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历史试卷6(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历史试卷6(Word版附解析)

ID:238103

大小:210.8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2-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卷(六)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 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 A.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D [题干中提及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荀子和法家韩非子都主张实现国家统 一,说明古代大一统思想开始初步形成,故选 D 项;儒家主张仁政、仁义和王道,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 A 项;孟子、荀子、韩非子生活在战 国时期,此时还未完成统一,故排除 B 项;题干只是提及三个学者有思想的共同 点,不等同于各主要学派思想实现了统一,故排除 C 项。] 2.有学者指出,汉代皇室在面对郡国势力分化、瓦解中央集权的各种苗头时, 采取了有效措施,全方位、有系统地消解了宗室成员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对中央集 权的威胁。汉代皇室的这种努力集中体现为(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刺史制度 C.实行盐铁专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推行“推恩令”,消解了王国对中央 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A 项正确;刺史制度是对地方实行的监察制度; 盐铁专卖是解决中央财政困难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加强思想控制的政 策,都不是针对皇室成员威胁的举措,故排除 B、C、D 三项。] 3.下表是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表中统计数字的地域变 化反映出(  ) 时期(年份) 工程数量分布 前期(618—714 年) 黄河中下游共计 46 项,南方地区有 19 项中期(715—820 年) 江淮地区的淮南道和江南道共计 25 项 后期(821—907 年) 北方有 5 项,江南道有 19 项 A.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 B.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低 D.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D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朝从前期到后期,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地域分布向 南方转移,体现出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化,故 D 项正确;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反映 出唐朝仍然坚持传统重农政策,故 A 项错误;北方农田水利工程的减少,不能反 映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唐朝农业的发展,与中央集 权的削弱无关, 故 C 项错误。 ] 4.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 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 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 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 B [材料分两层信息,第一层是宋朝台谏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 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说明宋朝台谏官权力大,第二层是宋太祖的规定“与 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说明宋朝文人地位大大提高,综合 两层信息可知宋朝文官位高权重,这便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 B 项。] 5.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 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 要求贵贱平等。这一思潮(  ) 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 B.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C.是对理学思想的继承 D.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B [材料说明了王艮、李贽等人,主张行为自由、追求物质利益、强调心性无贵贱之分,反映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故 B 项正确;王艮、李贽的思想是传统 思想活跃的表现,而非来自西学,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故 A 项错误;该思潮 是对理学的批判,不是继承,故 C 项错误;他们的思想主要表达了对人的重视和 肯定,没有表达民主政治诉求,故 D 项错误。] 6.右图记载于 1908 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 由》。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 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 (  ) A.儿童成为新思想传播的主体 B.清政府大力宣扬宪政的思想 C.辛亥革命推动自由观念传播 D.社会上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 D [通过漫画内容可知,懵懂小孩主张“自由”,而一个老头却不愿意接受“自 由”,说明在清朝末年,社会上的进步思想与守旧思想并存,故选 D 项。] 7.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 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同时期的河南官 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税一元。”这些现象表 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 A.全盘西化 B.中西合璧 C.官方主导 D.新旧杂陈 D [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和河南各是新旧习俗代表,故选 D 项;河南较为保 守,故排除 A 项;题干未体现二者的结合,故排除 B 项;上海体现不了“官方主 导”,故排除 C 项。] 8.据统计,解放战争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 148 万人;山 东解放区先后有 59 万青年参军,还有 700 万民工随军征战。这则材料(  ) A.证明中国共产党深受人民的支持拥护 B.揭示出山东始终处于中国共产党的控制之下 C.说明晋冀鲁豫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D.体现出晋冀鲁豫解放区努力发展经济 A [材料表明,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证明中国共产党深受人民的支持拥护,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出山东人民对解放 战争的大力支持,但无法说明山东是否始终处于中国共产党控制之下,故 B 项错 误;材料没有涉及晋冀鲁豫战场解放战争形势的信息,故 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9.下表是 1960—1962 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 年份 投资金额 施工项目 积累率 1960 384 亿元 8.2 万个 39.6% 1962 56 亿元 2.5 万个 10.4% 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我国(  ) A.重大建设项目停滞 B.投资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 C.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C [从表中数据来看,1962 年相对于 1960 年,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金额、施 工项目和积累率都有很大的减少,说明对大跃进时期过热的投资建设进行了调整, 故选 C 项。] 10.1983 年 6 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 两岸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 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 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 A [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说明了两岸合作的前 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故 A 项正确;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之 一,故 B 项错误;大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 C 项错误;统一后 的台湾可以拥有立法自治权,但没有外交自治权,故 D 项错误。] 11.《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 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  ) A.超越罗马发展水平 B.实现了公平与正义 C.利于推动社会和谐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C [通过题干中所介绍《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开篇内容可知,该法学教科书 强调的是正义、诚实、公平公正等社会准则,这些内容正是社会和谐的要素,因 此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故选 C 项。] 12.18 世纪初,荷兰每年还有大约 200 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 年后则减少到 原来的 2/3,到 1795 年只剩下 1 艘,而同年英国有 500 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此 状况可折射出(  ) A.俄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 B.荷兰造船业日益衰落 C.英国经济实力高于荷兰 D.欧洲商业霸权的转移 D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 1795 年开往圣彼得堡的商船远远高于荷兰,反映 出英国逐渐取代荷兰成为新的欧洲商业霸主,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俄国进 口商品结构、荷兰造船业发展状况、英荷两国经济实力对比的信息,故 A、B、C 三项错误。 ] 1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极力宣扬通过自由主义政策实现英国产业部门 间的自然均衡。在他看来,最终的均衡甚至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均衡,而是全球 作为一个统一大市场的普遍均衡。这说明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质是(  ) A.实现世界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 B.建立英国控制的国际经济规则 C.帮助英国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 D.保障国际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B [亚当·斯密强调自由主义政策不仅能够实现英国产业部门之间的自然平衡, 还可以实现全球市场的普遍均衡,意图是将自由主义政策由国内推广到国际,实 质上是建立英国控制的国际经济规则,故 B 项正确;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主义政策服务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自身发展的需要,故 A、D 两项错误;自由主义政 策产生于工业革命开始后,故 C 项错误。] 14.“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 廉。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 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 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  ) A.