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普通高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分值:150 分 答题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
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
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
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
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
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
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
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
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
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
“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
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
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
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
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
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
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
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
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 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 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 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 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 文章前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四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 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 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 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
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 O2O 平台改造“自行
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
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
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 年 12 月 06 日)
材料二:
材料三: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
力。一是数量巨大,给人以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感觉,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
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
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
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材料四:4 月 21 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
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 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
“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
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
骑行安全,尤其保障 12 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
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
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 年 04 月 21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
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 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关注儿童
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 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
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 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
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100%。
6. 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
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
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
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
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
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
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
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
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
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
“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
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年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
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
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
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
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
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
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
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
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
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
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
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
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
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
害。(本文有删节)
7.对文章的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第三段运用细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
作,表现了人物娴熟的抓药技艺、细致的工作态度。
b. 本文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我”的姓氏
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C. 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D. 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作者在对中药铺的回忆中
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9.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6 分)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
“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
舍宅为伽蓝①。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
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
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
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
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
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
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
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
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
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又尝论刑罚,其略曰:“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语曰人
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
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有识者颇以为得治体。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曾不死,而令李参
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
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注】①伽蓝:佛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
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B.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
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C.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
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D.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
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俊/下其腕无不止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出生后由父母所取;名,古时男女成年行冠礼笄礼时所取。“字”与“名”在语义
上一般有所关联。
B.髫龀,垂髫换牙之时,指童年。“黄发垂髫”“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中的“髫”
“龀”与此处含义相同。
C.春秋二社,即春秋两季的社日。社日,是古代劳动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其标志性习
俗是祭祀和宴饮。
D.黥、刖、劓、杖、笞、髡等均是古代刑罚,轻重不一,其中黥比刖更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士谦事母至孝,淡泊名利。为母守丧,形销骨立;少为参军,后拒绝举荐,隋朝建立
后仍矢志不做官。
B.李士谦不仅博览群书,时常写诗,擅长天文术数,对刑罚也有合情合理的见解。
C.李士谦乐善好施,富而不奢。赈济施舍,不惜倾家荡产;家境殷实,却非常节俭,故而
招待亲宾常用黍米。
D.李士谦为人仁厚。利益被他人侵害,不加追究反予宽慰;深受百姓爱戴,死时百姓流涕
送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2)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秋 波 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
此时陆淳游在南郑担任军务。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
14.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
浑、悲壮的景致特征。
B. “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
悲观失望的情绪。
C. “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
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 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
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15.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
来访,我们吟诵“ , ”,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
(2)《诗经·氓》中,“ , ”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
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3)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进士科考试,在唐玄宗时代,是先考贴经,再考诗赋,最后考策问,这三场考试每
一场考完后都要淘汰一些考生,古人称之为“黜(chū)落”。
B.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复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
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hūn)腥会滑肠。
C.就像修葺(rónɡ)古旧建筑那样,参照老舍原著的语汇以及行文风格,把译文中所有的专
有名词以及非老舍语言习惯表达尽可能全部替换下来。
D.这两年翡翠市场再一次火爆,老陈也难免心动眼热,正好又有亲戚在旁边撺掇(duo),想
着带侄孙子赚点钱,这才重新出了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6 分)
[甲]“诗人固穷”和“诗人高贵”这两种观念都在唐宋时期绵延..甚久、影响甚广。[乙]到底
谁是“诗人”呢?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这个问题本无答案。对它的追问本身,就是
一段精彩的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史。[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固穷”的观念,体现了士大
夫对政治的永恒依赖;“诗人高贵”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自觉疏离。[丁]纯粹艺术气
质的“诗人”形象在南宋诗歌中的普遍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
——他们不只..追求官僚、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士大夫气象,而是安然并合理地追求某一
种身份,自觉地塑造某一类人格。这种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
“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18.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绵延 B.不只
C.蔚然成风 D.分庭抗礼
19.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甲 B.乙 C.丙 D.丁
20.请根据以下内容,概括出“二维码”的三个特点,不超过 20 个字。(3 分)
二维码是近几年来在移动设备上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
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相比于普通条码有明显的优势。二维码可
容纳多达 1850 个大写字母或 2710 个数字或 1108 个字节,或 500 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
容量高几十倍;二维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
可以用多种语言文字表示出来;二维码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
超过千万分之一。
21.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得超过 80 个字。(5 分)
四、写 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丽无处不在,它发生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将它的温暖传递着,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
眼睛,有着感受美的心灵,就能发现那无处不在的美......
一个人如果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始终怀有炽热的爱,有着一种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那
他就永远不会哀叹自己看不到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