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
《论语》导读
一.孔子其人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 3000 弟子,其
中优秀的有 72 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
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
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二、《论语》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
录而成。
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
最主要的经典。
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4、《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5、《论语》思想:
①“仁”的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②“礼”的思想 “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三、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
教育对象:他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孔子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六经”(或“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
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学”与“思”的关系。
教育方法:注重启发 、诱导 ,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
“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2
《大卫·科波菲尔》导读
一、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1) 查尔斯·狄更斯是 19 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
(2)《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
(3)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
玩店》《董贝父子》等。
二、重要人物形象
(1)大卫·科波菲尔: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
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
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2) 佩葛蒂:大卫的保姆,对他忠心耿耿,关怀爱护他。
(3)密考伯夫妇: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
典型,被称作“密考伯主义”。
(4)大卫的姨婆脾气古怪,嫌恶如仇,她说出了做人的箴言:“永不卑贱,永不虚伪,
永不残忍。”
(5)摩德斯通:大卫的继父,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
(6)安妮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
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
结合
三、情节 主题
《大卫·科波菲尔》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求出路的故事。
大卫出生前,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八岁时改嫁,继父贪婪凶狠,继父的姐姐
也一样的铁石心肠,他们姐弟二人把大卫母亲折磨致死,对大卫也是百般虐待。在大
卫母亲去世后,大卫被继父强迫去做童工,在此期间,大卫逃了出去,投奔了姨婆,
好心的姨婆把他送进了一所很好的学校,他有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经过不屈不挠的
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
小说的主题:民主思想;善有善报,而有恶报。
《家》导读
一、作家作品
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3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
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二、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 30 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 1931 年问世至今,
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 20 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
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
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
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
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
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
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
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
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
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
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三、人物鉴赏
1.觉新 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
对自己最亲爱的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画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
因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
动人的。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
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
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
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在梅林里的憧
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
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懂风情,有学养,会思考,有灵气的觉新形象。而正是这样一个
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这选择恰恰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悲剧的
意味更加耐人寻味。
2.觉慧 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
和理想,给了他们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觉慧便是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
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他讨厌别人说自己坐轿子,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把他当作
有钱人的纨绔子弟。他大胆地跟鸣凤示爱,希望可以选择自己爱的人;他积极参加“五
四”爱国学生运动,渴望推翻这腐朽的封建制度;他公开支持觉民抗婚,主张青年人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4
主宰自己的命运;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黎明周报》),宣传进步思
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他敢于怒斥长辈们装
神弄鬼等迷信行为,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
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最后,
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3.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
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
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
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
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 17 岁的鸣凤送给 60 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
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
是他意志的全部。
4.觉民 一个积极进步,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比觉
新少了思想上的落后,又比觉慧多了遇事、抉择时的沉着和稳重。他温和稳健,不好
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
轻一代,他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
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像觉慧一样,
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斗士,也跨不过阶级的鸿沟,忘不了主人与奴才的差距,在年初
