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练习下篇高效提分策略(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练习下篇高效提分策略(Word版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从 2019 高考命题看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落实 1.命题重视学科必备知识、落实生命观念核心素养 (1)(2019·全国Ⅰ卷,1T)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2019·全国Ⅱ卷,1T)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3)(2019·全国Ⅲ卷,1T)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 DNA C.三者都是 ATP 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4)(2019·全国Ⅰ卷,30T)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 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 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 位于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 (1)B (2)A (3)D (4)(1)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总评] 2019 全国卷Ⅰ、Ⅱ、Ⅲ选择题难度均有所下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均有所增加, 特别是Ⅲ卷。对教材知识的考查,命题重点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 [点评] 上述四题很好的落实了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调节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 观,物质和能量观。命题均以某一知识点展开,将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适度的综合,为近 几年高考命题的主要模式。 2.命题重视关键能力,落实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核心素养 (5)(2019·全国Ⅰ卷,2T)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 ①同位素标记的 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 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 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 (6)(2019·全国Ⅰ卷,6T)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 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 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 h、10 h、23 h,得到 a、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 23 h 之前,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 J 型增长阶段 (7)(2019·全国Ⅰ卷,29T)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 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 列问题。 ①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 ②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 ABA 引起的。 请以该种植物的 ABA 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 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 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8)(2019·全国Ⅰ卷,32T)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 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 中翅外展 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 ________。 ②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 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 ③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 杂交得到 F1,F1 相互交配得到 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 F1 表现型是________,F 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 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 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 [答案] (5)C (6)D (7)①增强 ②降低 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 减少 ③取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 预期结果: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 将上述干旱处理的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 ABA 处理, 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 ABA 处理组气孔开 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8)①3/16 紫眼基因 ②0 1/2 ③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 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总评] 近几年生物高考提倡的关键能力主要原因指“文字表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综合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这次的全国Ⅰ卷较全国 Ⅱ、Ⅲ在选择题方面难度大。 [点评] 第(5)题为新人教版必修 2、第四章、第三节(选学)部分 151。本章超纲。但若从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方面来看,也是可考查学生能否从题目中读出人工合成蛋白质必备的 物质和条件,就能正确解答。第(6)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曲线图分析能力),重点考 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第(7)题考查了学生的长句做答能力,(即表达能力)和实验 探究能力。第(8)题则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命题重视健康,生态环境,落实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9)(2019·全国Ⅰ卷,31T)某果园中存在 A、B 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 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Y 诱杀 B 可减轻 B 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①果园中包含害虫 A 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_______。 ②A 和 B 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性引诱剂 Y 传递给害虫 B 的信息属于________。使用性引诱剂 Y 可以诱杀 B 的雄性个 体,从而破坏 B 种群的________,导致________降低,从而减轻 B 的危害。 (10)(2019·全国Ⅰ卷,30T)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 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 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确定 A、B、C、D 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②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 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 ③A 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2 点即可)。 [答案] (9)①果树→A→C 鸟 C ②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③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10)①抗体 ②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③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④ 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总评] 此题往往以宣传健康、疾病预防、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 化、增强民族自信感等为情景进行命题。 [点评] (9)题使用性引诱剂、可以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生物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10)题以动物初次、再次注射抗原的实验,旨在获取二次免疫应答的相关结论,在疫苗使 用方面积累经验,以治疗免疫异常方面提供可行性数据。 高考备考核心素养的落实 1.理解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Error! 2.备考中落实核心素养——四种能力培养 (1)理解能力——“三能” ①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②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③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 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②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 的数据进行处理。 ③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 建立模型与实验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④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①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②关注对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一)] 1.[细胞分类]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 原核细胞两大类。 2.[蓝藻与细菌的营养方式]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 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3.[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三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化学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20 多种,最基本的元素是 C,基本元素是 C、 H、O、N,人体细胞中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 C,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 O。 5.[氨基酸与蛋白质]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约有 20 种。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6.[氨基酸结构通式]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 (—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7.[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1)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 化。 (2)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8.[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表现]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2)催化功能: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3)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 (4)信息传递功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5)免疫功能: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9.[核酸的功能及分布]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 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10.[核苷酸的组成和分类] (1)组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 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2)分类: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11.[核酸的组成] DNA 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RNA 则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 成。 12.[糖类] (1)糖类按照能否水解和水解产物多少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 细胞吸收,是单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C6H10O5)n)的形式存在,如植物体内的 淀粉、纤维素,动物体内的糖原,这些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 体内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13.[脂肪的生理作用]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动物皮 下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的作用。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14.[单体与多聚体]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 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组成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单体分别是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15.[水的存在形式]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 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16.[水的含量] 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一般地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 中含量最多。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 含水量也不同。17.[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许多种无机盐 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 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18.[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 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 和数量越多。 19.[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 交流。 20.[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1.[细胞核的功能与分布]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 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 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2.[染色质与染色体] 细胞核中有 DNA,DNA 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和 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3.[质壁分离]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 于一层半透膜。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 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24.[选择透过性膜的选择性]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 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5.[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 流体,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26.[糖被及其功能] (1)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2)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保护和润滑、细胞识别、细胞联络。 27.[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2)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 动运输。 (3)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8.[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9.[实验变量]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 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30.[对照实验]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 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始 终保持相同且适宜。 31.[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2.[酶的高效性]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3.[酶的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酶是 RNA。34.[酶的特性] (1)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2)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35.[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 久失活。0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 升高。 36.[ATP] (1)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 键。 (2)ATP 可以水解,实际上是指 ATP 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 能量多达 30.54 kJ/mol。 37.[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 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 38.[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 化学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 ― →酶 6CO2+12H2O+大量能量 39.[无氧呼吸]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产生酒精的叫做酒精 发酵;产生乳酸的叫做乳酸发酵。化学反应式: C6H12O6 ― ― →酶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或 C6H12O6 ― ― →酶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40.[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 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CO2+H2O ― ― →光能 叶绿体 (CH2O)+O2 41.[色素的功能与分布] (1)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4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 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43.[细胞分裂过程]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 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44.[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个分裂完成时为止, 为一个细胞周期。 4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 (1)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有由一对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增, 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2)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 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 了两个子细胞。 46.[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 DNA 复制)之后,精确地 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 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47.[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 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48.[细胞全能性]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49.[细胞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 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50.[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 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5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通常描述为“不死性”)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不能被免疫系统正常免疫,表现出“隐形性”)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 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通常描述为“扩散性”) [生物遗传与进化(必修二)] 1.[相对性状和等位基因]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控 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 D 和 d。 2.[性状分离] 孟德尔把 F1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 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 状分离。 3.[纯合子与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叫做杂合子。 4.[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 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 遗传给后代。 6.[表现型与基因型] (1)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 或 Dd,矮茎豌豆的 基因型是 dd。 7.[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 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8.[减数分裂] (1)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 裂。 (2)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9.[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10.[联会和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1.[数目减半和恢复]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受精 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 自卵细胞(母方)。 12.[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 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 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13.[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 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伴性遗传] 生物的某些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 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实例:红绿色盲——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抗维生素 D 佝偻 病——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17.[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三大实验及结论]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论: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 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 质。 (3)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的细胞 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18.[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有些病毒不含有 DNA,只含有蛋白质和 RNA,RNA 是 遗传物质,如烟草花叶病毒。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19.[DNA 分子的结构主要特点] (1)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 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 与 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 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 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0.[DNA 的复制方式] 由于新合成的每个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 DNA 分子中的 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做半保留复制。 21.[DNA 的复制过程] 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 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22.[DNA 的多样性与特异性] 遗传信息蕴藏在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 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3.[基因的本质] DNA 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24.[RNA 的种类] RNA 有三种:作为 DNA 信使的 RNA 叫信使 RNA,也叫 mRNA; 转运 RNA,也叫 tRNA;核糖体 RNA,也叫 rRNA。 25.[转录和翻译] (1)RNA 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6.