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一部分板块四中外关联二近代世界与中国的演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一部分板块四中外关联二近代世界与中国的演变(Word版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部分 板块四 中外关联二 (时间:35 分钟 分值:8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20·山西太原期中)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转而研究外国 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这反映了(  ) 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 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 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 解析:D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代后期的内忧外患推动儒生转而关注现实问题,强调 实学,说明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故选 D 项。] 2.(2020·武汉模拟)《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载“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 年美洲白银总 共大约有 12 620 吨流入了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 国(  ) 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   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 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解析:B [材料表明明末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 位,此时中国并未废除海禁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现象得益于中国对外贸易中大量输出 产品(主要为精美的手工业产品),故 B 项正确;材料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发达,但封建政府 仍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项错误;明末中国未进行殖民扩张,故 D 项错误。] 3.(2020·佛山一模,27)有历史学者说:“就某种意义而言,英国在 19 世纪对中国的攻 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因为在第一把英国枪瞄准中国人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著作中 被摧毁了。”该学者强调(  ) A.中国的物质文明落后于英国 B.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 C.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 D.英国主要靠软暴力打败中国 解析:B [19 世纪西方工业文明领先于中国的农业文明,但材料强调文化层面,故 A 项 错误;材料体现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近代中国在文化层面的 落后,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政策,故 C 项错误;英国靠坚船利炮打败中国,故 D 项错误。] 4.(2019·深圳调研)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 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  ) 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 C.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D.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 解析:D [据材料可知就市场因素而言中国更胜一筹,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 不是中国的原因,可以推出其发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故 D 项正确。] 5.(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美国著名汉学家彭慕兰在《大分流》一书中认为:18 世纪 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 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在西欧对中国的胜出过程中,新大陆起的作用是(  )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提供了西欧的工业原料来源 ③为工业革命提供 技术支持 ④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劳动力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B [西欧对美洲大陆的殖民掠夺,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故①正确; 西欧对美洲大陆的殖民掠夺,提供了西欧的工业原料来源,故②正确;18 世纪中叶的美洲大 陆还处于一种原始落后的生产状态,③说法与史实不符,故③错误;西欧的殖民统治导致美 洲土著居民锐减,劳动力极度匮乏,④说法与史实不符,故④错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6.(2020·茂名一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当欧亚初通贸易时,亚洲各国尤其 是中国与印度的金银比价,比欧洲高得多……在中国及其他大部分印度市场上,纯银与纯金 的比价通常为十对一,至多也不过十二对一,而在欧洲则为十四或十五对一。”根据材料以 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白银的流通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B.世界白银流入中国并广泛流通使用 C.大量白银流入促使中国出现价格革命 D.白银成为当时各大陆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 解析:C [白银等贵重金属是当时世界交流的重要货币,它反过来会促进世界贸易的发 展,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中国及其他大部分印度市场上,纯银与纯金的比价通 常为十对一,至多也不过十二对一,而在欧洲则为十四或十五对一”,所以世界白银大量流入 中国进入流通领域,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虽然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但中国并没有发生 像欧洲那样的价格革命,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之初,白银等贵金属是各地交 换的一般等价物,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2020·长郡中学模拟)19 世纪初,不法英商开始寻找对华走私渠道。马克思曾指出,它使“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官员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从而使“中国海关所颁布的严格 禁令,结果都毫不起作用”。如以此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下列最贴切的论题是(  ) A.片面最惠国待遇之我见 B.试析《南京条约》严重危害 C.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D.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初探 解析:C [根据材料所提时间 19 世纪初,可推知为鸦片战争之前,A、B、D 三项所涉及 内容都和鸦片战争相关,故 A、B、D 三项错误;材料指出鸦片走私中英国人贿赂中国相关人 员使得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造成很大危害,故 C 项正确。] 8.(202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 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 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D [五处港口成为中国经济中心,有利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促进中国从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 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通商口岸接触西方文明较多, 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五口通商使得西方商品涌入中国,挤占了中国的商品市场,阻碍 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9.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 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 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 A.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 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D.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 解析:C [由材料中“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 进程”,可以看出材料中肯定了近代报刊杂志在思想宣传中的积极作用,故选 C 项。] 10.