九舞龙人的惨叫,求饶声中,他表现出麻木的神情:“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
趣味,现在却不然”。在他的心目中,下人们的痛苦,算不了什么。
四、重点情节梳理:
1.鸣凤投湖(第 26 节)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 60 多岁的
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
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
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2.“克定受罚”(第 33 节)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
太爷愤怒地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
的展示。
3.“捉鬼风波”(第 34 节)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
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4.“血光之灾”(第 36,37 节)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
送到城外。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
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巴黎圣母院》导读
一、作家作品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5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
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
《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
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
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主要情节: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
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
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
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
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埃斯梅
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
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
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弗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
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
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
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
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三、人物形象:
1、爱斯梅拉达 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真善美的化身,无论是从外表到内心,爱斯梅
拉达的形象都是美的。 在雨果的笔下,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就像是照射在灰暗、
阴沉画面上的一束灿烂的阳光。所有见到他的人都为她的美晕眩着、震撼着,她
成为整个巴黎圣母院故事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诗人甘果瓦、敲钟人 卡西莫多、
骑兵队长弗比斯,甚至供职于宗教的副主教弗罗洛 都被她的美弄得意动神摇,
几近疯狂。除了外在的魅力,内心的善良也是她美丽动人的另一方面,给劫持自
己的加西莫多送水,让加西莫多干枯的眼睛里第一次流出了泪水。与流浪诗人甘
果瓦假结婚,免除了甘果瓦的杀身之祸等,都无不体现着爱斯梅拉达的纯真善良,
甚至面对副主教弗罗洛的威逼,宁愿选择十字架也不屈服于副主教弗罗洛,以死
捍卫自己的纯洁。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6
2、卡西莫多 外表无比丑陋, 内心却又十分善良的敲钟人。通过这个人物,
作者揭示了被压迫、受蒙蔽的下层人民的高尚情操,揭示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容不
得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宣扬了“爱情”和“仁慈”可以创造 奇迹、改变人的精
神面貌的人道主义思想。
四.主题(思想意蕴):
《巴黎圣母院》通过以 15 世纪巴黎社会生活为背景的历史陈迹的再现和三
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暴露了邪恶的宗教势力的黑暗、封建专制司法制度的残酷,
揭示了禁欲主 义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
切同情,宣扬了博爱、仁慈的人道主义思想。
《红楼梦》导读
一、作者简介:
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
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他本人生于南京。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 60
年之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
密切。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
五年(1727),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
殆尽。他的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极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
常受到歧视和凌辱。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巨大反差,对贫民百姓的命运有
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乾隆十五年左右,他离京迁居西郊农村。曹雪芹晚年的生活更凄凉、悲惨,“举家食
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所著长篇小说《红楼梦》一书尚未完成,他便
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遗憾。
曹雪芹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他的祖父曹寅工诗词、善书法,是当时著名的藏
书家。曹雪芹深受其祖父的影响,工诗善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迁居北京西郊后,
他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巨
著《红楼梦》。今传本《红楼梦》共 120 回,后 40 回为高鹗续成。
二、重点情节梳理
1、宝玉挨打
出自《红楼梦》120 回本中第 33 回和第 34 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
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
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伶人,忠顺王府
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7
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
安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道。
2、黛玉葬花、作《葬花词》
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时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
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
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
伤心落泪。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3、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
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
起来。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
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此后病越发沉
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4、诉肺腑宝玉痴情
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 怔了半
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
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
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 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
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 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
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 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一面
拭泪,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5.王熙凤的故事
(1)弄权铁槛寺
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
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
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
