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5-2三类形象巧分析(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5-2三类形象巧分析(Word版带解析)

ID:238312

大小:27.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时训练]  限时练(十八)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鹭 鸶 杜 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 鸶① 欧阳修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注】①此诗作于庆历五年初冬,当时作者被贬滁州。另一说,创作于庆历八年 (1048 年),当时作者由滁州调任扬州知州(太守)。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诗首句写鹭鸶全身羽毛雪白,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给人一种清高孤冷之感。 B.杜诗次句写鹭鸶在溪水中捕食鱼虾,清澈的溪水映衬着它们那洁白美丽的身影。 C.杜诗三、四句,远近结合,以远方碧山为衬,用梨花作喻,境界开阔,引人遐 思。 D.欧诗前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滩浪的巨大声势,都用了比喻手法。 【答案】A(A 项中“清高孤冷”错误,应是清静悠闲。) 2.欧诗中鹭鸶是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欧诗中的鹭鸶,在江滩之上风吹浪打的喧闹环境中,独立不倚,气定神 闲,保持自己高洁的姿态。诗人借咏鹭鸶来抒发自己虽遭贬谪,但仍保持内心独 立清高的思想感情。 【解析】在尾联中鹭鸶的形象终于出现:高雅独立,姿态美好。“亭亭”这一叠 词生动地表现出鹭鸶伫立时高雅轻盈的体态。联系注释,联系作者贬官的背景, 结合“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独立的情怀。 【诗意】杜诗:全身羽毛雪白,如穿着一件雪白的绒衣,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漂亮极了。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溪中捕食鱼虾,洁白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荡漾。一 旦惊动了它们就会飞走,在青山映衬下,姿态是那么的优美,正像那满树的梨花 在晚风中飞荡。 欧诗:海水激打着石滩,声音犹如战鼓般响亮,海浪铺天盖地而来,像一座银色 的山拔地而起。天空中还刮着风下着雨,但鹭鸶却依然气定神闲,亭亭独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注]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 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 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 蒙。 【注】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即气势不凡。连续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多个意象,远景 与动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B.“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老,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 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 C.上片末尾,“龙蛇影”“风雨声”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烘托“吾庐”的环境, 暗示了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 D.在上片写山之“形”的基础上,下片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 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 【答案】C(C 项,“暗示了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错。应当理解为“每当皓月当空, 可以看到状如龙蛇般盘曲的松影,又可以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一番情 趣”。) 2.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词中重点表现了灵山风景“雄”与“雅”的特点,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案】本词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总括灵山特点。①上片重点写雄: 千峰万壑,如骏马奔腾;飞瀑直泻,如明珠倒溅;长松茂林,如万军列阵。画面壮阔,气势雄伟。②下片重点写雅:用谢家子弟“衣冠磊落”、司马相如“车骑雍 容”,写出优雅意态和雍容气度。 【解析】上片主要写雄: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再写近景,这里有飞瀑直 泻而下,倒溅起晶莹的水珠,如万斛明珠弹跳反射。还有一弯新月般的小桥,横 跨在那清澈湍急的溪流上。下片主要写雅: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 章太史公。”可见稼轩的磊落胸怀,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平和, 新奇健雅。 【诗意】重峦叠嶂向西奔驰,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 飞爆直泻,如明珠倒溅;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人 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给我多事,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我的房舍 虽小,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在如风雨声的松涛中间。 雨雾消散,重峦叠嶂露出面容,争着和人见面。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 座座山峰扑面而来。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衣着潇洒,长相英俊;又好像司马 相如的车骑一般雍容华贵。我感觉这其中,有的如司马迁的文章一样,雄浑深沉, 典雅劲健。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问偃湖哪一天能够展现烟水的美好景色。 三、(2019·威海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孟浩然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闲卧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洞庭一叶惊秋早,瓠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开篇平易地引入正题,用“昔时”“今日”点明光阴已逝、物是人非。 B.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酒浇愁、长望天空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诗的前四句围绕离别之筵进行,表现郑十三与友人离别时内心的痛苦,诗人以 “自倾彭泽酒”和“长望白云天”两个动作,勾勒出郑十三的思归之心。 D.诗的结尾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渴望“朝廷当世人”援引的心情。 【答案】B(B 项,“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酒浇愁、长望天空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选项对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分析有误,从诗中来看,诗人借陶 渊明的典故意在陈述自己目前隐居的闲情逸致。) 2.诗的五、六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居住在洞庭,不曾想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惊”“早”二字充分 地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惊叹;作者以落叶自比,仍滞留江岛,表达自己 功名未成、漂泊失意之情。 