[翻译的实质] 翻译实质上是将 mRNA 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27.[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1)密码子:mRNA 上能决定 1 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 (2)反密码子:每个 tRNA 的一端有 3 个能与 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碱基叫反密码 子。 28.[基因与性状]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9.[细胞质基因]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 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并通过转 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为了与细胞核的基因相区别,将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 称做细胞质基因。 30.[基因突变及影响] (1)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 基因突变。 (2)影响: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 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此外,人体某些 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31.[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 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 (1)物理因素:紫外线、X 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 DNA。 (2)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 DNA 等。 32.[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 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 33.[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 重新组合。 34.[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意义] (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 主要有以下 4 种类型。(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 (2)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 (3)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 (4)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也可引起变异。 36.[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 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7.[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1)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38.[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 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39.[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 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40.[诱导多倍体形成的方法和原理] (1)方法: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 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 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41.[单倍体定义、特点及应用] (1)定义: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2)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3)应用: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 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43.[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多指、并指、 软骨发育不全等。 44.[多基因遗传病及实例] (1)概念: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实例: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 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45.[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叫做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 体病),如 21 三体综合征。 46.[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7.[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 X 射线、γ 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 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48.[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 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 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9.[限制酶] 基因的“剪刀”指的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一种限制酶只能 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 DNA 分子。 50.[基因的运载体及来源] (1)要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还需要有专门的运输工具,这就是运载体。 (2)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 DNA 分子。 51.[基因工程步骤] 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 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5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过度繁殖)。个体间存在生存斗 争(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适者生存)。有利变异逐代积 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遗传与变异)。 5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 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 成。 54.[物种和种群] (1)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55.[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56.[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 率。 57.[生物进化的实质]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 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 进化。 58.[隔离] (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 (2)类型: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 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 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59.[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 就是共同进化。 60.[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稳态与环境(必修三)] 1.[体液]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 液。 2.[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稳态及意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稳态调节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 调节机制。 6.[兴奋与神经冲动]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 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 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7.[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 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8.[静息电位]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 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 9.[突触小体与突触] (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 小体。 (2)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10.[人脑高级功能] 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1.[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1)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 高。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13.[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 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 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4.[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5.[靶器官、靶细胞]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16.[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CO2 等),通过体 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7.[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 (1)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 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2)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18.[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 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 19.[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 B 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 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 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0.[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 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 2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 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例如,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吃海鲜引发的呕吐。 22.[过敏反应的特点]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 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3.[生长素发现过程相关实验的结论] (1)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 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 24.[极性运输] (1)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 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2)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5.[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2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实例:顶端优势。 27.[生长素类似物] 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非常少,提取困难,人们在多年的研究 和实践中,发现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 α—萘乙酸(NAA)、2,4—D 等,具有与 IAA 相 似的生理效应。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长素类似物。 28.[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 长调节剂。 29.[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0.[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 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估计值。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1.[标志重捕法] (1)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 密度。 32.[种群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常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4)性别比例。 33.[种群数量曲线] 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 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 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34.[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K 值。 35.[群落和丰富度]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 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6.[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37.[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 利用有关,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 常呈镶嵌分布。 38.[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39.[初生演替] (1)概念: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40.[次生演替] (1)概念: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41.[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43.[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4.[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因为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决定了能量流动 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10%~20%。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45.[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 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6.[碳循环的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进行流动。 47.[信息的种类]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48.[信息传递的意义]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9.[稳定性的类型及体现] (1)类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 性。 (2)体现: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 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50.[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三种: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5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1)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 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一)] 1.微生物的培养 (1)培养基 根据物理性质,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 计数等;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等;液体培养基用于工业生产。 根据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为选择培养 基、鉴别培养基等。如在筛选时,通常就要用选择培养基。 (2)无菌技术 此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主要方法是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和 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3)分离与纯化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 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a.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 b.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c.每次划线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但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d.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注意:平板划线法适用于微生物 的分离、纯化,但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浓度梯度稀释后涂布平板,在稀释度足够高的 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注意: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于活菌计数,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不能区分菌的死活,只有 通过染色才可以区别死活。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 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2.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 ②计数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计数。 ③实验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④鉴定方法: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含酚红指示剂)→接种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则初 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①实验原理: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在 C1 酶、CX 酶的作用下,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 然后,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而不会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当只有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加入刚果 红时,刚果红就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之后,刚果红—纤维素 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就可以通过是 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②操作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③鉴定方法: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加入刚果红)→培养基为红色→接种某种菌→若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鉴定该种菌能够分解纤维素。 3.传统发酵技术 比较项目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腐乳制作 泡菜制作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毛霉等 微生物 乳酸菌 代谢类型 兼性厌氧型 需氧 需氧 厌氧 原理 酵母菌无 氧呼吸 醋酸菌有 氧呼吸 多种微生 物有氧 呼吸 乳酸菌无 氧呼吸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三)] 1.基因工程的工具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及运载体,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 粒。 2.获取目的基因可通过如下三种方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 PCR 技术扩增 目的基因及通过 DNA 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3.PCR 技术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 DNA 受热(90~95 ℃)变性后解聚为单链(即变性), 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55~60 ℃,即“复性”)然后在 DNA 聚合酶(Taq DNA 聚合酶) 作用下延伸如此重复循环。 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目的基因外,还 需启动子、终止子及标记基因等。 5.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 胞筛选出来。 6.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可包括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的 DNA 上是否 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通过抗原—抗体杂 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及通过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确认转基因生物是否被赋 予了目的基因控制的生物学特性。 7.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 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生 活需求。 8.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 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 植株。 9.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再 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10.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可包括植物繁殖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制备)、 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利用)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1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及 单克隆抗体制备等。 12.人们常将动物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原代培养,将贴满瓶壁的细胞重 新用胰蛋白酶处理,然后分瓶培养称传代培养。 13.为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目前使用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传代 10 代以内的 细胞。 14.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包括:无菌无毒的环境;一定的营养;适宜的温度(36.5±5 ℃)和 pH(7.2~7.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CO2 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 15.动物细胞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 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该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16.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两次筛选,第一次是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排除未融 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只留下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7.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从初情期开始的连续过程,卵细胞发生自胎儿期即形成初级卵 母细胞,至初情期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至受精时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18.当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表明卵子已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 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 19.透明带反应及卵细胞膜反应分别是阻止多精入卵的第一、二道屏障。 20.囊胚的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进行胚胎分割时需均分,滋养层细胞 将来发育为胎膜和胎盘,可取滋养层细胞进行 DNA 分析及性别鉴定。 21.进行胚胎移植时,对供体母畜应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同时,对供体母 畜和受体母畜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22.囊胚或桑椹胚阶段是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期。 23.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需进行遗传学检测,而前者的目的是 解决“不孕不育”问题。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技巧 技巧一 仔细审题,勾画关键词 审题时,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词,并把它勾画出来,让它在你的思维中凸显出来,就 像一盏明灯,指引你选出正确答案。 技巧二 明确限定条件,缩小答案范围 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对生物 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 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限定条件包括:①限定种类, 如时间、原因、影响等;②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最好、最简便、最多、 最少、最可能等;③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 叶肉细胞还是根尖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④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过 程还是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等。 