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2)借刀杀人
凤姐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先是挑唆尤
二姐的元配(未婚)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
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
三、人物鉴赏:
1.贾宝玉
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他成为中
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
本人。当然,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
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8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
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在第三回中有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
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封建家族事业的“良苦用心”。
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
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
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
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
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
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
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
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2.林黛玉
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
的压迫。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
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
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
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
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
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
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
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
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
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
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
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
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
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
书”。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
“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
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
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
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9
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
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3.薛宝钗
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
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
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
有之。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
一行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
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
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
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
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乎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
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但她苦
心争取到的“金玉良缘”并没有给她带来她所渴望的幸福。在一场由封建家长亲手导演的
婚姻轰轰烈烈的上演中,不仅结束了黛玉年轻而脆弱的生命,也开启了宝钗后半生的悲酸。
在这场闹剧中,当事人木偶般被动地被操纵着,宝钗只能噙着泪,一任家长将骗婚者的嫁
衣披在自己身上,无奈的同演着“掉包计”。骗局之中,三个当事人,宝痴黛亡,惟有宝
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角色的尴尬,清醒的品味着痛,这对这位才貌双全的淑媛的尊严与骄
傲是怎样的一种摧残?一进洞房,就被宝玉哭闹着质问为什么把林妹妹“赶了出去”而
“霸占住在这里”;“自过了门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108 回)”……面对着这个疯傻而且
心系另一个女子的丈夫,宝钗非但不能“怒”,反而要“劝”,要“开解”(109 回)。
她虽有“停机德”,却不免遭冷落:做到了“举案齐眉,却仍让人意难平”;成就了金玉
良缘,仍以冷漠空虚为伴侣。
金玉良缘终悲苦 琴边衾里总无缘 --------薛宝钗也是悲剧的结局,她恪守封建礼教的
信条,却仍难免是礼教供桌上的牺牲品。
4.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
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
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四)主题思想: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
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0
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
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
的历史趋势。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
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高老头》导读
一、作家简介
巴尔扎克,法国 19 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
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 91 部小说,写
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 19 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
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主要人物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写了 20 余人。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四个:拉斯蒂涅、高老头、伏
脱冷和鲍赛昂夫人。他们的经历构成了这个小说的主要情节。
1、拉斯蒂涅
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人物。他出身没落贵族,为了改变自己的
贫困境地,早日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他抛弃道德、良知,利用各种手段,不顾一切向上
爬。
2、 鲍赛昂夫人
她既有清醒的头脑,又坚持顽固的立场。清醒的头脑使她准确的看清了本阶级的命运;
顽固的立场使她拒绝与资产阶级合流。
3、伏脱冷
伏脱冷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他是深受那个社会毒害的代表,因此他把社会
看的比任何人都透彻。他对拉斯蒂涅分析了社会寡廉鲜耻的本象,金钱的力量招引人走以
牙还牙,以不道德对不道德,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主义的道路。
4、高老头——高里奥
高里奥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
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女儿却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在她们的轮番搜刮
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临死前两个
女儿谁也没来。
三、主题:
以 19 世纪 20 年代的巴黎为背景,以伏盖公寓、鲍赛昂夫人的沙龙和高老头女儿家为
典型环境, 通过拉斯蒂涅往平于这些角落,被巴黎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毒化而堕落的经历,
再现了贵族阶级为资产阶级所取代的历史进程;提示了金钱当道的社会本质,批判了物欲
横流的时代精神。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1
《雷雨》导读
一、故事梗概:30 年前的周朴园与女仆梅侍萍相爱,并且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周