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 B.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C.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D.推动电力工业的建立发展 D [材料“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 本低廉”说明是电的发明,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故选 D 项。] 15.1933 年 6 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 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捐弃前嫌,于 1936 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 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 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 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B [根据材料德意建立法西斯国家,英法美联合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民主程 度不同的国家形成不同的集团,国际关系格局改变,故选 B 项。] 16.从 1959 年起,法国采取一系列步骤逐步脱离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先是 将海军撤出北约组织,并拒绝美国在其领土储存核武器。1966 年,法国最终退出 北约组织。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 B.法国奉行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 C.西欧与美国关系初现裂痕 D.法国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退出北约组织的原因在于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和 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摆脱美国的控制,故选 B 项。]17.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 一的工具”。这是因为这次改革(  ) A.结束了分裂状态 B.为民主制的发展奠基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改变了国家贫弱局面 C [材料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中国统一的步伐,结合改革措施可知原 因在于其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 C 项;北魏孝文帝并没有结束当时中国分裂的状 态,故 A 项错误;B、D 两项与“统一”并无关联,故排除。] 18.《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 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 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C [A、B 两项表述与题干中“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不相 符,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 C 项正 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宣传的是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故 D 项错误。] 19.1917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 21 岁到 30 岁之间的男 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 B.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 C.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 D.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为了适应对德作战的需要,美国急需大量征兵,故选 A 项。 ] 20.英国政治家艾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难道我们在 1935 年就不能下更大 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如果我们下定决心,难道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从 而推迟这一场战争?我敢断言,回答是肯定的。”这说明“我们”(  ) A.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B.使国联未采取任何措施 C.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 D.延缓了战争迅速爆发A [根据材料“英国政治家艾登”“1935 年”“就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 制裁”可知,二战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故 A 项正确。 ]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第 21~23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24~25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1.(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 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 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 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实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 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 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 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贵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 按照皇帝旨意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审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 表了贵族的意志。 ——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 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 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 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南宋政府多次发行 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 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 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 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 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 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 历史原因,并概括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 象。(8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北宋、明代和清代加强皇权的措施分析; 第二小问,注意唐代三省分权、集权于上的实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和所学知识,主要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及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的 发展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从江南经济发展、货币变革等角度说明。 答案:(1)说明: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至清代军机处的设置,全国 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6 分) 评析:内藤湖南认为唐代三省制,是一种贵族政治,体现了君主与贵族的妥 协,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有利于缓和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但没有看 到三省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监督,实质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 分)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 层的流动加大;科技(如印刷术)、教育(如书院)的进步和市民文化的繁荣。(2 分) 现象:商业环境更加宽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出现了商品货币变革; 南宋至元,商业市镇崛起;海外贸易地位日重;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 货币;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日益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任意三点,6 分) 22.(15 分)美国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 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 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 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 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 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材料二 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 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美国要用外交和军事上的努力来使这些 边缘地区的国家服从其控制。这些边缘地区主要是:西欧、近东、东南亚和远东 各国。耶鲁大学教授斯皮克曼毫不掩饰地说:“谁要能占有边缘地区,谁就能统 治欧亚,谁要能统治欧亚,谁就能支配世界的命运。” ——[苏联]沙夫罗夫《局部战争今昔》 材料三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最高战略就是要维持和扩展美国的这种优势地位,越久远越好。 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试图改变它。 ——唐岚、俞晓秋《“美国 新世纪计划”介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目的及影响美 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因素。(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 国在欧洲和远东是如何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最高战略能否 实现?并说明原因。(3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并结 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 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得出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 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 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从 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进行作答,对远东从对中国的孤立、包围、封锁政策 以及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角度进行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美 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且多极化 趋势加强,故不能实现;第二小问,结合前面分析,回答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格 局即可。 