技巧三 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 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 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 般要求与教材上的结论相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 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 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 技巧四 排除干扰,让真相浮出水面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 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 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 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 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 分析题干,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 技巧五 克服思维定势,防止“生路熟走” 有些试题的题干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考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等,稍做改动后 命制而成的。这类试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其目的在于 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审题粗心大意,只凭经验 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势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引起警觉、细心审题,准确地 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 技巧六 灵活采用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快速、准确作答 要想准确、快速地解答生物选择题,必须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直选法:对于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或者是自己十分熟悉,很有把握的试题, 可采取直选法,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排除法(淘汰法):如果对四个选项中的某一个选项把握不准,可以通过对其他三个选项 进行判断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获得正确选项。试题的选项中有一些绝对说法,如“完 全”“都”“一定”等,需要寻找“特例”对该选项进行排除或判定。(3)推理法:指按照正向思维推理、逆向思维推理、横向思维或者假设反证的方法,对试 题进行推理判断。 (4)避陷法:对于有迷惑性或设陷性试题要特别注意。首先,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 止无关因素的干扰;其次,注意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再次,克服思维定势,对似曾相识的 题目更要加倍小心,审出题目中的“变化”之处,以期突破思维定势。 (5)对比分析法: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或者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组,分别对两个 相互矛盾的选项进行对比,淘汰错误选项,保留相对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对相对正确的两个 选项进行对比,获得正确的选项。 高效解答非选择题的技巧 技巧一 迁移运用,准做基础再现题 基础再现题,是指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简单的非选择题,此类试题多以文字表达的方 式来呈现,考查的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实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遍 布各个板块,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对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 要解答好此类题,关键是充分理解题干所表达的相关信息,快速地分析、判断和迁移; 确定试题考查的主要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相关知识点,最后做出规范完整的解答。这 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往往是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句,这就要求我们在作答时,应该向 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句方面思考。 技巧二 全面观察,细做图像综合题 图像综合题是指通过各种图像,图解创设新的情境,提供新的题材,展示生物学原理、 生理过程和功能等,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其考查的知识往往呈递进关系,即试题前一个 问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个问题的条件或关键。 对于图像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主要体现在“细”上。一是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予的文字 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与解题有关的重要词语。二是细看图形的名称、相似结构、 过程含义以及图示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转换、迁移、拓展。 三是细看设问,从设问着手,结合题干的文字说明以及图形中获得的信息,把知识进行链接、 综合,通过分析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技巧三 观察趋势,速答曲线变化题 曲线变化题常以坐标图为载体呈现。有些生物学的现象和生物学事实,想用语言描述清 楚很不容易,倘若用曲线再配以一定的文字描述就会一目了然,更便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 交流和表达。 曲线变化型题的解题技巧:通过“读轴—看线—抓点”,以看线为中心,观察曲线变化趋 势为核心,从而快速作答。读轴即领会横、纵坐标的含义、刻度和单位。看线即准确描述曲 线的增减变化、找准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抓点则是注 意抓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技巧四 提炼信息,巧答材料信息题 材料信息题往往是以现代生物科技新成果、新发现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信息筛选、 加工、运用等能力。这类题型的命题意图是:能力立意(决定考查哪些知识和原理)→创设情境 (提供材料)→确定设问(提出要考生回答的问题)。 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遵循“阅读情境材料→理解、筛选信息→前后联系、思维整合, 确定概念原理→联系材料组织答案”的答题思路。高考命题热点练 1 重视核心概念、突显生命观念 一、选择题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一般存在两种核酸,但均以 DNA 为遗传物质 B.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时,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 C.核酸中的嘌呤碱基数和嘧啶碱基数不一定相等 D.DNA 通常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RNA 通常为“三叶草”状 解析:D [解答本题需要特别“回味”的概念——“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基因内部)、 “核酸”(有 DNA 和 RNA 两种)、“RNA”(包括 mRNA、tRNA 和 rRNA 等)。细胞中一般有两 种核酸,即 DNA 和 RNA,且具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A 正确。基因突变是 指由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若脱氧核苷酸排 列顺序发生改变的位置不在基因内部,则不是基因突变,B 正确。双链 DNA 分子中由于嘌呤 碱基与嘧啶碱基配对,所以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而单链 RNA 中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 基数不一定相等,C 正确。双链 DNA 通常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RNA 通常为单链结构,tRNA 呈“三叶草”状,其他 RNA 并非呈“三叶草”状,D 错误。] 2.下列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B.细胞中运输 K+、氨基酸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C.变性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与碳骨架及功能基团有关 解析:B [解答本题需要对每个选项中的关键词稍加“停顿”,可以通过“实例”“联想” 或“转换角度”等方法来突破。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二者的结构 不同,但它们却具有相似的功能,都能催化淀粉水解,A 正确;细胞中运输 K+的物质是载体 蛋白,而运输氨基酸的物质可能是载体蛋白或 tRNA,B 错误;蛋白质变性导致蛋白质的空间 结构被破坏,构成蛋白质的肽链中的肽键并没有被破坏,所以仍然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 色反应,C 正确;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碳骨架和功能基团都影响蛋白质的结构,故蛋白质 的基本性质与碳骨架和功能基团都有关,D 正确。] 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的时间未发生改变 B.分化后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通常不变,但 RNA 和蛋白质发生改变 C.衰老细胞内会发生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收缩等现象 D,某二倍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有 8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可产生 4 个四分体 解析:B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识记教材相关知识,理解细胞生命历程中的各种变化的原 因及特点。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分裂能力增强,细胞周期缩短,A 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通常不发生改变,但 RNA 和蛋白质发生改变,B 正 确;衰老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 错误;处于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性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一半,故性原细胞中染色体有 8 对, 即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 8 个四分体,D 错误。] 4.(2019·广东广州模拟)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黄素缺失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相比,若给予红光照射,则光吸收差异显著 B.过程Ⅱ为暗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 2 和 3 一般用于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 C.若降低周围环境中的 CO2 浓度,则释放 O2 的速率不变 D.若该细胞净光合速率大于 0,推测该植物体能积累有机物从而使植株干重增加 解析:B [根据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1 P103 图 5—15 判断题图中 1、2、3、Ⅰ、Ⅱ分别 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过程Ⅰ为光反应阶段,过程Ⅱ为暗反应阶段,1 为类囊体薄膜, 2 是 ATP,3 为[H],据此分析解答。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给予红光照射,叶黄素缺失 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相比,光吸收差异不显著,A 错误;图中Ⅰ表示光反应阶段,Ⅱ表示暗反应 阶段,2 表示 ATP,3 表示[H],过程Ⅰ为过程Ⅱ提供 ATP 和[H],B 正确;若降低周围环境中的 CO2 浓度,暗反应速率减慢,光反应速率随之减慢,水的光解减慢,则释放 O2 的速率减小,C 错误;该细胞为叶肉细胞,若该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大于 0,只能推出该细胞此刻有有机物积 累,不能推断出整个植株的有机物含量变化,D 错误。] 5. (2019·湖北荆州模拟)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闭合(如图 1 所 示)。为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某同学制片观察四组经不同处理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气孔 开闭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乙组保卫细胞在 KCl 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消耗的 ATP 比甲组的多 B.通过对比甲、丙、丁三组可知,K+抑制气孔开放,酸性环境促进气孔开放 C.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pH、无机盐离子(K+或 Na+)等因素对蚕豆叶片气孔开闭 的影响 D.夏季中午保卫细胞气孔关闭短时间内会导致叶肉细胞中的 C3 含量增加 解析:C [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光照(光照或黑暗),甲、丙两组的自变量是 pH(7 或 4.5),甲、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种类(K+或 Na+),因变量都是气孔开闭情况。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不消耗 ATP,A 错误;通过对比甲、丙、丁三组可知,K+ 促进气孔开放,酸性环境抑制气孔开放,B 错误;分析甲、乙、丙、丁组实验的处理方法可知, 实验的自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种类、是否有光照、pH 大小,因变量是气孔开闭情况,因此该实 验的目的是探究无机盐离子、光照、pH 等因素对气孔开闭的影响,C 正确;夏季中午保卫细 胞气孔关闭,CO2 吸收不足,导致 C3 生成量减少,而短时间内 C3 还原速率不变,故短时间内 叶肉细胞中 C3 含量减少,D 错误。] 6.甲(人的成熟红细胞)和乙(高等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其中前者 没有其他细胞器,后者有线粒体并与伴胞细胞间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相通。甲能存活 120 天左 右,而乙能存活好几年。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 A.甲和乙完全不能合成蛋白质 B.乙所需的蛋白质可由伴胞细胞通过胞间连丝提供 C.甲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某种物质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限制 D.细胞寿命的长短与细胞结构的完整程度有一定关系 解析: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乙有“线粒体”“乙能存活好几 年”,以此展开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筛管细胞内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能 自主合成部分蛋白质,A 不合理;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存在胞间连丝,可使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 换,B 合理;由于人的成熟红细胞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某物质的过程 中所消耗的能量只能来自无氧呼吸,无氧呼吸速率不受氧气浓度限制,C 合理;乙的结构比甲 的结构更完整,乙的寿命比甲更长,D 合理。] 7.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细胞(基因 A 和 a、B 和 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进入 有丝分裂后期时,两对基因随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下列关于此细胞两对基因移向细胞两极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 A 与 a、B 与 b 分别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向细胞两极移动 B.基因 A 和 B 移向细胞的一极,a 和 b 移向细胞的另一极 C.基因 A 和 b、a 和 B 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D.既有基因 A、a、B、b 移向细胞的一极,也有基因 A、a、B、b 移向细胞的另一极 解析:D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中关键信息的提取——“有丝分裂”,分析各选项时 紧紧抓住“有丝分裂”这个概念,再结合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 系进行分析即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 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 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C 错误;有丝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并平分移向细胞两极,因此移向细胞两极的 基因相同,均有基因 A、a、B、b,D 正确。] 8.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 DNA 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小段外来 DNA 序列不属于基因突变 D.小麦植株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D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的理解。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 DNA 分子中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强调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A 错误。若一 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 错误。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 小段外来 DNA 序列,属于基因结构的改变,为基因突变,C 错误。有性生殖过程中,一对等 位基因只能发生基因分离,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 正确。] 9.(2019·山东青岛模拟)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相关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B.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D.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 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个重要概念:“可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对于 前者要注意对可遗传变异种类和来源的理解,对于后者主要是对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 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单纯的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频率,因此也不会导致生物进化,A 正确。 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花药内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发生基 因重组;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B 正确。现代生 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某一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低,但是整个种群的基因突变数并不 少,且基因突变能形成新基因,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D 正确]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中抗原刺激浆细胞不断分裂并产生抗体 B.正常人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和肌肉组织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炎热环境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将停止分泌 D.垂体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和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 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熟知各调节过程;二是仔细审题;三是注意选项中设 置的前因后果。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是不能识别抗原,也不能 分裂,A 错误;正常人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而肌糖 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而流经肌肉组织后则不会,B 错误;炎热环境下,受基础代谢速率的制约,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相对降低,但是 不可能停止分泌,C 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垂体 细胞上含有这两种激素的受体,因此垂体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 因和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D 正确。] 11.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B.蛋白质摄入不足造成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从而引起组织 水肿 C.糖尿病患者体内,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速率减慢 D.机体能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及对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从而维持稳 态 解析: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各选项中的关键词:“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 过多,“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高,“细胞凋 亡”→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甲亢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人,通过反馈调节就会抑 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这两种激素含量减少,A 正确;摄入 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渗透压降低,就会造成水过多地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 肿,B 错误;糖尿病病人发病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等,而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体内组织细 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减慢,C 正确;机体能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及对被病原 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从而维持稳态,D 正确。]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以利于保存 B.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片、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植物的向光性、顶端优势均能反映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D.在无子果实形成的过程中,生长素类似物改变了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 解析: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这需要平时对相关知识 进行积累和巩固。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促进发芽,故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让其 解除休眠、促进萌发,A 错误;脱落酸可促进器官衰老甚至脱落,抑制细胞分裂,B 正确;植 物的向光性是指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快, 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较慢,该现象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并未体现生长 素抑制生长的作用,所以植物的向光性没有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 错误;在无子果 实形成的过程中,生长素类似物不改变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是小肠上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四种膜蛋白分子结构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膜蛋白 C 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膜蛋白 C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相结合。 (3)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 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__功能。膜蛋白 D 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4)图中蛋白质 E 的功能是与 DNA 分子的某一部位结合,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 成 RNA 分子,蛋白质 E 的名称是__________。 (5)可推测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________(填“A”“B”“C”或“D”)减少。将发生 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一代后,移至普通培养 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取样,检测到被标记的癌细胞比例减少,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膜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四种膜蛋白结构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控制不同蛋 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2)膜蛋白可通过空间结构的变化实现信息传递。由于该膜蛋白存在于 小肠上皮细胞,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因此膜蛋白 C 不能与促甲状腺激素 结合。(3)根据题图信息可知,膜蛋白 D 能水解二糖,说明其具有催化功能,因此该膜蛋白是 一种水解酶,其特性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等。(4)蛋白质 E 可催化以 DNA 为模 板合成 RNA 的过程,为 RNA 聚合酶。(5)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 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可推测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膜蛋白 B 减少。 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 养液中培养一代后,分裂产生的细胞都带有 3H 标记,但是每个 DNA 分子只有一条链被标记, 转至普通培养液培养后,形成的 DNA 分子随复制次数的增加,被标记的比例减少,因而随着 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被标记细胞的比例逐渐减少。