【解析】由题干可知本题是针对诗歌的局部在设题,考生要分析五、六句所写的 内容,然后结合全篇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洞庭一叶惊秋早,瓠落空嗟滞江 岛”,“洞庭”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一叶惊秋”是说诗人看到叶落而惊觉秋已到 来,一年又要过去了;“嗟”,叹息,“滞”,停留,这是感叹自己依然滞留在这 江岛之上,这两句写洞庭湖上烟波浩渺,秋风袅袅,树叶纷然而落,面对萧萧落 木,诗人慨叹时光已逝,人生已秋。由“叶落”而感受到年华的流逝,由“叶落” 而想到自己的漂泊失意。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乱后逢村叟 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标题《乱后逢村叟》,点明了写诗的起因,为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 受战争破坏的场景做铺垫。 B.第三句写为供给修建营寨的木料,村中的桑柘树已被砍光,说明百姓靠它来养 蚕织布的生计已被断送。 C.第四句写村中的青少年都被拉去当兵死于战事,家家户户绝了子嗣。诗人以写 实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D.五、六句写在战乱时期官府还像太平时期那样征敛赋税,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 全无一点体恤民生之意。 【答案】A(A 项,“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与诗的内容不符,也不能说标题有铺垫作用。)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村叟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遭逢唐末战乱的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 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以及对封建官吏不知体恤百姓的谴责。村叟这一形 象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他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万户遭遇的一个缩影,村落萧疏, 生计无着落,赋税繁重,官员盘剥,典型地反映出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 重灾难。 【解析】此诗刻画了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形象,反映了唐末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 难。首联点出经乱老翁之“衰”、居处之“破”及心之忧伤,刻画出老人的孤苦形 象。中间两联具体描述了老人的不幸遭遇:桑柘被砍光了,子孙死于兵差,而官 府的苛租重税,有增无减。尾联写鸡犬星散、老人独倚空门,进一步写出农村万 户萧疏,一片破败凋敝的景象。全诗以通俗朴实的语言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唐代 末年藩镇割据、连年混战,加之沉重的赋税徭役使广大人民无以为生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诗意】经历了多次战乱的老翁住在一个破败的村庄里,这村子中事事都叫人伤 心。因为修建军队营寨,村中的桑树和柘树都被砍光了。因为组建乡兵,村中的 青壮年都战死沙场,家家户户都断绝了子孙。在这种时候,官府的赋税却一点儿 没减少,还像太平无事的时期一样。不但本乡如此,其他州县也未曾有过安抚体 恤。现在连鸡犬都星散而不知去向,只剩下老人在日落时孤零零地倚着柴门叹息。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病中游祖塔院① 苏 轼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②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③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注】①苏轼此时任杭州通判。祖塔院即虎跑寺,在杭州虎跑山上。寺内有泉自 山岩中流出,甘洌胜常。为西湖名胜之一。②欹:斜倚。③道人:这里指僧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村路景物和诗人的服饰,诗人看到紫李黄瓜,闻到香味;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道衣,很是凉爽。 B.第三句写祖塔院地理位置偏僻,是在野外的寺庙,诗人称之为“野寺”,平日 去的人很少,故常常“闭门”。 C.第四句写人物活动,诗人斜靠枕头睡在通风的窗下进入梦乡。“转”“长”二 字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D.第五句写诗人在杭州做通判,平时不可能到庙里去游赏,如今因病有空闲到庙 里休息,诗人认为也是不错的事情。 【答案】B(B 项,“平日去的人很少,故常常‘闭门’”理解有误,结合上下联分 析可知,由于诗人在病中,所以在寺里闭门休息。) 2.后人评价该诗“写景有味,蕴含哲理”,请从诗歌描绘的景物特点和蕴于诗中 的道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诗中写到紫李黄瓜的乡村风光,乌纱白葛道衣装束的诗人,野寺的松阴、 凉风,阶前甘洌的泉水,这些景物相互搭配,形成一幅色彩清丽、情调脱俗的图 画。世间万事,得失之间,没有定准。对诗人来说患病是失,安闲是得,不愿舍 弃,则不能拥有。野寺的幽静清凉正适宜病中的诗人休息,诗人由此深深体悟到 因病得闲的妙处,体会到内心安宁才是医治一切身体与灵魂创伤的良方。 【诗意】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乌纱帽白葛道袍十分清凉。在野寺里闭门 休息,任他松阴转移,斜靠枕头睡在风凉的窗下,午梦正长。因病得到闲暇确实 不错,安心就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僧人不吝惜阶前甘洌的泉水,借给我容器 让我随意品尝。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的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超凡脱俗和高风亮节闻 名。②大:一作“太”。 1.下列对本词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作者紧紧抓住桂花的金玉之质, 写出了桂花轻柔的特点。那黄金揉破后化成了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了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笔触自然、贴切、生动。 B.“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两句,从花到人、由此及彼,既把金玉其质的桂 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 C . “ 梅 蕊 重 重 何 俗 甚 , 丁 香 千 结 苦 粗 生 ” 两 句 , 词 人 明 贬 梅 与 丁 香 的 “俗”“粗”,暗誉丹桂之清、雅。 D.“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两句,终于点出个“愁”字来。词人批评桂花质 地虽然高雅、不媚不俗,却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自己的千里梦,太无情了。 E.本词上片侧重侧面烘托桂花质地之美,表现出桂花独特的神韵,重在精神气质。 【答案】DE(D 项,“批评”说法错误。E 项,上片应是侧重正面描写桂花的质地 之美。) 2.这首词刻画了桂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被剪刀裁过似的层层绿叶;有 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②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 节操高尚,令人欣赏崇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中的意象。可从色彩、形态、香气、风度精神等方面来 考虑。 【诗意】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被剪刀裁过似的层层绿叶,其“风 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 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得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桂花的浓香把我 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