答案:(1)目的:抓住世界控制权(争夺世界霸权)。(2 分) 因素: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2 分) (2)内涵: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从属于美国。(2 分) 措施:在欧洲: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实施马歇尔计划,控 制西欧;成立北约,遏制苏联。在远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外交孤立、军事 包围;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6 分) (3)不能实现。原因: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加强。(3 分) 23.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唯物史观下,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合力论”。他认为虽然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历史合力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历史合力即 是说历史是所有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其作为一个整体的产物。这些因素既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意识、文化思想 等上层建筑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也包含影响历史进程的各个主体 之间不同意识相互角力的作用,正是它们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历史的发展。 请运用上述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近代社会 转型(总体或者某一方面)的认识。(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的合力论认为,历史事件是政治、经济、社会 意识、文化思想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也包含影响历史进程的各个 主体之间不同意识相互角力的作用。运用这个观点分析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可以 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是多方面因素促成这个角度,也可以从虽是多方面,但某个 因素占主导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评分说明 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2 分)阐述史实符合材料且正确;(7 分)逻辑严密,表 述清楚。(2 分)结论明确。(1 分,但简单重复论题不给分) 一等(12~10 分)所拟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中外关联,逻辑 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 分)所拟论题接近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中外关联,逻辑较 严密,表述较为清楚。 三等(4~0 分)所拟论题偏离题意,阐述史实欠正确,表述不清楚。 示例 论题: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中外诸多主客观因素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论述: 外部因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后入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和习俗等方面影响中国,迫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传 播了资本主义,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内部原因方面,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 后兴起,中国开始从传统小农经济向近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政治上,封建专 制制度日益衰落,开始向近代民主化、法制化发展,先后出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 命;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传入,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从思想上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其指导 思想,推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外交、教育、军事、社会生活和习俗也逐渐近代 化。 结论: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世界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由列强入侵引发的中国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历史过程,是内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中国近 代社会的转型从多要素多方面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以有力实证恩格斯 历史“合力论”。)(12 分) 其他示例论题 论题 1: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由中国自身因素主导而 主动开启的。 论题 2:中国近代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是中外因素合力开启 和推动的。 论题 3: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转型是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后,多种因 素曲折、复杂、长期变化的结果。 24.(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 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 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 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 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 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 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 识。(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认识。(9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构成了中国现 代化的起点”加以说明。根据材料二信息“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 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加以说明。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两者的认识 角度不同。第(2)问,要结合戊戌变法的起点意义并从思想、政治体制方面来思考。 答案:(1)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1 分)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 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 分)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1 分) 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 现代化的起点。(2 分) (2)认识: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 的近代化;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 播;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9 分) 25.(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西战争是 1898 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 对西班牙进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海权理 论创始人马汉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而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 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西班牙早已衰 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 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美国以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 那港爆炸为借口,于 4 月 22 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最终,西班牙大败并请求 停战,两国于 12 月 10 日在法国巴黎签订《巴黎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 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 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 2 000 万美元作为抵偿。 ——摘自王丹韵《浅析美西战争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西战争爆发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西战争的影响。(8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对西班牙进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可得出美 国急于开辟海外市场;根据材料“海权理论创始人马汉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 就控制了世界’”可得出海权论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而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 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可得出古巴、 菲律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材料“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 牙军队”可得出西属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西班牙殖民帝国地位衰落。第(2)问, 根据材料“而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 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可得出夺取新的殖民地,扩大了海外市场,刺激了美国经 济的迅速增长;根据材料“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 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 2000 万美元作 为抵偿”可得出加速了西班牙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衰落;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 国,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 和斗争。 答案:(1)原因:美国急于开辟海外市场;海权论思想的影响;古巴、菲律宾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属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西班牙殖民帝国地位衰落。(7 分) (2)影响:美国夺取新的殖民地,扩大了海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迅速增长; 加速了西班牙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衰落;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菲律宾成为 美国的殖民地;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和斗争。(8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