答案:(1)核糖体 控制不同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 (2)空间结构 不能 (3)催化 高效 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写出两点即可) (4)RNA 聚合酶 (5)B DNA 具有半保留复制 的特点,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不被标记的细胞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而被标记细胞比 例逐渐减少 14.“莲藕生态养鱼”是一种复合生态型的农业新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 有致,这种现象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 产量将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则该池塘生 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会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荷花的花色有粉 色和白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组 成的,而荷花属于一个种群的生物,因此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不属 于群落的分层现象,(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相同条件下将池 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由于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最终 将导致池塘中鱼类产量下降。(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 我调节能力越强,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后会导致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 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因此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会减弱。 答案:(1)基因 不属于 (2)降低 在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 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 (3)减弱 生态系统的组分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15.(2019·河南洛阳模拟)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优势物种紫花苜蓿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草原 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超载放牧、不适农垦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使我国部分草原存在着草原退 化现象。草原退化、植被减少,导致气候恶化,许多地方的大风日数和沙暴次数逐渐增加; 气候的恶化又加快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形成__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最终 导致某些草原生态系统崩溃。为此我国采取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__________(填“就地”或“易 地”)保护措施。 (3)面对“精明”的捕食者,“精明”的被捕食者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最适宜的反捕食 策略(如保护色、假死、威吓等)成功避开捕食者的捕杀,获得生存的最大机会,这体现了生态 系统信息传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解析:(1)调查紫花苜蓿等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草原植被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 土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草原退化、植被减少导致的气候恶化,又 促进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这属于正反馈调节。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在原地对 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等进行保护。(2)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答案:(1)样方法 间接 (2)正 就地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高考命题热点练 2 重视科学探究、重视科学思维 一、选择题 1.(2020·湖南衡阳模拟)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简单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 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化反应的某一步骤不能进行, 使某些必需物质不能合成,它就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某科学家利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后,得到 4 种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体。已知 A、B、C、D、E 是合成色氨 酸的中间体,突变菌株甲~丁在无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仅添加 A~E 中的一种物质,其生长情 况如表所示(“+”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E 甲突变体 + - + - + 乙突变体 - - + - - 丙突变体 + - + + + 丁突变体 - - + -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 B→D→A→E→C D.甲突变体因不能合成 E 物质而最终导致不能合成色氨酸 解析:D [本题以大肠杆菌合成色氨酸的代谢过程为素材,以实验结果为依据考查基因 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等知识,对考生的图表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这是基因控制生物性 状的间接途径,A 正确;本题中科学家利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 4 种突变体,这说 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 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最早发生基因突变的个体还会继 续发生突变,由此分析可得出代谢途径中最靠后的物质将使最多种类的突变体生长,最靠前 的物质使最少种类的突变体生长,据此判断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 B→D→A→E→C,C 正确;甲突变体在含有 B、D 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其他培养基上可 以生长,所以甲突变体因不能合成 A 物质而最终导致不能合成色氨酸,D 错误。] 2.(2020·广东深圳模拟)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 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 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 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 C.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 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 解析:D [本题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为情境,考查考生 的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 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因此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分组时小 鼠的生理状况、数量等均为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所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相同、 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A 正确;该实验 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 度,B 正确;患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同时其前后可以自身对照,即其也可以 作为对照组,C 正确;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组注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 组应该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3.某生物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进行了如下探究实 验。 作出假设: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实验结果:1 号和 2 号试管中均检测到 CO2(与预期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相符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个别实验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 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 CO2 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来,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 误差,你如何解决?”请写出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评价与改进类实验题,解答这类题时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并利用对 照实验的思想审视题中设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预测、所得出的结论的正误等,在此基 础上加以改进。(1)根据题中的“假设”分析推断,应该只有 2 号试管出现 CO2,若 1 号试管 出现了 CO2,则其可能的原因是肝细胞利用了保存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 CO2 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所以应该用适宜浓度的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2)因为丙酮酸在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水彻底分解成 CO2 和[H],所以步骤⑥中加入 CO2 检测剂,用来检测装 置中是否产生了 CO2,从而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3)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设置的对照除了将丙酮酸换为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条件都要和实验 组相同。 答案:(1)肝细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 CO2 扩散进入细胞 质基质中 用适宜浓度的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 (2)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水彻底分 解成 CO2 和[H],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是否有 CO2 的产生来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 (3)分别给 1 号和 2 号试管设置空白对照组 1′和 2′,1′和 2′试管所装物质分别与 1 号和 2 号试管中的 相同,只是在第⑤步不加入丙酮酸,而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4.(2019·湖北孝感模拟)某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 花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用两株金黄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 F1 全为 黄花植株,F1 自交产生 F2。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金黄花 黄花 白花 基因型 A_BB、aa__ A_Bb A_bb (1)F1 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若 F2 中的黄花 植株自由交配后共得到 900 株植株,其中黄花植株约有__________株。 (2)现 F1 群体中出现了一株金黄花植株,已知其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请设计杂交实 验来确定发生突变的基因。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充分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点分析试题中呈现的信息; 二是在弄清 F1 基因型的情况下,理解“一个基因突变”的含义,由此将问题转换为探究 F1 突 变植株的基因型,而探究基因型常用的方法就是测交法和杂交法。(1)由表格中基因型和表现 型的关系可知,亲本金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_BB 或 aa__,所得 F1 全为黄花植株 A_Bb,所 以亲本基因型应是 AABB 和 aabb,F1 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让基因型为 AaBb 的 F1 自 交产生 F2,F2 有 9 种基因型,根据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F2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金黄花 植株(A_BB、aa__)∶黄花植株(A_Bb)∶白花植株(A_bb)=7∶6∶3。F 2 中的黄花植株有 2/3AaBb,1/3AABb,自由交配时产生的配子中有 2/6AB、2/6Ab、1/6aB 和 1/6ab,所以自由交 配后得到的子代中黄花植株占 2×(2/6)×(2/6)+2×(2/6)×(1/6)+2×(2/6)×(1/6)=4/9,而子代 共有 900 株植株,所以黄花植株约有(4/9)×900=400(株)。(2)F1 群体中本应全是黄花植株,基 因型是 AaBb,而现在出现了一株金黄花植株,题干说明其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有可能 是 AaBb 突变成了 AaBB,也有可能是 AaBb 突变成了 aaBb。所以让该金黄花植株与双隐性金 黄花植株(aabb)测交[或让该金黄花植株与纯合的白花植株(AAbb)杂交]。若测交时子代全为金 黄花植株,则是基因 A 突变成了基因 a;若子代黄花植株∶金黄花植株=1∶1,则是基因 b 突 变成了基因 B(或若子代黄花植株∶白花植株=1∶1,则是基因 A 突变成了基因 a;若子代全 是黄花植株,则是基因 b 突变成了基因 B)。 答案:(1)AaBb 金黄花∶黄花∶白花=7∶6∶3 400 (2)让该金黄花植株与双隐性金黄 花植株测交(或让该金黄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 若子代全为金黄花植株,则是基因 A 突 变成了基因 a;若子代黄花植株∶金黄花植株=1∶1,则是基因 b 突变成了基因 B(若子代黄花 植株∶白花植株=1∶1,则是基因 A 突变成了基因 a;若子代全是黄花植株,则是基因 b 突变 成了基因 B) 5.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 对 相 对 性 状 各 受 一 对 等 位 基 因 控 制 。 现 有 三 个 纯 合 品 系 : ①aaBBEE 、 ②AAbbEE 和 ③AABBee,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探 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选择__________(填编号)杂交组合,得到 F1,F1 相互交配得到 F2,观察 F2 的 表现型。 预期实验结果、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 A/a、E/e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 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实验思路:选择__________(填编号)杂交组合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 F1 雄性个体的表现型。 预期实验结果、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熟练应用孟德尔杂交实验所表现的规律特点来确定两对等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及根据 X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设计实验来确定两对等位基 因是否均位于 X 染色体上。(1)根据题意知,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因此让基因型为 aaBBEE 与 AAbbEE 的个体杂交得到 F1(AaBbEE),F1 相互交配, 得到 F2,观察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 F2 中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 9∶3∶3∶1,则 可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 F2 中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 1∶2∶1,则可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2)如果 A/a 和 E/e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则两对等位基因表现 为连锁遗传,若要证明其都位于 X 染色体上,则应选择具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由此可选出 品系①③,让品系①③进行正交和反交,分析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具体分析如下:若 A/a、E/e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则品系①③杂交组合有两种情况,分别是 XaEXaE×XAeY(正交)、XAeXAe×XaEY(反交),在不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交叉互换的情 况下,正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 XaEXAe∶XaEY=1∶1,分别表现为雌性有眼正常翅、雄 性无眼正常翅,反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 XAeXaE∶XAeY=1∶1,分别表现为雌性有眼正 常翅、雄性有眼斑翅。若实验结果符合上述情况,则可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 上。 答案:(1)①② 若杂交组合的 F2 中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 F2 中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2∶1,则 可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 (2)①③ 若正交、反交得到的 F1 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翅/斑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 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 6.(2020·湖北荆州一模,36)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 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 是控制水稻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水稻细胞相比,Mp 细胞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高能射线处理正在萌发的水稻种子或幼苗,培育出抗稻瘟病水稻所依据的育种 原理是________;运用杂交实验或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抗稻瘟病基因“嫁接”到水稻细胞的 染色体上,培育出抗稻瘟病水稻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p 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侵染和危害水稻的基因有多种。在水稻种植区,如大 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稻瘟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 Mp 种群中相应群体的基因频率 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而对 Mp 其他群体不起作用,使该单抗稻瘟病水 稻的抗性逐渐减弱。 (4)采用高能射线处理,可培育出水稻染色体同一位点有多种不同等位基因的抗稻瘟病新 品种(以针对 Mp 其他群体)。该实例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 判 断 某 抗 稻 瘟 病 水 稻 是 否 为 纯 合 子 , 最 优 化 的 实 验 设 计 思 路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对抗稻瘟病品种育种的设计与分析,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和科学探 究素养。(1)稻瘟病菌(Mp)属于原核生物,水稻细胞是真核生物,与水稻细胞相比,Mp 细胞最 突出的特点是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若采用高能射线处理正在萌发的水稻种子或幼苗, 培育出抗稻瘟病水稻的方法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 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3)在水稻种植区,如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稻瘟病 基因的水稻品种,导致相应稻瘟病菌(Mp)数量大量减少,进而引起 Mp 种群中相应群体的基因 频率下降。(4)采用高能射线处理,可培育出水稻染色体同一位点有多种不同等位基因的抗稻 瘟病新品种,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5)为判断某抗稻瘟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以让 该抗稻瘟病水稻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不是纯合子。 答案:(1)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3)下降 (4)基因突变具有不 定向性 (5)让该抗稻瘟病水稻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第一个得分点的答案 唯一;第二个得分点的答案应在第一个得分点的答案正确时才评分。) 7.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生理作用,与正常状态相比,对水 分的重吸收增多将会导致尿量减少。 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用的小白鼠 20 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 抗利尿激素溶液、注射器等。请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以验证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要求:写出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提示:给药剂量及给药后的作用时间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实验设计题,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抗利尿激 素具有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生理作用。若给动物注射一定量的抗利尿激素,则 抗利尿激素会作用于靶器官—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尿量减 少。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抗利尿激素,因此除此之外的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为了保 证实验的可信度,应注意设置对照实验。具体设计与分析见答案。 答案:实验步骤:①将 20 只实验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并将它们培养在相同且适宜 的环境中,给予等量的食物和水;②给甲组注射适量的抗利尿激素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的生 理盐水;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收集两组小鼠的尿液并计量。预测实验结果:收集到的尿量甲 组明显少于乙组。实验结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 量 8.新收获的稻米煮出的饭香气诱人,但是不法商贩用陈稻米经抛光增白、上油后以假乱 真,欺骗消费者。新稻米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过氧化 氢存在的条件下能把某些酚类化合物(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如图所示),其颜色的深 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 愈创木酚 ― ―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酶 红褐色物质 请你帮助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人员设计一个鉴别新稻米和陈稻米的简易实验。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试剂和用具:足够数量的新稻米、足够数量的陈稻米、1%愈创木酚溶液、 1%过氧化氢溶液、具塞试管、培养皿、移液管、观察颜色的放大镜等。 (3)实验步骤: ①将稻米事先浸入 1%愈创木酚溶液中。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然后用移液管分别往两 支试管中加 1%的愈创木酚溶液,浸没大米,盖上试管塞,用力振荡 20 下,静置一段时间, 弃掉多余液体。 ②将浸有 1%愈创木酚溶液的稻米分别倒入两个与试管具有相同编号的培养皿中,摊开, 之后用移液管吸取 1%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向两培养皿里的稻米,使所有稻米都浸没在过氧 化氢中。 ③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对题干进行分析,弄清实验的目的和原理,确定自变量和 因变量。本实验的目的是根据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强弱来鉴别新稻米和陈稻米。实验原理是在 有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稻米内的过氧化氢酶可以把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其颜色 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1)由“新稻米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和“请你帮助食 品卫生质量检验人员设计一个鉴别新稻米和陈稻米的简易实验”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根据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强弱来鉴别新稻米和陈稻米。(3)①本实验应以适量的新稻米作为对照组, 等质量的陈稻米为实验组。具体做法是取两支具塞试管分别编号为 A 与 B,其中 A 试管设为 对照组,放入 5 g 新稻米,B 试管放入 5 g 陈稻米。③本实验的因变量为稻米颜色的深浅,因 此一定时间后,需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里稻米的颜色变化。(4)由“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能把某些酚类化合物(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其颜色的深浅 与酶活性呈正相关”和“新稻米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可推测,新稻米呈红褐色, 陈稻米几乎无色或颜色很浅。(5)由实验结果可知,稻米里的过氧化氢酶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 长而活性降低,实验后无色或色浅的为陈稻米,呈红褐色的为新稻米。 答案:(1)根据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强弱来鉴别新稻米和陈稻米 (3)①取两支具塞试管分别 编号为 A 与 B,其中 A 试管设为对照组,放入 5 g 新稻米,B 试管放入 5 g 陈稻米(要求设置 对照组,放入稻米的量要适量且相等) ③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里稻米的颜色变化 (4)新稻 米呈红褐色,陈稻米几乎无色或颜色很浅 (5)稻米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 长而降低,实验后无色或色浅的为陈稻米,呈红褐色的新稻米 9.(2019·福建厦门模拟)“瘦素”能控制人的食欲,注射“瘦素”后,人的食欲会下降, 从而对人体控制体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肥胖是由体内脂肪过多引起的,检测脂肪的试剂是__________,颜色反应呈__________。 (2)在“大地震”后期的救援中,从废墟下救出的生还者女性较男性多,其原因在于女性 皮下脂肪厚,在没有食物和饮水的条件下,女性的生存期限会比男性长。