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二校2020届高三语文9月联考试题(Word版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荆门二校2020届高三语文9月联考试题(Word版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龙泉中学、宜昌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 9 月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 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 现以文化人。 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 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 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 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 现。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 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 然成风。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 厚而薄责于人”。对己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 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 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 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 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 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 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 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 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先 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 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 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 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摘编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思想中的“仁”这一概念有丰富的伦理涵义,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 B. 在塑造人品方面,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臻于至善之境。 C. 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进行转化和发展,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D. 正因为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基础,论证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 B. 文章援引《论语》记载的孔子家马棚失火故事,说明中华文化很早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C. 文章关于自然观的论述,将中西方观念进行对比,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 D.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可以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更好地实 现以文化人。 B.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使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相 得益彰,符合时代要求。 C. 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而庄子却不一样,他认为世间所有生命不存在 本质上的不同。 D. 天地人三才之道,同时强调人和自然的重要地位,其中人道顺从天道的主张对当今社会发 展更有意义。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 A 项原文中 是“礼的精神内核是‘敬’”,并不是“仁”;C 项我们要转化和发展的是“其中体现的思想精 华、优良品格”;D 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 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不是“中华人文精 神的伟大”的原因,是表现。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 较,得出答案。本题中 C 项中“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曲解文意,原文“这与 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目的应是论证中西方观念的不同,而非突出中西方哪 个更优越。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 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本题中 C 项曲解文意,原文“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 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 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孟子所说的亲人之爱、人类之爱、万物之 爱同庄子一样并没有等级差别。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 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 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 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 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 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 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 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 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 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 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 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 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 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 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 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 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是指沿长江附近的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具有 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 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 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全面推进 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区域,也是全国除了沿海开放区以外,经济密度最 大的经济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 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 15 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 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材料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保护好 母亲河,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就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 创新之路。长江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以往,长江流域走的是依靠 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来发展的粗放式发展之路,具有不可持续性。随着党中央以生态和环保 为核心布局长江经济带建设后,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成为了发展的核心理念。2016 年 1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更加坚定了长江经济带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只 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生产巨大的生态效益,才能解决长江流域内人口、资源 和生态的矛盾,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才能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 在生态保护方面,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统一部署、强化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提 出的新发展理念,走好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是要建立健全长江 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流域内污染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规划长江岸线 利用、合理布局路、岸、产、城的空间发展、保护长江流域的滩涂湿地。在经济发展方面,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创新绿色发展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 洁能源产业,用好长江流域的黄金水道,实现江海联运和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社 会发展方面,通过异地搬迁、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制度等解决好人地矛盾、人口与环境的矛 盾;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 服务均等化等提升长江流域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只有尊重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 会规律,才能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节选自《中国环保在线》、《中国建设网》) 材料三: 长江经济带概况及发展蓝图 (摘自中国经济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生态地位重要,预计 10 多年以后,将基本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 B. 长江经济带可以被打造成世界上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因为它拥有 诸多资源优势。 C.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等 11 个省市,面积约 20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21%,人口和 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四成。 D. 预计到 2020 年,长江经济带森林覆盖率将达到 43%,城镇化率将达到六成以上,水质优良 比将达到四分之三以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 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B.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只要以生态和环保为核心布局,就能摆脱依靠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来发 展的粗放式发展之路。 C. 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 提。 D.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新发展理念,需要重视宣传教育,将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6. 请依据材料概括国家大力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原因。 【答案】4. A 5. B 6. ①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②长江经济 带综合实力强,战略支撑作用大。③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 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保护好母亲河,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就必须大力建设长 江经济带,就必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来建设长江经济带。