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通史限时集训13(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通史限时集训13(Word版附解析)

ID:238469

大小:35.8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2-1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通史限时集训(十三) (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肇庆一模)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 济的新模式。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 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 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国家干预是以保护国家整体的、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故减轻经济危机 造成的损失不是根本出发点,故 A 项错误;国家加强或减少干预都是为了国家经 济更好更有序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是干预经济的具体 手段,不能体现出其根本出发点,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 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国家干预或减少干预主要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维 护资产阶级利益,故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根本出发点,故 D 项错误。] 2.20 世纪 20 年代,“先享受,后付款”几乎成了美国所有广告的通用口号。 1925 年分期付款的零售商品总额达 48.75 亿美元,并在以后各年中继续增加,直 至货物的 15%都以分期付款方式售出。新型消费理论(  ) A.奠定了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 B.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促进企业大力革新生产技术 D.给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 D [材料表明,美国出现了过度的分期付款消费,这导致经济出现虚假繁荣, 给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了隐患,故 D 项正确。过度的分期付款消费带来的是虚假 繁荣,A 项错误;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的是财富分配的不合理,B 项错误;过度分期 付款消费导致企业盲目扩大生产,不利于生产技术的革新,C 项错误。 ] 3.(2019·新乡二模)20 世纪 30 年代,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 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  ) 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 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 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 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 B [材料提供的时间是 20 世纪 30 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大多数 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 故选 B 项;材料提供的时间是 20 世纪 30 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排除 A 项;材料只说明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 塑,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提供新政的任何信息,排除 D 项。] 4.(2019·崇左一模)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 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 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 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 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 C [由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 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民参加各类工作,是以工代赈思 想的体现,故选 C 项;“实现了充分就业”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罗斯福新政 时期加强社会救济而非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罗斯福新政的内 容而非新政的可行性,排除 D 项。] 5.(2019·绵阳二模)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 1935 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 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 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  ) 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 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D [反对新政的宣言书中说“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 的进取心”,结合新政内容,这应该是新政中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实施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反映,故选 D 项。] 6.(2019·南通二模)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打出了“全部政权归 苏维埃!”“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决不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秘密条约!”的横 幅,举行示威。同时,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爆发了群众游行活动。由于前线战事吃 紧,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没有继续下去。这一抗议活动(  ) A.促使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 B.遭到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 C.说明和平取得政权失去可能 D.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 D [从材料中的参加者和口号可以看出,这场抗议活动体现了布尔什维克党 的要求,应该是得到了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故选 D 项;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 A 项;此时沙皇政府已经被推翻,他们反对 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 B 项;这次游行没有被镇压,说明没有丧失和平夺 权的可能,排除 C 项。] 7.(2019·海门一模)《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 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 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针对此状况,列宁(  )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B [“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 判”表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 A 项 错误;材料的内容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对此,列宁在《四月提纲》 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 B 项正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推翻沙皇统治, 列宁号召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社会主义革命,故 C 项错误;材料的内 容表明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无法并存,故 D 项错误。] 8.(2019·永州一模)1919 年 3 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 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 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A [由材料中时间“1919 年”可知苏俄处于三年内战时期,由材料中内容“准 备消灭货币”“用计划的产品分配代替贸易”可知此政策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推行此政策是为了适应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 A 项。] 9.(2019·南充二模)苏俄 1920 年 11 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 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 年 7 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 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 往来。材料说明苏俄(  ) A.已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 C.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分配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放弃了 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而是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 到社会主义,故选 B 项。] 10.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对此不理解,甚至为此痛哭。 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为了继续前进的“有限的退却”。列宁所指的“退却” 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缓解饥荒 B.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故选 C 项;实行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而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排除 A 项;对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同样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而非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 B 项;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的苏联领导人是列宁的继任 者斯大林,排除 D 项。]11.有学者指出,20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中期,是苏联社会主义求生存求 壮大的时期,生存问题是首要的。后来的事实证明,苏联不但生存了下来,还壮 大成为可以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当时苏联能够生存和壮大,主要得益于 (  ) A.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功实施 B.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C.国民经济结构的相对协调 D.苏联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A [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 全国力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使苏联得以生存和壮大,故 A 项正确;打败德 国法西斯是生存和壮大的表现,不是原因,B 项错误;苏联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存 在国民经济结构畸形的弊端,C 项错误;苏联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重要原因, 不是主要原因,D 项错误。 ] 12.下表为 1930—1932 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 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 时间 粮食产量(单位:万吨) 征粮量(单位:万吨) 1930 年 2 290 780 1931 年 1 760 700 1932 年 1 280 770 这表明当时苏联(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 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做出巨大贡献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 C [由题干中“1930—1932 年”可知,当时苏联正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集 体化牺牲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故选 C 项;受国际环境影响,苏联 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 A 项;当时苏联经济建设受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影响不 大,排除 B 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 1928 年之前,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 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 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 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 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 分。1929 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 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 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 世纪 30 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 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对危机 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 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 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上半期苏俄(联)与美国经济政策 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 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转变,根据材料一可知苏俄(联)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 林模式转变,根据材料二中从“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到 20 世纪 30 年代大 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得出美国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第二小问原因, 根据材料一中“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 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得出 新经济政策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可从当时苏俄(联)面临的国 内外的严峻形势分析;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进 行分析。第(2)问,美国的国家干预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 巩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影响从对苏联的工业发展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同 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 答案:(1)苏俄(联):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模式。 原因: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 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 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 (2)美国: 方式: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 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 模式。 苏联: 方式:政府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 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 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14.(2019·衡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斯姆特-霍利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 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以致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上台后 的罗斯福推出“三 R”新政即复兴、救济、改革。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 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逐渐破 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解危机走出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造 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 ——摘编自康拉德·布莱克《罗斯福传》等 材料提供了罗斯福新政的案例,蕴含了国家应对危机和改革复兴的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解析:启示:根据材料中胡佛的错误措施导致国际反对及国内经济形势恶化, 得出启示 1: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根据材料“罗斯福通过‘炉边 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 解危机走出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出启示 2:思想引领与民众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根据材料二“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 的落实,罗斯福……宣传和解释‘新政’……造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 趋势”,得出启示 3:改革是应对国家危机的必由之路。 说明 1:要紧紧围绕启示 1: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来说明,可 以举反面例子——胡佛的措施、法西斯侵略没有加强国际合作带来后果,国际有 效联合取得积极成果;最后做一个总结。说明 2:紧紧围绕启示 2:思想引领与民 众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之后联系世界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 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来分别阐述其进步作用;之后做总结。说明 3:紧紧 围绕启示 3:改革是应对国家危机的必由之路,联系世界史中的成功改革——新经 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里根新自由主义等如何战胜危机的;之后做总结。 答案:示例一: 启示: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 说明:①大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为政,为保护本国市场,纷纷提 高关税壁垒,掀起了贸易大战与关税大战,加剧了世界经济局势的衰退。②20 世 纪 30 年代,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942 年 《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 小结:面对全球化加快的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 选择! 示例二: 启示:思想引领与民众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说明:①14 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对抗神本主义, 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宗教改革开展, 也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人文探索精神。②16 世纪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兴起,随 后不断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形成了新教诸如路德教、加尔文教等,动摇了罗马 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加强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也推动 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③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 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倡导自由平等民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到来。 小结:思想指引行动,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示例三:启示:改革是应对国家危机的必由之路。 说明:①1920 年底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与经 济困难。列宁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农联盟政权的巩固。②20 世纪 30 年代,面对 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推行新政,通过全面干预经济稳定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秩序,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小结: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调整生产关系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其他 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