史论归纳]
1.“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异同
(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2)不同
①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②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
2.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转变。
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和特点
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史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
(2)史料二中“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政制。“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
[提示] 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2)根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史论归纳]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
(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 )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
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A [由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制外来的侵略,故A项正确;曾国藩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曾国藩的思想中虽然仍有“天朝上国”的认识,但毕竟已经承认西方的先进技术,故C项错误;曾国藩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7·保定模拟)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该主张( )
【导学号:02990106】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
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
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
D.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
B [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目中的中西并重不同,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主张“中西并重”,并未出现完全否定中或西的现象,故C、D两项错误。]
3.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
A.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
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 [据材料“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可知,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造成的,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危机的加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各阶层对变革思想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4.“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这说明王韬主张(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习制度,改革强国
C.武装暴力,革命救国 D.实业救国,商战富国
B [王韬作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不可能是其思想主张,而且材料也没有对“中体”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可知,王韬认为洋务派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就使清王朝走向独立自强道路的愿望,属于舍本逐利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其引申主张即力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武装暴力”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体现,而且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早期维新派向来是不主张暴力革命的,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很容易看出,王韬已经明确指出商战富国属于舍本逐末的做法,故D项错误。]考点2 新芽绽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对应学生用书第235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客观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
3.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影响
(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5.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的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局限性。
[概念阐释] 民主与科学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原因
(1)国内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国际: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表现
(1)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发展
①系统介绍: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创立社团: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③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④面向工人: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3.影响: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轻巧识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史料二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钱玄同曾写道:“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史料三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自序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信息“礼”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刑”指封建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道德。
(2)史料二中钱玄同强调“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这表明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
(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偏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提示] 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广大民众被封建思想束缚;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提示] 钱玄同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摒弃“三纲五伦”,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鲁迅在思想上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绝对化与简单化的倾向。
[史论归纳]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新”的表现
(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①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
②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的氛围。
③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④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新”的表现
①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②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后期是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④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⑤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儒家思想
史料一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1898年6月)
史料二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学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
(2)史料二中陈独秀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必须否定孔教,解放思想,方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史料运用]
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没有区别,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量不同。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史论归纳]
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维新变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
命运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
原因
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③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①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③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
目的
利用孔子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不足
之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
实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 )
A.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
B.激励了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
D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只是改变了部分青年的文风,并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改变部分青年文风而非激发广大民众对封建文化的挑战,故B项错误;儒家文化正统地位的动摇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改变部分青年文风有利于推动新文学在青年中的推广,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
【导学号:02990107】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D [题干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则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
3.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
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
B [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变法,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说明文学革命主张倡导白话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B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观念兴起无关,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是1912年辛亥革命后确立的,但是很快失败,故D项错误。]
4.(2017·南宁测试)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
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C.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
D.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C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社会形态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不符,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认为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有类似之处,反映出中国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因素,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故D项错误。]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对应学生用书第237页)