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将基本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错误,转述是偷换词语,原文是“功 能完备的长江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 “ 全面”是各个方面的总和、完整的意思,“基本” 是大致的意思。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 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 行比对。 B 项,“就能摆脱依靠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来发展的粗放式发展之路”错误,原文为“生态优 先和绿色发展成为了发展的核心理念”,只是理念“成为了”,选项中为“将”,变“己然”为 “未然”。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 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 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材料一中“长江经济带是指沿长江附近的经济 圈,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即长江经济 带本身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 大的区域之一”,即实际上的经济特点;材料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保护好母亲河,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长江经济 带的发展就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长江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自 然资源优势”,即长江的固有优势即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必要性。据此分点概括。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魂 杨建 (1)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 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 器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 (2)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 酒,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 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 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 是不理睬。 (3)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 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 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 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 瞧我。 (4)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 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 头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 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5)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 己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 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 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6)六爷从此再也没有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很知足。村人们一边 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 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住的岁数,也没有歇手的打算。 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 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7)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 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 六爷都这个样子。 (8)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 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 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 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 (9)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 奶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10)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 上了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 爷这是要干啥去呀?” (11)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 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 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12)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 石雕上。 (13)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雕惊住 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 “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 B. 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传统匠人的典型形象,生动表现出人物 性格的独特神韵。 C. 小说中以别的工匠与六爷进行对比,别的工匠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 年,但六爷完全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尚品质。 D. 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 爷的个性古怪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8.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试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答案】7. D 8. ①从情节方面考虑,“我”是小说的线索,通过“我”将六爷给人凿石、 痛心石器被弃被卖、为自己凿石像等情节串联起来,使情节集中紧凑。②从人物方面考虑,“我” 是六爷人生际遇的的见证者,“我”的叙述增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真实性。③从主题方面考虑,“我”的见闻、感受,烘托六爷精湛的技艺和淳朴高尚的品质,凸显了六爷对石艺的痴 迷和献身精神,深化小说的主旨。 9. ①从“我”的角度来看,小说结尾通过写“我”看到六爷雕刻的自我形象时的震撼,来表 现对六爷毕生追求石刻艺术的敬佩之情。②从六爷的角度来看,小说结尾六爷那件尚未完成 的石雕的,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正是六爷对石艺喜爱甚至痴迷的表现,凸显六爷对石 刻艺术的执著。③从主题上看,结尾未完成的石雕体现作者对传承传统工艺的呼唤,同时引 发读者的思考,深化小说的主旨。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 项,“表 现了六爷个性偏执、难以亲近的性格特点”错误。结合“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 六爷不理睬我”“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 睬”“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 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等分析,主要是表现了六爷 高贵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小说结构、人物形象、 主旨等方面来分析,常见的思考角度有: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 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 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结合我和六爷的对话,以及文末我见证的六爷的石 雕等分析,“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串联文本的故事情节,使行文更紧凑。结合“我问:‘六 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使您的手 藝嘛!’六爷还是不理睬”“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有何用, 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 等分析,以我和六爷的对话,表现六爷的淳朴和对石头雕刻的痴迷,精益求精等。结合“我 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 露天外,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我 看了这架式,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我上山看到那凸凹不平的石场里,六 爷正在夕阳的余辉下,神情肃穆地在挥锤凿石。六爷赤着上身,那古铜色的皮肤在夕阳下油 亮油亮的,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辉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 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我 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刻惊住了,六爷雕刻 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辉下,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等分析,“我”见证 石刻手艺的衰落,见证了六爷的失落,“我”看见那尊“六爷”石雕,凸显了六爷对石艺的 痴迷和献身精神,深化小说的主旨。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 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 望。结合“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 余辉下,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分析,正是六爷对石艺喜爱甚至痴迷的表现,是六爷对 传统工艺的传承。结合开头“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及标题“石魂”分析,照应开头 及标题,使文章结构紧凑。结合文本后半部分内容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石雕技艺一 步步在消退,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六爷以这样的形式走完自己的人生,引发人们的思考, 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如传承传统工艺、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手艺人等。“他 在夕阳余辉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凿的造型”,正是作者呼吁传承保护传统工艺的心声。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 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 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 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 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 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 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 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 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 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 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 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 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 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太子临朝 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 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 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 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 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 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①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 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之地②,洪先 拒不听。