请从脂肪的元素组 成及主要作用角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瘦素”能否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 能否起到减肥作用,请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生理盐水,其他所需条 件均满足。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正常饲养的基础上,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物质和能量观以及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因此解题的关键是 要从脂肪的元素组成和作用特点来回答问题;能利用对照实验应遵循的原则,即单一变量等 原则来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取材、分组并编号及单一变量的处理等。(1)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 苏丹Ⅳ染液)检测,呈橘黄色(或红色)。(2)女性皮下脂肪厚,而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其含 氢量高,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多,产生的水多,因此在没有食物和饮水的条件下,女性的生 存期会比男性长。(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瘦素”能否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能否起到减肥作 用,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加入“瘦素”,且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步骤 大致为:取材→分组、编号→变量处理→饲养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测量指标。 [实验补充]结果及结论:①如果甲、乙组食欲状况基本正常,体重增加基本相同,则说明 “瘦素”不能够控制动物的食欲且不能起到减肥的作用;②如果甲组比乙组食欲状况差,体 重增加较乙组慢或不增加甚至减少,则说明“瘦素”能够控制动物的食欲且能起到减肥的作 用。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或红色) (2)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其含氢量 高,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多,产生的水多 (3)选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鼠若干 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乙 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高考命题热点练 3 关注社会生态、体现社会责任 一、选择题 1.1965 年,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其大致过程是根据已知 的氨基酸序列,先用化学方法分别合成胰岛素的两条肽链(A、B),再催化两条肽链间形成二 硫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合成胰岛素的方法必须以 mRNA 为模板 B.一些氨基酸 R 基上的氨基或羧基参与肽链的形成 C.形成二硫键后,A、B 两条肽链的肽键数目增多、形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 D.若正常小鼠被注射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则说明其具有生物活性 解析:D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审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得解题的关键信息“根据已知的氨 基酸序列”。因为已经知道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所以合成胰岛素时不需要以 mRNA 为模板, A 错误;R 基上的氨基或羧基不参与肽链的形成,B 错误;二硫键不是肽键,形成二硫键后不 会导致 A、B 两条肽链上肽键数目增多,C 错误;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若正常小鼠被注 射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则说明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发挥作用了,即说明 其具有生物活性,D 正确。] 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于 2015 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的团队对疟疾治疗 所做的贡献。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危害较为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 寄生性的真核生物,下列关于疟原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B.构成疟原虫生物膜的脂质在水面上展开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C.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D.疟原虫的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其生物膜系统 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真核生物”,根据疟 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可推断其是否具有生物膜系统、其遗传物质类型,进而推断构成疟原 虫生物膜的脂质在水面上展开面积与细胞表面积的关系等。因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含 有细胞核,其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 正确;疟原虫除含有细胞膜、细胞核膜外,还含有 线粒体等具膜结构细胞器的细胞器膜,所以构成疟原虫生物膜的脂质在水面上展开面积大于 细胞表面积的两倍,B 正确;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DNA,C 错误;真核细胞的细胞器膜、 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 正确。] 3.人体血液中有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等,下列关于这两类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缺铁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B.婴儿营养不良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不足进而导致组织水肿 C.构成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氨基酸之间的结合方式相同 D.参与血浆蛋白加工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解析:A [正确区分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分泌蛋白的加工场 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铁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铁会引起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进而导 致缺铁性贫血,A 错误;婴儿营养不良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不足,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 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B 正确;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都 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相连的,C 正确;血浆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加工需要内质网、高 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D 正确。] 4.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 AFP 从血液中消失。肝细 胞发生癌变时,AFP 会持续性异常升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 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指导合成 AFP 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B.肝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分裂周期变长,AFP 合成会增加 C.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AFP 的加工与运输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解析:C [注意阅读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1 P41“与生活的联系”,掌握“细胞在癌变的 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指导合成 AFP 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没有发生癌变的肝细胞中也能表达,只是 发生癌变后表达增强,A 错误;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其分裂周期变短,AFP 合成会增加,B 错 误;甲胎蛋白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加工和转运,C 正确;肝细胞发生癌 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 和转移,D 错误。] 5(2019·广东深圳模拟)雪灵芝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药材。为研究雪灵芝提取物对人胃癌 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含不同浓度雪灵芝提取物的培养液培养人胃癌细胞,一段时 间后检测胃癌细胞细胞周期中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胃癌细胞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 所占百分比(%)组别 雪灵芝提 取物浓度 (mg/mL) G1 期 S 期 G2 期+M 期 a 0 49.2 35.6 15.2 b 0.2 49.4 35 15.6 c 0.4 49.8 33.4 16.8 d 0.8 54.6 30.5 14.9 注:分裂间期分为 G1 期、S 期、G2 期三个阶段,其中 S 期进行 DNA 复制;M 期为分裂 期。 A.雪灵芝提取物可阻止胃癌细胞从 G1 期进入 S 期 B.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发现胃癌细胞细胞膜糖蛋白大量减少 C.四组实验中,c 组胃癌细胞分裂期持续时间一定最长 D.d 组雪灵芝提取物浓度为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最适浓度 解析: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该实验研究雪灵芝提取物对人胃癌 细胞增殖的影响,自变量为雪灵芝提取物的浓度,因变量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中处于各时期 的细胞所占百分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雪灵芝提取物的浓度逐渐增加,胃癌细胞细胞 周期中处于 G1 期的细胞所占比例增大,而处于 S 期的细胞所占比例减小,处于 G2 期和 M 期 的细胞变化规律不明显,对此可推测雪灵芝提取物可阻止胃癌细胞从 G1 期进入 S 期,A 正确;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到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 错误;四组实验中,c 组胃癌细胞处于 G2 期+M 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比其他三组高,但其分裂期持续时间不一定最长,C 错误;四组实验中, 随着雪灵芝提取物的浓度升高,处于 S 期的细胞所占比例一直下降,没有出现上升情况,所 以不能说 d 组雪灵芝提取物浓度为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最适浓度,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6.(2019·安徽合肥模拟)目前食品安全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种保鲜剂——青鲜素, 能抑制植物细胞分裂,从而抑制发芽,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但其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 请回答下列问题。(1)青鲜素和__________(一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类似,这类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被称为__________。 (2)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对青鲜素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甲所示。该实验检 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__________,请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一条关于青鲜素使用的指导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叶到了秋天往往会大量脱落,经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乙烯能促进离层区(如图乙)细胞 合成和分泌酶 X,酶 X 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 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根据酶 X 的生理作用分析,它可能是__________ 酶和__________酶。根据图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填“>”“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不脱落。 答案:(1)脱落酸 植物生长调节剂 (2)变异细胞的比例 应使用低浓度(或浓度低于 30 mg·L-1)的青鲜素 (3)纤维素 果胶(两空答案顺序可调换) ≤ 7. 如图为某表现型正常女性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基因 A/a 和 B/b 分别与两种 遗传病的发生有关,其中基因 B/b 位于 X 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 若 该 女 性 与 一 正 常 男 性 结 婚 , 仅 考 虑 基 因 B/b , 则 所 生 育 孩 子 的 表 现 型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同时考虑两对基因,则该女性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3)若 X 染色体上还存在控制另一种遗传病的等位基因 C/c,如何用调查法判断该遗传病 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降低生出患儿的概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述致病基因控制的蛋白质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图示时期合成,请简述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结合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图解,考查伴性遗传病的特点、自由组合定律 的运用、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细胞分裂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等知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 题干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根据题干中“基因 B/b 位于 X 染色体上”和题图所示基因的 位置可推知“基因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该女性的基因 型”等。(1)若仅考虑基因 B/b,已知基因 B/b 位于 X 染色体上,图示的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的 基因型是 XBXb,说明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女性与一正常男性(XBY)结婚,所生 育孩子的表现型是女孩正常,男孩一半正常一半患病。(2)若同时考虑两对基因,根据题意和 题图可知,该女性的基因型是 AaXBXb,能产生 1/4AXB、1/4AXb、1/4aXB、1/4aXb 四种配子, 只有 AXB 是正常的,其他都携带有致病基因,所以该女性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孩子的概率是 3/4。(3)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的特点是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因此,要用调查法判断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还 是隐性遗传病,可分性别统计人群中的患病率,如果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则该病为隐性遗 传病;如果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4)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降低生出患儿的概率。(5)图示细胞正在 进行分裂,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使基因无法转录,所以题述致病基因控制的蛋白质不能在 图示时期合成。 答案:(1)女孩正常,男孩一半正常一半患病 (2)3/4 (3)分性别统计人群中的患病率,如 果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如果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则该病为显性遗 传病 (4)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5)不能 此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基因无法转录 8.(2019·江西南昌模拟)某种金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这种金鱼有多对相对性状如 眼型有正常眼、非正常眼等,尾鳍类型有单尾鳍、双尾鳍等,体色有白色、紫色等。请回答 下列问题。 (1)一条纯种雌性金鱼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因为某种原因使基因的结构发 生了改变),由正常眼突变成非正常眼,用该金鱼与正常眼雄鱼杂交,F1 雌、雄金鱼中均有正 常眼和非正常眼。则在非正常眼和正常眼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判断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控制该种金鱼眼型的基因 在 X 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__________。 (2)如果已经证实控制尾鳍类型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为显性。某养殖 场出于生产的需要,需要通过杂交育种培养出一批在金鱼鱼苗期就能识别出雌、雄的鱼苗, 请你设计—个简单实用的杂交方案。(提供的成鱼有单尾鳍的雌、雄鱼,双尾鳍的雌、雄鱼。 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方案,尾鳍的基因用 F、f 表示。) (3)中国遗传学家陈桢通过实验证明金鱼体色的遗传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白色 性状是由四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这四对基因(用 A/a、B/b、C/c、D/d 表示)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 染色体上,而八个(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紫色。观察发现 紫色金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则紫色最深的金鱼的基因型应该是 __________,用紫色最深的金鱼与白色金鱼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 F1,让 F1 中雌、雄金鱼杂交,得到 F2,若 F2 中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同,则 F2 中紫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例理论上应该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一条纯种雌性金鱼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由正常眼突变成为非正 常眼,说明该突变为显性突变,进而推知:非正常眼是显性性状。该金鱼(非正常眼)与正常眼 雄鱼杂交,F1 雌、雄金鱼中均有正常眼和非正常眼,据此无法判断金鱼眼型的遗传是否与性 别相关联,所以不能确定控制眼型的基因是在 X 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2)已知控制尾 鳍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为显性。需要通过杂交育种培养出一批在金鱼鱼 苗期就能识别出雌、雄的鱼苗,可选用双尾鳍雌性金鱼与单尾鳍雄性金鱼杂交,其子代雄性 均为双尾鳍,雌性均为单尾鳍。在书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正确书写遗传符号、亲子代的基 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遗传图解见答案)。(3)已知八个(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 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紫色,而且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因此紫色最深 的金鱼的基因型应该是 AABBCCDD。用紫色最深的金鱼(AABBCCDD)与白色金鱼(aabbccdd) 杂交,F1 的基因型为 AaBbCcDd。让 F1 中雌、雄金鱼杂交,得到的 F2 中,白色个体(aabbccdd) 所占的比例为(1/4)×(1/4)×(1/4)×(1/4)=1/256,紫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1/256=255/256。 可见,F2 中紫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例理论上应该为 255∶1。 答案:(1)非正常眼 该条纯种雌性金鱼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由正常眼突 变为非正常眼,说明是显性突变 不能 (2) (3)AABBCCDD 255∶1 9.如图所示为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之间的某些相互关系,其中细胞 因子是免疫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 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CTH 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下丘脑能接受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下丘脑和垂体上均具有的 受体是__________。应激导致下丘脑分泌 CRH,并通过分级调节,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此 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请分析 在应激时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不会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现象。脑水肿会引起脑血管疾病和脑部 肿瘤等。患者可以采用静脉注射甘露醇来治疗,也可以通过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进 行治疗。 ①脑水肿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某些蛋白质进入脑部组织液,使其 渗透压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引起脑组织液增多等。 ②为了研究 ACTH 的治疗效果,医疗专家做了以下临床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表 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使用 药物 治疗 时间 治疗前 水肿指数 治疗结束 水肿指数 治疗结束半 年后水肿指数 甲(79 例) ACTH 3 个月 4.1~9.6 1.1~2.9 1.2~2.9 乙(79 例) 甘露醇 3 个月 5.1~7.1 3.3~4.9 4.7~6.3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模型迁移,将“寒冷刺激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的模型”迁移到“应激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模型”,进而整体分析其中包含的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具体过程。二是挖掘信息,结合题意和图解,一方面因应 激反应引起神经系统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另一方面因感染引起体内免疫系统分泌 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下丘脑中相关内分泌细胞分泌 CRH,CRH 促进垂体分泌 ACTH,ACTH 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当糖皮质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反过来抑 制垂体、下丘脑以及免疫系统的相关功能,使糖皮质激素分泌量减少,这样体内糖皮质激素 的含量就不会过高。(1)据图可知,下丘脑接受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糖皮质激 素,而垂体接受的信息分子有 CRH 和糖皮质激素,所以在下丘脑和垂体上均具有的信息分子 受体是糖皮质激素受体。应激→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下丘脑分泌 CRH,这一过程属于神经 调节;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整个过 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由于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反过来抑制 下丘脑、垂体和免疫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而使糖皮质激素分泌量下降,所以应激时血液中糖 皮质激素含量不会过高。(2)①结合题意分析,脑水肿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 加,某些蛋白质进入脑部组织液,使脑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水分过多进入脑组织液, 引起脑组织液增多等。②根据表中的数据“治疗前水肿指数、治疗结束水肿指数和治疗结束 半年后水肿指数”对比分析可知,ACTH 治疗脑水肿的效果比甘露醇好,而且一定时间内不会 出现反弹。 答案:(1)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受体 神经—体液调节 血液 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垂体和免疫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而 使糖皮质激素分泌量下降,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不会过高 (2)①升高 ②ACTH 治疗脑水肿的效果比甘露醇好,而且一定时间内不会出现反弹(答案合理即可) 10.生态学原理常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中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从种群数量特 征角度分析,此防治方法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业上捕鱼后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 K/2 左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农田上种植作物时,人们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来达到增产的目的,从群落 空间结构分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人们进行田间除草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在利用某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时,需要保证流入该人工湿地的生活污水速 率不能过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南极进行考察的 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农业中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破坏其种群的性别比例,从 而降低其出生率,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在“S”型增长曲线中,K/2 时种群的增长速 率最大,故渔业上捕鱼后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 K/2 左右有利于鱼种群数量的恢复。(2)群落的 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依据此原理在农田种植作物时,将高 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以提高光能等的利用率,实现增产。