2010~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卷别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全国卷Ⅰ
2015·康有为的儒学认识;2013·维新思想与现代化;2017·清末留学热潮
________
________
全国卷Ⅱ
2015·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2014·维新思想与服饰改革
2013· 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
2017·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全国卷Ⅲ
2016·梁启超的“诗界革命”;2016·张之洞维护传统思想
________
________
全国卷
2012·“冲击—反应”模式;2010·西学东渐;2010·教育的近代化
考情分析 在全国卷命题中,维新思想是高频考点,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涉及。试题强调能力立意,不拘泥于教材表述和教材结论,学科特色突出。加强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考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内涵、呼应现实热点问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等学科素养在试题中均有体现。因此在备考中,在把握维新思想主干的同时,更要注意拓展知识,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
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
1.(2015·全国卷Ⅱ)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
2.(2010·全国卷)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D [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近代新式学堂,但学生中却有大量的科举士人,这说明近代中国教育仍然保留了大量传统因素,更体现了近代中国教育的转型特征。]
[名师点拨] 西学东渐在全国卷高考中命题出现率较高,尤其是维新思想,几乎每年都有立足时空观念、不同形式的命题。试题更多地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的取向,注重通过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考查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立足史料实证——创新情境灵活考
3.(2017·全国卷Ⅰ)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A [由于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多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内地高,人们思想较为开放,因此留日学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区。出现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A项正确。此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尚未建立,革命运动尚未出现高涨局面,B项错误。此时清政府鼓励留学日本,促进了留日潮流的出现。但这一政策与留日学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
4.(2010·全国卷)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C [题干体现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C项正确。]
[名师点拨] 全国卷在本讲中的命题中,注重采用“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考查新问题”的方式进行命制,材料的选择、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设定主要依据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新的科研成果、高校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结合,从能力目标出发确定立意。
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
5.(2017·全国卷Ⅱ)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B [广告宣传“思想日新”“谋卫生”,广告非常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说明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在材料时间之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C项错误。虽然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但不能得出国民是否实现了广告中宣传的文明,D项错误。]
6.(2016·全国卷Ⅲ)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C项。倡导民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A项。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在甲午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经出现,排除D项。]
[名师点拨]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西学东渐更是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高考历史试题以全新视角的方式认识西学东渐,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立足唯物史观——学科理论引领考
7.(2016·全国卷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使用这些新名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符合题意。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两项。反对向西方学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名师点拨] 唯物史观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7题要求判断“根本目的”,一是注意时间信息“1903年”和人物信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张之洞;二是明确张之洞等主张“中体西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等维护封建统治。
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
1.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这说明徐继畲( )
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
B.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
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
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D [根据材料“一何奇也”“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可知,徐继畲肯定美国民主政治中优良的一面,意在反思本国的政体,故D项正确。]
2.1877年严复抵达英国,开始接触达尔文等人的进化论。进化论吸引严复之处与其说是生物学说,不如说是它所强调的人的决定作用,及在竞争形势下人的潜在能力之发挥。严复注重“人的决定作用”“人的潜在能力”目的在于( )
【导学号:02990108】
A.学习科学以壮大中国科研实力
B.学习政治制度以变法维新
C.学习经济以发展中国民族经济
D.唤醒国人以挽救民族危亡
D [材料未提到学习科学、政治制度、经济,故先排除A、B、C三项;严复的思想是在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他宣扬进化论是为了唤醒国人以挽救民族危亡,故D项正确。]
3.梁启超说:“吾以为……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盖以政体之变迁,其现象常为进化的,而国体之变更,其现象常为革命的,谓革命可以求国利民福,吾未之前闻。”材料说明梁启超( )
A.追求民主自由,倡导民主宪政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君主立宪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D.认为国体变迁比政体变迁重要
A [在梁启超看来,如果能行宪政,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都可以,如果不能行宪政,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都不可以,即“宪政”是根本,“君主”和“共和”都是形式,故答案为A项。]
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 )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C [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女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出现了抵制专为她们设置的修身课,同时出现了“抗婚”、“逃婚”等,用实际行动反抗三纲五常,抵制封建礼教,这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
5.下面是一段学生日记:
孔子诞日为什么放假?孔子在专制时代,他的道德和学术,真可算是成万世帝王的好商品,无怪乎到这日子,要喧闹了一番……孔子既然不是现今的人,他的道德、学术配不上做现在的榜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空废了一天的工夫,放无意识的假呢!
陈昌标(1920年10月8日)
该日记作为个案反映了当时新青年( )
A.推崇“尊孔复古”思想
B.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C.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
D.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
D [根据“他的道德、学术配不上做现在的榜样”可知,没有推崇“尊孔复古”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时间“1920年”可知当时是结束封建帝制后的中华民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孔子思想的否定,没有体现追求西方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专制制度,但也有培养个人品质,塑造民族气节,形成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等积极作用,材料因其消极作用而全盘否定它,具有片面性,故D项正确。]
(对应学生用书第238页)
思想解放彰显社会进步[学术前沿]
[热点关注]
每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会有思想解放先行,或者说社会变革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如果没有思想解放或不解放思想,社会变革是不会成功和彻底的。习近平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做到解放思想、怎样实现思想解放,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运用点拨]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历史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和维新变法为标志,不断探索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对接高考)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是命题的高频点,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相对较少。全国卷高考命题还会关注中国近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特点和作用,从文明史观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表现及其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
[针对训练]
1.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 [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戊戌变法; 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指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
2.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是哪三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每个阶段起始时期的核心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人在第二、第三阶段的“觉悟”最终对中国政治面貌所起的革命性变化。
【解析】 本题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应从材料中找出国人“觉悟”的三个阶段,再回答每个阶段的起始时期的核心主张。第(2)问,应概括指出国人在第二、第三阶段“觉悟”时中国政治面貌所起的革命性变化。
【答案】 (1)学术觉悟(学器物):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科技。
政治觉悟(学制度):维新派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
伦理觉悟(学思想):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
(2)政治觉悟(学制度):结束君主专制,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伦理觉悟(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