乔微讽之,洪先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 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注】①严嵩,明代大奸臣,擅专国政达 20 年之久。②地,有说情的意思。 10. 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 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 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 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 人”即可印证。通过会试考试的贡士方有资格参加殿试,会试一般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 闱”。 B. 王守仁,别号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道、佛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C.遭忧,亦称“丁忧”,指遭父母之丧,往往指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东汉以后朝廷官员在 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D. 嘉靖,是嘉靖皇帝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新君即位必须改 变年号,称为“纪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上不在任内改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 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 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碰上饥荒之年,他提出了很好的 建议,因而得到了数十石粟米的奖赏。 C. 罗洪先为人孝顺。考中进士以后并没有立即做官,而 过了两年才去任职。替父亲守丧, 遵循礼法,坚持三年;遇母丧事,同样认真对待。 D. 罗洪先正直淡泊。他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 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权衡处理,有关部门就委托他来处理。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 (他),(他)都极力推辞。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 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 “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是官职、人名,并列关系,之间断开,“文华殿”做“出御” 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文华殿”后断开,排除 ACD。 的 是 的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会试一般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错误,乡试,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 举人。每三年一次,又叫乡闱,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会试, 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 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 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 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 项,“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因而得到了数十石粟米的奖赏”错误,粮食是友人拿出来救济 用的,并非对于他提出建议的奖赏。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宿弊”,“积久的弊病”; “所司”,“有 关部门”。(2)中“挽”,引;“拟”,打算;“假”,假托。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 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 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 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 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 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 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 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 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 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 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 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 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 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 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 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 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率领友人亲自拿出救济。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 官惊慌失措。逻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 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 辞。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有富人犯罪 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 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 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 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 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以景 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 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 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 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D 15. (1)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 暗含年华流逝之意。(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 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3)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 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4)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 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5) 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 失地。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结合诗歌分析,把握正误。D 项,“暗含诗人的软弱”错 误,选项用语太重,从词中来看,“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只是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是针对全 篇设题,然后要根据词的标题、注释、词中的景物和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答题模式 如下:从……中流露出因……而……的情感。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 开头两句“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 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 跎、青春不再的感慨;“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 斛愁”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紧接 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 何况人;“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的诗意,“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化用范蠡的典故,寄寓田园之思;“谁是中州豪 杰”,答语很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无奈,请助我浪迹江湖的舟楫, 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 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笔调顿挫, 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 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 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 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 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 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 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为国家命运而思考,渴望施展才华、报效国家……深沉的爱国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学长河。文天祥于《过零丁洋》中以“①___,②__”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以比喻的方式 描写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凄凉;屈原则在《离骚》中以“③__,④___”表明即使自己身体被 肢解,也不会改变理想;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以反问收束全篇,此反问的后 两句“⑤____,⑥___”借廉颇自比,抒发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 慨叹……在建国 70 周年之际,再次感受这些历史名人的爱国情怀,于我们有着深远的意义。 【答案】 (1). 山河破碎风飘絮 (2). 身世浮沉雨打萍 (3).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 岂余心之可惩 (5). 廉颇老矣 (6). 尚能饭否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 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 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飘”“惩”“廉颇”等字,默写时 要写准确。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 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 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 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 句名篇。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 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 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 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褚党人 碎”,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 里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 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 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 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 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 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 然。 B.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所致。 C.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 致。 D.