家为了与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繁漪)结亲,在大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梅侍萍,强迫她留下
了长子(周萍),并且带走刚刚出生三天,病重的次子(鲁大海)。侍萍被逼投河,幸而
被救。此后她嫁给了鲁贵,又生了女儿四凤,自己改名鲁侍萍,儿子也改名鲁大海。后来
, 鲁大海来到周朴园手下做工,四凤则在周家馆做使女。周朴园与后妻繁漪有了儿子周
冲,而周萍与繁漪早在 3 年前就有了乱伦的关系,周萍清醒后十分害怕,急于摆脱繁漪,
而爱上并且追求四凤。繁漪吃醋,就叫来了四凤的母亲是侍萍要辞退四凤。侍萍来后发现
这里的主人便是周朴园,于是她在二人独处的时候用无锡口音引起他的注意,并认出了她
。周朴园想用金钱买通侍萍被一口拒绝,侍萍提出他想见见周萍,作为恩断义绝的条件,
周朴园答应了。这个时候,工人代表鲁大海来找周朴园谈判,后来周朴园辞退了鲁贵和四
凤,鲁贵在家里骂骂咧咧的,鲁大海与其发生了争吵,周冲奉父亲的命令给鲁家送来 100
元钱,鲁贵厚着脸皮收下,并且要殷勤的款待周冲,而大海得知后却退还了那 100 块,并
且把周冲赶了出去。鲁侍萍决定第二天就带四凤离开,而此时周萍却找了过来。被鲁大海
发现,鲁大海要攻击周萍,被侍萍救下,后来,周冲,周萍,周朴园,繁漪在周家客厅发
生矛盾,繁漪低声下气的求周萍带她走,却被周萍回绝。繁漪撕掉侍萍的照片,鲁贵和鲁
大海先后从外面走了进来,鲁大海跟周萍单独在客厅发生激烈冲突。鲁侍萍找寻四凤而来
,却得知四凤和周萍已经有了身孕。鲁侍萍叫周萍带四凤走,从此再无关系。 这个时候
繁漪带着周冲过来,当面公开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因为周冲也喜欢四凤。周萍与繁漪发生
冲突,繁涟漪在绝望中叫来周朴园,公开了自己和周萍的关系,周朴园以为繁漪知道了侍
萍的身份,便叫周萍叩头认母。在场的人都呆若木鸡,四凤承受不住打击,跑到花园里,
周冲为救她,两人双双触电身亡,鲁侍萍痛苦的哭不出来,繁漪又哭又笑,周萍在书房开
枪自杀,
繁漪和周朴园跑进书房,鲁侍萍晕倒在地上。
二、主题思想: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 个人物,前后 30 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
的悲剧和罪恶。在作者看来,这场悲剧和罪恶的制造者正是那些威严体面、道貌岸然的封
建阶级和资产阶级。剧本虽然从性爱血缘关系的角度写了一出家庭的悲剧,但客观上也反
映出中国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充满不义和邪恶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
制度的缩影。
三、人物鉴赏:
1、蘩漪的形象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
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
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
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2
2、鲁侍萍的形象:著名话剧《雷雨》中鲁侍萍是人们熟知的人物形象,纵观她的整个人
生悲剧,一般人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理智和情感对她的双重绞杀。
(1).纯真的恋情冲破了理智的禁锢
(2).理智地嫁人带来了感情的重荷
(3).沉重的母爱违背了正常的伦理
作为一个追求幸福的女人,鲁侍萍热烈地奉献于爱情,却惨遭遗弃,尽心经营家庭,却
饱受凌辱;作为一个用心良苦的母亲,她全心全意地指望儿女们能有一个幸福的将来,却
被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在情感和理智的双重绞杀下,鲁侍萍别无选择
地疯狂了。
3、鲁大海的形象: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
脑清醒。他作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
禺毕竟对工人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
周朴园的形象: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
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的奴隶,情感扭曲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
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
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
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
4、四凤的形象: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对爱情的期许,抱着对母亲的敬爱,努力、小
心、谨慎的生活,这样本没有什么大碍。如果说爱情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这个年轻健康
的少女,为了它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四凤是一朵尚未绽放就匆匆凋谢的梅花,她始
终小心却难逃劫数,时时谨慎却终陷其中。
莎士比亚戏剧 导读
一、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16 世纪后半叶到 17 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
•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
写有 37 部戏剧,154 首 14 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
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1919 年后被介绍到中
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3
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
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54 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二、故事梗概:哈姆雷特的父王在花园中打盹时突然神秘死去,皇叔继位并其娶母后
为妻,令哈姆雷特深觉羞愧与愤怒。他对父亲的死因有所怀疑,又于某夜遇见父王鬼魂诉
冤,终于知道原来是皇叔为篡位娶嫂而毒害亲兄。为报父仇他假装发疯以避开皇叔监视,
并请戏班进宫表演一出与父王被杀经过十分相似的戏剧,逼使叔父原形毕露,结果他却误
杀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导致她因此发疯坠河而死。他的母亲后来也误饮毒酒身亡。优柔
寡断的王子终于在怒不可遏之下杀死万恶的叔叔。
三、主题思想
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
厚的同情。
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
典型之一,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
四、人物鉴赏: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
人物。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
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
阶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
量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
哈姆莱特经典台词:
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
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哈姆莱特 —— 丹麦王子。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对杀父凶手复仇。
克劳迪斯 —— 丹麦现任国王。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谋杀了哥哥,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
位,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
乔特鲁德—----- 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老王死后她改嫁克劳迪斯。 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4
波洛涅斯—— 克劳迪斯的御前大臣,奥菲莉娅的母亲。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阻挠哈
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间的爱情。他躲在一块挂毯后,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被王
子一剑刺死。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的儿子。听信克劳迪斯的诡计,与哈姆雷特比剑,死在剑下。
奥菲莉娅——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河,但种种阻力警告王子,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
合。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她被他无情抛弃,加上父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
错乱,最终失足落水溺毙。
《谈美》导读
一. 朱光潜:字孟实,安徽桐城人,晚年被称为“美学老人”。
二.《谈美》:全书共有 15 个话题,即 15 封信
1、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我们对于
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2、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3、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各人
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
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
可以少存些浊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4、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