(2020·石家庄模拟)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时间(年) 在俄(苏) 人数 学习内容 1899—1911 28 俄语、矿业、商业 1921—1927 约 1 400 马列主义基础、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联共(布)党史、 国际工运史、武器性能、战略战术 1927—1930 约 1 100 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西方革命史、唯物史观 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 B.20 世纪 20 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 C.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 解析:D [清末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推动了近代中 国社会的进步,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 世纪 20 年代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 成立了共产党,国共实现了首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派遣留学生去俄(苏) 学习,导致留俄(苏)的学生数量增加,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国民 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学习苏联的经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体 现在学习的内容上,如联共(布)党史、唯物史观,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知识分子救 亡图存、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师”,如维新变法“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 美为师”,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11.1934 年 7 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 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 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 B.改订新约取得重大进展 C.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D.国民政府亲日倾向加强 解析:C [题干材料后半句显示,南京国民政府主张提高美、英、苏对中方出口税率, 降低日本对中方出口税率,这显然是有利于日本的对华经济行为。再结合 1934 年的中日关系, 可知 C 项表述正确。] 12.解放战争期间,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 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瓶里喝水。”这一现象一 直维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反映出(  ) A.美苏冷战局势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 B.关贸总协定的宗旨与效果存在差异 C.连年战争降低了中国人民的购买力 D.科技革命增强了美国的经济竞争力 解析:B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之一是实现贸易平等、自由贸易原则,但是因为中国经济 竞争力远远落后于美国,平等竞争对中国实际上是不平等的,B 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美贸易,没有苏联的信息,A 项错误;连年战争降低了中国人民的购买力不利于美国对华商品输出, 与材料的含义不符,C 项错误;科技革命增强了美国的经济竞争力是正确的,但是,这一答案 没有中国的信息,D 项片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19·绵阳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 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 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 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 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 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 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 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 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 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 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 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 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 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 这充分地显示出 20 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 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 之处。(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 想产生的不同影响。(10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7 分) 解析:(1)材料一“经济民族主义”“应扩大贸易顺差”“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 材料二中主张“商战”,同样属于经济民族主义。希望中国政府“绸缪商政,体恤而扶植”, 以便“其厚输而无怨也”,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 造”等可知两者在本质、措施、中心等方面具有相同点。(2)依据材料一“国家……更多的舰 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国家会日益殷实”等信息,结合所学 近代世界史知识,可整理出其对西方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过材料二“中 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收回利权运动”等信息结合所 学中国近代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即可获得其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3)需要从材料立意出发,如本题中谈经济民族主义产生、实质和如何选择等即可。 答案:(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 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2)对西方:推动了西方列强的对外贸易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刺激列强间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对中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 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 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中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只有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 和稳定。 14.(2020·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计时器的使用历程。 图一所示为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采用干支计时,从上 古沿用至明清。 图二所示为铜镀金珐琅人物画自鸣钟,18 世纪英国造,现藏故宫博物院。据记载,17 世 纪上半叶的自鸣钟“中样者每架价银五十两,大者及小而精工者价值甚多”,这个价格在后来 或许有所下降,但中国最便宜的计时器香漏“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所费不过三文”。 图三所示为 1939 年亨达利洋行在报纸上刊登的修理钟表广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计时器的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 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解析:根据图片以及文字解说,提取一个与计时器变迁有关的历史信息,然后用所学知 识阐述观点即可。 答案:示例一:计时器变迁反映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阐述:古代中国以农为本,民众重视季节更替而忽视精确时间,日晷计时的模糊性并不 影响日常生产与生活。明清时期,西方传入的钟表主要供政府、贵族使用,具有等级色彩。 近代以来,伴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近代时间观念日益增强,使得钟 表的计时日益精确,外形日益简化,同时使用对象也日益大众化。 由此可见,计时器的变迁实际上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反映。 示例二:计时器的变迁反映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 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孤立发展状态,中国形成了包括计时工具在内的独具特色的天文历法 体系。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传教士东来,将自鸣钟等奇巧之物奉呈朝廷,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19 世纪中期以来,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市场不断开放,西方机械钟表在中 国畅销,进一步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 综上所述,计时器的历史演变,是中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状况的历史见证,反映了中西 方文明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