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 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 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 不同。“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 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 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这里指苏东坡没有头发 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用“蓬头垢面”;“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 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失色”:失去本来 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 彩”,所以用“失色”更好。 A 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 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故 A 错误; B 项,“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 B 错误; D 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 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 D 错误。 故选: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 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前文“有了……” 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 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 B 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故 B 错误; C 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 说才华,再说气度,故 C 错误; D 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 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 D 错误。 故选: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 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 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 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 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 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划 的横线的语句属于句式杂糅。 A 项,“还有……使然”,句式杂糅,故 A 错误; B 项,“还由……所致”,句式杂糅,故 B 错误; C 项,“还是……所致”,句式杂糅,故 C 错误;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 ①_____。一是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 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②______,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 污染风险;三是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是③____,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 卫工人的氛围。 【答案】 (1). 那么,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呢? (2). 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3). 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话题 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①处根据文段核 心话题“垃圾分类”和后文中讲到的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可见此处应填“垃圾分类的好处 (益处)有哪些”;②处根据分号前的“一是将……单独分类”和后文“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 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内容可知此处应填“二是将 有害垃圾分类出来”;③处根据下文中“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可以推出此处应填“普 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 21.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总共不超过 30 字。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 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 2758 亿美元,是 1995 年的 32 倍。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 年 1 月,美国对中国出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 7.9%,而对中国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 22.5%。截至今年 1 月,中 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兴业研究指出从研究与开发绩效来看,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 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 年中国研 发支出强度为 2.1%,仅低于美国 0.7 个百分点。 【答案】原因一: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持续扩大)或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原因二:美 国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或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压缩语段。解答本题 考生需要先甚好题,题目要求“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本材料有两段,每段 一个重点,即一个原因。考生需要从现象抓住本质,如第一段列举了许多数据,“2017 年中 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 2758 亿美元,是 1995 年的 32 倍”旨在说明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 或者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这是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原因之一。第二段“中国研发支出已 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研发支出 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 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 2.1%,仅低于美国 0.7 个百分点”可知中 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成为了美国的威胁。美国和中国 打贸易战就是为了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 悲哀,笑脸将代替哭脸,富裕将代替贫穷,康健将代替疾病,智慧将代替愚昧,友爱将代替 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 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 等的携手了。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 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 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以上是方志敏在红军长征途中不幸被捕后,写于狱中的《可爱的中国》的片段。在今天读来, 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答案】青年要有青云之志”。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对于未来的中国有着准确的预言,我们青年人生活在这美好 的社会中,更应该有感于方志敏那睿智的判断,热爱祖国,并为之而奋斗。“志合者,不以 山海为远。”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年们,正在崛起着! 有人将改革开放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如今,面临新一个“数百年未有之变 局”,所有人的目光,一同交织在了青年人的身上,作为时代的奋斗者,青年无疑占据着最大 的优势,有资源,有思想,有心底汹涌不止的热血,有冲破天际势不可挡的勇气,热血如斯, 抱负如斯,何以惧山海之远? 前有马云把握时机,一手打造阿里巴巴的江山,后有 B 站 CEO 陈睿奇思妙想,共聚青年 人的盛会。无数的热血在中国企业这条血脉下涌动着,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奇迹,这场属于青 年人的商业搏击,正在改革开放的巨浪中激烈进行着,也正因如此,青年人们一手翻覆了一 片天地,诚如毛泽东在青年大会上提及的“青年的奋斗精神”,这就是奋斗,青年人理应有这 样的奋斗精神,让中国的创业创新,形成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 正如圣埃克絮佩里所言:“真正的事物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青年人理应走出加达默尔 所言的“前文本世界”,通过踏实的态度,去寻找青年人在新时代的意义。什么是走出前文本 世界?就是要让青年人有创新意识,不拘囿于原本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是积极的寻找一种突 破,达到一种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诚哉是言也。创新创业,也是真正能改变 原有格局的事情,我们应如史怀哲笔下的“狮子般雄心的年轻人”,在大数据时代下投入新行 业的怀抱。 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青年人更应扬帆远航,40 年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青年已然愈加自信,愈加有能力做时代的肩负者,中国青年,不论是在中国的舞 台,还是在世界的舞台,都有了光芒乍现的一刻。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如今的“世界范” 青年,道阻且长,但每一个青年,都会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努力做好中国青年的新标签, 新风范。 生逢其时,也应重任在肩。我们作为新青年,作为中国薪火的赓续者,终将在新时代背 景下乘风破浪,浩荡千里。 薪火相传,力不知火尽。青年有梦,应肆意奋斗追逐,为了自我发展,为了国家繁荣昌 盛。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 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 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中方志敏写于狱中的遗著《可爱的中国》的 片段,我们在今天读来,不觉惊叹于他的“预言”之准确,赞叹他的睿智。我们作为新时代 的新青年应该有感于方志敏对信仰的坚贞和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热爱,我们应该为了祖国母亲 的更加繁荣富强而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 【立意】青年要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做出自己的贡献;奋斗吧,青春;为奋斗的青 春点赞;不负青春,不负祖国等等。 【结构】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自己的感受“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 年们,正在崛起着!”正文部分列举青年的奋斗史,如马云、陈睿;还有引用名人名言进行 论证以及结合现实的道理论证。结尾号召青年应在新时代背景下乘风破浪,浩荡千里。薪火 相传,力不知火尽。青年有梦,应肆意奋斗追逐,为国家繁荣,为自我发展。 【素材】1. 为梦想和理想奋斗不是只靠三分钟 热度就可以使之实现的,需要的是持之以恒 的态度,不轻言放弃的毅力和奋斗不懈的精神来把梦想浇灌,梦想才会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奋斗吧,少年!趁你还年轻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奋斗吧,少年!奋斗的汗 水去把梦想的花朵浇灌。 2. 郭德纲说过:“我小时候家里穷,那时候在学校一下雨,别的孩子就站在教室里等伞,可 我知道我家没伞啊,所以我就顶着雨往家跑,没伞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像我们这样没背 景、没家境、没关系、没金钱的,一无所有的人,你还不拼命工作,拼命奔跑吗?”从此, 我牢牢记住了一句话:“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奋斗才可以让成功的花朵绽放!” 3.“奋斗”二字,意蕴无穷。为了理想,你务实进取实干,这是奋斗;为了父母家人,你拼搏 职场,身兼数职,这也是奋斗;为了贫穷的学童再现校园,你奔走呼告,游走街头,这更是奋 斗。与其任而白白流逝,倒不如抓住它,好好利用一番。相信成功总是喜欢垂青这类人的。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 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 (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 的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 作。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