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
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
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5、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
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
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6、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
面,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
赏》
7、(恋爱时)你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美尽善的女子,然后把她外射到你的爱人身上
去,所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骸。你只见到精灵,所以觉得无瑕可指;旁人
冷眼旁观,只见到躯骸,所以往往诧异道:“他爱上她,真是有些奇怪。”一言以蔽之,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5
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与自然》
8、法国画家德拉库瓦说得好:“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人尽管都有一部
字典在手边,可是用这部字典中的字来做出诗文,则全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依
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9、欣赏和创造的距离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远。……读诗就是再做诗,一首诗的生
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
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
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
它逐渐发达到现在,已经在游戏前面走得很远,令游戏望尘莫及了。——《“大人者不失
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10、艺术和游戏都是臆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11、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凡,某一句警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
分都是相依为命的。……功夫虽从点睛见出,却从画龙做起。……晋以后的诗和晋以后的
词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这的确是艺术的衰落现象。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12、从历史看,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而为规范律,再由规范律变而为死板的形
式。……一部艺术史全是这些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
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
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
格律》
13、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
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
为我”——创造与模仿》
14、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
鱼跃鸢飞,风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
何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它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15、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一世生
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
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
术化》
美感其实是“态度”问题。“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
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
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
《唐·吉诃德》导读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6
一、作品介绍
作者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作者塞万提斯。主要描写和讽刺了当时西
班牙社会上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并揭示出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堂
吉诃德》问世以来,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堂吉诃德的名字在不同历史年代,不同国家都
流传着。别林斯基曾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堂吉诃德的名字已经变成
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名词,成了脱离实际、热忱幻想,主观主义,迂腐顽固,落后于历史
进程的同义语。
二、内容简介:《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 700 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
全面的反映了 16 世纪末到 17 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
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西班牙的拉·曼却住着一位年近 50 的老单身吉哈诺先生,身体瘦弱,迂腐而且顽固
。他整天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里,梦想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冒险、闯荡天涯,扶困济
危,扫尽世间不平,扬名寰宇。于是他拼凑了一副由曾祖传下来的破烂不全的盔甲戴在头
上,并用了 4 天的工夫给那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取了个高贵、响亮的名字,还给自己取名堂
吉诃德·台·拉·曼却,意思是拉·曼却地方的鼎鼎大名的骑士堂吉诃德,并且模仿古代骑士忠
诚于某位贵妇人的传统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给她取了贵族
名字叫做杜尔西内亚·台尔·托波索,决心终身为她效劳。
一切齐备,幻想成真。在一天清早,他穿甲执盾,骑上他那匹和主人一样瘦骨嶙峋的
老马,离家出走,去做他的游侠事业。 这位堂吉诃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巡。
第一次单枪匹马而行,想要解救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孩子,他命令地主给孩子
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地主被吓得一一照办。但他走以后,地主把小孩重新绑在树
上,狠很抽打一顿。后来,他又遇到一个商人,想让其承认他的意中人是绝世佳人,商人
不买帐,两人打斗起来,结果他杀羽而归,被打得满身是伤,爬不起来,被过路的邻居横
放在驴背上送回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骑士小说毒害到这等程度,把他积存了
一屋子的骑士小说全部烧掉。但堂吉诃德还是顽固地认为“世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侠骑士,
而游侠骑士道的复兴全靠他一人。”他暗中说服老实的邻居桑丘·潘沙做随从一起冒险,条
件是有朝一日让他总海岛总督。 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对邻
居说:“那边出现了 30 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
利品,可以发财。”邻居反复说明那是风车,而不是巨人。他不但不听,反而责备邻居胆
小,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
,狼狈不堪。他们又一起干了一系列疯疯颠颠的傻事后,被别人锁在笼子里装上牛车拉回
家。 第三次是堂吉诃德听说萨拉果萨城要举行比武,就不顾家人劝阻,再次踏上征程。
这次他们除了做尽没有结果的傻事外,也做了一些惩治恶霸成全有情人的好事。途中他们
遇到了拿他们寻开心的公爵夫妇,公爵把桑丘派到自己属下一个小镇当“海岛”总督,尽管
桑丘把小镇“海岛”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们二人还是受尽公爵的残酷捉弄几乎丧命。 他所做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7
的这些事没有一件事不失败,贻笑于现实社会,而他却浑然不觉,依旧是自行其是。在幻
象中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臣人,挺枪拍马冲去,却被扇叶打得落花流水,半天不能动弹。
他把穷旅店当作魔堡、把妓女当成贵妇,受尽别人嘲弄。他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
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杀去。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
马大加杀戮。他又莫名其妙地杀散押解囚犯的士兵,释放了囚犯,却被他们所苦虐,闹出
无数荒唐可笑的事情。 他的这些行动不但给别人造成伤害,也往往弄得自己头破血流,
遍体鳞伤。一系列冒险生涯中,他被打掉牙齿,削掉手指,丢了耳朵,弄断肋骨,但他执
迷不悟,一直闹到险些丢掉性命,才被亲友送回家。临终前,他醒悟过来,不许他唯一的
亲人侄女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剥夺她的遗产继承权。
三、 人物形象