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人们进行 田间除草的主要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农田固定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 部分。(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基于此特点,流入人工湿地的生活污水 速率不能过大,一旦超出其“能力”,该生态系统将会崩溃。南极温度极低,分解者较少,分 解作用较弱,不能及时将尿液、粪便等废物分解,所以为了保护环境,必须把人体尿液、粪 便等废物带离南极。 答案:(1)诱杀该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该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的出 生率 此时鱼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鱼种群数量的恢复 (2)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 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农田固定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 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南极分解者较少,分解作 用较弱 11.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是生 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如图为利用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稀释池的作用是防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__________。 (2)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氧化塘中主要通过__________(填 “需氧”或“厌氧”)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已知废水中的某种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如表所示是该重金 属在氧化塘中 5 个种群(这些种群可构成一个食物网)中的含量: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 (μg/kg 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______。戊种群处于该食物网的 第__________营养级。调查戊种群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该方法只能用于调查 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图和表格中正确提取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并运用“微生物的代谢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生物富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相关知识对 各问题进行分析。(1)图中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在稀释池进行稀释处理,以降低水体浓度,防 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因水体浓度太高导致失水过多而死亡。(2)分析流程图可知:输入氧化塘 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的化学能。在氧化塘中主要通过需氧生 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3)废水中的某种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会随营养级的升 高而逐渐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重金属的含量越多。据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 和乙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处于第一营养级;丙和丁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处于第二营养级;戊 的重金属含量最高,处于第三营养级。标志重捕法一般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 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1)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的化学能  需氧 (3)丙和丁 三 活动能力 高考命题热点练 4 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分子中含 Mg 而不含 N B.磷脂的脂肪酸“头”部是亲水的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不同 D.能传递信息的细胞分泌物均为激素 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定位”——叶绿素、磷脂、[H]、细胞分泌物,再“理 问题”——“是否含 N”“亲水部位的位置”“是否相同”“是否能传递信息”。叶绿素分子 是由 C、H、O、N、Mg 5 种元素组成的,A 错误;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 的分子,其中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B 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产 生的[H]为 NADPH,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为 NADH,C 正确;能传递信息的细胞分泌物 除激素外还有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等,D 错误。] 2.(2019·湖北荆州模拟)蛋白质经加热处理后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蛋白质也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解析:C [本题考查内容链接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1 P23“与生活的联系”。解答本题的 关键是“抓关键词”——“加热”。经沸水浴加热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结合题 图可发现,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但是肽链不会断裂,A 错误;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 叠被解开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特定功能会随之发生改变,B 错误;变性的蛋白 质由于肽键并未断开,不影响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C 正确;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 盐,在食盐作用下会使蛋白质析出,这种现象为盐析,与蛋白质变性不同,盐析过程中蛋白 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D 错误。] 3.已知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刺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使离子通道打开的适当刺激有可能是神经递质 B.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C.温度能够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跨膜运输物质 D.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无关 解析:D [正确区分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接 受神经递质信号后,相应的离子通道会打开,A 正确;“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说明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 正 确;温度会影响载体蛋白、离子通道的结构,也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温度能够影响离子泵 和离子通道跨膜运输物质,C 正确;离子通道是一种蛋白质,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涉及蛋白质空 间结构的改变,D 错误。] 4.(2020·山东淄博模拟)下列与教材旁栏或课后习题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B.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 DNA,称为端粒 C.台盼蓝可以将活细胞染成蓝色 D.“收割理论”告诉我们,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解析:C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分裂、分化、 物质运输等许多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 正确;端粒是每条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 DNA, 实质上是一段重复序列,其作用是保证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 DNA 序列不受损伤,使细胞活 动正常进行,B 正确;用台盼蓝对细胞染色时,被染成蓝色的是死细胞,不着色的是活细胞, C 错误;“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 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 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 正确。] 5.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 Ca2+、Mg2+、SiO 4-4 等无机盐离子的完全培养液 中,并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 Ca2+、Mg2+和 SiO 4-4 的浓度和初始 浓度关系如图所示(二者吸水量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番茄根细胞运输 Ca2+和 Mg2+的速率比水稻根细胞的大 B.水稻根细胞运输 SiO 4-4 的速率大于运输 Ca2+和 Mg2+的速率 C.根细胞膜上运输无机盐离子的载体和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 D.番茄和水稻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转运速率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 解析:D [本题考查内容直接链接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1 P63 的“资料分析”。解答本题 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纵坐标的含义以及图中初始浓度的意义。题图显示: 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 Ca2+和 Mg2+的浓度均降低,而水稻培养液中的 Ca2+和 Mg2+的 浓度均升高,说明番茄吸收 Ca2+和 Mg2+的量大于水稻吸收 Ca2+和 Mg2+的量,进而说明番 茄根细胞运输 Ca2+和 Mg2+的速率比水稻根细胞的大,A 正确;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的 Ca2+、Mg2+的浓度均升高,SiO4-4 的浓度降低,说明水稻根细胞运输 SiO 4-4 的速率大于运输 Ca2 +和 Mg2+的速率,B 正确;根细胞膜上运输无机盐离子的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C 正确;在一定氧气浓度范围内,有氧呼吸随氧气浓度的增加 而增强,但超过一定氧气浓度范围,有氧呼吸不再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番茄和水稻根 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转运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番茄和水 稻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转运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受 载体蛋白数量限制,转运速率不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D 错误。] 6.科学家发现某些动物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但是将控制红细胞膜上 CHIP28(一种 水通道蛋白)合成的 mRNA 注入细胞内,发现这些细胞会迅速涨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IP28 的加工和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某些动物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无类似 CHIP28 的蛋白质 C.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的原因是通过自由扩散吸收了过多的水 D.肾小管细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重吸收水可能有类似 CHIP28 的蛋白质参与 解析:C [据题干信息“某些动物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但是将控制红细胞膜上 CHIP28(一种水通道蛋白)合成的 mRNA 注入到细胞内,发现这些细胞会迅速涨破”可知,在 低渗溶液中,这些动物细胞迅速涨破过程中水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有关。 CHIP28(一种水通道蛋白)为膜蛋白,在动物细胞中膜蛋白的加工和运输与分泌蛋白相似,需要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 正确;在低渗溶液中,某些动物细胞其细胞膜上无类似 CHIP28 的水通道蛋白,不能吸水涨破,B 正确;据题干信息分析,红细胞吸水涨破是因为其细胞膜上 有 CHIP28,通过协助扩散吸收了过多的水,C 错误;肾小管细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在低 渗溶液中重吸收水,该过程可能有类似 CHIP28 的水通道蛋白参与,D 正确。] 7.(2020·湖南株洲模拟)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存在 SGLTl(主动运输的载体)和 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 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浓度极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 B.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主要吸收方式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 D.在较高葡萄糖浓度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速率的增加主要依靠消耗 ATP 解析:D [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干信息和题图信息。题干信息要抓住 SGLT1 是主动运输 的载体和 GLUT2 是协助扩散的载体这个关键。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在较低浓度条件下,主 要是主动运输方式;在较高浓度条件下,主要是协助扩散方式。由题图曲线可知,葡萄糖浓 度极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 GLUT2 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为 0,所以此时小肠绒毛上皮细 胞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A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SGLT1 和 GLUT2 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一般不同,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上 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主要吸收方式,B 正确;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 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方式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C 正确;在较高葡萄糖浓度条件 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 GLUT2 运输葡萄糖的速率较大,所以该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葡萄糖转运速率,协助扩散过程中不消耗 ATP,D 错误。] 8.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 生物分子,如磷脂分子。根据这一观点,试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由基的产生可能会引起浆细胞分泌抗体减少 B.自由基产生后可能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减少 C.自由基也可能使光反应中[H]、ATP 的产生减少 D.自由基产生后可能会破坏线粒体的膜结构,使线粒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 解析:D [本题题干信息源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1 P122 小字部分。根据题干分析,自 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分子,因此自由基的 产生可能会引起浆细胞分泌抗体减少,也可能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减少,也 可能引起光反应中[H]、ATP 的产生减少,A、B、C 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攻击和破坏细胞内 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分子”分析,自由基产生后可能会破坏线粒体的膜结 构,因为磷脂分子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但线粒体不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是在细胞 质基质中被氧化分解的,D 错误] 9.(2019·山东济南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 的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有关 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 T2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其繁殖速度快 B.用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追踪其 DNA 和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过程 C.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搅拌时间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 D.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 解析:C [选择 T2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 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能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A 错误。用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噬 菌体可追踪其 DNA 和蛋白质分子的“行踪”,而不是它们的合成过程,B 错误。35S 标记的是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T2 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搅拌的目的是让 吸附在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若搅拌不充分,有少量 35S 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 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 C 正确。保温时间过短,部分 T2 噬菌体没有将遗传物质注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 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经 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强上 清液的放射性,D 错误。] 10.如图表示 T2 噬菌体侵染在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据图分析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乙处的噬菌体部分含有放射性B.图 1 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如果图 2 增设一组 35S 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对照,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如果培养 2 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 解析:A [分析图 1 可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已被 32P 或 35S 标记,故甲处的噬菌体 一定含有放射性,用含有 32P 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乙中, 有部分含有放射性,A 正确;图 1 中用含有 32P 或 35S 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标记的 噬菌体,证明了噬菌体增殖时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错误;如 果图 2 增设一组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对照,可说明在噬菌体增殖过 程中,起遗传效应的物质是 DNA,原因是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 中,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错误;由于 DNA 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培养 2 代以上,乙处部分噬菌体的核酸仍含放射性,D 错误。] 11.摩尔根及其同事发现控制果蝇红眼(W)及白眼(w)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在大量的 杂交实验中,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1 中 2 000~3 000 只红眼雌蝇中会出现一只白 眼雌蝇,同样在 2 000~3 000 只白眼雄蝇中会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蝇[注:XXX 与 OY(无 X 染色体)为胚胎时期致死型、XXY 对应可育雌蝇、XO(无 Y 染色体)对应不育雄蝇]。下列对这 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 X 染色体没有分离 C.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D.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B [本题题干信息源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2 P38 拓展题。分析可知,白眼雌蝇 (XwXw)和红眼雄蝇(XWY)杂交,在正常情况下后代为 XWXw(红眼雌蝇)和 XwY(白眼雄蝇),不 会出现白眼雌蝇或红眼雄蝇。结合题干信息“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蝇”“XO(无 Y 染色体) 对应不育雄蝇”,可判断 F1 中不育红眼雄蝇基因型为 XWO,由于红眼基因只能来自亲本中的 雄蝇,由此推断母本没有提供 X 染色体,即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 X 染色体 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同一极,结果使形成的卵细胞中没有 X 染色体或有两条 X 染色体,当 其与正常精子结合受精时,会产生 XwXwY(雌性)和 XWO(雄性)个体,故 B 正确,A、C、D 错 误。] 12.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是人类不孕不育、流产、胚胎停育及胎儿缺陷的主要原因。最 典型的例子是唐氏综合征,又称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有 3 条 21 号染色体。下列描 述合理的是(  ) A.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患病原因是母亲形成卵细胞时进行的减数分裂异常 B.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的患者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D.B 超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胎儿的染色体组成是否正常 解析:C [本题题干信息源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2P26 拓展题及 P91 第二自然段染色体 异常遗传病中的实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弄清“21 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然后 联系减数分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分析选项。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较正常人多 了 1 条 21 号染色体,多出的 1 条 21 号染色体可能来自卵细胞,即由母亲卵原细胞的减数分 裂异常所致,也可能来自精子,即由父亲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异常所致,A 错误;21 三体综 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只是多出 1 条 21 号染色体,其仍含有 2 个染色体组。B 错误;染色体非 整倍性变异的患者,在减数分裂时也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因此能产生染色体组 成正常的后代,C 正确;B 超检查不能发现染色体组成是否正常,D 错误。] 二、非选择题13.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我稳定机制,它通过溶酶体对细胞内 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局部过程如图所示。请回 答下列问题。 (1)衰老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__________。细胞自噬过程中细胞内 由__________形成一个具双层膜的杯形结构,__________从杯口进入,形成自噬体,自噬体 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2)细胞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 向是__________,由此推测,当细胞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填“增 强”“减弱”或“不变”)。 (3)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引起的神经系统失调症。研究 发 现 , 提 高 细 胞 的 自 噬 能 力 能 治 疗 该 类 疾 病 , 推 测 原 因 可 能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液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地位和人体细胞中溶酶体的地位类似。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 酶,科学家在研究液泡与酵母菌细胞自噬的关系时,以野生型酵母菌为对照组,以液泡水解 酶缺陷型酵母菌为实验组,预测在饥饿状态下,__________酵母菌细胞中会出现自噬体大量 堆积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的一个关键点是识图,明确内质网杯形结构+衰老线粒体→自噬体,自 噬体+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另一个关键点是理解液泡水解酶在酵母菌细胞中的作用和溶酶 体内水解酶在人体细胞中的作用相似。(1)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衰老线粒 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分析图解可知,细胞自噬过程中由内质网 形成一个具双层膜的杯形结构,衰老的线粒体从杯口进入,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 合形成自噬溶酶体。(2)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自噬溶酶 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被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中 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3)细胞自噬能清除细胞内的突变蛋白质,因此提 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4)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酵母菌细胞自噬 与液泡中水解酶有关,因此在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细胞中会出现自噬体大 量堆积现象。 答案:(1)有氧呼吸 内质网 衰老线粒体 (2)核糖体 被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  增强 (3)细胞自噬能清除细胞内的突变蛋白质 (4)液泡水解酶缺陷型 14.甲图是某人在医院定期检查后的化验单,乙图是某细胞分泌物与靶细胞结合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医院化验单 姓名: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甲 (1)据甲图中的“血清葡萄糖”数据可知,此人________细胞的分泌功能可能存在障碍, 其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寒冷刺激下,乙图中的激素分子若是促甲状腺激素(TSH),则靶细胞是__________, 若靶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多,则 TSH 的分泌会减少,这体现了__________调节机制。该激素不 能定向运输至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 可)。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图信息的解读,并能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1)据甲图 中的“血清葡萄糖”数据远高于正常值可知,此人血糖过高,由此联想到胰岛素是降低血糖 的唯一激素,推测此人的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功能可能存在障碍。胰岛素能通过促进组织细胞 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而降低血糖浓度。(2)根据本小题中设定的信息分析,促甲状腺激素 (TSH)是由垂体分泌的,其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若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对垂体分 泌 TSH 的抑制作用会加强,导致 TSH 的分泌减少,这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激素通过体液 运输,即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至全身,由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接受激素信号, 而不是定向地运输到靶细胞。(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 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链接教材] 本题题图甲来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3 P7“问 题探讨”中的插图;题图乙为必修 3 P29“图 2-13 靶细胞和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 答案:(1)胰岛 B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甲状腺细胞 (负)反馈 激 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至全身,由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接受激素信号 (3)反应速度 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答出两点即可) 15.HIV 是一种 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 RNA 逆转录形成的 DNA 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 因组中,这样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生产 HIV 的“工厂”,每个被感染的细胞裂解时都可释 放数百万个 HIV。人若感染 HIV,潜伏期一般为 2~10 年,一旦确诊为艾滋病,一般 2~3 年 后即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被 HIV 侵染 1 年后,T 细胞数量的多少和 HIV 浓度之间呈__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随 HIV 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大大降低,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 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这体现了 T 细胞在人体内 发挥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HIV 感染初期和潜伏期,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通过检测__________(填检测指标) 可判断某人是否已被 HIV 感染。 (3)免疫、神经、体液调节与其相关组织、器官、系统共同参与维持人体__________,这 是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被 HIV 侵染 1 年后,随 HIV 浓度的升高,T 细胞数量逐渐下降, 二者呈负相关。随 HIV 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大大降低,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 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这体现了 T 细胞在人体内 发挥的功能是攻击侵入的病原体。(2)在 HIV 感染初期和潜伏期,虽然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 但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抗体判断某人是否已被 HIV 感染。(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 进行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免疫、神经、体液调节及其相关组织、器官、系统 共同参与。 [链接教材]本题题干信息源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 3 P36 的“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 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和 P41 的“科学·技术·社会”(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 答案:(1)负 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2)血液中抗体 (3)内环境稳态 高考命题热点练 5 注重文字表达、长句表述增加 1.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食品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 用色素,他以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Ⅰ.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 pH 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 25 ℃)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 如表所示。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 (mL) 调 pH 至 处理时间 (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叶绿素过程中的 X 可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 Y 应该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简要写出主要 步骤。 检测方法:__________。 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分析表中给出的 pH,可知该实验是以 1.0 作为 pH 梯度进行实验的,所以 Y 表示的 pH 应为 8.0。(3)要判断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可利用纸层析法对色素进 行分离并观察以确定。纸层析法的主要步骤: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观察与 记录。 答案:(1)无水乙醇(答案合理即可)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答案 合理即可) (2)8.0 根据题表可知,本实验是以 1.0 作为 pH 梯度进行实验的 (3)纸层析法 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观察与记录 2.如图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 (2)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装置和试剂(作为一个整体)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探究温度对酶 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 H2O2 溶液的不同实验组中分别加入相同大小、不同数目的浸 润过肝脏研磨液的圆形滤纸片,理论上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__________(填“相同” 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弄清实验目的和自变量,通过对题图的分析明确实验材料的性 质和对变量的控制方法。(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 率的影响,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量。分析题图可知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改变浸润过肝脏 研磨液的滤纸片的大小或数目来实现。(2)理论上,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自变量可以设置为 不同的底物,所以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对照组,将 H2O2 溶液换成淀粉溶液等其 他溶液,其他条件不变。(3)若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因 H2O2 不 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所以不能用本实验装置和试剂(作为一个整体)来探究温度对酶活 性的影响。(4)由于酶量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影响反应平衡,并且各组底物的量相等, 因此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理论上应相同。 答案:(1)浸过肝脏研磨液的圆形滤纸片的大小或数目 (2)增加对照组,将 H2O2 溶液换成 淀粉溶液等其他溶液,其他条件不变 (3)不能 H2O2 不稳定,高温条件下易分解 (4)相同  酶量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而各组底物的量相等,因此几个实验组最终 生成的气体量理论上应相同 3.(2019·四川成都模拟)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某人设计如下实验:将一植 株保留一叶片(a)和一幼嫩果实(c),b 为连接叶片和果实的茎;把处理好的植株放入一透明小室, 并放到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向小室充入一定量 14CO2,密封小室,立即用 仪器测定 a、b、c 三处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并记录;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不考虑 b 和 c 的光合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能还原 C3 的物质是__________(写中文名称)。 (2)14C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 (3)叶片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在 t0~t1 时间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但呼吸速率和物 质运输速率基本不变。 (4)果实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达到的 S2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果实从 b 得到 的放射性物质总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适当升高温度,图中 S1 的值将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中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如第(1)小题中的“还原 C 3 的物 质”、第(3)小题中的“但呼吸速率和物质运输速率基本不变”、第(4)小题中的“总量”,以及解 答第(5)小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中的“放到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1)光合作 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能还原 C3 的物质是[H],中文名称是还原型辅酶Ⅱ。(2)CO2 进入叶 绿体后在叶绿体基质中首先与 C5 结合形成 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 接受 ATP 释放的 能量并被[H]还原,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CH2O),因此 14C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是 14CO2→14C3→(14CH2O)。(3)观察题图:t0~t1 时间段,a(叶片)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降低,而 b(连 接叶片和果实的茎)、c(果实)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升高。结合题干信息“密封小室”分析可推 断,由于向小室内充入的 14CO2 的量是一定的,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14CO2 被不断消耗, 造成小室内的原料 14CO2 不足,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由于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片,实验中只有 此部位能固定 14CO2,因此 b 和 c 中的放射性物质只能来自叶片(这是叶片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降低的一个原因);同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又会被细胞呼吸消耗。结合本小题中的信息“但 呼吸速率和物质运输速率基本不变”,可确定叶片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下降的原因是用于光合作 用的 14CO2 减少,产生含 14C 的有机物的速率下降。(4)由于果实细胞呼吸会消耗部分含 14C 的 有机物,所以果实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达到的 S2 不能表示果实从 b(连接叶片与果实的茎)得到 的放射性物质总量。(5)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题中曲线是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定的, 因此适当升高温度,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弱,图中 S1 的值将减小。 答案:(1)还原型辅酶Ⅱ (2)14CO2→14C3→(14CH2O) (3)用于光合作用的 14CO2 减少,产 生含 14C 的有机物的速率下降 (4)不能 果实细胞呼吸会消耗部分含 14C 的有机物 (5)减小 4.如图 1 为白化病基因(用 a 表示)和色盲基因(用 b 表示)在某人体细胞染色体上的分布示 意图;图 2 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 同时患白化病和色盲,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所示细胞产生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 (2)根据图 2 判断,Ⅱ7 患__________;Ⅱ8 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3)若Ⅲ9 的性染色组成为 XXY,那么产生相应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__________(填“父亲” 或“母亲”),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写出图 1 所示细胞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基因型;能根据遗传病的特点判断图 2 中患者所患的遗传病。(1)色盲基因在 X 染色体上,白化病基因在常染色 体上,所以图 1 所示细胞的基因型是 AaXBXb,其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AXB、aXb、AXb、 aXB,其中 aXB、aXb、AXb 带有致病基因。(2)图 2 为某家族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 由系谱图中Ⅱ5(正常)与Ⅱ6(正常)婚配,所生Ⅲ11(女孩)患病可判断Ⅲ11 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于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判断Ⅲ11 患白化病,进一步判断Ⅱ4 患白化病,又 因为另一种遗传病为色盲,所以判断Ⅱ7 患色盲。结合以上分析可推断:仅从白化病方面分析, Ⅰ1 和Ⅰ2 的基因型均为 Aa,则Ⅱ8 为纯合子(AA)的概率为 1/3;仅从色盲方面分析,因为Ⅱ7 患色盲,故Ⅰ1 和Ⅰ2 的基因型分别为 XBXb 和 XBY,Ⅱ8 为纯合子(XBXB)的概率为 1/2。综上所 述,Ⅱ8 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3)若Ⅲ9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由于Ⅲ9 为色 盲患者,则其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是 XbXbY。因其父亲不患色盲,所以其父亲与色盲有关的 基因型是 XBY,因此Ⅲ9 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色盲基因携带者),且从他母亲那里得到 两个含有色盲基因的 X 染色体。 答案:(1)aXB、aXb 或 AXb (2)色盲 1/6 (3)母亲 由于Ⅲ9 患色盲,其父亲不患色盲, 其母亲是携带者,因此Ⅲ9 从他母亲那里得到两个含有色盲基因的 X 染色体 5.(2019·山东济南模拟)毛囊性鱼鳞病、秃发、畏光综合征(IFAP)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 的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以非瘢痕性无毛发或毛发稀疏,严重畏光及毛囊性角化过度为三 大特征性表现。IFAP 最初被认为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近年来,随着更多病例的发现和 研究的深入,IFAP 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观点被提出,该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至 今不清。回答下列问题。 (1) 在 没 有 外 来 因 素 的 影 响 时 , 基 因 突 变 也 会 由 于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发产生。 (2)若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某家族中一 男性 IFAP 患者的母亲、外公、奶奶以及他的两个叔叔都是该病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正常,则 该 病 的 遗 传 更 可 能 符 合 题 干 中 提 到 的 哪 种 方 式 ? __________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遗传病的遗传符合上述遗传 方式,该患者和一个正常女性婚配,其子女的患病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地区有一定数量的该病患者,但无法得知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欲判断 IFAP 到底 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请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及判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熟悉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但是 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基因突变也会由于 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自发产生。(2)由题干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本小题就是根据题中给的信息来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更符 合这两种中的哪一种,这需要根据这两种遗传方式的遗传特点来分析: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患者的奶奶患该病,所以奶奶的所有儿子都会患该病,但是患者只 有两个叔叔患该病,其父亲并没有患该病,说明该病不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该病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该患者的母亲患该病, 父亲不患该病,因此该患者为杂合子,若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则该患者的基因型为 Aa; 其和正常女性(aa)婚配,子女中基因型是 Aa(患该病)的概率是 1/2,基因型是 aa(不患该病)的概 率是 1/2。(3)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患病人数,且女性患 者的儿子必患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男女患病率基本相等。 答案:(1)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 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两空顺序可调) (2)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 若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患者的父亲一定患该病 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1/2 (3)统计患者中男女人数,若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则应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若男女患者人数接近,则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心悸、 出汗、进食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伴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请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成人的血液中,当甲状腺激素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为维持其浓度在正常范 围内,机体内将会发生的调节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亢”病人出现进食增加、心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射性 131I 可用于“甲亢”的治疗,利用该疗法时,131I 的剂量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 样 可 以 有 效 地 破 坏 甲 状 腺 腺 泡 上 皮 而 不 影 响 邻 近 组 织 ,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正常成人的血液中,当甲状腺激素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其对下丘脑和垂 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甲状 腺激素的分泌,以维持甲状腺激素浓度在正常范围内。(2)根据题干信息知“甲亢”病人的一 系列症状是由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因为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 谢并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甲亢”病人会出现进食增加、心悸的现象。(3)I 是合成 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由于甲状腺细胞细胞膜上有相应的载体,能选择性地摄取 131I,而其他细 胞的细胞膜上无相应载体,不能吸收 131I,所以用放射性 131I 治疗“甲亢”,可以有效地破坏甲 状腺腺泡上皮而不影响邻近组织。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并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甲状腺细胞细胞膜上有相应的载 体,能选择性地摄取 131I,而其他细胞的细胞膜上无相应载体,不能吸收 131I 7.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异常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 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部 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衰老的线粒体可在自噬体内被降解,该过程利用了溶酶体中的__________酶。 若 利 用 同 位 素 标 记 法 验 证 “ 自 噬 体 中 的 酶 来 自 高 尔 基 体 ”,则 实 验 现 象 应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若抑制肝癌发展期大鼠的细胞自噬,其肿瘤的体积和数量都比没有抑制细 胞自噬的对照组小,说明在肝癌发展期,细胞自噬会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肿瘤 的生长,结合图中自噬过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若利用同位素标记 法验证“自噬体中的酶来自高尔基体”,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追踪放射性物质的 转移途径,可发现被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依次出现在高尔基体、溶酶体、自噬体中。(2)分析 题干,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细胞自噬过程中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特别是对于癌细胞这种代谢旺盛的细胞,细胞 自噬对其增殖和生长是有利的,自噬过程的降解产物可以作为癌细胞代谢的原料,所以在肝 癌发展期,细胞自噬会促进肿瘤的生长。 答案:(1)水解 被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物质)依次出现在高尔基体、溶酶体、自噬体中 (2)促进 癌细胞可利用自噬过程的降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 殖和生长的需要(答案合理即可) 8.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 害的一种疾病。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乙 肝 病 毒 不 直 接 损 害 肝 细 胞 , 乙 肝 病 毒 在 感 染 肝 细 胞 后 , 主 要 通 过 机 体 的 _________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引起肝组织损伤。乙肝病毒可以作为抗原刺激 T 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细胞,使被病毒入侵的肝细胞裂解死亡。 (2)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外衣壳蛋白。简 述乙肝疫苗具有降低 HBV 感染风险功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前小明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注射了乙肝疫苗,自身也存在乙肝抗体,但现在他仍感染了 乙肝病毒。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毒,却不能抵御 HIV,主要原因是 HIV 主要侵染并 破坏人体的________细胞。 解析:(1)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主要通过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肝组织损伤;T 细 胞被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其中效应 T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 使被病毒入侵的肝细胞裂解死亡。(2)根据题中信息,乙肝病毒外衣壳蛋白可作为抗原引起机 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 体后,机体会通过二次免疫快速产生更多抗体,进而将抗原清除,降低 HBV 的感染风险 接 种乙肝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浓度下降,这样就不 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小明仍感染了乙肝病毒。(3)HIV 主要侵染并破坏人体的 T 细胞,使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所以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毒,却不能抵 御 HIV。 答案:(1)细胞 效应 T (2)乙肝病毒外衣壳蛋白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后,机体会通过二 次免疫快速产生的抗体,进而将抗原清除,降低 HBV 的感染风险 接种乙肝疫苗后,随着时 间的推移,体内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浓度下降,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 的感染 (3)T 高考命题热点练 6 命题情景趋向、健康、科学、生态 一、选择题 1.