1. 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书中写道,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
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得”,找到了
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
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
个挤奶姑娘想像为他的女主人,给她取了名字叫杜尔西娜雅。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
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
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
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他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把老板当做城堡的主人,
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
堂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
了封的骑士堂·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做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
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做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
牙齿。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做武士,给予迎头
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做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做受迫害的绅
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
伤。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
许多苦头,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参孙·卡拉斯科假装成骑士把他打翻了,罚
他停止游侠一年。堂吉诃德永远爱对着臆想中的敌人猛冲过去,乱战一阵,但是由
于他的美好愿望不切实际,战术荒诞可笑,因而处处碰壁,好心不得好报,甚至险
些丧命。当他和桑丘吃尽苦头,辗转回到家乡时,他已一病不起。但经过一翻游历,
他已认识到自己从前是个疯子,那些骑士小说都是胡说八道,只恨后悔得太晚了。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
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
贞等等。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
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桑丘·潘沙本来为当“总督”而追随堂吉诃德,后看无望,
仍不舍离去也正为此。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
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8
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过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
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
新的信仰(资产阶级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
2.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潘沙也是一个典型形象。他是作为反衬堂吉诃德先生的形
象而创造出来的。他的形象从反面烘托了信仰主义的衰落这一主题。堂吉诃德充满
幻想,桑丘·潘沙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潘
沙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
诃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他,桑丘·潘沙是一个农民,有小私有者的缺点,
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岛(实际上是一个村)的位置上时,他又能够秉公办事,
不徇私情,不贪污受贿。后来由于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离了职。他说:“我赤条条
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
朱光潜先生在评价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这两个人物时说:“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
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
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
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随着资产
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三国演义》导读
一、作家作品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学生。
《三国演义》其实是《三国志演义》的简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是我国的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这充分说明了《三国志演义》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国演义》从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兴
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的历史时代。罗贯中精心塑造了
刘备、曹操、孙权三个势力集团以及其他集团中各种各样的正面或反面人物。诸葛亮、刘
备、关羽、张飞、赵云、姜维、曹操、孙权、周瑜、吕布……无不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
象。在罗贯中的笔下,他们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有声有色、可歌可泣的悲剧或喜剧。他们的
行为和道德品质无不引发了读者的爱憎。可以这样说,《三国演义》是一扇门,推开它,
人生的奥秘尽在其中。
二.人物形象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19
1、“仁”的代表——刘备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无限忠于汉室。他听说黄巾造反,危及汉
朝天下,就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聚集乡勇,积极镇压;当董卓擅权乱国时,他不顾兵
微将寡,积极加入讨伐董卓的行列;当曹操野心暴露、把持朝政时,他见到汉献帝的玉带
诏,就义无反顾地书名画押,誓灭瑛贼;他对汉帝忠心耿耿,看到进行陵替、汉室衰微,
就悲愤得心胆欲裂,甚至痛哭流涕,决心“伸大义于天下”,为重整汉室江山而拼杀:这些
都是表现他的“忠”。刘备少年早孤家贫,但事母极其孝顺,贩屦织度以奉养老母;他在危
难中得到谋士徐庶,当听说徐母身陷曹营,就毅然放走富有孝心的徐庶:这是在描写他的
“孝”。刘备从不做损人害己之事,爱民如子,心系天下,具有一片仁爱之心。在火烧新野
时,人事先把居民迁移他乡;在败走江陵时,仍不忍抛弃百姓;陶谦三让徐州,他坚决不
受;这些都在显示他的“仁”。关羽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孔明按军令状欲斩关羽,刘备以
结义之情为其开释;关羽失荆州,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刘备不顾劝阻为其雪恨,以致兵
败彝陵;他把赵去救护的阿斗掷之于地,因为这险些使他丧失一员爱将:这些情节都在刻
画他的“义”小说赋于刘备如此之多的美德,一是突出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二是反映
了人民在动乱中盼望出现圣君的幻想。
2、“义绝”----关公(五虎上将之首)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关羽在蜀国五虎大将中排
名第一位,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尊其为“关公”、“关夫子”。关羽幼年时,熟读
《左传》《春秋》,长的一副美髯,人称“美髯公”。小说在写到关羽的正面形象外,也对
关羽的缺点提出了批评。主要从个性、武艺、人格这几个方面进行刻画的。武艺上,温酒
斩华雄、赚城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是对这
位武圣人的精彩武艺描写,其中更有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写出了一个铁汉的形象。同时,
作为受到历代统治者和百姓推崇的武圣,人格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关云长“忠义”这方面体
现得尤为出色,封金挂印护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在
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立身行事,光明磊落。正是由于这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
为武圣。但《三国演义》也批评了他的缺陷,就是骄。从想跟马超争高低,封五虎将时不
服黄忠时可见一斑。关羽在这方面主要犯了三个错,一错没有处理好与同盟关系,拒绝孙
权联姻要求,得罪便者。二错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看不起同守荆州的糜芳、博士仁等
人,导致孤立无援。三错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大意失荆州,最后兵败竟被吴军的一
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遗恨千古。
3、“智绝”---- 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他是智慧的化身。从第三十七回诸葛亮出山,到一百零四回于五丈原
病逝,他的预见和实现预见的计谋成为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他隐居茅庐,已预见天下可