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 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 “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 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B.“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血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 解析:D [据题分析可知“癌症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 行加工,A 正确;“癌症蛋白”可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说明癌症蛋白可能影响了血管上皮细 胞中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正确;“微泡”是一种具膜小泡,其可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 正确;新生血管的异常形成与血管上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细胞分裂会加快,细胞周期变短,D 错误。] 2.(2020·安徽合肥模拟)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天然病毒 M1 能选择性地 感染并杀伤多种癌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其主要机理可能是 M1 的选择性攻击依赖于 对 ZAP 蛋白缺失的识别,而人类的癌细胞普遍缺乏 ZAP 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癌细胞的产生 B.ZAP 蛋白是由天然病毒 M1 的遗传物质在癌细胞中控制合成的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其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D.正常细胞有 ZAP 蛋白可能是天然病毒 M1 对其无毒副作用的原因 解析:B [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 正确;由题干信息“人类 的癌细胞普遍缺乏 ZAP 蛋白”可知,ZAP 蛋白应该是受人类自身基因控制,并在正常的细胞 中合成的物质,而不是由天然病毒 M1 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B 错误;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 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因此其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C 正确;因为 M1 能选择性 攻击 ZAP 蛋白缺失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所以可推测正常细胞上有 ZAP 蛋白, D 正确。]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2018 年 3 月 14 日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他患有肌萎缩侧索硬 化,即“渐冻症”。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于突变的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从而阻碍 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也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 细胞)分化成前驱 细胞,然后将其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功能干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种类增多 B.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的多种细胞中核酸相同,蛋白质却不完全相同 C.阻断神经元中相关毒蛋白基因的表达,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D.植入神经干细胞,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症 解析:B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A 正确;核酸包括 DNA 和 RNA 两大类,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 相同,RNA 和蛋白 质不完全相同,B 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该病是由于突变的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 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可知,阻断神经元中相关毒蛋白基因的表达,可起到良 好的治疗作用,C 正确;植入的神经干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运动神经元,可能使受损的 运动功能得到恢复,D 正确。] 4.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肺疾病,有研究显示其机理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异常 增多,通过信号蛋白(Smad3)抑制端粒酶基因(TERT)的表达,导致端粒缩短而出现异常的细胞 衰老.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TGF­β 数量异常增多引起细胞衰老的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 C.阻断组织细胞内 Smad3 受体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延缓细胞衰老 D.端粒变短后,细胞活动会逐渐变得异常解析:B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是细胞衰老的特征,A 正确;由 图可知,当 TGF­β 数量异常增多引起细胞衰老后,细胞衰老通过控制“纤维细胞增生”进而“促 进”TGF­β 再次增多,这一调节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 错误;若 Smad3 受体基因的表达被 抑制,则 Smad3(信号蛋白)就无法抑制 TERT 基因的表达,从而可延缓细胞衰老,C 正确;端 粒位于染色体的末端,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的长度都会缩短一截,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 DNA 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D 正确。] 5.(2019·河南洛阳模拟)生物学知识常与生活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作用,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吞噬细胞能吞入并分解进入人体的硅尘,从而防止硅肺病的发生 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解析:C [饮食过程中过多地摄入胆固醇,其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淀,造成血管堵塞, 危及生命,A 错误;人体细胞中溶酶体内没有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能破坏溶酶体膜,使溶酶 体内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人患硅肺病,B 错误;患急性 肠炎的病人,在丢失大量水分的同时,无机盐也会大量丢失,因此在给病人补水的同时也应 补充无机盐,C 正确;鸡蛋煮熟后,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松散、伸展,容易被蛋白酶 水解,D 错误。] 6.某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与抑郁症相关的关键成分——X 细胞合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9(FGF9),这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在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含量远高于非抑郁症患者。结合所学 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GF9 通过胞吐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并作用于靶细胞,属于细胞间直接进行信息传递 B.FGF9 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流动性 C.可通过抑制 X 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 D.抑郁症患者大脑中含有较多 FGF9 的根本原因是 X 细胞中合成该物质的酶的活性较高 解析:C [“FGF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为一种信息分子,由 X 细胞合成,作用 于相应的靶细胞,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属于细胞之间的间接信息传递,A 错误;细胞膜的功能 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错误;FGF9 是 X 细胞合 成的一种分泌蛋白,抑制 X 细胞的核糖体功能可减少 FGF9 的合成,从而治疗抑郁症,C 正确; 抑郁症患者大脑中 FGF9 较多的根本原因是 X 细胞中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增强,D 错误。] 7.2018 年 11 月 26 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 生,这次基因手术靶向修改的是 CCR5 基因,而其编码的蛋白质是 HIV 入侵机体 T 细胞的主 要辅助受体之一。消息发布后不久,国内多位科学家联合发表声明表示强烈谴责,称实验存 在严重的生命伦理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 的遗传物质可以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 B.HIV 能侵入人体 T 细胞,是因为 T 细胞的 CCR5 基因进行了表达 C.基因编辑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D.基因编辑技术一旦推广,可能会改变人类基因库,影响生物多样性 解析:A [HIV 属于 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为 RNA,RNA 逆转录产生的 DNA 可整合 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A 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CCR5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 HIV 入 侵机体 T 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故 HIV 能侵入人体 T 细胞,是因为 T 细胞中 CCR5 基因 进行了表达,B 正确;基因编辑技术可靶向修改基因,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C 正确;在本题 中,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了 CCR5 基因,该技术一旦推广,可能会改变人类的基因库,从而影 响生物多样性,D 正确。] 8.(2019·黑龙江哈尔滨模拟)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 营养,导致其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使疟原虫因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 疟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噬泡排出虫体的过程需要不同生物膜之间的融合 B.疟原虫内自噬泡的形成与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关 C.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的速率明显下降 D.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疟原虫细胞内能量的供应机制受到影响 解析:C [疟原虫体内形成的自噬泡与其细胞膜融合,从而将疟原虫的胞浆定向运送到 虫体外,该过程与不同生物膜的融合有关,A 正确;由于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蛋 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自噬泡的形成与生物膜的流动性 有关,B 正确;根据题中“它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等信息可知, ①无法知道青蒿素对细胞的影响,②青蒿素对疟原虫的能量供应有影响,故 C 错误、D 正 确。] 9.2017 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揭示了生物钟的分子调控机制。他们研究发 现,果蝇中的 per 基因有活性时转录并翻译出 PER 蛋白。另一种 tim 基因也参与了调控,夜晚, tim 基因表达的 TIM 蛋白与细胞质中累积的 PER 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进入细胞核,抑 制 per 基因的表达,形成了昼夜节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机体对生物节律的调控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PER 蛋白和 TIM 蛋白的复合体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C.per 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该分子调控机制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对一关系 解析:D [PER 蛋白与 TIM 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体是大分子物质,需要通过核孔进入细 胞核(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然后抑制 per 基因的转录,说明该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A、B 正确;由图可知,per 基因位于细胞核中,因此其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 正确;根 据题干信息可知,生物钟的分子调控机制至少受 per 基因和 tim 基因控制,即生物钟的分子调 控机制至少受两种基因控制,由此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D 错 误。] 10.(2019·广东深圳模拟)人体除了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 钟,如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生物节律调控有关的中枢存在于脑干中,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 B.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 C.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相关基因不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 D.若小鼠肝脏生物钟相关基因被敲除,小鼠一定会出现高血糖 解析:B [调控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且下丘脑中存在内分泌细胞,A 错误;肝脏 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进而导致血糖浓度异常,因此,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 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B 正确;人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来自同一细胞(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此,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也存在主生物钟相关基因,C 错误;题干只是给出“肝脏生物 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但不能确定具体作用机制,因此,无法得出“若小鼠肝脏生物钟相 关基因被敲除,小鼠一定会出现高血糖”的结论,D 错误。] 11.(2019·广东深圳模拟)2019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聚焦污染”,就是希望人们尊重自 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野生动植物基因具有多样性的含义是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解析:B [物种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基因不同,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这也是基因 多样性的含义,A 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形成新 物种,B 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等,C 正确;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把受灾地区的珍稀 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D 正确。] 12.“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 工程。如表所示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演替时间(年) 优势物种 主要物种 5 荻 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 10 牡荆 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 20 刺槐 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等 A.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其演替速度快于冰 川泥上的演替速度 B.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和乔木阶段,垂直方向上逐渐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 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在确定群落的丰富度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D.“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解析:C [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其演替速度通常低于次生演替,A 正确; 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历经“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 层越来越明显,从而提高了植物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B 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指的是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需要调查的是“物种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C 错误;“绿水青 山”的生态功能可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上,即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 节气候等方面,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北京人大附中模拟)产前诊断是优生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的羊水检查是针 对孕妇进行的一种检查手段,主要检查羊水和羊水中胎儿脱落的细胞。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 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羊水生化检查等,以确定胎儿发育程度和健康状况,并诊断胎儿是否 患有某些遗传病。图甲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图乙是某患者家系遗传系谱简图。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若需检测胎儿是否患有 21 三体综合征,需要先从母体中采集羊水,获取胎 儿细胞,然后进行__________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后者,最好选取__________期的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鉴别。 (2)某次羊水检查中发现一男性胎儿(图乙中的Ⅲ10)表现正常,但调查却发现其姐姐(图乙中 的Ⅲ9)患有某种遗传病(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请根据图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Ⅲ7 与Ⅲ9 婚配,则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 ③若Ⅱ5 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医生将该家系中部分成员 A、a 基因所在的 DNA 分子进行处理,电泳结果如图丙所示。 由 电 泳 结 果 分 析 可 知 , 该 胎 儿 是 否 患 该 种 遗 传 病 ? __________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甲,若要检测胎儿是否患 21 三体综合征,需要采集胎儿的细胞,通常是 从母体采集羊水,羊水中含有脱落的胎儿细胞,采集的羊水要经过细胞培养,然后再选择处 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2)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Ⅱ5 和Ⅱ6 患病, 而Ⅲ10 正常)且“父患生女正常为常显”(Ⅱ3 患病,Ⅲ8 正常)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Ⅲ7 基因型为 aa,Ⅲ9 基因型为 1/3AA、2/3Aa,二者婚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 概率为[(1/3)×1+(2/3)×(1/2)] ×(1/2)=1/3。对比分析遗传系谱图和电泳结果可知,患者均含 有 DNA 片段 F,而正常个体均不含该片段,而胎儿也具有 DNA 片段 F,说明胎儿患该遗传病。 答案:(1)细胞培养 有丝分裂中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3 是 胎儿具有该病患者Ⅰ2、 Ⅱ3、Ⅱ5 都具有而其他正常个体都不具有的 DNA 片段 F 14.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日本的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用 于治疗癌症的免疫调节抑制策略。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 疫力,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PD-1 抑制剂包括 PD-1 抗体和 PD-L1 抗体,是一类免 疫治疗的新药,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阻断 PD-1 蛋白和 PD-L1 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 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会帮助恶性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是典型的“金蝉脱壳”(如图 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肿瘤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形成的, 其 中 抑 癌 基 因 的 作 用 是 __________ ; 细 胞 癌 变 后 , 易 在 体 内 分 散 和 转 移 , 这 是 由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减低。从免疫学角 度分析,肿瘤细胞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但因为有免疫系统的“常态式”检查及时“处决”, 机体才能保持健康,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3)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蛋白可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导致 T 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攻击,最终诱导免疫逃逸。针对此发现科学家研发了治 疗癌症的新药物 PD-1 抗体,由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这种药物会有何副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 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 低,这是癌细胞的特征之一;肿瘤细胞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因此,肿瘤细胞属于抗原。 (2)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但机体保持健康,说明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够清 除一些癌细胞。“检查”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及时“处决”体现了免疫系统的“清 除”功能。(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蛋白和 PD-1 抗体都可与 T 细胞 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而 PD-1 抗体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后,可阻断肿瘤细胞 表面的 PD-L1 蛋白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结合,从而使 T 细胞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 若抗体过量或过度发挥作用,可能会引发机体免疫功能过强,从而出现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 病等。 答案:(1)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抗原 (2)监控和清除 (3)PD-1 抗体通过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来阻断癌细胞表面的 PD-L1 蛋白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使 T 细胞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答案合理即可) 免疫系统可能被过度激 活,导致人体患自身免疫病或过敏 15.(2019·河北衡水模拟)稻田养鸭技术是利用水稻田中水多的特点以及鸭子戏水、食杂 草、食虫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成水稻—鸭子互利互补的农田环 境的一项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稻的一种有效途径,可实现稻、鸭双丰收。稻农形象地将稻 田中的鸭子称作“减毒禽”“杀虫禽”“除草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杂 草 与 水 稻 之 间 存 在 __________ 关 系 , “ 除 草 禽 ” 可 以 使 水 稻 得 到 更 多 的 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资源。从“杀虫禽”的角度看,稻田养鸭__________(填“延长” 或“缩短”)了食物链,提高了稻田的稳定性,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毒禽”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由于稻田养鸭期间,一只鸭子排泄在稻田里的粪 便在 10 kg 以上,不上化肥为水稻减去一“毒”;结合鸭子的除草和杀虫作用,稻田还可不施 __________,这又可为水稻进一步减“毒”。(3)养鸭的“浑水”效果也不容小觑。鸭子搅动田水增加了水稻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既 能促进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促进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能使稻农获得更多的产品。 解析:(1)杂草与水稻可争夺阳光、无机盐、二氧化碳等,这属于种间关系中的竞争。稻 田养鸭可以在“水稻→虫子”这一营养关系的基础上增加鸭子这个营养级,使稻田生态系统 的营养结构更复杂。鸭子可以吃虫,使易遭受病虫害的稻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2)鸭子取食 杂草后,可不用向稻田喷灭(除)草剂,鸭子吃虫后,可以不用向稻田喷农药,鸭子产生的粪便 被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水稻利用,所以可不用向稻田中施化肥。(3)鸭子搅动田水增加了水稻根 部细胞的有氧呼吸,使根部细胞产生更多的能量,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根部细胞对无机盐 的吸收;同时,还能促进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1)竞争 阳光、无机盐、二氧化碳(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延长 稻田食物链单一, 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食物链中增加鸭子这个营养级后,使营养结构更复杂,稻 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答案合理即可) (2)(灭草剂和)农药 (3)根系的生长发育(或“根对无机 盐的吸收”) 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