以三分;隆中对策,他提出联孙抗曹、进取益州的战略决策,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出山
首建奇功,火烧博望坡,出奇制胜;又火烧新野,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前,他舌战群儒,
结成孙刘联盟;继之智激周喻、草船借箭,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又随之以三气周喻,牢固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20
地占有荆州;这一系列的策略制定来源于他对客观形势的调查了解、分析和把握。在西城
他敢于运用弄险的疑兵之计,是由于他深深了解司马懿的性格。他的众多的“神机妙算”都
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有渊博的天文、地理知识,以及高超的政治、军事、外交才能。他
还从正统观念出发,择主而事,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忠忱为其效力,辅佐后主
忠心不二,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这一切生动的描写,不仅使孔明成为
封建社会忠臣、贤相的典型,也是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4.奸雄——曹操
罗贯中也将曹操描写成了一个既奸诈又颇具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典型。但是,
曹操的大多主要的军事行动与做法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三国时期,尔虞我诈,每个小集
团都有其自身的利益与目的,再加上当时黄巾起义,各地势力军阀自立门户,对周围的土
地都虎视眈眈,朝廷昏暗,皇帝也无能为力,所以,那个时期,就是需要一个像曹操那样
有远见和政治野心的人物出现,虽然说他的“携天子令诸侯”的做法很是惹人非议,当时汉
朝已经是名存实亡,刘备等人的“复国主义”思想又如何行的通?天下就应当让有德者,有
能力的人去统治,这样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不是刘备所追求的
天下必须姓刘。而且,那曹操本人来说,他又何尝不想做一个太平“贤相”呢!他的乐府诗
《对酒》中,所描绘出的一幅太平盛世的蓝图:“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
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
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
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
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另一方面,曹操懂得珍惜人才并且会笼络人心是他的一大优点,
以至于手下贤士与猛将极多,也都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所以我认为,这与他后来的成功
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曹操此人多疑而且心狠手辣,有些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
虽然当时的危险重重的环境这样做不是不无道理,但是可以看出曹操的仁义不够,这一点
其不如刘备。但总体看来,曹操是那个时代的枭雄,也是一位优秀的有远见的政治家与军
事家。
三.武将——兵器
关羽: 青龙偃月刀
张飞 :丈八蛇矛
吕布 :方天画戟
刘备: 雌雄双股剑
赵云:亮银枪 青缸剑
四、思想内容
它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
智慧。这些可供我们借鉴。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种斗争的经验、智慧和才能。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21
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这能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
阶级的反动本性。
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
4.“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
五、重要的情节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
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
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
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张飞失散,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
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
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城市),立斩曹
操六员大将。具本是指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
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3、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刘备的
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
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力战众
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
会冲出包围,连杀 50 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4、水淹七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关羽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
赶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正在双方相持不
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于禁的军营
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
个高地避水。
关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他趁着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
向曹军进攻。他们先把主将于禁围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围在一个汉水中的小土
堆上,逼得无路可退,就垂头丧气地投降了。庞德掉在水里,关羽水军赶上去,把他活捉
了。
5、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
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
箭。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忌妒心强,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然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却满口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梳理 整理人 尹静莉
22
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6、火烧连营: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
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
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
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
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7、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
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
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
获,孔明都放了他。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
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
心对付魏国去了。
8、借东风:诸葛亮与周瑜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
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
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为后来赤壁之战取
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9、空城计: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
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
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10、三顾茅庐: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
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第三次
拜访才见到诸葛亮。在这一过程中,刘备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诚恳。这件事情,叫做三顾
茅庐。
11、白帝城托孤: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
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刘备对
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
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
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三国上
白帝托孤的故事。